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100例从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为止本院所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观察组则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IL-6、TNF-a、IL-10以及PCT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缓解、白细胞恢复正常、血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a、IL-10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为8.00%,与对照组14.00%相比较,远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疾病有相当的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影响及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CRP,IL-6及PCT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IL-6、PCT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其体内PCT和IL-17的变化,本研究选择AECOPD患者(AECOPD组) 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受试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变化,并分析血清PCT和IL-17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AECOPD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PCT和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ECOPD患者的PCT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AECOPD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FEV1%Pred、MMEF%Pred、FEV1/FVC%和V50%Pred均显著升高(p0.05);AECOPD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和IL-17水平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754, p=0.001);血清PCT和IL-17水平均与4项肺功能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论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PCT和IL-1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PCT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CT和IL-17水平与患者的肺功能和气流阻塞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莉  胡静  刘润  李晓  李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676-467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曲肽,实验组予乌司他丁,共治疗7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第1、3天及治疗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测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后,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胰腺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其血清IL-6、IL-8、TNF-α、淀粉酶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ERCP组,46例)及观察组(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组,5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7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3 d的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显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RP、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 h、24 h、3 d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CRP、IL-6、IL-8及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内皮素(ET)、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醋酸奥曲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ET、MCP-1、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MCP-1、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乌司他丁相比,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更好,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ET、MCP-1、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 beta,IL-1β)、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加入葡萄糖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HMGB1、HSP水平的变化及血淀粉酶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个体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1β、HMGB1、H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缩短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β、HMGB1、HS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咬合蛋白(Occludin)、C反应蛋白(快速)(CRPI)、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occludin、CRPI、IL-6水平,治疗后腹胀、腹痛、恶性呕吐及腹膜刺激征等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8.1%、6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occludin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血清IL-6及CRP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腹胀、腹痛、恶性呕吐、腹膜刺激征等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不仅能改善腹胀、腹痛、恶性呕吐及腹膜刺激征,而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I、IL-6水平和提高occludin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胰利胆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血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39/42)比71.43%(30/42)](P0.05)。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MGB1、HSP70、HSP72、IL-8水平较低(P0.05)。结论:清胰利胆颗粒能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HSP70、HSP27、IL-8水平,且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芩甙干预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模型组采用3.5%牛黄胆酸纳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黄苓甙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黄芩甙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术后胰腺的病理变化,术后3 h、6h、12h腹水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测定胰腺组织MDA,SOD,TNF-α及IL-8的含量.结果:①在各时间点,模型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黄芩甙干预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12 h组腹水量较6h组显著减少(p<0.05);6h、12h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较3 h组显著降低(p<0.05);②假手术组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改变;模型组胰腺及周围有皂化斑的形成,胰腺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胰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有大片坏死区;黄芩甙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显著改善;③在各时间点,模型组胰腺组织中MDA,TNF-α及IL-8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5);黄芩甙干预组较模型组MDA,TNF-α及IL-8含量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芩甙可能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起到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10万IU静点,每8 h 1次;试验组患者予以乌司他丁30万IU静点,每8 h 1次。治疗后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血淀粉酶、肝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MY、ALT以及Cr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缩短(P0.05);试验组TNF-α、IL-1、IL-6、IL-8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AMY、ALT以及Cr水平较低(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安全有效,较正常剂量相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TNF-α、IL-1、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ERCP术的患者共7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完成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5、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48h胰腺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h,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高,和术后5h相比,两组术后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8 h,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36) vs. 36.11%(13/36)](P0.05)。观察组的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厌食、感染的减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5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选取治疗后1、2w为观察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早期,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相关酶学指标水平,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清中PCT、hs-CRP及PA联合检测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症感染组70例和一般感染组80例,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各组老年人血清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白蛋白(PA)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这三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老年人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治疗前,重症感染组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的PA水平则明显低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P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重症感染组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的PA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组PCT、hs-CRP及PA的AUC分别为0.849、0.784和0.761,其中PCT的鉴别效果最好,当OOP为2.5 ng/m L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3.16%、特异度为87.41%。本研究表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PCT、hs-CRP是明显增高的,而PA水平则明显降低,联合检测血清中PCT、hs-CRP及PA的水平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PCT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以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Ala-Gln联合奥曲肽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CRP、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前清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IL-6、CRP、AMY、LD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IL-6、CRP、AMY、LDH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PA、ALB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10 d后血清PA和ALB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治疗更能有效消除或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营养代谢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为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选取了102例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将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IL-1、IL-1β、PCT、CRP、NT-pro BNP、Pro-ADM、MI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IL-1β、PCT、CRP、NT-pro BNP、Pro-ADM、MI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I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Pro-ADM、MIF水平,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八正颗粒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单纯性急性尿路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单纯性急性尿路感染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八正颗粒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间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22%,显著低于观察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疼痛、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CT、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正颗粒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单纯性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更好,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CT、IL-8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采用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患者血浆白蛋白(ALB)、炎症因子、肺功能的影响。选取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根治性手术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60例患者术后输入羟乙基淀粉10 m L/kg/d(实验组)、另外60例患者术后输入平衡液(对照组),两组患者其余基础治疗措施保持一致,对比两种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ALB、炎症因子及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结果显示: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ALB、血清IL-6、TNF-α、CR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实验组的血浆白蛋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CRP、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实验组患者的尿量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VC、FEV1、MVV、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实验组的FVC、FEV1、MVV、PaO_2/FiO_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采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浆ALB、减轻炎症反应、维持液体平衡,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LR4、白介素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而实验组还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水平。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的治愈率(34.29%)和总有效率(7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14.29%)和总有效率(48.57%)。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炎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乌司他丁疗效显著,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反应,使得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等炎症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外周血PCT、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 d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清PCT、CRP水平,有利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