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为观察穿心莲内酯(AD)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L-02,用不同浓度(0~30μmol/L)AD孵育1 h,随后加入100 mmol/L乙醇作用24 h。ELISA测定AD处理前后细胞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谷胱氨肽(GSH)的变化;荧光探针DCFH2-D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和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HO-1)m RNA和蛋白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Nrf2的DNA结合活性。结果表明,100 mmol/L乙醇处理肝细胞后,可在不影响L-02活性的情况下显著增加培养上清中ALT和AST的含量,而AD预处理后可抑制ALT、AST、MDA和ROS的增加以及上调胞内GSH的水平。此外,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结果也证实乙醇可降低肝细胞内源性HO-1的表达,而AD预处理后可增强转录因子Nrf2的活性并进一步上调HO-1的表达水平。AD可能通过激活Nrf2上调HO-1表达而发挥对乙醇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初探。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加入Evo1.5μmol/L、3μmol/L、6μmol/L、12μmol/L、24μmol/L、48μmol/L、96μmol/L继续培养48 h,CCK-8法检测Evo对HCT-116细胞生存活性的影响;Transwell法和划痕法检测STF-118804、Evo对HCT-116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Evo(0μmol/L,1.5μmol/L,3μmol/L,6μmol/L)和STF-118804(10μg/L)诱导HCT-116细胞48 h后,细胞中SIRT1、NF-кB、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Evo(1.5μmol/L,3μmol/L,6μmol/L,12μmol/L,24μmol/L,48μmol/L,96μmol/L)作用于HCT-116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且Evo能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Evo可明显下调HCT-116细胞内SIRT1、MMP-9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NF-кB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表明,Evo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激活NF-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MP-9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讨了SIRT3激动剂(Honokiol,HKL)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录和复制的影响。培养HepG2-NTCP和人原代肝细胞(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PHH),感染HBV颗粒后,用Honokio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10天,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水平,Southern blot实验进一步检测胞内HBV DNA水平。构建SIRT3-KO细胞,检测敲除SIRT3后,Honokiol对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的影响。通过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CMV-KRAB-Cre质粒和precccDNA质粒构建持续感染小鼠模型,一周后腹腔注射Honokiol持续20天。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肝组织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水平。结果表明,Honokio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NTCP和PHH细胞内HBV DNA以及HBV RNAs水平,此外,Honokiol可以降低cccDNA的转录活性;敲除SIRT3后,Honokiol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小鼠模型中,Honokiol能够降低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内HBV DNA拷贝数,以及能够显著抑制肝组织内HBV RNAs水平和cccDNA的转录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Honokiol能够抑制乙肝病毒转录和复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325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对肿瘤生长相关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活性有无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3255细胞,分别用1.0、2.5、5.0μmol/L的AD在处理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情况。ELISA检测DNA片段化情况以及VEGF和TGF-β1的产生;无机磷法检测Na+-K+-ATP酶活性以及磷基转移法测得PKC活性。结果:AD处理能呈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H3255细胞的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P<0.05),同时也能促进LDH的释放和DNA片段的形成,并减少肺癌细胞VEGF和TGFβ1的水平和PKC的磷酸化。结论:AD对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绿原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等植物体内以及耕作土壤中,与植物的化感效应以及连作障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蔬菜类植物莴苣为受体,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分析酚酸类化感物质绿原酸抑制莴苣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绿原酸介导的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机制。结果显示:(1)绿原酸对莴苣的根长、茎长以及鲜重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出低浓度(0.1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其在10μmol/L及以上浓度时对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在各浓度下对莴苣茎长无显著影响。(2)绿原酸处理后,莴苣根尖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导致细胞分裂过程受阻。