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和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2例和长期持续性房颤61例。消融前和消融后12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年龄及合并高血压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组。消融后12个月,两组患者心理健康(MCS)和生理健康(PC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MCS和PCS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房颤未复发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复发患者(P0.01)。结论:射频消融改善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幅度高于阵发性房颤,房颤复发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腹泻伴消瘦7个月,间歇性发热、头痛3周,于2004年3月6日收治入院。患者2003年8月起无诱因出现腹泻,稀水样便5~6次/d,伴进行性消瘦,外院直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给予得舒特、培菲康等药治疗效果不佳。2004年1月,因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CT、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头孢拉啶、左旋氧氟沙星静滴2周,腹痛渐缓解。同年2月底出现胸部不适,肺部CT示右上肺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未治疗。继之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隐球菌性淋巴结炎(见图1),脑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58例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采用通过BrainLAB手术计划系统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术中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穿刺手术均成功,术后1d、3d、6d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1周后5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l例患者偶然出现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处理,共显效54例;4例患者疼痛有所减轻或疼痛发作频率降低,但仍需服用药物,或服用药物剂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疼痛无改善或者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仅1例。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达98.26%。术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在术后均有所缓解。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5例,均未明显影响手术效果。结论:CT引导可以较为准确的进入穿刺部位,使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更加顺利,达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陆伟萍  鲍红光  徐晨婕  张蕊  谢文娟 《生物磁学》2013,(35):6969-6971,6948
目的:观察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40例(A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40例(B组)、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40例(C组),三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均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C组(P〈0.5);A组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B组(P〈0.05)。结论: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张云  黄礼川 《蛇志》2000,12(2):38-38
我站自1999年以来应用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慢性脑梗死66例,疗效优于目前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中,男45例,女2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0岁,平均57.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其中头晕头痛25例(37%),高血压46例(69%),口角歪斜42例(63%),言语不清55例(83%),偏瘫62例(93%)。经头颅CT扫描证实,额、顶、枕、颞叶梗死58例(87%);指脉微循环检测结果:微循环血流不畅轻度5例(7.6%),中度21例(3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咽部菌群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60例(急性加重组),缓解期65例(缓解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咽部菌群检出情况和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咽部草绿色链球菌(33.3%)、干燥奈瑟菌(25.0%)比例及菌群多样性(4.713±0.786)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比例及菌群总密集度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与菌群总密集度均呈负相关,与菌群多样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明显咽部菌群失衡,可引起机体免疫状态的紊乱。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大约为1%[1]。现将德清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的21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8例房颤患者中男147例,女71例。年龄35~82岁,平均(68.1±10.7)岁。临床表现:胸闷心悸110例、头晕56例、伴焦虑65例,心电图均显示快心室率房颤。其中冠心病73例,高血压病69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5例,扩张或肥厚性心脏病6例,心肌梗塞3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2例为饮酒抽烟过度所致。根据房颤发作时间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2],分别为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肺曲霉菌病(CPA)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诊断CP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诊断为CPA55例患者中,34例诊断为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15例亚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单纯性肺曲霉菌球,2例曲霉菌结节。在CPA患者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52.7%),恶性肿瘤6例(10.9%)、肺结核5例(9.1%)、哮喘4例(7.3%)、支气管扩张4例(7.3%)、间质性肺疾病1例(1.8%)。CPA患者最常见症状是咳嗽(94.5%)、咳痰(81.8%)、咯血(54.5%)和发热(36.4%)。最常见胸部CT扫描异常是空腔(96.4%)、结节(63.6%)、渗出或实变(7.3%)和胸膜增厚(5.5%)。结论 CPA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是CPA患者最常见的类型。积极寻找病原学和影像学证据,必要时行肺穿刺及肺切除手术,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改善CP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延安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388例临床确诊的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作Uu DNA和CT DNA检测。结果 388例NGU患者阳性检出率为62.11%,其中Uu、CT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0%、21.13%和17.78%。不同性别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有所差异,总体上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Uu单一感染中,女性感染率远高于男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T单一感染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显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其中31~40岁年龄段阳性病例数最多。