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发展简史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其特点是:①测量速度快,最快可在1s内计测数万个细胞;②可进行多参数测量,对同一个细胞做有关物理、化学特性的多参数测量,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③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科技方法,它综合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图像技术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成果;④既是细胞分析技术,又是精确的分选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面临着大量储存活细菌和酵母等的重大问题,活细胞保藏技术的进步对于生物技术业尤显重要。过去十年间,科学家们在寻找保藏活细胞的新方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冷”技术即是引人注目的新技术之一。剑桥大学生物物理学家F.Franks博士,在研究活细胞中水的冷冻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种保藏活细胞的“过冷”技术。  相似文献   

3.
《心脏和脉管研究中细胞培养技术》(Cell culture technique in heart and vesselresearch)由H.M.Piper编著,1990年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362页。该书有下列部分: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周边细胞。  相似文献   

4.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观察了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积累皂苷的叶肉细胞、茎表皮细胞、茎皮层细胞和茎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幼叶叶肉细胞的液泡中具有蛋白体性质的电子致密物;随着叶的发育,叶绿体结构逐渐完善并积累淀粉粒;地上茎表皮细胞的外侧壁增厚,皮层细胞含叶绿体,液泡内有团块状结构;根状茎中的筛管细胞具有囊泡结构,其内的颗粒状内含物可释放至液泡和跨壁运输;韧皮薄壁细胞近细胞壁处具有丰富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但上述细胞中均未发现与皂苷积累相关的特殊电子致密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促进生物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定化技术已在生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应用于生物转化以提高酶或细胞的稳定性,实现连续操作等。对于含胞内酶的细胞的生物转化.一般先破碎细胞,使酶释放出来,再进行酶固定化。由于酶的稳定性通常与细胞膜的结台有关[1],细胞破碎中常导致酶的失活。如果不破碎细胞,对完整细胞固定化,又会有传质困难抑制酶活力的发挥。我们研究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以解决这个矛盾。先采用某种试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提高细胞的通透性,再进行交联固定化.可以保证酶的活力破坏较小,又减小了传质阻力。既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表观酶活。称这种固定化技术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Prabhuaney等采用CTAB-戊二醛处理聚丙烯酰胺凝胶包理的含青霉素酰化酶E. coli细胞[2]。Nmhida采用1,6-己二胺-戊二醛处理含天冬氨酸酶的E.Coli细胞[3]。渗透交联固定化处理会损伤细胞和酶是这种技术的一个矛盾。本文采用多乙烯多胺-戊二处理方法.因多乙烯多胺既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又是交联剂。而且渗透能力比CTAB和1,6-已二 胺为低,故对细胞和酶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6.
组织显微切割在特定细胞亚群的比较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展的胶片吸附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能从复杂的生物组织中快速准确地分离纯化出特定细胞亚群.在这项技术中,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基酯热塑性胶片覆盖于病理组织切片表面,CO2激光束特异性作用于目的细胞群表面的胶片,胶片对细胞较强的吸附作用使得选择性自动移取目的细胞群成为可能.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蛋白质组分析中获得成功应用,并有望对其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组先前已证明NUAK1/ARK5可通过影响F-actin的聚合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但是NUAK1是否还通过其它机制影响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尚有待于探讨.本文证明NUAK1还可以影响乳腺癌细胞趋化、粘附能力从而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化学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到乳腺癌细胞系MDA MB 231中,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NUAK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在敲除NUAK1的细胞(siNUAK1/MDA231)中, NUA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趋化运动实验结果显示, siNUAK1/MDA231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比未处理组(Scr/MDA231)细胞明显降低;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 EGF刺激5 min、15 min后,siNUAK1/MDA231细胞比Scr/MDA231细胞粘附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ntegrin β1磷酸化验证NUAK1影响乳腺癌细胞粘附的机制. 结果显示,siNUAK1/MDA231细胞内integrin β1磷酸化比Scr/MDA231细胞不同程度降低. 上述结果表明, NUAK1通过磷酸化integrin β1促进乳腺癌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技术,筛选出表达稳定和具等位基因型的第三代转基因水稻.在其活体花粉的4个发育阶段(Ⅰ.小孢子晚期;Ⅱ.二细胞早期;Ⅲ.二细胞晚期;Ⅳ.三细胞阶段),观察了细胞内微丝骨架的分布和结构形态的变化.发现在这4个花粉发育阶段,花粉内的营养核、生殖核、生殖细胞和精细胞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位移.而这些位移与微丝骨架的结构变化和运动有密切关系.在胞质中央的微丝网络以及细胞周质的网络不断变化和互动,导致营养核、生殖核或生殖细胞和精细胞的定向位移.在活体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内,存有一股与细胞纵轴平行排列的微丝骨架.这些微丝骨架对生殖细胞及精细胞可以提供移动的动力,这对生殖细胞或精细胞在花管内以及胚囊内的运动(包括独自游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Caspase-3参与调控蟾酥诱导人肺腺癌(ASTC-a-1)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质粒转染技术、荧光发射谱检测分析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受体光漂白技术,首次在活细胞中实时检测中药蟾酥(Chan-Su,CS或bufonis venenum)诱导人肺腺癌(ASTC-a-1)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特性.采用CCK-8(Cell Couneing Kit-8)技术检测发现,蟾酥对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蟾酥处理稳定表达FRET质粒SCAT3的人肺腺癌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检测活细胞中SCAT3的荧光光谱;利用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蟾酥处理后细胞的形态,从而进一步证实蟾酥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a.蟾酥可以有效抑制人肺腺癌(ASTC-a-1)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细胞的死亡.蟾酥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b.蟾酥处理细胞6 h后能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小体,连续作用24 h后细胞全部皱褶,并有部分细胞破碎;c.蟾酥作用细胞2 h就能明显切割细胞内的SCAT3,细胞内SCAT3的切割程度随着蟾酥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内细胞内的SCAT3完全被切割.受体光漂白实验也证实了该结论,表明caspase-3参与调控了蟾酥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细胞封装技术是指将细胞包裹在半透膜或者水凝胶组成的封装层内,该封装层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大尺寸物质与封装细胞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免疫细胞、抗体、酶等物质的攻击;同时保证氧气、营养物质、代谢物等一些小尺寸物质的自由交换,从而维持细胞各项生物学活动和正常功能.细胞封装技术在生物材料、生物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单细胞封装技术,即将单个活细胞包裹在半透性的封装层内,是细胞封装向高封装效率、低封装层尺寸、高稳定性封装发展的必然趋势.单细胞封装系统在提高氧气、营养物质、代谢物等交换效率,维持细胞活性和各项生物学功能,以及单细胞水平上的细胞生物组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就基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封装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重点介绍了单细胞微胶囊封装系统和单细胞纳米封装系统两大单细胞封装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单细胞封装系统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单细胞生物学分析以及全细胞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单细胞封装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会议由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由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具体筹办.会议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DNA、蛋白质、细胞及组织微阵列芯片技术;2.微流体芯片和缩微芯片实验室技术;3.生物信息学技术;4.  相似文献   

