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住友化学公司1989年2月间向农林水产省申请,要求对它利用细胞培养的突变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住稻2号”进行品种登记.除此之外,公司同时还申请登记用甲乙砜酸对种子进行突变处理育成的新品种“住稻3号”.至此,日本的财阀系大型化学公司全都申请了“生物技术稻”的登记.三井东压公司于1月申请、三菱化成公司植物工学研究所2月申请(参阅本刊1989年1月16日号第5页,2月13日号第7页).  相似文献   

2.
日本烟草产业公司宣布:已将通过细胞融合育成的F_1(一代杂种)烟草亲本“MS 筑波1号”作为新品种于1985年12月向农林水产省申请登记。人们多年来认为细胞融合可作为新品种育种的手段,但直到现在,还未见到育成实用品种。这次育成的“MS 筑波1号”可以说是利用细胞融合育成的世界首创的实用品种。最近,日本烟草产业公司在该公司磐田试验场,对“MS 筑波1号”的回交第四代进行最后的田间鉴定。计划下一步将开始以“MS 筑波  相似文献   

3.
瑞士Hoffmann-La Roche在93年9月中旬许可日本伊藤火腿(ham)公司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应用于雌雄鉴别服务和试剂盒的制造、销售。 这在日本还是第一家得到许可制造销售此种试剂盒。鉴别雌雄服务的许可是继雪印乳业公司之后第二家。由于得到许可,伊藤火腿公司将进行牛受精卵的雌雄鉴别技术的事业化。 农林水产省作了明年度的预算计划,由于PCR法鉴别雌雄技术是新型事业,预算金额为6600万日元。伊藤火腿公司打算利用这项事业进行试剂盒的销售。农林水产省以畜产试验场为对象。而该公司是面向民  相似文献   

4.
龟甲万公司宣布了与农林水产省共同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改良品种(包括全部柑桔类)材料的专利和其育种法.这是用细胞融合育成的柑桔品种的基本专利.用细胞融合创造的新植物体作为一般专利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例.另外,日本企业在美国获得植物专利这也是第  相似文献   

5.
《日经生物技术》1999年4月12日第11页报道: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小组成功地克隆了柑橘类具有抗癌作用的β隐黄素合成酶基因。β隐黄素是人们所熟知的植物机能性成分———胡萝卜素的一种。动物试验证明,它的抗癌能力比菌脂色素等其他胡萝卜素类强,抑制癌症效果好。这项技术有可能应用于开发大量蓄积β隐黄素的新植物品种和利用微生物等低成本生物大量生产该物质。成果的详细情况于3月30日在仙台市召开的日本植物生理学会上发表。这次果树试验场小组克隆的是从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β隐黄素的酶———β隐黄素氢氧化酶(Cit…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林水产省从1987年开始了五年计划,执行新的研究项目,进行大豆新品种的田间试验。试验的新品种有:①高蛋白,②脂氧合酶缺损,③有含硫氨基酸的3个品种。计划1987年度在东北农业试验场和九州农业试验场两处,1988年起增加长野中信试验场、北海道中央试验场、北海道立十胜试验场等三处进行“指定试验”。用高蛋白大豆制豆腐,豆腐产量高;用脂氧合酶缺损的大豆能制出无大豆臭味的大豆加工食品和大豆油;大豆有含硫氨基  相似文献   

7.
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1984年由美国Molecular Genetics公司(明尼苏达州明内通卡)引进利用单克隆抗体制成的犊牛痢疾预防药“99”将于4月开始进行野外试验。预定1988年春把资料汇集整理后向农林水产省申请批准输入。在动物药来说,这是在日本最接近于实际应用的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关于生物技术植物育种的综合研究”事业的一环,日本农林水产省从1991年着手研究开发抗植物病毒的蔬菜.期限5年,以蔬菜、茶叶业试验场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为中心.联合地区生物技术事业,打算与自治体的研究机关共同进行研究.植物基因工程作为向自治体的研究所普及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食品机能部健全性评价研究室主任一色贤司等与京都府农业综合研究所、国立卫生试验所、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合作用培养动物细胞开发了生物检测番茄有毒成分——番茄素的生物鉴定法。将于5月12日在东京召开的日本食品卫生学会上发表此项成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生理第一研究室甫立考一等对奶牛投予了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的衍生物,首次确认了有释放生长激素和增加乳量的效果。该研究组对由 GRF及其衍生物使牛释放生长激素的问题早已开始了基础研究。这次是肯定它们对泌乳量这个生产上有益性状的效应。这项研究原先是用普通研究预算的经费进行的。1988年开始,经费从新设的“通过生物情报的解明和控制开发农林水产新技术综合研究”获得。农林水产省对于  相似文献   