结论本地区NGU患者Uu的感染率稍高于CT,女性在性活跃期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共110例,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FRS)进行疼痛评价,采用滴定法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患者总用药时间为28~170 d,平均用药时间(45.7±19.4)d,中位时间为48d。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换算成吗啡剂量计算)40~500 mg,中位剂量74 mg。110例患者中有101例(91.82%)达到中度以上缓解。发生不良反应63(57.27%)例,消化道副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48例(43.64%)例和恶心呕吐25例(22.73%)、其次依次为嗜睡15例(13.64%)、头晕9例(8.18%)、排尿困难5例(4.55%)、皮肤瘙痒3例(2.73%)和呼吸抑制2例(1.82%)。结论: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癌痛,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便秘和恶心呕吐。应合理、安全的使用阿片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规范剂量滴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100例BPPV患者进行研究,将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进行诊断和复位,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χ~2=4.891, p=0.027)。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6.33±0.46) d显著短于对照组(9.12±0.67) d (t=3.126, p=0.022)。观察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χ~2=4.336, p=0.037)。观察组(4.00%)和对照组(8.00%)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 p=0.400)。本研究表明,与传统手法复位相比,应用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对BPPV患者进行诊断和复位,可有效提高疗效,缩短治愈时间,并减少残余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以及血浆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电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吞咽功能、脑血流、血浆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一氧化氮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疗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脑循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4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通过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HR)、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复发,复发率为3.03%,患者的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HR、心胸比率、LVEDD、LVESD和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患者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创介入前后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139例肝癌患者175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对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治疗后与增强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显示8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1-3个月后超声造影判定89.1%(156/175)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0.9%(19/175)的病灶消融不完全;增强CT判定84.6%(148/175)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5.4%(27/175)的病灶消融不完全,治疗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CT增强检查结果一致,两者在病灶残留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CEUS)能准确判断RFA对肿瘤消融的范围及程度,是一种指导治疗,判定治疗后疗效的新方法,在原发性肝癌(RFA)微创介入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临床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减轻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38例,包括晚期的肺癌64例、乳腺癌36例、胃癌33例、肝癌29例、食管癌21例、大肠癌19例、胰腺癌14例、甲状腺癌13例、鼻咽癌6例、骨肉瘤3例,其中发生癌性疼痛的患者214例,肺癌58例、乳腺癌34例、胃癌31例、肝癌28例、食管癌18例、大肠癌17例、胰腺癌13例、甲状腺癌9例、鼻咽癌3例、骨肉瘤1例。对晚期癌症伴发癌痛的患者利用行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进行治疗干预,30d为治疗周期,治疗后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癌痛的缓解率的影响。结果:在晚期癌症伴癌痛的患者中,利用认知行为干预后,癌痛总的缓解率为55.6%,其中部分缓解(1~3级)所占比例为49.5%,完全缓解(4级)所占比例为6.1%;在不同级别的疼痛(轻~重)中,程度较轻的疼痛缓解率较高(93.2%),程度为中等的疼痛缓解率为67.3%,而重度疼痛缓解率较低(16.7%);在KPS评分中,238例患者治疗后评分提高率占67.2%;在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的患者占69.4%。结论:在晚期癌症伴癌痛的患者中,利用认知行为干预的疗法可以对疼痛程度在轻~中度的癌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共67例患者确诊为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男60例,女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74.6%),发热(47.8%)和恶心呕吐(40.3%),为最常见的3个症状。最常见的辅助检查异常是颅内压升高(78.9%),平均216.6 (±100.3 mmH_2O)。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为53.7(±79.9)个/mm~3。本组患者病死率29.9%%(20/67)。结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充分、规范的治疗,以减少隐球菌对脑实质的损伤,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筋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36例和针刺组34例,推拿组给予经筋推拿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积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推拿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针刺组患者82.35%(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头痛积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推拿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筋推拿治疗CEH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采用飞顿辉煌激光360嫩肤系统(以色列飞顿公司),波长570~950nm,光斑面积10mm×30mm,脉宽10、12、15ms,能量14~19J/cm~2。治疗40例雀斑患者,每三周一次,共治疗5次,末次治疗后评价患者雀斑的疗效。结查: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8例(45%)基本完全消退,14例(35%)明显消退,8例(20%)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质地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中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1袋/次,3次/d,6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4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占比分别5.5%(3/55)、0,低于对照组的12.7%(7/55),1.8%(1/55),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