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生精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抗原性蛋白,但在睾丸内并不引起免疫反应;另一方面,一些机体系统性免疫反应可以破坏男性生育能力.这些现象的调控机理是男性生殖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能为预防及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男性生育障碍提供新线索.睾丸是精子发生的场所,而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器官,二者均会发生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免疫反应.然而睾丸和附睾中的免疫反应存在很大区别,睾丸具有较强的免疫豁免能力,附睾比睾丸易发生免疫反应,附睾内的精子比睾丸中的生精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损伤.而且离睾丸越远的附睾区域,产生的炎症反应及其对生殖的影响越大.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男性生殖系统特殊的免疫环境.  相似文献   

2.
精原干细胞是精子发生的前提和基础,精原干细胞的存在为男性保存和恢复生育能力提供了可能.精原干细胞和睾丸组织移植技术已经被用来研究生精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这项技术对恢复无精子症或睾丸肿瘤患者的生育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睾丸组织块和精原干细胞的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精原干细胞的鉴定对于精原干细胞的体外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证明1月龄巴马小型猪睾丸没有启动精子的发育,而2月龄的巴马小型猪已经启动了精子发育,在其精细小管中发现了精子细胞和精子。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证明1月龄巴马小型猪精原干细胞表达UCHL1,可以与植物凝集素DBA结合,个别的精原干细胞表达CDH1,但不表达C-KIT。2月龄巴马小型猪精原干细胞只表达UCHL1,不表达CDH1和C-KIT,也不能与DBA结合。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体外培养的精原干细胞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乳酸脱氢酶C(LDHC)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在男性生精细胞中发现的睾丸特异同功酶。LDHC最早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在人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被发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DHC最早出现在早期的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其数量随着减数分裂逐渐增加。成熟精子中LDHC主要定位在精子尾部的主段区域。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家族的同功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无所不在,他们受到发育的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的特异性,且功能多样。本文就LDHC的发展史及他们在帮助精子完成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宁  李建远 《生物磁学》2011,(20):3975-3977
乳酸脱氢酶C(u)Hc)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在男性生精细胞中发现的睾丸特异同功酶。LDHC最早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在人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被发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DHC最早出现在早期的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其数量随着减数分裂逐渐增加。成熟精子中LDHC主要定位在精子尾部的主段区域。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家族的同功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无所不在,他们受到发育的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的特异性,且功能多样。本文就LDHC的发展史及他们在帮助精子完成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及免疫疾病是导致不育的重要病因.睾丸和附睾是精子产生与成熟的器官,具有特殊的免疫环境,既可以防止精子诱导免疫反应,又能有效抵御微生物感染.然而,某些病理状态(包括微生物感染、环境毒素及组织损伤等)可能破坏睾丸免疫平衡,引发感染或自身免疫睾丸炎及附睾炎,并可导致男性不育.微生物感染还会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与尿道炎,可干扰精子功能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认识感染和免疫引起的男性不育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线索,本文重点综述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免疫微环境调节及免疫疾病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常的精子形成是雄性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育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对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干细胞特性密切相关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诱导的许多不同技术方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精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SSCs进入分化途径后发生的许多复杂的生物学变化的过程,最终获得单倍体配子。诱导精子技术是研究动物生殖生理学特性的重要技术。本研究讨论了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所做的关于哺乳动物精子诱导的不同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将对哺乳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的研究给予协助,对男性不育症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内注射法pEGFP-N1在精细胞的整合和在早期胚胎中表达.方法选择4头本地山羊,双侧睾丸注射不同剂量质粒DNA pEGFP-N1,注射后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pEGEP-N1在精子中的整合.结果pEGFP-N1整合到精子基因组中,转染效率最高发生在注射后第40天,转染阳性率最高为81%;绿色荧光蛋白在精子及其体外受精的部分胚胎中表达,胚胎阳性率最高的达66.7%.结论通过睾丸内注射pEGFP-N1能整合进入精子基因组,并能通过体外受精在山羊早期胚胎中表达;睾丸内注射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简单并利于推广的制备转基因山羊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c-fos原癌基因在白蚁生殖品级和非生殖品级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揭示白蚁不同品级性腺发育的调节机理,本研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定位方法对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繁殖蚁和工蚁精、卵发生过程中的c-fos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雌性繁殖蚁在末龄若虫期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有c-fos-like表达, c-fos-like免疫阳性物质定位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核和滤泡细胞核中;而繁殖蚁成虫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没有c-fos-like免疫阳性反应。雄性繁殖蚁在末龄若虫期时精子发生过程中没有c-fos-like表达, 而发育到成虫期有c-fos-like免疫阳性反应,阳性物质定位于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工蚁精、 卵发生过程中均没有c-fos-like的表达。结果提示:c-fos在调节繁殖蚁精子和卵子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c-fos可能通过调节精原细胞增殖参与精子的发生;在卵巢中可以直接作用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来调节卵子的发生。在工蚁性腺中c-fos表达缺失可能导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无法正常发育,精原细胞停止增殖而使精子发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工蚁性腺退化不育可能与c-fos没有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SPEM1突变与畸精子症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临床上不明原因的畸精症患者113份外周血标本以及100份正常生育能力男子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其DNA.然后采用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以及测序等手段对全部DNA样本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在畸精症患者中发现1个新的未见报道的多态性位点;尚未发现有基因突变或微缺失.结论:SPEM1基因突变或缺失不是引起本组畸精子症病人的主要致病基因.该基因在对畸精子症所致不育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单侧睾丸扭转患者手术切除睾丸与保留睾丸之间远期生育能力的差异。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36例单侧睾丸扭转患者(其中睾丸切除22例,手术复位保留睾丸14例)进行病例资料分析和生育结局随访,同时选取同时期25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与手术切除睾丸和手术复位保留睾丸患者进行精液分析,比较他们的精液质量差异,发现追访其婚育史,两组患者在平均结婚年龄、性生活满意程度方面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切除组中,现有11例患者的配偶正常生育后代,生育率为64.7%,平均妊娠时间为2.1年。保留睾丸复位组中,7例患者配偶正常生育,生育率70%,平均妊娠时间1.9年。上述两组均未出现有统计学差异的存在。精液质量对比中:复位组在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前向运动精子)方面降低。睾丸扭转发生后切除或者保留睾丸对患者平均结婚年龄、性生活满意程度影响不大。但是在精液质量方面复位保留睾丸出现了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前向运动精子)方面降低,本研究建议如果发生了睾丸扭转超过一定时限,还是以手术切除睾丸较保留为好。  相似文献   