11.
生物除草剂     
日本明治制果公司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日本首先开发除草剂。最近,获农林水产省准许作为生产非食用物质地的农药使用。这种除草剂的商品名为“明治哈毕埃丝”,预定还要向农水省申请准许作为果树、疏菜等生产食用物质地的农药使用。这种除草剂主要成份是一种抗生物质,从福井县的土壤分离出一种放线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味之素公司有意向表明,将更换在海外工厂生产后再进口到日本的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的生产菌。现在,正在申请农林水产省确认新菌种的安全性。 2011年1月17日,农林水产省就申请“应用重组DNA技术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确认”的5个案例,征集公众意见。其中也包括味之素公司申请的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  相似文献   

13.
农林水产省于92年5月起,在一般试验田进行日本最初的重组作物的栽培试验。重组番茄食品的安全性试验正在计划之中。在93年的预算中,概算需要12000万日元的新方案“使重组体得到高度利用的评估方法的开发”有实施的意向。关于作为食品利用的基因重组作物的指导方针的决策是在日本厚生省的管辖范围内。农林水产省强调说:“这次正在计划之中的安全试验目的是既要证明作为重组物生产的安全性,又要收集获得公众认可所需的数据”。据农林水产省说,安全性试验的对象只是重组番茄,关于今后培育  相似文献   

14.
日本龟甲万公司用于食品卫生检查的荧光酶(发光酶)开始进军诊断及研究应用领域。龟甲万公司和松下四国电子公司、Bio Matrix究所已开发出了利用荧光酶高灵敏度检测蛋白质的抗体阵列系统。 该研究小组开发的抗体阵列系统的特点是在抗体阵列的检测系统中应用了来自萤火虫的荧光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士壤微生物生态及生物固氨考查组一行3人,于1981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对日本进行了考查。在日期间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爱知县农业综合试验场、农林水产省农业技术研究所和农林水产林业试验场等。通过对以上单位的参观访问,使我们了解到日本目前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16.
茨城县园艺试验场宣布领先全国的园艺试验场用从花药中诱导的愈伤培养物成功地培育出早熟草莓,3月底申请品种登录。顺利的话,估计1993年5~6月品种登记。据茨城县园艺试验场研究员江面浩说,有几个园艺试验场都在用从花药中诱导的愈伤培养进行育种。但是,达到申请品种登记的该试验场是首家。登记申请品种名称是“安贝尔”,法语意义是“药”。其名称的统称为从枥木县的推奖品种“女峰”  相似文献   

17.
美国pfizer公司在美国开始生产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和日研化学公司开发的低热量甜味料赤藓醇,并向日本提供。明治点心公司从上周开始在部分地区销售了加入赤藓醇的压块点心“草莓霰”、“桔子霰”。这是一个开端,日本其它大型食品制造厂看来正在探讨使用赤藓醇的食品的商品化。尽管日研化学公司曾探讨在国内生产,但是考虑到生产成本的有利性,选中了美国企业(参阅本刊1989年1月30日号,第4页)。  相似文献   

18.
农林水产省家畜卫生试验场今秋开始牛白血病重组疫苗的非封闭式实验。调整现有设施的一部分的非封闭式实验设施的工作也大体上完成。待科学技术厅的申请受理准备工作一做好就马上申请。按8月24日科学技术厅发表的“关于使用动物的非封闭式区划实验的想法”,进行给动物接种重组体的非封闭式实验。这是日本首次进行这种实验。如期进行的话,估计将是农林水产省正在探讨给家畜等大型动物接种重组体或确认适合家畜等大型动物基因重组方针的第一号。  相似文献   

19.
日本龟甲曼公司1988年5月中旬开始销售加入了日东电工公司罐培养生产的高丽参抽提物的葡萄酒。这是第一号商品化的植物组织培养食品(参阅本刊1988年3月28日号)。国税厅对组织培养人参与植物体同等看待,同意添加到葡萄酒中。此酒商品名为“曼氏长寿泉”。它是一种很甜的甜果酒,550毫升瓶装,每瓶零售价2000日元。龟甲曼公司从日东电工公司组织培养高丽参成功的1983年开始,就以利用葡萄酒的商品为目标进行了共同开发。该酒的内标签上印着:“本品加有日东电气工业股份公司制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人参抽提物。”  相似文献   

20.
《生物产业技术》2010,(3):13-14
日本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于2009年12月17日发布的“2009年农林水产研究成果10项目”中.首次评选了民营企业的自主研究成果,这就是2009年11月3日三得利花卉公司开始销售的蓝色玫瑰花。该事务局从1994年起每年都要发布当年农林水产研究的10大成果,从2006年起开始将与农林水产省下属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无关的成果也纳入评选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