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胚胎着床是处于活化状态的胚泡与处于接受态的子宫相互作用,最后导致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已证实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哺乳动物胚胎着床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LIF通过其受体及信号传递亚单位gp130发挥其生物学功能。LIF对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及以后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小鼠中,LIF及其受体和gp130在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表达量最高,因此LIF可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人中,LI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人胚胎着床的时间一致,提示LIF可能与人的胚胎着床紧密相关。此外,LIF在猪、羊、水貂、兔和臭鼬等动物胚泡着床前和着床期的子宫中也都有表达,并在着床期出现峰值。因此,LIF也可能在这些动物的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有重要作用。LIF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胎盘发育不全,这说明LIF对小鼠胎盘形成和胎盘的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 小鼠子宫中LIF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而上调。美洲长尾猴(绒)及兔子宫中LIF的表达则呈孕酮依赖性。然而孕酮可抑制人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蜕膜组织内LIF的表达。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LIF在子宫中的表达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胚泡在LIF基因敲除的雌鼠子宫内不能着床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胚泡发育异常,而是由于雌鼠不能表  相似文献   

2.
3.
白细胞介素-39(interleukin,IL-39)是最近发现的IL-12家族新成员,由IL-23p19和EB病毒诱导基因3两个亚基组成。它主要由脂多糖刺激的B细胞和狼疮小鼠体内活化的GL7~+B细胞产生,IL-23R/gp130为其受体,在狼疮小鼠体内通过激活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STAT3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因此,深入研究IL-39的结构、信号通路以及生物学功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家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JAK/STAT是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作为抑制JAK/STAT途径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家族,目前已知有8个成员,细胞因子通过JAK/STAT通路调节该家族蛋白表达。近年来基因敲除在SOCS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初步阐明了SOCS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细胞组织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依赖于其结合靶细胞膜上的LIF受体a亚基(gp190),与8亚基(gp130)形成异源性二聚体,从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LIF因子可通过激活JAK-STAT和RAS-MAPK途径,调节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我们根据gp190细胞内区功能域设计了小分子-190CT3,  相似文献   

6.
7.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内众多生理与病理过程。研究表明,IL-6首先与自身受体(IL-6R、gp130)形成异源六聚体复合物,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发挥生物学功能。 IL-6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另外IL-6的异常表达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阻断IL-6信号通路上的各关键节点,均可用于IL-6相关疾病的治疗。有别于阻断IL-6R或gp130等公共受体分子,阻断IL-6蛋白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更高,在临床研究中,部分品种显示出其独有的治疗特点及有益的疗效。现阶段只有1个靶向IL-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及超过8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研究阶段。重点对国内外靶向人IL-6蛋白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多种作用,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传导信号,gp130与LIF受体β链的结合激活JAK激酶(JAK1和JAK2),JAK激酶磷酸化STAT信号转录子,STAT3的磷酸化对于阻止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的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同时IL-6的过度表达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IL-6通过一个双链受体系统作用于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IL-6与80 ku的配基结合链IL-6R和信号转导子gp130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异六聚体模式,通过gp130的二聚体化引发胞内的信号转导.IL-6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两种:Jak-STATs路径和Ras-MAPK级联反应路径.靶向IL-6信号转导的药物设计和筛选研究将为IL-6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LIF的克隆、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在生物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成人血细胞的总RNA为模板 ,利用RT PCR方法从成人外周血细胞中扩增人白血病抑制因子 ,而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将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的LIF因子收集 ,通过LIF信号转导通路下游蛋白质STAT3磷酸化水平的检测、EMSA实验以及荧光酶报告系统检测 ,发现其具有激活STAT3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活性。同时 ,[3H] TdR参入实验的结果也表明 ,所表达LIF因子能显著抑制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系M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IL-6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6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IL-6受体(IL-6R)结构和功能的影响.IL-6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即配体结合链gp80和信号传导链gp130.