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毛细管复洗技术建立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物种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小字海链藻原变种(Thalassiosira minuscula var.minuscula Krasske)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报道了1个新变种:小字海链藻双卫变种(T.minuscula var.bicustodis X.H.Guo,Y.Q.GuoY.Li)。双卫变种与原变种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唇形突的伴生支持突数目不同,双卫变种具有2个,原变种只有1个。基于对多个株系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确认其伴生支持突的数目稳定,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澄清广东大亚湾水域海链藻属的物种多样性, 研究建立了它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学特征, 以及基于核糖体大、小亚基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报道了中国海链藻属的1个新种, 即扇形海链藻Thalassiosira flabellata sp. nov. X.H. Guo, Y.Q. Guo & Y. Li。该种以短链状群体或单细胞生活, 壳面具有一圈壳缘支持突、一个中央支持突和一个壳缘唇形突。壳面孔纹束状排列, 是此种的典型特征。此种与帕尔海链藻T. partheneia较为相似, 区别特征如下: 此种的壳面支持突和唇形突均具有外管, 而帕尔海链藻的突起没有外管, 只有内管; 其次, 此种的壳面较平, 而帕尔海链藻的壳面隆起呈鼓状; 第三, 此种的中央支持突具有3个围孔, 而帕尔海链藻具有4—5个围孔。  相似文献   

3.
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Cleve)是硅藻门中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大属之一,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类水体。目前沿用的海链藻属分类体系是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尤其是电镜下的超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价值。然而,也有研究认为某些形态特征存在不稳定或变化的情况,应对其开展二次研究和重新评估。故此,本文选择全球近岸广布种艾伦海链藻(T.allen Takano)作为典型代表,基于建立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重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二次研究。结果显示:(1)艾伦海链藻壳面孔纹的排列方式存在一定的变化,呈切线形或偏心状;壳缘唇形突的位置多有变化,占据一个壳缘支持突的位置、或位于两个壳缘支持突正中间、或靠近其中一个。艾伦海链藻这两个特征并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分类学意义或应降低;(2)壳缘不具有肋纹,此特征相对稳定,可作为艾伦海链藻的识别特征之一;(3)艾伦海链藻具有较保守的遗传多样性,尚未发现(拟)隐形种。结合其它海链藻的形态学报道,我们认为孔纹排列方式易受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在分类时应慎重应用;壳缘唇形突的位置在少数海链藻属物种中易发生变化,分类时应视具体物种而针对性应用;支持突等突起特征较为稳定,在海链藻属物种的分类体系中仍可作为重要依据;艾伦海链藻中壳缘肋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分类依据,但在其它海链藻属物种中是否也具有很好的分类价值,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分子信息在形态特征上的二次研究和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分子数据的缺乏和不足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对重新评估艾伦海链藻形态特征的分类学价值、完善现存的分类学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进行四川、云南硅藻分类研究中,发现了星肋小环藻的一新变种,定名为星肋小环藻线纹变种(Cyclotella asterocoaata var.striata),为编写《中国硅藻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廓清我国海链藻属的物种多样性, 并丰富其分子生物学信息, 为后续的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从我国沿海分离并建立了海链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同时还对其核糖体大亚基的高变区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 鉴定了我国海链藻属的2个新记录种: 狭线形海链藻Thalassiosira anguste-lineata (Schmidt) Fryxell & Hasle和碟形海链藻T. minicosmica Lee & Park。对它们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 还基于核糖体大亚基高变区的碱基序列信息, 分析了它们的分子系统学位置。在分子系统树上, 狭线形海链藻和碟形海链藻均不与该属模式种——诺氏海链藻T. nordenskioeldii 聚在同一分支上, 显示它们与典型海链藻属物种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分子系统树还显示, 目前基于形态学建立的海链藻属并非自然类群, 而是被骨条藻属Skeletonema、小环藻属Cyclotella、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等邻近属种分隔成多个分支, 这预示着现存的海链藻属应该是一个并系类群, 在后续的系统学研究中, 或许会有较大的系统学调整, 但目前有限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是相关研究推进的重要限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表了锦鸡儿属一新变种,即毛叶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 Kom.var.trichophylla Z.H.Cao et S.C.Zhang  相似文献   

7.
孙稚颖  李法曾 《植物研究》2005,25(2):134-134
发表了水苏属一新变种,毛叶水苏(Stachys japonica Miq. var. tomentosa F. Z. Lie Z. Y. Sun)。  相似文献   

