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丹顶鹤越冬栖息地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卫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模拟及预测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的分布。经验证,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72.63%,认为模型基本上能够反映丹顶鹤栖息地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原鸡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现状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原鸡栖息地分布在徐闻,雷州,信宜,高州,阳春5个县(市),为孤立的三块,呈岛屿状分布,总面积2501.62km^2,总体数量680-750只,原鸡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块栖息地是由信宜,高州,阳春3块小栖息地组合而成,成为广东原鸡的主要栖息和分布地。  相似文献   

3.
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应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在野外观测数据的基础 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学模型法找术及丹顶鹤栖息的分布。通过对栖息地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潜在栖息地的预测,为解决保护区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斑头雁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区。1992年冬季在流域范围内13个县市共发现斑头雁10081只。斑头雁越冬分布区海拔高度为3500-4000米,内均有大面积流动的水面。斑头雁在农田里采食收割时遗落的谷物,中午在水面上、沙滩上戏嬉休息,在河叉及水库的浅水区过夜。  相似文献   

5.
6.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86-199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1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30头左右,每4年平均递减率约38%,分布于6个镇,7个行政村中,75%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80%的扬子鳄,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区。1992年冬季在流域范围内13个县市共发现斑头雁10081只。斑头雁越冬分布区海拔高度为3500─4000米,内均有大面积流动的水面。斑头雁在农田里采食收割时遗落的谷物,中午在水面上、沙滩上戏嬉休息,在河叉及水库的浅水区过夜。  相似文献   

8.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的移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根据大熊猫季节性活动规律特点,应用海拔高度路线调查法,全面收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比较新鲜粪便,计获124个粪样材料,提取DNA作DNA指纹图,经微机检测,保护区有大熊猫37只,个体数量与粪样采集量之比为1∶33514,有6个家系,雌兽21只,雄兽16只。并搞清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箭竹遭受病虫害的程度,洪水对栖息地的影响,特别对引起大熊猫数量减少及栖息地移动等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丹顶鹤在中国分布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丹顶本息地的现状。东北三角衣内蒙古自治区有丹顶鹤的繁殖地,越冬地主要集中在盐城市的沿海滩涂上,人们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如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农药使用等问题制约着丹顶鹤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盐城滩涂丹顶鹤越冬数量分布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沿海滩涂为丹顶鹤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1982年—1987年我们对沿海的响水、滨海、射阳、大丰和东台五县滩涂进行了调查,该地区海岸线长406公里,面积约400余万亩。滩涂上以软体动物最为丰茂,并生长有大量芦苇,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四年来的调查获知:响水、滨海两县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减少,而射阳、大丰和东台三县数量逐年增长,以射阳和大丰最为集中,每年可达200只以上。  相似文献   

11.
欧维新  甘玉婷婷 《生态学报》2016,36(10):2996-3004
选择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丹顶鹤越冬生境景观与种群动态这一格局-过程关系为切入点,尝试从丹顶鹤最小存活面积特征与种群动态视角探讨一下最佳粒度、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指数遴选方法。结果发现:根据丹顶鹤最小生存面积确定200m为最大转换粒度,综合景观指数随空间粒度变化的规律和粒度转换精度损失评价的结果,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为70m。在众多景观因子中,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再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起景观与丹顶鹤数量指标间的联系,最终筛选出反映景观面积(CA)和空间格局(IJI,ENN_MN)的3种影响显著景观因子,其解释贡献率(累计R2)达到70.5%,且其所代表的生境景观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研究区丹顶鹤种群动态分布的显示状态。与纯粹的景观指数分析相比,这种方法更能反应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特定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浩  王刚  王成  薛菲  成海  张亚楠 《生态学报》2024,44(4):1526-1538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家域的面积和重叠指数,以及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1)丹顶鹤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丹顶鹤活动强度:育成期>越冬期>孵化期>育雏期,孵化期和育雏期日间活动强度平稳,育成期和越冬期呈“双峰”模式。(2)丹顶鹤95%家域面积均值介于(111.18±22.15)hm2—(621.28±105.77)hm2,育成期((621.28±105.77) hm2)>育雏期((226.83±54.86) hm2)>孵化期((112.40±7.72) hm2)>越冬期((111.18±22.15) hm2);核心家域面积均值介于(0.53±0.26)—(45.78±6.66) hm2,育成...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秋冬季生境选择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影响水禽生境选择要素可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对其划分等级标准,确定采样点的生境类型。在研究区内分秋冬两季调查丹顶鹤(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机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按区域的特点和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分别选择样点;经过实地野外调查后再利用方差分析和频数对丹顶鹤生境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干扰,最适生境为远离人类干扰、有浅水域分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越冬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食物,最喜欢选择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有水域分布的、动物性食物占主导地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栖息。  相似文献   