(3)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绿原酸(100和1 000μmol/L)使莴苣根尖死细胞显著增多,根尖端绝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4)DHE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1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无明显影响,当绿原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时,随处理浓度升高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明显大量增多。研究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产生并积累,从而导致莴苣细胞分裂受阻、细胞活力降低,最终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化镉(CdCl_2)对细胞中心体扩增的影响,及活性氧(ROS)和DNA损伤在CdCl_2诱导细胞中心体扩增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CdCl_2处理HCT116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低浓度无毒性的CdCl_2处理细胞48 h,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细胞内中心体的扩增;用CdCl_2(20μmol/L)、CdCl_2+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细胞2 h,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用CdCl_2(20μmol/L)、CdCl_2+NAC处理细胞6 h,彗星电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水平的变化;用CdCl_2(20μmol/L)、CdCl_2+NAC处理细胞48 h,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中心体的扩增。结果:20μmol/L或以下CdCl_2处理细胞48 h不影响细胞活性;CdCl_2 20μmol/L或以下无毒性剂量CdCl_2诱导细胞中心体发生扩增(P0.01),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在20μmol/L CdCl_2处理下,细胞内ROS和DNA损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当有抗氧化剂NAC存在时,细胞内升高的ROS和DNA损伤水平均被明显抑制(P0.01);抗氧化剂NAC对CdCl_2诱导的中心体扩增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氯化镉通过DNA氧化损伤途径诱导细胞中心体扩增。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枸杞多糖(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枸杞样品经提取分离得到粗多糖(LBPs0)和不同分子量范围LBPs(LBPs1~LBPs4),利用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评价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ALT、AST和LDH的释放,DCFH-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显示,LBPs在0~200μg/mL间对细胞增殖无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可通过提高细胞活力、降低ALT、AST、LDH的释放和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而发挥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分子量范围LBPs的活性不同,LBPs3最强,其次为LBPs4和LBPs2,LBPs1最弱。综上,LBPs可保护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分子量范围为5~10 kDa的LBPs3的活性最高,本实验结果可为LBPs保护肝损伤功能食品及药物的应用开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5、50、100 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24小时,观察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1、5、10 μmol/L)预处理内皮细胞l小时后加入100μg/ml 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3小时,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ox-LDL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x-LDL(100 μg/mll)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ox-LDL(25 μg/ml)组(P<0.001).而不同浓度ox-LDL处理的细胞内SIRT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ox-LDL(50、100 μg/ml)组SIRT1的表达显著低于ox-LDL(25 μg/ml)组(P<0.05).1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100μg/ml 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0.001),并显著抑制细胞内SIRT1的蛋白表达(P<0.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抵抗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内SIR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OGD/R组及OGD/R+白藜芦醇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双氢罗丹明(DHR)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SIR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OGD/R损伤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在OGD/R的同时给予1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地减少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的ROS产生。western blot的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可提高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和上调SIRT1的表达等机制而发挥其对抗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氯化镉(Cd Cl_2)对猪肾PK-15细胞活性氧(ROS)生成和抗氧化酶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Cd Cl_2(2、4、6、8μmol/L)处理PK-15细胞24 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不同浓度Cd Cl_2或不同浓度Cd Cl_2+NAC(500μmol/L)处理PK-15细胞24 h,观察对细胞形态和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收集不同浓度Cd Cl_2处理24 h的细胞,用试剂盒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结果:Cd Cl_2处理PK-15细胞24 h,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P0.01);随着Cd Cl_2浓度的升高,细胞逐渐皱缩、变圆,ROS荧光强度逐渐升高;Cd Cl_2+NAC处理组与Cd Cl_2处理组相比,细胞皱缩变圆程度明显降低且ROS荧光强度明显减弱;随着Cd Cl_2浓度增加,T-SOD活性及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镉胁迫PK-15细胞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介导肾脏细胞损伤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为对照,研究了纳米单质硒(纳米硒)对肉鸡肝细胞中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x)活性的影响。