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产天胡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黔产天胡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活性,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天胡荽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探讨了其对多种细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89.99%以上,且发现其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对黔产天胡荽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荆芥和荆芥穗饮片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特征的差异,为其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市场上不同来源的荆芥和荆芥穗饮片,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总挥发油,并利用GC-MS对荆芥和荆芥穗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其次,利用SIMCA14.1软件对荆芥与荆芥穗中挥发油共有成分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  相似文献   

3.
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在相同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下,从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中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和Z-丁烯基酞内酯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当归经过炮制后其所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是显著的,表明根据临床应用目的不同对当归进行炮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市场上的莪术来自不同的官方品种和炮制品种,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混用情况。为了初步比较研究市售莪术的化学成分,我们对其主要的活性成分莪术挥发油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来自于16个批次的不同官方品种和炮制品种的挥发油进行了化学分析和MCF-7细胞毒性检测。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1个首次鉴定出的化合物。结果表明16批样品显示相似的抗肿瘤活性,而其化学成分在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炮制品间未见差异。因此,来自于Curcuma kwangsiensis和C.phaeocaulis的挥发油应该与C.wenyujin区分开来。三个官方品种应当被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产三桠苦(Euodia lepta)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6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45%。三桠苦叶挥发油主要是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马鞭草烯酮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3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鉴定法落海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法落海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法将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法落海挥发油离子流图共有99个峰,鉴定出了7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96.1%,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27.33%)、α-水芹烯(9.87%),十二烷醇(8.41%)、罗勒烯(7.24%)、4,4,6,6-四甲基-二环[3.1.0]己-2-烯(5.55%)、肉豆蔻脑酸(3.58%)、蛇麻烯(2.76%)等。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法落海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效果好。简要讨论主要成分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开发利用法落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提取新鲜艾叶和陈化艾叶的挥发油成分,检测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两者成分的异同,为艾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通过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从陈化艾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24种化合物,从新鲜艾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17种化合物。结论新鲜艾叶与陈化艾叶的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但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花椒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花椒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中的成分大致分为醇类、烯类、酯类三大类,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依次均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柠檬烯。在已鉴定的化合物中,花椒不同炮制品中共有成分为25种,其中酒制品中未鉴定到桉油精。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椒炮制减毒增效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莓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挥发油的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山莓叶挥发油含化学成分133种,其中88种成分得以鉴定;在挥发油成分中,二十一烷(C21H44)相对含量最多,为15.7%,其次为植物醇(C20H40O)和(+)-香橙烯(C15H24),相对含量依次为12.3%,7.98%。  相似文献   

12.
臭茉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臭茉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49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4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7 %.  相似文献   

13.
黔产莪术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心毅   《广西植物》1999,19(1):95-96
为了解黔产莪术药材的品质,用GC/MS从黔产获术精油中共检出6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莪术酮(curzerenon)45.02%,莪术烯醇(curcumenol)8.31%,β-榄香烯(β-elemene)5.79%,异莪术烯醇(iso-curcumenol)4.05%,黔产莪术精油抗肿瘤活性成分较高。  相似文献   

14.
鄂西香茶菜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从鄂西香茶菜的叶、花和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鄂西香茶菜的3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分别从叶、花及果实中鉴定出18、19和23种成分,其中只有6种成分在这3个部位都被鉴出,3种不同部位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它们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茅苍术药材不同部位的物质积累特征及品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该药材不同部位的性状、含水量、可溶性糖、淀粉、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为阐明该药材不同部位的品质差异及有效成分在药材中的分布和积累规律提供帮助。本研究以2年生茅苍术药材为研究材料,根据其生长部位分离出一年生和二年生药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常规形态鉴定方法研究药材性状差异,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GC-MS法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显示,在性状上,一年生药材断面颜色偏白,二年生药材稍偏黄,且一年生药材较二年生药材松软。与二年生药材相比,一年生药材可溶性糖含量低30.26%,含水量、淀粉、挥发油含量则无显著差异,但二者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GC-MS共检测出22个成分,15个为二者共有成分。一年生药材中β-桉叶醇和香附烯含量较二年生药材高,而莪术烯、石竹烯等8个成分含量较二年生药材低。茅苍术药材不同部位的性状、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花椒产业近年来在南方地区发展迅速,而与品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却较为滞后。本研究以市场上主要的八个青花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中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在八种青花椒中共鉴别出60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9.76%~99.66%,其中有29种共有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96.64%~98.95%。这些共有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类,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多数非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少于1%,根据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将八个青花椒品种分为了两类。对不同青花椒品种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分析,可为青花椒的品质评价、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桂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汝梅  李耀华   《广西植物》2006,26(4):456-458
采用GC-MS法建立桂产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21%。桂产罗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对烯丙基茴香醚、(+)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7,11-三甲基-(Z,E)-1,3,6,10-十二碳四烯,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产地的罗勒油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集不同海拔的细叶亚菊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共有成分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不同海拔高度细叶亚菊中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共有成分5种,分别为樟脑、α-蒎烯、β-蒎烯、桉叶油素、(-)-4-萜品醇。各海拔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桉叶油素、樟脑、邻-异丙基苯、樟脑、桉叶油素。各海拔相对含量在5%以上的化合物相同的只有桉叶油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共有成分的含量与海拔并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对挥发油中共有成分含量的变化无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4个采收月份(即2018年的12月和2019年的1月、2月、3月)广西莪术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及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均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不同采收月份广西莪术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均分为4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7个差异性化合物,其中莪术呋喃二烯酮的含量在1月份达到峰值,吉马酮和humulene 2,3-epoxide两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在2月份达到最高,莪术烯、萜品油烯、异龙脑和表莪术呋喃烯酮在3月份达到峰值。该研究结果为广西莪术的质量控制、生长过程控制以及其他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竺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