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产褥期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120例高龄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产褥期是否发生HPV高危型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建议。结果 120例高龄产妇产后42 d检查发现有21例发生HPV高危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50%;感染组孕次>1次、产次>1次、有妊娠期合并症、早产及剖宫产的构成比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有人工流产史、产后阴道清洁度Ⅲ~Ⅳ度、产褥期不良卫生习惯、产褥期被动吸烟、产褥期接触过被HPV污染的物品、伴侣有HPV感染、农村居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均是高龄产妇产褥期HPV高危型感染的危险因素(OR=4.027、5.489、4.726、3.662、5.842、5.291、4.323、3.894,均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产后阴道清洁度Ⅲ~Ⅳ度、产褥期不良卫生习惯、产褥期被动吸烟、有HPV接触史、农村居民及文化程度低均是高龄产妇产褥期HPV高危型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需加强对此类产妇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5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8例,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126例,产后行常规产科护理,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价其盆底肌收缩力、排尿状况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排尿状况评分随着时间的增长均有所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随着时间的增长均有所增长,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尿现象,实验组漏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应鼓励孕妇在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尿失禁的比例,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0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SLE女性患者60例,其中伴有低T3综合征的30例(排除具有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的病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0例,分析和比较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补体C3、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SLEDAI积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补体C3、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积分(OR=2.194,1.045~4.606,P=0.038)、血红蛋白(OR=0.719,0.518~0.998,P=0.049)、谷丙转氨酶(OR=2.417,1.071~5.457,P=0.034)、白蛋白(OR=0.313,0.105~0.934,P=0.03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SLEDAI积分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危险性因素,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责任护士实施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无并发症的初产妇11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人,对照组55人。实验组产妇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在出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30天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短信温馨提醒和来电咨询等措施,对照组不指定专门服务的护士,仅由专科护士在出院第3天电话随访及接受来电咨询。对两组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无乳或少乳、子宫复旧不良、急性乳腺炎、痔疮、产后便秘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出院后3天、7天、14天和30天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褥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的优秀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优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科护士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褥期妇女患病率,提高产妇的科学育儿技能,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的产科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于产后42天返院行盆底功能筛查时诊断为产后SUI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103例,并将其按患者的意愿分为3个治疗组,随访观察组(I组)有30例患者,盆底肌锻炼组(II组)有35例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III组)有38例患者。分别治疗8周后,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及盆底肌力测定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三组间盆底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而言,III组与II组和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和抑郁评分对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产前BMI、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对治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是影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SUI的疗效与单纯盆底肌锻炼治疗和单纯随访观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产后SUI的首选方案。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故控制孕期体重可能会促进电刺激对产后SUI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研究上肢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14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访并统计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放疗(OR=9.233)、感染或积液导致的延迟愈合(OR=8.225)、高血压病(OR=6.977)、糖尿病(OR=5.648)是导致术后同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上肢功能恢复性锻炼(OR=0.156)是术后上肢水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术后是否放疗、感染或积液导致的延迟愈合、高血压病、糖尿病是导致术后同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的上肢功能锻炼可以预防淋巴结清扫术后同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HCM患者198例。综合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结果及教育程度,判断患者认知功能:文盲且MoCA得分14分、1年≤教育年限≤6年且MoCA得分20分、或教育年限6年且MoCA得分25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37),其余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1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8.7%(37/198)。