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水环境中磺胺嘧啶对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异育银鲫分别暴露于0、1、100、10000μg/L的磺胺嘧啶水溶液中28 d,根据细菌16S rRNA的保守性设计引物,构建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异育银鲫肠道中主要的细菌类群,经不同浓度磺胺嘧啶胁迫处理后,不仅弧菌、假单胞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减少,双歧杆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含量也下降。Venn图、稀释性曲线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磺胺嘧啶胁迫处理后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降低。【结论】磺胺嘧啶会使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并且在抑制一些病原菌生长的同时对一些有益菌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结果为磺胺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其对异育银鲫的健康生长和病害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陈育芬 《蛇志》2011,23(2):186-186
磺胺嘧啶锌是一种常用的烧伤外用药,适用于预防及治疗Ⅱ°、Ⅲ°烧烫伤继发创面感染,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之功效.但由于个体差异,有些患者涂抹后有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现将我院磺胺嘧啶锌过敏1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针对磺胺对甲氧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对该物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以BSA-磺胺对甲氧嘧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筛选和亚克隆,建立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磺胺对甲氧嘧啶抗体的细胞株。对抗体进行了特性分析,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400000和1:1630000,抗体类型及亚类都为IgGl。其中,单克隆抗体1H10的亲和力为1.4×109L/mol,利用该抗体采用竞争间接ELISA法检测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范围是1025—16μg/mL,最低检测浓度是8μg/mL。单抗1H10与其他6种磺胺药(SMM、SMZ、SM2、SD、SulfaquinoxalineSodium、Sulfametetyrazine)无交叉反应。结论单克隆抗体1H10可用于研制免疫学方法检测磺胺对甲氧嘧啶残留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黄敏  曾耀和 《蛇志》2004,16(2):46-47
由于肛门直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肛门直肠术后放置药物与固定敷料困难,局部抗炎止痛处理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近2年来,我们应用磺胺嘧啶银软膏(以下简称SD—Ag)治疗肛门直肠手术患者150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水环境中重金属铜对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异育银鲫肠道总DNA,然后对总DNA进行16S r RNA进行扩增,构建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最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异育银鲫肠道中主要的细菌类群,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胁迫处理后,厚壁菌门的含量明显降低。稀释性曲线、Venn图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铜胁迫处理后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结论】重金属铜会使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降低。此结果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异育银鲫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病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近期江苏盐城地区养殖异育银鲫大红鳃疾病病原,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并对其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感染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展了鉴别诊断和回归试验以及药敏检测。结果显示,两分离株理化特性与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特征相符,与GenBank中A.sobria的gyrB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与A.sobria聚为一族。同时与鲤科疱疹病毒2型(CyHV-2)鉴别诊断结果表明,患病鱼组织中CyHV-2检测为阴性。组织学上,鳃和肾组织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两株A.sobria后,鱼体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大红鳃症状,并能从发病鱼组织中再分离到相同病原菌;而人工感染CyHV-2组织匀浆后的鲫虽然出现死亡,但无大红鳃症状出现。综上,确认此次大红鳃疾病的病原为A.sobria。药敏实验表明,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三种药物敏感。研究为临床上更好的预防异育银鲫大红鳃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中缬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65d的生长实验, 探讨饲料中不同缬氨酸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平均体重(3.17±0.01)g/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蛋白利用的影响, 确定异育银鲫对饲料中缬氨酸的需要量。实验设计由酪蛋白、明胶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的8种等氮(蛋白含量:38%)等能(总能:17.0 kJ/g)的半精制饲料, 其缬氨酸水平等梯度逐步升高(0.54、0.79、1.04、1.29、1.54、1.79、2.04、2.29%饲料干物质)。各实验饲料中缬氨酸的实测值分别为:0.66、0.85、1.07、1.22、1.46、1.70、1.86和2.12%饲料干物质。饲料中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参照异育银鲫肌肉氨基酸模式。每种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于塑料方箱中(70 cm×55 cm×50 cm;水体容积:150 L), 养殖系统为室内流水系统(500 mL/min流速), 每天两次饱食连续投喂(9:00和16:00)。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缬氨酸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沉积率(P0.05), 但显著影响了血清谷氨酰胺的浓度(P0.05), 但不同的缬氨酸水平显著影响了鱼体灰分含量(P<0.05)。对各处理组异育银鲫特定生长率的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满足异育银鲫最大生长的缬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72%, 即占饲料蛋白的4.53%。    相似文献   

