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佟振清  陈水村 《生理学报》1988,40(6):586-591
实验记录大鼠丘脑束旁核躯体-内脏会聚(PfSV)神经元伤害性放电。观察刺激尾核(Cd)对 PfSV 神经元放电的影响。(1)Cd 对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有抑制作用(n=19)。(2)Cd 对刺激腓浅神经和内脏大神经诱发同一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均有抑制作用(n=11)。结果提示,躯体和内脏痛觉信息可会聚到丘脑束旁核同一神经元,Cd 可能不仅能抑制躯体痛也能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2.
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具有多重功能,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多个核团,尤其是纹状体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央中核-束旁核在帕金森病患者呈现出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上的异常改变,对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进行高频刺激能明显的缓解帕金森病运动迟缓和震颤等症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Wu GJ  Chen ZQ 《生理学报》1999,51(1):49-54
为探索尾核(caudatenucleus,Cd)是否参与电针及皮层体感运动Ⅰ区(sensorimotorareaⅠofthecerebralcortex,SmⅠ)对束旁核(parafascicularnucleus,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调节,以及Cd中阿片受体是否参与并通过何种受体参与这一调节,本实验用Cd头部化学毁损及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到Cd毁损前电针及兴奋皮层均可抑制Pf的伤害性反应,而毁损后这种抑制效应消失;注射纳洛酮或阿片μ受体拮抗剂βFNA后,电针及兴奋皮层SmⅠ区对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取消,而分别注射δ和κ受体拮抗剂ICI174,864和norBNI则不产生影响。基于已证明大脑皮层参与电针对Pf伤害性反应的调节,本结果提示:Cd参与针刺镇痛中皮层SmⅠ区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Cd中阿片肽主要通过μ受体参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清醒的肌肉麻痹的猫进行实验。观察到:以4Hz、8Hz 和60Hz 的电脉冲刺激中央中核,均可抑制束旁核的痛放电。频率为8Hz 的刺激能产生最强的抑制效应,4Hz 的效应稍差,60Hz 的最差。抑制的表现方式有二:(1)跟随着每个刺激脉冲出现痛放电的短暂遏制,遏制时间约为120ms,而且不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相应延长。这种方式只有在低频刺激时才出现。(2)痛放电的整个时程缩短,高频和低频刺激时均可出现,特別是在使用高强度(5.4—8.5V)刺激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刺激丘脑中央中核与刺激外周深部神经或“穴位”,对束旁核痛放电有非常相似的抑制时程和适宜频率。此外,刺激中央中核选择性地抑制束旁核内痛敏细胞的活动,而不抑制非痛敏细胞的活动。实验结果提示我们:中央中核可能在远距离穴位镇痛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51只清醒麻痹家兔身上,记录了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和痛抑制(PfPI)单位的放电。观察刺激尾核头背部(DHCN)对 PfPE 和 PfPI 单位自发放电和痛放电的影响。(1)刺激 DHCN时,在28个 PfPE 单位中,19个的自发放电发生抑制反应,7个无变化,2个增强;在6个PfPI 单位中,5个的自发放电增加,1个无变化。(2)刺激 DHCN 时,在38个 PfPE 单位中。2个的痛放电兴奋增强,6个无变化,30个被抑制。其中12个呈抑制反应的单位,8个立即发生在刺激 DHCN 之后,并延续700—1600ms,在10个 PfPI 单位中,7个的痛放电发生兴奋反应,3个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DHCN 对丘脑 PfPE 和 PfPI 单位在处理痛觉信息上具有调制作用。根据抑制的潜伏期短和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推测这种调制作用可能既通过直接通路又有间接环路参与。  相似文献   

6.
以Halasz刀游离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切断ARC与其它脑区的神经而保持其与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联系。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这种游离的ARC对丘脑束旁核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创伤痛对大鼠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痛模型大致有急性痛模型和慢性痛模型两类。前者缺乏动态过程,后者种类少,且不够稳定。有实验显示,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机理不同。要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动态地观察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丘脑束旁核在感受痛觉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清醒麻痹的家猫观察到,皮层第二体感区(SⅡ区)的下行活动对尾核痛相关单位的自发放电和伤害性反应均有影响。在35个痛相关单位中,刺激SⅡ区后,62.7%的自发放电受到影响(p<0.05)。在72个痛相关单位中,刺激SⅡ区后,77.8%的伤害性反应受到抑制(p<0.01),其中抑制痛兴奋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最为明显。而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SⅡ区后,33个痛相关单位中,51.5%的伤害性反应增强(p<0.01)。本结果提示:(1)SⅡ区的下行活动不仅对尾核痛相关单位的自发活动有影响,而且对痛相关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有以抑制为主的下行性调制作用。(2)在正常机能状态下,SⅡ区对伤害性信息向尾核的传递有一定的紧张性的下行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75只家兔上进行。以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放电,以电脉冲(5次/s、0.2ms、8—10V)通过双极同心电极刺激尾核头部,结果表明刺激尾核对束旁核痛放电既产生抑制效应(34/38),也产生易化效应(4/38)。抑制有两种表现方式:1.改变诱发放电的型式,2.跟随着单个刺激脉冲出现对痛放电的短暂压抑。静脉注射纳洛酮或阿托品可以阻断尾核刺激所引起的第一种抑制效应,提示尾核内阿片肽能系统和胆碱能系统活动参与对束旁核痛觉信号活动的调制。本文也观察到尾核刺激可诱发束旁核神经元出现每分钟约6次的周期性锋形电位串。  相似文献   

