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三项联合的综合临床治疗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148例临床病例,根据患者产后至康复护理时间分为早期组(产后6~9周)78例、晚期组(分娩10周以后)7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8周,分析和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差异。研究表明:治疗前,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盆底ⅡA类肌纤维、盆底Ⅱ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收缩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盆底ⅡA类肌纤维、盆底Ⅱ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收缩个数均高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是一组有效的PFD康复护理方案,在产后6~9周介入对PFD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恢复效果优于晚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阴茎夹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阴茎夹控制排尿。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排尿改善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评价及经济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后10 d下降,观察组干预后10 d、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较干预前升高,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高于对照组,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茎夹使用费用为(70.26±8.51)元,低于对照组的(388.71±2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阴茎夹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PSUI患者9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研究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盆底功能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24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CI-Q-SF问卷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功能尿道长度(LES)、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最大尿流率(Qmax)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UI患者经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产后SUI患者109例,按照入院就诊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Kegel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55例,接受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漏尿量、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各指标(手测肌力和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各维度(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和尿失禁情况,减少漏尿量,同时可促进尿流动力学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在大鼠阴道内放置水囊模拟产伤破坏大鼠盆底组织的方法建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PPUI)的动物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40只SD雌性大鼠进行持续8h水囊扩张阴道,随机选取PPUI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25只并与对照同龄大鼠5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d、1周、2周、4周、8周进行喷嚏实验以及尿动力学测定,张力换能器测定盆底肌肉肌力强度,采用JSCC标准化对应法测定血清生化指标(LDH,CK),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胆碱酯酶染色法计数盆底肌肉乙酰胆碱受体数量.结果 建模后喷嚏实验阳性率明显升高,阳性率为72.5%(29/40),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及漏尿点压力均降低,盆底肌肉收缩力下降,血清LDH、CK水平上升,盆底耻尾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耻尾肌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在建立模型当日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大鼠阴道内放置8h水囊的方法可以成功模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引起尿动力以及盆底肌肉的相关损伤指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的产科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于产后42天返院行盆底功能筛查时诊断为产后SUI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103例,并将其按患者的意愿分为3个治疗组,随访观察组(I组)有30例患者,盆底肌锻炼组(II组)有35例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III组)有38例患者。分别治疗8周后,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及盆底肌力测定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三组间盆底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而言,III组与II组和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和抑郁评分对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产前BMI、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对治疗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是影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SUI的疗效与单纯盆底肌锻炼治疗和单纯随访观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产后SUI的首选方案。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后SUI严重程度,故控制孕期体重可能会促进电刺激对产后SUI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肌力强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200例在本院产检和分娩的产妇,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在产后6个月检测其盆底肌力强度,根据产妇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运用双变量分析、分类和回归树等统计方法,建立一个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模型。结果: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在慢性咳嗽、孕前已有尿失禁症状、孕期有新发尿失禁症状以及盆底肌力强度等4项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类与回归树预测模型提示盆底肌力强度小于等于35.5 cm H2O、孕前已有尿失禁症状、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2988 g及孕期有新发尿失禁症状对产后尿失禁有预测作用,其中盆底肌力强度的预测作用最显著。结论:根据预测模型筛选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人群,及早对其进行干预,对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预测模型的构建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绝经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雌激素治疗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后者单纯盆底锻炼.治疗后观察评定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分析雌激素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100%和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用药后血清促卵泡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水平上升至卵泡早期水平,体重、血脂及肝肾功能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对绝经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0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实验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照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分级的变化,测定盆底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及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盆底肌力分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Z=52.587,37.581;P0.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Z=27.588,P0.001);治疗后实验组盆底肌肉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23,P0.05);治疗后实验组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提升幅度较大,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排尿情况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女性PFD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盆底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减小膀胱颈移动度,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气虚证患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0例/组的A组、B组、C组,A组实施常规盆底肌锻炼,B组采用盆底治疗仪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比较,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C组的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组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法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产后2个月来我院复查的80例性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康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以及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盆底肌肉肌力等级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女性性功能的障碍具有可靠的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拟行剖宫产的30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护理组、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部分血常规指标。