8.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苯丙氨酸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5d的生长实验确定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适宜需求。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苯丙氨酸含量为1.09%时,异育银鲫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到达最大值,分别为194.50%、1.96%/d、37.74%,而摄食率为最小值4.76%/d。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的苯丙氨酸也显著提高其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以1.09%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根据异育银鲫幼鱼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苯丙氨酸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非线性回归可以得出饲料酪氨酸为1.04%时异育银鲫幼鱼的苯丙氨酸最适需求量占饲料1.09%,占饲料蛋白的3.02%。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维生素K水平(0.13、2.15、3.25、6.40、12、17.20和23.20 mg/kg饲料)的7种精制饲料喂养初始体重约为(2.17±0.0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10周, 每个处理3个重复, 研究异育银鲫对维生素K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饲料中维生素K的添加可以明显降低摄食率,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2.15 mg/kg时, 摄食率出现最大值, 之后显著下降(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低值。特定生长率随着维生素K的添加表现出升高的趋势,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12 mg/kg时, 出现最大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维生素K的含量从0.13 mg/kg升至3.25 mg/kg时, 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的进一步添加, 趋于稳定(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大值, 并且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SGR=0.01 FE+0.95, R2=0.95)。血液红细胞数目随着饲料维生素K含量的增加先显著升高(P<0.05), 在6.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 之后趋于稳定(P>0.05)。血红蛋白含量、血球容积比、血清钙含量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均在不添加维生素K组出现最低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比、肥满度及鱼体生化组成均不受饲料维生素K水平的影响(P>0.05)。分别对饲料效率、红细胞数目进行折线回归得出异育银鲫幼鱼对维生素K的最适需求量为3.73—6.7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0.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利用及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添加晶体氨基酸的半精制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幼鱼,通过69d的生长实验来确定其赖氨酸需要量。饲料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饲料中的总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82%、2.32%、2.82%、3.32%3、.82%、4.32%和4.82%7个水平。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随机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能够利用饲料中的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在投喂后3h,其血浆中的游离赖氨酸、蛋氨酸含量最高。当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为3.32%时,异育银鲫的终末尾均重、特定生长率和鱼空壳占体重的百分比最高,肝体指数最低。当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为3.82%时,异育银鲫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PP>0.05)。血红蛋白含量以赖氨酸含量为2.82%的饲料组最高,4.82%组最低;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升高,异育银鲫红细胞数下降,血清脲氮含量升高,且血清脲氮含量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折线法,由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同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得出其赖氨酸需要量为3.27%,占饲料蛋白的8.52%。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10月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下游采集了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依据传统生物学和组织学方法,对额尔齐斯河银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统计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的性比(雌/雄)为10.84﹕1。根据卵母细胞和精细胞发育及比例情况,将银鲫卵巢和精巢发育分别划分为6期。依据不同性腺发育期比例、性体指数和卵径频率分布,推测银鲫为同步产卵鱼类,繁殖期为5—7月, 6月为高峰期。