14.
谢富赋  刘红玉  李玉凤  王娟  刘伶 《生态学报》2018,38(15):5584-5594
丹顶鹤作为湿地环境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引起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鸟类生境选择具有多尺度特征的观点逐渐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大陆西线种群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选择该区域进行多尺度越冬生境选择研究对于丹顶鹤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和丹顶鹤越冬分布的调查,本文用极坐标的方法在GIS软件中对丹顶鹤分布定位进行制图。借助Arc 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从点缓冲、景观和区域3个尺度系统分析丹顶鹤越冬生境多尺度利用特征。在点缓冲尺度上,通过缓冲分析和叠置分析描述丹顶鹤生境利用的强度,发现丹顶鹤连续利用生境和经常利用生境的植被类型是碱蓬,偶尔在芦苇中活动,偏好生境区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下,植被高度在60 cm以下。在景观尺度上,丹顶鹤偏好程度较高的前三类生境为芦苇沼泽、碱蓬沼泽、明水,对互花米草沼泽具有负向选择。在区域尺度上,受道路和土地利用干扰影响,丹顶鹤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核心区的低干扰区域;除了干扰之外还与生境面积、生境破碎程度密切相关。综合三个尺度,研究得出丹顶鹤生境选择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利用特征,丹顶鹤保护需要考虑多尺度生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博鑫  李崇林  左小康  那晓东 《生态学报》2024,44(12):5194-5205
目前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对丹顶鹤等大型濒危水禽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丹顶鹤在迁徙路线上潜在生境的分布范围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对丹顶鹤迁徙路线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138个丹顶鹤样本分布信息和19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 BIOMOD2 软件包构建了丹顶鹤潜在生境评价的组合模型,对丹顶鹤在亚洲东部秋季迁徙路线上的生境适宜性进行数值模拟,并预测SSP1.2-6气候背景下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四个不同阶段的丹顶鹤潜在生境范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集成9种单模型的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集成模型的重要性分析表明,气温日较差是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丹顶鹤潜在生境的面积将分别减少到2.60×105km2、2.58×105km2、2.75×105km2、2.56×105km2,迁徙路线上胶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适栖生境面积减少的最为显著。本研究对于迁徙路线上珍稀水禽潜在适宜生境的模拟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珍稀水禽栖息地的保育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1996和2004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因子专题图,通过建立生境适宜性模型和种群格局最邻近体模型,定量分析了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适宜生境经历了面积丧失和功能丧失过程;2004年,研究区内丹顶鹤繁殖适宜性生境已大量丧失,核心区繁殖适宜生境已经严重斑块化.丹顶鹤繁殖生境选择行为对生境质量变化的响应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丹顶鹤巢址不断向核心区集中的过程,二是在核心区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均匀分布到成群分布的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丹顶鹤性活动的声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顶鹤繁殖期的性活动可分为雄鹤求偶、雌鹤对雄性求偶的应答、两性交配和交配完结4个阶段,其相应的鸣声模式分别为雄性的求偶鸣声、雌性对雄性求偶的应答声和两性的对鸣声、两性对唱的交配声和两性的高声合唱。4个阶段鸣声都是以基本音的主频率(PF)为主音的单音调声,前3个阶段都带数个近似fn=nf0(f0=FP)关系的低幅值谐频成分。第4个阶段带数个近似fn=nf0(f0=FP)关系的高幅值谐频成分;品质因数(Q3dB)多半为4~6,声脉冲重复频率(RFP)一般为150~180Hz,而第2阶段声的RFP一般为180~260Hz。雄性鸣声的每个单次叫声中含有的音节数较少,一般不超过4个;而雌性鸣声比较复杂。每个单次叫声中含有的音节数较多,一般都在7~8个以上;但雌雄鸣声的每个音节都是由3个声脉冲组成。雄鹤鸣唱声频率变化范围较小,而雌鹤鸣唱声频率变化形式是由低到高达到高峰后又开始下降。4个阶段的鸣声都具有较好共鸣。只有第2阶段发声运动较快。而且发现雄鹤鸣唱单次鸣叫声的音节数“增多”。各阶段鸣声特性均存在差异,不同配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丹顶鹤雌雄都具有不同的鸣声,且其性活动过程中不同的鸣声行为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信号潜能。另外,求偶鸣叫声和求偶应答与对鸣声在性活动鸣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扎龙湿地丹顶鹤和白枕鹤求偶期觅食生境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2003~2004年3~4月,利用定点观察法、GPS定位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扎龙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和白枕鹤求偶期的觅食生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扎龙湿地,求偶期丹顶鹤与白枕鹤对觅食生境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丹顶鹤觅食生境比较单一,主要集中水域觅食(如芦苇沼泽),微生境选择以食物因素为主,其次是隐蔽因素、水因素和标识因素;白枕鹤觅食生境比较多样化,主要集中于陆地(如苔草沼泽、农田和火烧地),微生境选择要求严格,以“有效食物”因素为主,干扰因素和水因素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选取扎龙保护区Landsat TM及Envisat ASAR双极化(HH/HV)两种遥感数据源,利用丹顶鹤巢址GPS位点数据(n=28),在8个尺度(30~240 m)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模型,从而确定不同尺度下栖息地选择关键影响因子;并通过对比两种遥感影像数据模型,探讨了雷达影像在不同尺度下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数据集的回归模型总体精度均较理想(≥69.0%).在30 m尺度下,TM数据集模型中仅穗帽变换绿度分量(TCA_2)以系数为负值进入模型,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避免选择植被密度较高的芦苇沼泽;60~120 m尺度下,两种数据集模型的主成分变换中第二主成分(PCA_2)系数均为正值,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对植被覆盖度和长势要求较高,有利于增强其隐蔽性;90 m尺度交叉极化(HV)的后向散射系数信息进入混合模型,表明该尺度下水分条件是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120 m尺度下,两种数据源的纹理信息开始进入模型,说明较大尺度下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对植被特性的要求降低,而对人为干扰因子的敏感度增强.在不同尺度的混合模型中,ASAR变量的纳入均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