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HCM患者年龄较大(P0.05),受教育年限较短(P0.05),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舒张功能较差(P0.05),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较高(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HCM患者MoCA得分较低(P0.05),尤其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延迟回忆(P0.05)两项上得分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OR=14.435, 95%CI:4.476-46.550; P0.001)和教育年限(OR=5.274, 95%CI:2.024-13.744; P=0.001)后,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OR=3.844, 95%CI:1.551-9.524; P=0.004)是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发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可以增加HC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药物及其它因素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4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8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帕金森病组PDS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AMD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使用多巴胺能药物(OR=5.50,95%CI:1.96-15.81)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较低的HAMD评分(OR=0.35,95%CI:0.13-0.93)则显著降低其睡眠障碍风险。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多巴胺能药物和抑郁可能促进和加重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三项联合的综合临床治疗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148例临床病例,根据患者产后至康复护理时间分为早期组(产后6~9周)78例、晚期组(分娩10周以后)7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8周,分析和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差异。研究表明:治疗前,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盆底ⅡA类肌纤维、盆底Ⅱ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收缩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盆底ⅡA类肌纤维、盆底Ⅱ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收缩个数均高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是一组有效的PFD康复护理方案,在产后6~9周介入对PFD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恢复效果优于晚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徐州学龄期儿童的肥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肥胖原因,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徐州市学龄期儿童1021例,采用自理调查量表收集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统计儿童肥胖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男童肥胖率为11.15%(58/520),女童肥胖率为5.79%(29/501),男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肥胖危险因素有家族肥胖史(OR=3.647)、食欲(OR=2.065)、垃圾食品(OR=3.032)、甜食(OR=2.937),保护因素为周末运动时间(OR=-0.865)、体育特长(OR=-0.641)。结论:徐州学龄期儿童肥胖情况较为严重,应当控制肥胖儿童卡路里的摄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各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探讨妊娠糖尿病发病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孕期妇女提供科学合理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选取确诊GDM的孕妇150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利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饮食行为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GDM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怀孕年龄(OR=1.157)、孕前BMI(OR=1.780)、糖尿病家族史(OR=2.448)、产次(OR=1.157)、总能量、水果摄入量(OR=4.109)、豆类(OR=0.998)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相关(OR=0.998)。采用多变量模型具体分析水果的摄入量,同时调整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与水果摄入量小于200 g/d相比,水果的摄入量200~400 g/d,400~600 g/d和超过600 g/d其OR值分别为0.38、2.48、2.63(P0.01)。结论:除高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外,饮食行为与GDM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同时对孕期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物摄入量,以减少GD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早产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8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97例(3.45%)符合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标准,包括53例RDS。收集以下信息:PROM潜伏期、出生时胎龄、脐动脉搏动指数(Umbilic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A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iddle cerebral artery pulsation index,MCAPI)、胎儿窘迫、产前使用类固醇、新生儿实验室参数、性别、体重、Apgar评分、分娩类型、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量对RDS的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变量与RDS密切相关:新生儿性别女性(OR=0.517;95%CI:0.312-0.107;P=0.042),产前使用类固醇(OR=0.467;95%CI:0.355-0.698;P0.001),异常UAPI(OR=2.830;95%CI:1.783-6.234;P=0.002),异常MCA PI(OR=2.136;95%CI:1.120-4.017;P=0.032),胎儿窘迫(OR=2.420;95%CI:1.287-4.824;P=0.017),母体HGB(OR=0.689;95%CI:0.511-1.013;P=0.221),新生儿HGB(OR=0.752;95%CI:0.645-0.891;P0.001),新生儿RBC(OR=0.311;95%CI:0.201-0.565;P0.001)。结论:单胎妊娠早产胎膜早破发生RDS危险因素主要是性别、胎儿胎盘循环异常和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探讨妊娠糖尿病发病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孕期妇女提供科学 合理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选取确诊GDM的孕妇150 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50 例为对照 组,利用24 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饮食行为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筛选GDM 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怀孕年龄( OR=1.157)、孕前BMI(OR=1.780)、糖尿病家族史(OR=2.448)、产次(OR=1.157)、总能量、水果 摄入量(OR=4.109)、豆类(OR=0.998)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相关(OR=0.998)。采用多变量模型具体分析水果的摄入量,同时调整与妊 娠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与水果摄入量小于200 g/d 相比,水果的摄入量200 ~ 400 g/d,400 ~ 600 g/d 和超过600 g/d 其OR值分别为0.38、2.48、2.63(P<0.01)。结论:除高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外,饮食行为与GDM存在一 定的相关性。