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获得其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分别为:雌鱼161 mm和2.3龄;雄鱼135 mm和1.9龄。绝对繁殖力为(42453±28205)粒,相对繁殖力为(98.19±34.6)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线性相关性较低,与体重呈幂指数相关,但与年龄及卵巢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额尔齐斯河银鲫生物学研究资料,为其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银鲫(Carassius gibelio)中发现了一例自发性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详细描述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在组织学上, 该肿瘤具有薄膜包被、扩张性生长, 具有高度细胞性和弥漫性结缔组织,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 该肿瘤显著的特征是含有未分化的精母细胞, 且支撑细胞稀少。对比正常银鲫的精巢组织结构, 排除了其他肿瘤类型, 最终将该肿瘤鉴定为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系在低等脊椎动物中首次发现具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丰富了鱼类性腺肿瘤的基础资料, 也为构建人类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鱼类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预测模型, 提高鱼类精准投喂管理水平, 通过收集大量文献中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数据(异育银鲫体重0.25—550 g), 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Linear)、热积温系数(TGC)和校正后的热积温系数(Rev.TGC)等生长模型计算其生长速率, 并通过计算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最小残差和法选出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发现, 在用TGC模型计算其生长率时, 异育银鲫在其生长周期中含有3个异速生长点, 根据该点的位置, 可以将异育银鲫的生长周期分为3个阶段: 0.25—13.1 g (第一阶段)、13.1—172.8 g (第二阶段)、>172.8 g (第三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调整后的TGC模型比其他模型(SGR、DGC、ADG)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际养殖中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量由消化能决定, 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基础代谢能、热增能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 可以估算异育银鲫的消化能, 从而确定其饲料需求量。经估算, 对于体重为0.25—506 g的异育银鲫, 每生产1 kg鱼, 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94×104 kJ。在模型验证时, 以粗蛋白分别为43%、37%、31%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 并利用营养物质平衡法估计废物排放量。研究发现, 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显著相关。模型可以在异育银鲫实际养殖过程中, 有效预估某个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的体重、所需要的饲料量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量, 有望为异育银鲫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提供有效的预判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鲤科鱼类易钓性种内差异的表型基础、生态结果及饥饿响应, 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 在饥饿前(对照组)测定其表型特征(能量代谢、游泳能力和个性行为)并垂钓, 随后在饥饿1周后再次垂钓(饥饿组), 最后进行2周的恢复摄食生长实验(恢复组)。垂钓实验具有4个重复, 每个重复的样本量为40尾, 垂钓1.5h即停止, 垂钓20尾为钓出组, 剩余20尾为未钓出组。研究发现: 除钓出组的相对代谢空间(FAS)小于未钓出组外, 钓出组的外部形态(体重、体长和肥满度)、能量代谢参数(标准代谢率SMR、最大代谢率MMR和代谢空间AS)、游泳能力(最大匀加速游泳能力Ucat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Ugt)及个性行为(探索性、活跃性和勇敢性)与未钓出组均无明显差异(所有P>0.05); 在经历捕食者模拟袭击后, 实验鱼勇敢性的潜伏时间比大于探索性, 导致勇敢性的运动时间比和穿门频率小于探索性。SMR与Ucat及Ugt不相关(P>0.05), 但MMR和AS与Ucat及Ugt均呈正相关(P<0.05); 能量代谢参数与个性行为存在部分相关。饥饿增加异育银鲫的垂钓总时间、单尾平均垂钓时间和单尾垂钓时间的变异系数。钓出组在饥饿期的特定生长率(SGR)小于未钓出组, 而恢复期钓出组的SGR与未钓出组无显著差异; 除MMR和AS外, SMR与饥饿期及恢复期的SGR均呈负相关(P<0.05), 即SMR越高个体在饥饿期间的体重下降更快, 在恢复摄食后生长却较慢。研究表明: 异育银鲫幼鱼的易钓性可能不具备表型基础, 并且因环境食物匮乏而降低; 虽然饥饿期间两种易钓性表型个体的生态结果存在差异, 但该生长差异在营养恢复后消失, 表明异育银鲫的易钓性具有一定的环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银鲫(Carassius gibelio)雌激素应答基因(Growth regulation by estrogen in breast cancer cell 1, Greb1)的表达特征和功能, 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银鲫Greb1的全长cDNA (CgGreb1)。CgGreb1的cDNA全长为954 bp, 其中包含一个765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255个氨基酸。大多数脊椎动物有多个Greb1的变体, 长度为386—1988个氨基酸, 其中CgGreb1是最短的一个。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脊椎动物Greb1蛋白的N端区域极为保守, 且CgGreb1位于Greb1蛋白的N端区域, 该区域与其他脊椎动物Greb1的同源性超过60%。qRT-PCR结果显示, 在成体组织中, CgGreb1主要在垂体、脑、性腺和肝脏中表达, 其中在垂体中CgGreb1的表达最高; 在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的雌鱼垂体中, CgGreb1的表达逐渐上升随后降低, 并在产卵时维持较高的表达;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gGreb1从50%外包开始表达, 其表达量随胚胎发育而升高, 在受精后24h达到峰值, 随后表达量下降, 在受精后48h不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在原肠期, CgGreb1信号位于胚层的边缘; 在体节期, CgGreb1信号逐渐增强并出现在神经系统; 在受精后24h, CgGreb1信号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增强; 从受精后30h开始, CgGreb1信号减弱; 在受精后48h, 检测不到CgGreb1信号。