每种硒源分别以0.01、0.05、0.10、0.30、0.50、1.0μmol/L6个硒添加浓度培养肉鸡肝细胞,测定培养后0、24、48、72、96h肉鸡肝细胞cGPx活性。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添加浓度(以硒计)在0.01 ̄0.10μmol/L、蛋氨酸硒和纳米硒添加浓度(以硒计)在0.01 ̄0.30μmol/L,cG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亚硒酸钠添加浓度在0.10 ̄1.0μmol/L、蛋氨酸硒添加浓度在0.30 ̄1.0μmol/L,cG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纳米硒添加浓度在0.30 ̄1.0μmol/L,cGPx活性始终保持在高峰平台。结果表明,3种硒源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中的最适剂量范围宽度依次为:纳米硒>蛋氨酸硒>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2.
蓝藻Anabaena sp.PCC7120 羧体碳酸酐酶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丝状蓝藻Anabaena sp.PCC7120细胞粗提液的碳酸酐酶(CA)分析中,发现了两种形式的CA活性.高CO_2下生长的细胞,在35μmol/L EZ(Ethoxyzolamide,碳酸酐酶的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CA总活性的85%左右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7.4μmol/L;随着EZ浓度的继续增加,CA活性在EZ浓度达到约150μmol/L处出现了第二个抑制峰,在250μmol/L处抑制程度达到最大,使CA总活性的15%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190μmol/L。在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细胞中也出现了CA的两个抑制峰:低I_(50)为6μmol/L,高I_(50)为120μmol/L,对羧体的分离及体外测试表明,在羧体制备物中的CA活性只有一个EZ的抑制峰,而且在EZ浓度达到35μmol/L,正如所期望的那样,该CA活性全部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5.2μmol/L左右。这个值跟空气或高CO_2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粗提物中的低I_(50)(6μmol/L或7.4μmol/L)十分相似。说明低浓度的EZ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定位于羧体的CA活性。另外一种形式的CA,具有高I_50(120—190μmol/L),约占CA总活性的15—20%,则有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膜。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v)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去分化现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首先,在无菌条件下取4周龄兔关节软骨细胞,行软骨细胞鉴定后将细胞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0μmol/L Resv组、2.5μmol/L Resv组、5μmol/L Resv组和10μmol/L Resv,体外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分别取P1、P3、P5代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各组P1代软骨细胞形态基本一致,P3、P5代2.5μmol/L Resv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其余各组细胞出现胞体变大,胞浆变淡,镜下胞核不明显等衰老的形态变化;Alcian Blue染色检测蛋白聚糖(Aggrecan)含量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软骨细胞,各组P1代细胞Alcian Blue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无明显差别,P3、P5代2.5μmol/L白藜芦醇组较其他组明显深染、衰老软骨细胞数明显减少;RT-PCR检测蛋白多糖(Aggreca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癌基因p53、p21以及P16的表达,2.5μmol/L Resv组的Aggrecan和SIRT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53、P21及P16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综上所述:低浓度白藜芦醇(2.5μmol/L)可能通过上调SIRT1,下调P53、P21、P16基因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阿片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 ,用不同浓度甲硫氨酸脑啡肽 ( MENK)及抗 δ阿片受体单克隆抗体处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 NS- 1 ) ,然后测定蛋白激酶A( PKA) ,蛋白激酶 C( PKC)活性及三磷酸肌醇 ( IP3 )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NENK可升高细胞胞浆及胞膜 PKA的活性 ,且这一作用可被抗δ阿片受体抗体所拮抗 .MENK对 PKC影响呈双向反应 ,0 .1 μmol/L MENK可以升高胞浆 PKC活性 ,但却明显降低胞膜 PKC活性 ;在 MENK浓度为 1 0μmol/L时则情况刚好相反 .1 μmol/L的 MENK可明显降低胞浆及胞膜 PKC活性 ,抗体可拮抗这种下调作用 .MENK可降低细胞内 IP3 的含量 ,且这一作用可被抗δ阿片受体抗体所拮抗 .由此可以推论 :MENK在与 δ阿片受体结合后 ,可以经过多种信号传导系统来调节细胞功能 ,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评价王不留行黄酮苷孵育24 h后的细胞毒性。先给予13.76、6.88、3.44μmol/L的王不留行黄酮苷和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浓度为100μmol/L)预孵育12 h后,再分别以H2O2和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SRB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模型组相比,王不留行黄酮苷13.76、6.88、3.44μmol/L组均可改善H2O2和高糖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尤以13.76μmol/L作用最为显著(P0.01);并且王不留行黄酮苷13.76μmol/L显著降低H2O2和高糖损伤组培养液中LDH和MDA释放量,增强细胞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镉诱发肝细胞毒性和胞内Ca2+变化及硒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研究镉诱发鼠肝细胞毒性和胞内游离Ca2 变化及硒的干预效应,探讨镉致肝细胞损伤机制及硒的保护作用。