12.
书刊介绍     
该书主要阐述利用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的技术和方法。内容新,技术先进。 包括的内容有:1.序言。一、有用细胞系的收集:2.人脊髓瘤细胞的培养;3.93种人白血病——脊髓瘤细胞系的特点与应用;4.12型E、A腺病毒基因的功能与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食管永生化细胞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鬼笔环肽(phalloidin)-FITC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转换培养基与未转换培养基的SHEE细胞.结果显示:转换培养基后,SHEE细胞膜边缘异常,细胞连接松散;细胞内F-actin含量降低.说明细胞培养过程中,更换细胞生长环境可影响到细胞骨架,进而改变细胞形态及细胞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细胞来源、制备技术及体外构建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期肌腱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材料来源、制备技术,复合细胞种类,体外构建力学刺激等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制备技术包括静电纺丝和编织法等;其中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是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重要环节.与肌腱材料进行复合的种子细胞有肌腱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结论:复合材料是近年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点,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支架制备技术,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可促进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及肌腱的形成,种子细胞的研究仍是肌腱组织工程发展的瓶颈,周期性张力的存在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用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阻断胼胝体输入、用微机控制的运动光棒作为视觉刺激,用金属电极胞外记录技术,研究猫皮层17/18区交界附近细胞方向选择性和取向选择性的变化.在被检测的48个细胞中,50%细胞的方向选择性强度,54.2%细胞的取向选择性强度发生了改变;约20%细胞的最优反应方向或.及最优取向发生了10-30°的偏移;共有56.2%细胞的方向选择性、58.3%细胞的取向选择性受到明确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胼胝体对皮层细胞视觉反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以miRNA-21为靶标的反义核酸(AMO-miR-21)对淋巴瘤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化学合成的反义核酸转染Raji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miRNA-21水平改变;PI和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转染Raji细胞48~72h,反义核酸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反义核酸抑制细胞活性的最佳浓度是0.4μmol/L;细胞内miRNA-2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此外,反义组细胞中抑癌基因Pdcd4的mRNA和蛋白质呈高水平表达.提示以miRNA-21为靶标的反义核酸是人淋巴瘤Raji细胞生长的有效抑制剂和凋亡诱导剂.miRNA-21可能是淋巴瘤治疗的潜在靶标,其通过下调抑癌基因Pdcd4的表达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莱氏拟乌贼缠卵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缠卵腺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该腺体进行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缠卵腺由腺壁组织、分泌叶瓣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腺壁组织由外膜层和肌肉层组成,位于腺体外部;分泌叶瓣是腺体的主要部分,由分泌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分泌细胞具有...  相似文献   

18.
书刊介绍     
“固相酶和细胞”D部分Methods in Enzymology Vol.137“Immobilized Enzymes & Cell” Part D,Colowick,S.P.& Kaplan,N.O.(eds.)Academic 1988,804p.24开 该书共收集论文65篇,分三部分:一、固相酶和细胞技术的分析应用(38篇):A.生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CyclinB1在肝癌药物耐受形成中的作用.用siRNA技术沉默CyclinB1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布,用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析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由siRNA诱导的CyclinB1下调导致40%~50%肝癌细胞阻滞在G2/M期,并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单克隆形成能力;柔红霉素联合CyclinB1 siRNA较单独使用柔红霉素能更加有效地导致肝癌细胞凋亡,而在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这种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于CyclinB1的靶向性下调与肝癌药物的联合使用将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MET在大鼠胰腺发育阶段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C-MET在大鼠胰腺发育阶段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时期C-MET在胰腺的组织细胞学定位.结果:RT-PCR结果显示E18.5 C-METmRNA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蛋白在P14,P21高表达,并存在两种亚型,分子量分别为190KD和170KD.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不同发育时期C-MET在胰岛B细胞和间充质细胞都有表达.结论:C-MET在大鼠胚胎发育后期及生后出现高表达,并表达于胰岛B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胰岛形成、结构重塑和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