10.
孙文颖  肖命良 《动物学报》1990,36(3):251-256
实验用SD大鼠,记录丘脑束旁核(pf)的痛敏单位放电。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射赛庚啶(cyproheptadine,3μg/μl)后观察到:1.pf痛敏单位的自发放电与(痛)诱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诱发放电时程延长;2.部分痛敏单位自发放电由注射前散在的单脉冲形式转变为注射后的散状间簇状或完全的簇状式放电;3.LHA注射等量配药液对pf痛敏单位放电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LHA局部的内源性5-HT参与该区对丘脑水平痛信息的抑制性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目的在于探讨大脑皮层与丘脑束旁核痛觉信息活动之间的关系。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60只清醒麻痹状态下家兔束旁核痛敏单位的诱发放电活动。按其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型式而分成两类,分别称为痛兴奋单位和痛抑制单位。观察到在电刺激大脑皮层感觉区时,多数痛兴奋单位呈抑制性改变,并且有时施予皮层的每一单个刺激均能立即遏止一阵痛放电,少数呈易化性改变;痛抑制单位则对伤害性刺激呈现抑制反应解除,而施予皮层的每一单个刺激均可使之先有一阵短暂的放电,然后出现抑制的现象。本组实验观察过程,完整的总例数共32个单位,包括25个痛兴奋单位(18个呈抑制改变,7个呈易化改变)和7个痛抑制单位(全部呈易化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大脑皮层感觉区传出系统对机体的痛觉信息传递活动具有下行调制作用。由于皮层刺激对束旁核放电的影响是逐渐发展起耒的,因此考虑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有体液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在16只乌拉坦麻醉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束旁核(Pf)细胞外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中缝大核(NRM)对pf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夹尾引起的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弱电流刺激NRM可抑制大多数(66.7%)Pf痛兴奋单位的夹尾诱发放电,其抑制率为48.4±4.6%,同样的刺激对这类单位的自发放电影响不明显。刺激NRM对Pf痛抑制单位的作用较为特殊,使82%的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减少42.0±5.7%,使86%的单位对痛刺激时的减频反应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3.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刺激皮层体感Ⅰ区(SI区)和大脑脚(CP)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I区对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以抑制为主,刺激CP的作用与刺激SI区的作用相似,但刺激CP更为有效。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神经元差别很大,短者在刺激停止后仅持续400ms,长者可达10min以上。静注纳洛酮对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静注二甲麦角新碱在部分神经元可使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提示5-HT部分参与皮层下行抑制作用的实现,而内鸦片肽则否。  相似文献   

14.
黄彰海  孙文颖 《生理学报》1986,38(6):589-596
本文在 79只清醒麻痹大鼠身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和痛抑制(PfPI)单位的放电及其对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的反应,并观察切割脊髓背外侧束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DMH使PfPE 单位的自发放电及痛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使PfPI 单位的自发放电增多,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2)刺激DMH引起PfPE 单位的抑制效应,在切割脊髓背外侧束后仍然出现。上述结果提示:DMH 对丘脑束旁核在处理痛觉信息上具有调制作用,这种调制作用可能不通过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完成,而主要是通过脊髓上联系抑制丘脑束旁核神经元对痛传入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病理性疼痛的实验模型,以丘脑束旁核中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反应的单位放电作为指标,观察电针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发现电针能明显抑制伤害性反应;脑室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4μg/10μl)或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5μg/10μl)均能翻转电针的这种抑制作用。实验还发现脑室注射纳洛酮或阿托品对关节炎大鼠束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有增频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对关节炎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可能是通过脑内阿片系统和胆碱能系统而发挥作用的;这两个系统对关节炎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可能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30例清醒,肌肉麻痹、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观察到刺激对侧皮层感觉运动区时,胁间神经的放电效应包括两种成分。在呼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内神经表现为呼气放电的抑制;在吸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抑制,肋间内神经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外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提前出现,吸气时程和呼气时程的缩短;肋间内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的延长,呼气放电的幅度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皮层直接控制脊髓的通路既能兴奋也能抑制肋间吸气或呼气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且吸气与呼气运动神经元之间表现交互抑制。静注士的宁引起肋间神经梭形放电的发生过程和放电频率,与膈神经上表现相同;但恢复过程不同,膈神经上吸气放电恢复早,肋间神经上呼吸性放电恢复迟。此外,肋间神经的呼吸性放电不具有高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