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婴儿艾滋病(AIDS)患者不断增加,到1986年底,已有394例婴幼儿AIDS发生,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输血和血友病患者所用凝固因子制剂(非加热)所致,但大部分是因为母婴间AIDS病毒(HIV)的感染。而ATL的母婴间感染大部分是通过哺乳感染的,一些地方禁止ATL抗体阳性的妇女哺乳。  相似文献   

2.
腹泻患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2104例有腹泻和肠炎特征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2104例受检者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是24.71%,其中男性感染率24.17%,女性为25.40%。不同年龄组间以1-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32.13%,0-1岁为20.72%,2-5岁为12.03%。感染的季节特征是秋末冬初季(10-12月)阳性率最高,为42.82%,春末夏初季(4-6月)最低,为8.81%。结论: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各个季节均有发生,以秋末冬初季为高发。  相似文献   

3.
新发感染性疾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显著增加或是在不久的将来威胁会增加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由于原有物种进化或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新的感染、在一个新的地方流行的已知的感染、由于生态进化而出现的新的感染以及由于已知病原体发生耐药突变而导致的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相对丰度,探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对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影响。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3例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和21例健康婴幼儿口咽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比健康婴幼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作为主要的门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组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婴幼儿组;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5位的属,共有3个主要的属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鲍特菌属(Bordetella);而罗氏菌属(Rothia)显著减少。结论 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婴幼儿显著增加,在门和属水平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与健康婴幼儿主要组成方面均有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0至5岁沙门菌感染和健康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研究沙门菌感染导致的婴幼儿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情况,为腹泻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微生态学理论依据。方法采集9例沙门菌腹泻婴幼儿(腹泻组)与11例健康婴幼儿(健康组)的粪便样本,通过16S扩增子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比较2组样本的群落结构差异,研究沙门菌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腹泻组婴幼儿粪便样本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组(2.261 1 vs 4.069 9,t=-4.892 0,P=0.001 0),Simpson指数也显著低于健康组(0.562 9 vs 0.873 3,t=-3.721 0,P=0.006 0)。腹泻组婴幼儿粪便样本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显著高于健康组(t=0.035 7,P=0.009 2),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组(t=0.115 4,P=0.044 6;t=0.035 7,P=0.007 0)。腹泻组婴幼儿粪便样本的人类疾病(human diseases)功能的基因丰富度显著高于健康组(t=0.131 5,P=0.026 0),而新陈代谢(metabolism)功能和生物体系统(organismal systems)功能的基因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组(t=0.099 1,P=0.009 8;t=0.142 9,P=0.046 3)。结论沙门菌降低了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并调控机体功能的基因表达。细菌性腹泻与病原菌侵袭、肠道微生态失衡及机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百白破疫苗在婴幼儿中长期广泛地应用改变了百日咳疾病的流行模式,即完成免疫程序的婴幼儿可获得免疫保护,由于没有相应的免疫措施致使青少年和成人的免疫保护力迅速衰减。然而这部分人群的感染,导致其成为婴幼儿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另外,尽管百日咳抗体能有效地通过母体胎盘传递给胎儿,但由于母体抗体水平过低且婴儿血清抗体迅速下降,使得新生儿得不到足够的保护。目前,对青少年进行加强免疫及在孕期接种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疫苗(即常规剂量的破伤风和减量的白喉和百日咳抗原配制的百白破疫苗)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现就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疫苗在不同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推荐孕妇接种时间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44.60%(29/65),0~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74.07%(20/27),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798例住院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生AAD者作为观察组,与没有发生腹泻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8例中发生AAD 187例(2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婴幼儿AAD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合并有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种类、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使用、激素应用、住院天数、血红蛋白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AAD独立相关因素:合并有感染性疾病(OR=1.431)、病情重(OR=1.985)、抗生素时间长(OR=2.117)、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OR=3.783)、侵入性操作(OR=4.092)、使用微生态制剂(OR=0.706)。微生态制剂OR1,表示使用微生态制剂为AAD的保护因素。。结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婴幼儿特别是婴儿发生AAD的可能性大,侵袭性操作、重症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联合用药是AAD的高危因素,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止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沈阳地区肺炎患儿中偏肺病毒(hMP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情况,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部分因肺部感染住院患儿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结果显示,hMPV感染率为9%;而RSV感染率为46%,其中A型占40%,B型占60%。