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两种亚基组成的高亲和力IL-6R是介导细胞效应所必需的.IL-6Rα中的造血功能区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决定着结合IL-6的能力.然而gp130则是多种细胞因子共用的信号传递分子,其胞内段含有与酪氨酸激酶活化有关的保守成分.IL-6+IL-6R复合物通过诱导gp130的聚合来活化胞内的多种激酶分子和转录因子并最终导致有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蒲公英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IL-6/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蒲公英多糖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10 mg/kg·d灌胃,蒲公英多糖组采用蒲公英多糖10 mg/kg·d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大鼠结肠粘膜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6受体(sIL-6Rα)、糖蛋白130(gp130)、转录活化因子3(STAT3)、IL-6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增高(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增高(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蒲公英多糖组、美沙拉嗪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降低(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降低(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水平,下调IL-6/STAT3通路中sIL-6Rα、gp130蛋白表达量,进而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IL-6 mRNA的转录水平,缓解结肠组织的炎症状态,保护和修复粘膜组织,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诱导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通过激活Ras—MAP激酶通路可以诱导细胞增殖,而HPV编码3种蛋白质彼此独立地发挥作用,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大的信号网络:E5蛋白通过调节EGF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E6蛋白和Tyk2结合后减弱Jak—STAT通路;E7可直接作用于Smad蛋白,并且调节TGF—β信号转导。通过了解HPV及其编码的3种蛋白质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诱导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机制,对于进一步探明HPV的致病机制及防治HPV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TNBS (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索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IL6/STAT3及NF-κB的影响,明确IL-6/STAT3信号通路与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系,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马齿苋组(n=10)。采用TNBS诱导复制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美沙拉嗪组剂量为每次10 mg/kg,每日1次,连续3周;马齿苋组给予马齿苋多糖,每次10 ml/kg,每日1次,连续3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收集大鼠结肠内容物称重,干燥后再次称重,取结肠组织作病理切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IL-6的mRNA。结果:与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排便状态明显改善,肠粘膜水肿减轻;血清IL-6、sIL-6Rα、gp130,肠组织MPO、NF-κB含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马齿苋组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多糖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6、sIL-6Rα、gp130含量及肠组织MPO、NF-κB水平,减轻sIL-6Rα与IL-6形成复合物所致的炎症反应;经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和IL-6的mRNA水平,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肌肉因子(myokines),在损伤骨骼肌和运动后骨骼肌中高丰度表达,它可能通过JAK2和STAT3信号通路调节肌卫星细胞和成肌细胞增殖,通过PI3K信号通路抑制成肌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LIF受体信号通路调节骨骼肌局部炎症反应,同时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抑制成肌细胞过早分化,从而在骨骼肌损伤修复和骨骼肌肥大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源性补充重组LIF可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和促进骨骼肌肥大,这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LIF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肌肉损伤和促进骨骼肌肥大的一种新手段,有关LIF在骨骼肌方面的研究也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19.
侯敏  刘新  张文艳 《病毒学报》2017,33(2):284-292
SOCS(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是一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蛋白,目前认为该蛋白家族可以调节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L-6(Interleukin-6)、IL-10(Interleukin-10)、IFN-λ(interferon-λ)等30多种细胞因子,而这些因子是机体抵抗入侵的外来病原体的主要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通过劫持宿主中的SOCS蛋白,从而对细胞中的JAK/STAT、NF-κB等与抗病毒因子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对T细胞的分化的调控调节病毒感染。近年来,大量的文献证实SOCS蛋白的变化与病毒感染的程度以及愈后的器官损伤具有紧密的联系,使得SOCS蛋白作为抗病毒靶点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SOCS蛋白通过调控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因子介导的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在昆虫中,JAK/STAT是一条相对保守的信号途径,与Toll途径和Imd途径共同作为主要免疫途径以抵御病原物入侵,在昆虫免疫、激素调控和其他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JAKs家族、STATs家族和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寄生物、病毒和真菌感染昆虫时,JAK/STAT信号通路的重要功能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JAK/STAT信号通路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