在注射CgGreb1 MO的银鲫胚胎中, tshβ、prl和gthα分别标记的3种垂体细胞减少, 证明CgGreb1参与早期银鲫垂体细胞的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银鲫垂体发育和生长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讨了饲料淀粉对全养殖周期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和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玉米淀粉为主要糖源,分别设计淀粉水平为3%(S3)、13%(S13)、23%(S23)、33%(S33)和43%(S43)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在长江故道江面网箱中饲养初始体重为(12.0±0.1) g的异育银鲫幼鱼340d,期间根据鱼体养成阶段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研究结果表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后肠淀粉酶活力较低且对饲料淀粉水平变化不敏感,自养成前期D110之后鱼体后肠淀粉酶活力增强且随饲料淀粉水平的变化产生波动。幼鱼期D63异育银鲫g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其他阶段异育银鲫g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随饲料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各个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糖酵解的敏感度高于糖异生代谢,幼鱼期D63与养成前期D110异育银鲫糖脂转化能力较强。幼鱼期D63异育银鲫适宜饲料淀粉水平为23%;养成前期D1...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椭圆栅藻(Scenedesmus ovalternus)是否可以提高越冬期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 CASⅤ)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实验在异育银鲫中科5号[初重(109.24±0.23) g]越冬前期(4周)投喂基础饲料或者添加4%椭圆栅藻的饲料, 并在越冬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实验, 测定其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椭圆栅藻对中科5号的生长和攻毒后累计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在不同饲料处理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栅藻组在攻毒后MPO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 中科5号头肾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显著升高, 且栅藻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摄食栅藻饲料的中科5号的Toll样受体4(TLR4)、包含Toll/白介素1的接头蛋白(TIRAP)和包含TIR结构域的IFN诱导连接蛋白(TRI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 而对照组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 中科5号摄食栅藻后MyD88依赖性或者MyD88非依赖性介导TLR信号通路可能都被激活以抵御病菌的入侵。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4%栅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后中科5号的抗病力, 可能是通过TLR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饲料中高剂量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CAS V)的生长性能、硒蓄积和血浆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以硒代蛋氨酸(有机硒)和亚硒酸钠(无机硒)作为不同类型的硒源,初始体重为(62.95±0.23) g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9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0和20 mg/kg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育银鲫的存活和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有机硒处理组硒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有机硒的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无机硒对硒消化率无显影响(P>0.05)。在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P<0.05),在20 mg/kg处理组中达到最高(P<0.05);而饲料中添加10 mg/kg无机硒处理组未显著改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高浓度的无机硒则显著降低了其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有机硒显著降低了异育银鲫的肝体比,添加10 mg/kg无机硒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肝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半静态铜镉联合胁迫处理鲫(Carassius auratus), 研究铜和镉在鱼体各组织的富集以及对各组织的病理损伤。结果表明, 在鲫的肝脏、鳃丝、肠道和肌肉中均可富集铜和镉, 且铜的蓄积比镉显著。在鲫各组织中镉含量随着铜、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 而铜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可能是镉抑制了机体对铜的吸收。在0.15 mg/L铜联合0.20 mg/L镉处理鲫14d后, 其肌肉中镉含量为0.13 mg/kg, 超出了行业标准的阈值(0.10 mg/kg)。在铜镉联合处理鲫后, 其肝组织出现血细胞聚集、脂沉积、细胞空化等症状; 鳃丝组织上皮增生、水肿和黏膜肿胀; 在肠组织中杯状细胞肿胀、柱状细胞增生、固有层出现液泡、肠黏膜糜烂、肠绒毛脱落坏死; 在肌组织中肌纤维断裂、聚集、崩溃、溶解, 同时肌纤维间隙增大。研究结果表明, 铜和镉不仅能在鲫体内富集, 而且能够对鲫各组织产生病理损伤, 且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鲫体内镉浓度的升高所导致。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对鲫生长状况和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