8.
刘建林  李晓江 《植物研究》2001,21(3):337-337
发表了木犀属红柄木犀一新变种即小果木犀。  相似文献   

9.
曹伟  傅沛云 《植物研究》1996,16(4):426-427
槭属一新变种,即长白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 Trautv.et Mey.var.changbaishanense W.Cao.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寄生于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山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上小钩丝壳属的一个新变种枫香小钩丝壳贵阳变种[Uncinuliella liquidambaris(Zheng &Chen)Zheng,Chen & Z.X.Chen var.guiyangensis Wu & Wu]。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了采自云南的黑蛋巢菌属(Cyathus Haller:Pers.)两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它们分别是:巨孢黑蛋巢Cyathut megasporus Ren et Zhou、角状黑蛋巢Cyathus cornucop-ioides Zhou et Ren和新西兰黑蛋巢卵形孢变种C.no(?)ae-zeelandiae Tul.var.ovisporus R-en et Zhou。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吴玉虎 《植物研究》2003,23(4):391-391
报道了青海棘豆属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15.
千金藤属四新种和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献瑞   《广西植物》1988,(4):309-314
<正> 千金藤属山乌龟亚属(Stephania Lour.subgenus Tuberiphania Lo et M.Yang)是我国西南部一宗蕴藏量大、开发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七十年代开发的重点地区是广西南部、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八十年代以后开发地区巳逐步转移至云南西部、贵州和四川南部(西昌地区)。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各地不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种类鉴别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杨鹤呜同志曾于1986年6至9月,在云南大理州和临沦地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他在调查中采得的腊叶标本委托作者定名,经初步鉴定有8种1变种,其中4种和1变种为新种和新变种在本文中发表。此外尚有部分标本因材料不全未能定名。作者在工作中参考了杨鹤呜同志研究药材特征的资料(尚未发表),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徐阿生  罗大庆 《菌物学报》2003,22(2):191-194
报道了中国地下真菌的一个新记录属——川普包属Trappea及其一新种——肉桂色川普包Trappeacinnamomea。新记录属以在真包被下具一层不育腔室组织及鬼笔型的孢子不同于其它近缘属;新种则以产孢组织鲜时肉桂色的颜色不同于属内的其它种。新种主要特征为:担子果地下生,球形或近球形,径0.5~1.5cm,伤后变红色,基部具细长(粗约0.5mm,长达6cm以上)的白色根状菌索。包被宿存,白色,厚120~200靘,由径±4靘的菌丝交织而成,菌丝具锁状连合,具颗粒物,在5%KOH液中呈深色。产孢组织胶质的,新鲜时肉桂色至浅褐色,干后橄榄绿色,产孢腔室不规则。与真包被相连的不孕(腔室)组织厚达500靘,由胶质薄壁的菌丝交织而成,菌丝径3~4靘,具锁状联合,不孕腔室四周由20~30×7~10靘的无色棒状细胞排列而成。中柱明显,浅色,在担子果中部树枝状分枝。菌髓板宽37~60靘,由无色、薄壁、径±2.5靘的菌丝交织而成,菌丝具锁状连合。担子长棒状至柱状,22~30×4~5靘,具(4-)5~7(-8)个孢子。担孢子光滑、无色,矩圆形或一端稍窄,4~5.6×2~3m。模式标本(徐阿生2001-107,HXZE1723)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17.
符国瑗 《植物研究》1985,5(1):183-185
小乔木,高8-11米,胸径14-22厘米,小枝具梭;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3-9.0厘米,宽2.6-5.0厘米,先端凸尖,基部阔楔形至楔形,甚下延,全缘,两面无毛,有光泽,侧脉通常每面4-5对,网状小脉不明显,叶柄甚短,托叶卵状披针形或狭长三角形,长约5毫米,花簇生干叶腋间,每束具花4-6朵,具总花梗,小花柄长6-8毫米,无毛,萼管倒圆锥形,长2.5毫米,顶端5-6裂,花冠白花,冠管圆筒形,长约2毫米,喉部被小柔毛,顶端5-6裂,裂片近长圆形,与冠管等长,花丝短,花药长圆形或线形,长约2毫米,子房2室,每室具胚珠1颗,花住突出,长6-7毫米,柱头粗厚,常2裂或微缺,核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直径5-7毫米,内有种子2 粒花期5-6月。  相似文献   

18.
李玉  陈双林  李惠中 《菌物学报》1992,11(Z1):171-174
贫丝菌属Oligonema是由Rostafinski在1875年建立的,至今仅承认4个种,中国前此尚无记载。作者在长白山采到的这份标本,孢丝极少且短小,中部膨肿,有不甚清晰的螺纹带,具贫丝菌的特征,与已知的种明显不同,因此确认为本属的新成员,定名为膨丝贫丝菌O. oedonema,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