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其中一个位点可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另一个位点则可与载荷物(如效应细胞,分子等)结合。将BsAb应用于肿瘤治疗,发挥抗肿瘤效应的思想已有二十多年历史,随着对效应细胞生物学了解的加深和抗体工程的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BsAb相继出现,多种BsAb药物已进入临床初期试验或治疗使用阶段。本文就BsAb的各种新形式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两个不同抗原结合位点的抗体,可分为含Fc段和不含Fc段的BsAb,不同结构的BsAb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相比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BsAb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更重要的是,BsAb具有募集免疫细胞、双重阻断信号通路等功能,在免疫诊断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规律,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肿瘤免疫疗法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方法,其通过激发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来清除肿瘤细胞。传统的单抗药物虽在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常常引发肿瘤耐药性的出现。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靶向多个靶点,目前已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文中就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魏雪晨  颜炜群 《生物技术》2021,(1):89-95,88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类具有两种不同抗原结合臂的抗体,由两个不同的轻链和重链组成,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自20世纪60年代双特异性抗体的概念被Nisonoff等首次提出以后,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异性和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双特异性抗体迅速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项目.近些...  相似文献   

4.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双功能的抗体分子,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将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重定向到肿瘤细胞,在功能分子(细胞)和靶细胞之间架起桥梁,产生导向性作用。目前,BsAb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炎症、病毒感染及其他疾病的治疗。现就BsAb的结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双功能基因工程抗体在不同系统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工程双功能抗体是近年来抗体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体外构建基因工程抗体基因片段,与各种类型的表达载体相连,使重组抗体在原核细胞,哺乳类动物细胞,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获得表达,其表达量,功能蛋白活性各具特点,显示出在临床肿瘤、病毒病的治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双功能抗体的构建方式及多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抗α2δ1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评价其杀伤肝癌细胞的功能。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BiTE形式的anti-α2δ1/CD3双特异性抗体(BsAb),转染Expi 293F细胞96h后,使用镍离子亲和色谱纯化出双特异性抗体,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nti-α2δ1/CD3BsAb对α2δ1和CD3的结合性质,使用Perkin Elmer Operetta高内涵成像仪测定anti-α2δ1/CD3BsAb介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高表达α2δ1的人肝癌细胞Hep-12的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杀伤过程中CTLs分泌hIL-2和hIFN-γ的变化。结果:anti-α2δ1/CD3 BsAb可以特异性结合α2δ1和CD3,anti-α2δ1/CD3 BsAb可以有效介导CTLs靶向杀伤高表达α2δ1的人肝癌细胞Hep-12,其介导杀伤Hep-12细胞的EC_(50)为8pmol/L,对于低表达α2δ1的人肝癌细胞Hep-11,anti-α2δ1/CD3 BsAb不能介导CTLs发挥杀伤作用,并且在杀伤过程中Hep-12细胞组CTLs释放的hIL-2和h IFN-γ比Hep11细胞组显著增多(P 0.05)。结论:anti-α2δ1/CD3 BsAb能有效介导CTLs体外杀伤高表达α2δ1的人肝癌细胞Hep-12,为双特异性抗体的肝癌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和T细胞表面CD3分子,通过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桥联而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潜力的策略之一。该疗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进展缓慢。就近年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解决策略进行综述,以探讨未来有可能改善其疗效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8.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人工制备的非自然抗体。该抗体含两种特异性结合位点,能在抗原抗体反应的同时结合多种功能分子与细胞,从而介入引导免疫反应的方向。上述特性使BsAb在对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时具有广谱效能。目前,BsAb已成为抗HIV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现就BsAb在抗HIV病毒中表位的设计选择与优化、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由于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因此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往往可以更好的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同靶向的双特异性抗体被构建出来并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人工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在靶向治疗中的进展,并且探讨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从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在感染类疾病、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首先比较了纳米抗体与全长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差异并阐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具备的独特优势;继而概括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