研究结果表明,在婴幼儿肺炎患儿中RSV感染率高于hMPV感染率,两者所致肺炎在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上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的生长特点,并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至2015年我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出生体重分成极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幼儿的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婴幼儿20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118例,对照组82例,两组婴幼儿在胎龄、是否存在FGR或EUGR、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住院天数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极低出生体重组的婴幼儿的胎龄要小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住院天数、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但对照组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和宫内生长受限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极低出生体重组(P0.05)。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出生时伴有宫内生长受限或胎龄越小,则越有可能发生宫外生长迟缓(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其中婴幼儿本身的宫内生长受限和胎龄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属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引起的,是一种急性但一般能自愈的溃疡性结肠炎。其病情可以从大肠的轻度炎症到猕漫性结肠溃疡损伤。感染过程通常先是细菌在小肠作短暂的定居,这可以引起痛性痉挛、发烧和水泻,继之以定居、侵入大肠粘膜。典型的痢疾症状像重度腹痉挛和频繁的粘液便血,说明大肠组织发生了严重溃疡。感染通常局限于粘膜表层,在健康人体里达到较深层组织是不多见的。感染后不几天,一般情况下肠部病位自愈,宿主恢复。但是痢疾志贺氏1型(志贺氏杆菌)的感染一般要比其它痢疾杆菌或EIEC严重,可以引起溶血性尿毒症(HUC)、白蛋白过少、白血球样反应以及脓毒症诸多综合征。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和其它的感染普遍,菌痢往往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在婴幼儿中间。另外,严重并发症的比例也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婴幼儿淋巴结核的主要病原体及其分子生物学信息,对分离自73例0~3岁淋巴结核患儿的79份淋巴结穿刺液阳性培养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鉴定、3个不同区域片段(RD1、RD9、RD10)扩增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结果显示,婴幼儿淋巴结核以卡介苗(BCG)感染为主(95.9%),其次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1%)。通过MLVA分离出4个基因型,3个为独立基因型、1个为成簇基因型。76株属成簇基因型,均为BCG;3个独立基因型均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表明,BCG是引起婴幼儿淋巴结核的主要病原体,临床分离的BCG MLVA分型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洁  赵雅男  姜庆五 《病毒学报》2007,23(2):121-124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中未见抗体阳性者,15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10%~16.7%),15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升高(45.0%~46.7%)。孕妇与普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15岁以下儿童为Echo30感染及发病的高危人群,母体传递给婴幼儿的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为婴幼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易感人群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目前尚无针对RSV的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20世纪60年代,用RSV的福尔马林全病毒灭活疫苗(FI-RSV)免疫的婴幼儿发生了免疫后RSV疾病增强的症状,其特征为免疫后当再次发生天然感染时会引起高热、支气管肺炎和哮喘,从而引发了更高的住院率,并最终导致两名FI-RSV免疫接种后感染RSV的幼童死亡。增强的RSV疾病(Enhanced RSV disease,ERD)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过量的单核细胞浸润以及非保护性抗体应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等免疫反应。近年来,RSV研究领域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许多具有新颖设计的候选疫苗正在纷纷进入临床试验,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ERD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提供了对ERD发生机制的概括性描述,并对ERD作为新型候选疫苗的重要评价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疱疹病毒科,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引起多种疾病:①可引起人类先天性畸形和婴幼儿感染。据报道,HCMV先天性感染占全部新生儿感染的0.5~2.5%,其中5%的婴儿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培刚  高娜  范东瀛  安静 《病毒学报》2021,37(1):243-251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由蚊虫叮咬传播。ZIKV发现于1947年。2007年以来,由于基因突变,ZIKV获得了更强的神经嗜性和在蚊虫体内播散的能力,因而在全球加快流行,并与成人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胎儿小头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最近的临床观察和动物研究进一步表明,ZIK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所造成的疾病不仅仅是小头畸形,它还能够损伤雄性生殖系统,干扰下丘脑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起多种激素分泌缺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因此,对于先天感染ZIKV的新生儿,不仅要在孕期监测小头畸形的发生,出生后也需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对于出生后感染ZIKV的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无论病情轻重,也需要进行随访,以明确ZIKV感染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2104例有腹泻和肠炎特征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2104例受检者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是24.71%,其中男性感染率24.17%,女性为25.40%。不同年龄组间以1—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32.13%,0-1岁为20.72%,2-5岁为12.03%。感染的季节特征是秋末冬初季(10—12月)阳性率最高,为42.82%,春末夏初季(4.6月)最低,为8.81%。结论: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各个季节均有发生,以秋末冬初季为高发。  相似文献   

18.
艰难梭菌是一种肠道条件致病菌,能形成芽胞有效抵抗抗生素的杀灭。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人体肠道有益菌被杀死。艰难梭菌因抵抗力强而大量繁殖,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不同年龄阶段艰难梭菌定植率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时期艰难梭菌在肠道的定植率较高,且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无症状定植,但若传播给成人,则有可能造成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腹泻,故有必要做好防治措施。本文就婴幼儿无症状定植的特点及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目前尚无成熟疫苗应用于临床。展开对RSV被动免疫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单克隆抗体成为深入研究和防治RSV感染的有力武器。本文综述了单克隆抗体在RSV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早期快速诊断RSV感染是防止本病蔓延,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的关键;所以,急待寻求快速诊断的方法。本试验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SV感染的方法。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检验;并在临床应用上与病毒分离和/或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