研究显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产后2 h、产后24 h的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的RBC、HGB、H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循证护理组RBC、HGB、HCT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循证护理组产后出血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4.67%)(p0.05)。本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维持血细胞指标稳定,降低了因大量出血导致的并发症风险,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疗效评估作用及与尿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产后SUI患者,均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尿动力学指标差异。Pearson法分析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图像特征显示:治疗前盆膈裂孔内的结构疏松,回声变弱,盆腔器官结缔组织疏松,间隙增宽,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大;治疗后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对称,耻骨内脏肌呈带状高回声,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较治疗前降低。产后SUI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腹压漏尿点压、最大逼尿肌压力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产后SUI患者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与最大逼尿肌压力、腹压漏尿点压呈负相关(P<0.05),与最大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无关(P>0.05)。结论:产后SUI患者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参数较治疗前降低,与尿动力学改善有关。临床可通过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后SUI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血清松弛素(RLX)、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1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盆腔脏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国际尿控协会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析量表(POP-Q)、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估两组患者的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耐力收缩(Ⅱ类肌)、持续收缩和快速收缩(Ⅰ类肌)、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肌电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快速收缩(Ⅰ类肌)高于对照组(P<0.05),静息电位与后静息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ISQ-12、POP-Q和ICI-Q-SF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SQ-12、ICI-Q-SF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OP-Q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提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盆底肌表面肌电变化,改善患者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且能够降低血清松弛素、CTGF和MMP-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精细化护理联合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及康复训练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中精细化联合镇痛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1 d、3 d和5 d的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时间、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术后1 d、3 d和5 d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时间、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出院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精细化护理联合镇痛有助于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其术后恢复,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PF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我院诊断产后PFD的患者共11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气虚型60例和肾虚型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气虚型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肾虚型患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另选择50例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作为对照组,疗程为产后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盆腔器官脱垂POP-Q量表评分、盆底肌力分级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FDI20、ICI-Q-SF和PO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盆底肌力明显增加(P0.05),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气虚型和肾虚型患者比较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提高(P0.05),但是气虚型和肾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产后PFD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及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康复指导训练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Harris积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质量。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试验组为80.15±17.63,对照组69.15±11.34;治疗后Harris积分,试验组90.36±8.41,对照组73.42±10.9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6%,感染发生率为7.58%,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4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生理健康水平得分(89.42±4.29)、心理健康水平得分(82.37±4.93)、独立能力水平得分(71.69±6.14)以及社会支持得分(68.49±4.11)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探索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查阅文献并结合工作经验制定资料收集问卷,抽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产科行分娩术的妇女152例,收集其基本资料,按照产褥期妇女有无维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影响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条件。产褥期妇女维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占64.8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产褥期妇女维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性因素是睡眠紊乱(OR=3.541),产褥期妇女维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保护性因素分别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OR=0.386)和多于一个孩子(OR=0.285),产妇对维持锻炼的认知较充分(OR=0.236),产妇照顾者对维持锻炼的重要性认知较充分(OR=0.178)以及社区产后家访人员有检查产妇的锻炼情况(OR=0.1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产褥期妇女维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性因素是睡眠紊乱(OR=3.894),其保护性因素是较高的受教育程度(OR=0.324),产妇对维持盆底肌功能的锻炼重要性的认知较充分(OR=0.126)以及社区产后访视人员检查其锻炼的情况(OR=0.128)。产褥期妇女维持盆底肌康复功能训练的比率不太理想,其维持与否被众多因素干扰,临床工作人员可使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膀胱功能、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凯格尔运动,n=46)和研究组(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n=46)。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膀胱功能、盆底肌力、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3.91%)相比,研究组(93.48%)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0~2级例数低于对照组,3级及其以上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应用于产后尿潴留产妇,可促进膀胱功能、盆底肌力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益生菌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6年2月~6月因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并发生CID的患者共12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3例,按照常规治疗(洛哌丁胺),实验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治疗;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平均腹泻持续时间、腹泻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KPS评分和免疫指标。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为(4.85±0.22)d,高于实验组(2.92±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为86分,高于对照组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CD8+的含量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可缩短妇科恶性肿瘤CID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