针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同时对孕期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物摄入量,以减少GDM 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芳香疗法联合产后康复按摩对产褥期产妇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的产妇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99例,采取常规产后处理,实验组105例,给予产后康复精油按摩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产妇在产前两天及产后一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将所得数据与全国常模相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前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前SCL-90测试结果在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倾向明显减少,焦虑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明显影响,芳香疗法联合产后康复按摩能明显改善产妇的产褥期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泌尿系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泌尿系统手术治疗的76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血液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75)及非感染组(n=68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62例患者中75例发生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为9.84%,其中患者疾病类型以泌尿系结石为主,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导管留置以DJ管、导尿管为主;在75例泌尿系术后发生真菌感染中,69例无症状,5例尿频、尿急、尿痛,1例畏寒、发热、腰痛。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65岁、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 d所占比例较非感染组更高(P<0.05),血糖水平、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04)、手术方式(OR=1.139)、导管留置时间(OR=2.537)、血糖水平(OR=2.753)、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2.508)、C...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对机体免疫状态、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募集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的386例老年人为研究调查对象,统计其睡眠障碍发生率,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检测并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免疫状态指标,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在两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386例老年人中,165例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配偶或丧偶、患有慢性病、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有不良心理状态是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10、1.293、1.241、1.412、1.309,P均<0.05)。睡眠障碍组CD3+、CD4+细胞阳性率、CD4+/CD8+比值均低于睡眠正常组,而CD8+细胞阳性率则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睡眠障碍还会引起免疫状态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肌力强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200例在本院产检和分娩的产妇,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在产后6个月检测其盆底肌力强度,根据产妇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运用双变量分析、分类和回归树等统计方法,建立一个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模型。结果: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在慢性咳嗽、孕前已有尿失禁症状、孕期有新发尿失禁症状以及盆底肌力强度等4项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类与回归树预测模型提示盆底肌力强度小于等于35.5 cm H2O、孕前已有尿失禁症状、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2988 g及孕期有新发尿失禁症状对产后尿失禁有预测作用,其中盆底肌力强度的预测作用最显著。结论:根据预测模型筛选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人群,及早对其进行干预,对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预测模型的构建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435例产妇产后相关激素水平及可能发生闭经的风险,并探讨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血情况将产妇分为出血≥400 m L组(n=26)和出血400 m L组(n=409),根据生产产程将产妇分为产程≥36h组(n=34)和产程36h组(n=401),根据催产素应用情况将产妇分为催产素用量≥20U组(n=41)和催产素用量20U组(n=394),根据是否发生产后抑郁将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n=69)和无产后抑郁组(n=366),检测并对比所有产妇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以及雌二醇(E_2)水平。结果:出血≥400 m L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出血400 m L组,出血≥400 m L组E_2水平显著低于出血400 m L组(P0.05);产程≥36h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产程36h组,产程≥36h组E_2水平显著低于产程36h组(P0.05);催产素用量≥20U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催产素用量20U组,催产素用量≥20U组E_2水平显著低于催产素用量20U组,(P0.05);产后抑郁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后抑郁组的E_2水平显著低于无产后抑郁组(P0.05);不同组分的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400 m L、产程≥36h和催产素用量≥20U可能是闭经的风险因素,而产后抑郁可能降低产妇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气虚证患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0例/组的A组、B组、C组,A组实施常规盆底肌锻炼,B组采用盆底治疗仪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比较,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C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被试参加36h睡眠剥夺试验,被试在36 h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数字-符号联想测验,同时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反应时相比[(748.16±193.27)与(775.79±205.48)ms],显著增加(t=3.86,P0.05),正确率相比[(74.56±0.11)与(67.12±0.0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被试在睡眠剥夺36 h后,P3、P4、C3和C4四点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3:(296.44±16.61)与(300.22±16.16)ms,t=1.43,P=0.19;P4:(303.33±38.48)与(308.78±38.65)ms,t=2.35,P=0.05;C3:(309.56±34.09)与(308.44±28.49)ms,t=0.45,P=0.66;C4:(317.33±64.83)与(303.33±39.42)ms,t=1.31,P=0.23],四点波幅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2.74±1.21)与(1.32±0.92)μv,t=2.54,P=0.04;P4:(2.34±1.27)与(0.94±0.49)μv,t=3.44,P=0.01;C3:(2.60±1.49)与(0.94±0.78)μv,t=2.65,P=0.03;C4:(2.60±0.81)与(1.11±1.03)μv,t=2.61,P=0.03]。结论:睡眠剥夺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损害了大脑对冲突信息的判断,睡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