分离培养新生鼠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个5、25、100和250μmol/LCdCl2组、2个10和20μmol/LNa2SeO3组和8个用10和20μmol/LNa2SeO3分别与5、25、100和250μmol/LCdCl2联合作用组。在实验后第12h检测肝细胞存活及其MDA含量和培养液中LDH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肝细胞内游离Ca2 水平([Ca2 ]i)。结果显示,镉处理的肝细胞存活随镉浓度增加明显下降,硒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硒提高或明显提高镉染毒肝细胞存活。肝细胞培养上清液LDH活性随镉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且100和250μmol/LCdCl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硒处理组未见明显变化;给予硒的25、100和250μmol/LCdCl2处理组LDH活性下降或明显下降。不同浓度镉均诱发肝细胞MDA含量显著升高,而硒处理组未见类似表现;10和20μmol/LNa2SeO3抑制或显著地降低25、100和250μmol/LCdCl2诱发的MDA的生成。经镉处理的肝细胞[Ca2 ]i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镉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给予硒的肝细胞[Ca2 ]i荧光强度未见升高,与对照组相近;加入硒的镉染毒肝细胞[Ca2 ]i均比各对应浓度的镉处理组有较大幅度地下降,其中给予硒的25μmol/LCdCl2处理组差异显著,且接近对照组的水平。结果提示,镉诱发肝细胞毒性和损伤以及肝细胞[Ca2 ]i升高;硒可能通过干预肝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和保护肝细胞[Ca2 ]i稳态而减轻镉诱发的细胞毒性和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丝桃苷对高糖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含100mmo L/L葡萄糖和分别为20、50、100μmo L/L金丝桃苷的培养基共同孵育SH-SY5Y细胞36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SIRT1和NF-кB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可提高高糖诱导后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细胞LDH释放,清除ROS,降低MDA含量与caspase-3活性,增强SOD、CAT活性和GSH含量;同时,金丝桃苷还能提高SIRT1基因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降低NF-кB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金丝桃苷能通过激活SIRT1基因,抑制NF-кB基因保护高糖所致SH-SY5Y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NMDA诱导兴奋毒造成的神经损伤,包括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元凋亡在NMDA兴奋毒所致大鼠皮层神经元死亡中的所占比例,并分析了NMDA致神经元凋亡的信号通路机制。通过使用Caspase抑制剂和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研究NMDA(100μmol/L,2h)兴奋毒所致的神经元凋亡;并使用MAPKs选择性抑制剂,分别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TUNEL和Annexin V染色方法,进一步观察MAPKs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 N-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三条不同途径在NMDA所致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Caspase依赖的凋亡占NMDA所致细胞死亡总数的22.49%;(2)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使NMDA诱导的caspase-3活性降低30.43%(P0.05);而ERK抑制剂PD98059(20μmol/L)和JNK抑制剂SP600125(20 μmol/L)不影响caspase-3的活性;(3)SB203580(10μmol/L)使NMDA所致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33.10%(P0.05);而PD98059(20μmol/L)或SP600125(20μmol/L)都没有作用;(4)Annexin V染色结果显示,SB203580(10μmol/L)使NMDA所致的早期凋亡细胞减少55.56%(P0.05);SP600125(20μmol/L)使NMDA所致的晚期凋亡/死亡细胞减少67.59%(P0.05);PD98059(20μmol/L)对细胞凋亡/死亡没有明显作用。以上结果表明,NMDA介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死亡除坏死外,还包含有一小部分神经元凋亡;p38 MAPK途径,而非JNK和ERK途径,介导了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抑制与此相关的凋亡信号通路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JNK途径可能介导了NMDA所致的神经元坏死而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脑微血管细胞模型中对脑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对LPS刺激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BMEC)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VOM法检测HBMEC细胞通透性;采用Griess法、ELISA法及DAF-FM DA荧光探针分别检测NO、ONOO~-含量及eNOS、iNO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eNOS(ser1177)、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5μg/m L)可明显降低HBMEC细胞存活率(P0.01);与LPS组比较,随着人参皂苷Rb1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且中、高剂量组(40、80μmol/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LPS导致HBMEC单层细胞电阻值明显降低(P0.01),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8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所致的细胞膜通透性升高(P0.05);LPS可明显降低HBMEC细胞NO含量(P0.01)升高ONOO~-含量(P0.05),人参皂苷Rb1中、高剂量组(40、80μmol/L)较LPS组具有显著升高NO含量,降低ONOO~-含量的作用(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可明显降低HBMEC细胞磷酸化eNOS (ser1177)蛋白的表达水平,而显著升高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80μmol/L)较LPS组可显著升高p-eNOS(ser117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降低iNOS活性,升高eNOS活性继而减少NO水平及ONOO~-含量,显著降低LPS导致的脑细胞膜通透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