12.
精子发生是男性生殖中的主要过程,精原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又保证了精子发生的顺利进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男性精子的数量、质量出现下降趋势。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着中心调控作用,因此,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探明mTOR信号通路与精子发生的关系,首先,通过SD大鼠睾丸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发现mTOR是在生精小管的精原细胞胞浆中表达;其次,采用FQ-PCR检测mTOR mRNA在S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结果显示,80周龄组mTOR的转录与8周龄组相比差异显著。最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出mTOR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下游靶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效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在用雷帕霉素处理8周龄SD大鼠中,发现精子数量减少,P70S6K磷酸化效率降低并伴随生精小管萎缩和空泡化。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mTOR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对唇鳃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人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鲋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人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人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14.
生殖健康是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哮喘会影响男性生殖功能,但相关机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baicalin, BA)对哮喘小鼠睾丸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选择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的哮喘组(OVA组)和黄芩苷干预哮喘组(OVA+BA组)。结果发现,3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OVA组小鼠睾丸系数和精子数量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黄芩苷干预组小鼠睾丸系数显著增加(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OVA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结构损伤,精子发生异常,生精细胞减少,Johnson得分显著降低;BA干预组生精小管直径及生精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生精小管基膜结构较完整,Johnson得分显著提高(P<0.05);试剂盒法检测氧化还原指标发现,OVA组睾丸组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5.
精子发生由一系列多阶段、复杂的生物学事件所组成,受到多因素的调控。精子发生过程存在翻译延迟的现象,因此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完全一致。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作为蛋白质功能的重要调控方式,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发展促进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解析和功能研究。本文综述了精子发生过程中多种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在精子发生、精子功能和男性生育能力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未来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MSH2 7是一株抗小鼠精子的单克隆抗体 ,此抗体及其纯化的抗原分子在体外受精实验中均可以阻止精卵膜融合 ,因而推测其抗原在精卵膜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里探讨了抗原分子在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MSH2 7识别表位的显露条件 .MSH2 7抗原分子在睾丸中产生 ,定位于精子顶体后区的质膜上 ;但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只在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上表露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必须完成顶体反应并穿过卵子的透明带才能接近卵子质膜并与之融合 .同时还研究了顶体反应和穿透明带作用对MSH2 7表位显露的影响 .在附睾成熟过程中 ,随着精子在附睾中的转运 ,它们发生顶体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加 ;精子抗原表位的显露呈现顶体反应依赖性 ,且两者呈现线性回归关系 .钙离子载体A2 3 187诱发顶体反应后 ,MSH2 7染色阳性的精子远远少于顶体反应的精子 ;但穿过透明带后绝大多数精子 ( 98% )呈现MSH2 7染色阳性 .总之 ,在睾丸后成熟 (附睾成熟、获能、顶体反应 )和精子穿透明带的过程中 ,对整个精子群体来讲 ,单抗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显露和精子最终获得穿入卵子质膜的能力是同步发生的 .  相似文献   

17.
王胜男  司维 《生命科学》2020,32(7):664-668
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至关重要。精原干细胞是位于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基底膜上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产生精子。利用精原干细胞作为基因编辑的对象,生产基因编辑的精子进行受精有望成为建立基因编辑动物疾病模型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文就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培养以及精原干细胞介导的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的进展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 μm,内径2.330 μm,精子直径1.567 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 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 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 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 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 s, 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 s, 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 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与金黄地鼠体外异种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大元  何光昕 《动物学报》1989,35(4):376-380
在大熊猫精子与地鼠卵的体外异种受精中,发现大熊猫精子穿入地鼠卵后可以激活受精卵产生极区,释放第二极体,受精卵内雌性原核形成。与此同时,地鼠卵的胞质也能促使大熊猫精子头发育成雄性原核,异种精卵间的相互作用与同种受精的相似。 细胞松弛素B能阻抑大熊猫雄性原核从地鼠卵皮层迁移到卵的中央,实验表明大熊猫雄性原核的迁移也受异种卵的微丝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夏蒙蒙  申雪沂  牛长敏  夏静  孙红亚  郑英 《遗传》2018,40(9):724-732
精子发生过程需要生精细胞及睾丸体细胞的共同参与,这两种细胞也决定着睾丸的发育及雄性生育力。支持细胞是生精小管中唯一的体细胞,在正常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支持细胞增殖与粘附功能的异常将导致精子发生异常,进而引发雄性不育。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可调控支持细胞的增殖与粘附功能,其表达水平在激素、内分泌干扰素和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特异性变化。本文总结了与睾丸支持细胞增殖与粘附功能相关的miRNA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发现并鉴定更多与支持细胞相关的miRNA,进而为探索与支持细胞相关不育症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