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鳄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20年的发展,现有扬子鳄8000余条,是国内外驯养、繁殖扬子鳄的最大种群基地。冬眠是扬子鳄适应寒冷气候的一种生理现象,其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鳄的成活率和成鳄的繁殖率,故其越冬技术一直很受重视,并不断得以完善,现将其总结,供引种扬子鳄饲养者参考。由于不同年龄扬子鳄的生理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所以将扬子鳄的越冬管理分成当年孵出鳄、2-6龄鳄和成鳄3个年龄段来叙述。1 当年孵出鳄的越冬管理当年孵出的幼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尚…  相似文献   

2.
一龄内扬子鳄的饲养和管理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扬子鳄幼鳄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改进,经过1996-1998年计5000多条幼鳄的饲养实践,总结出新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对提高幼鳄的成活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8月龄成活率可达95%左右,14月龄成活率90%左右。  相似文献   

3.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生存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生存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体长方面的生长速率出现差异,雄鳄生长明显快于雌鳄;达到10龄后,雌雄鳄在体长和体重方面的增长均明显减慢,达到15龄时两者的体形已相差悬殊,雄性大于雌性。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分析,雌鳄达到25龄而雄鳄达到35龄后,各自的体长几乎停止生长,雌鳄平均最大体长为173cm,雄鳄平均最大体长为219cm。在人工越冬下,除第一次越冬外,扬子鳄在越冬室内的冬眠中体况无明显变化,体能明显消耗出现在户外冬眠过程中。本研究为扬子鳄的科学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三代繁殖鳄1982—2003年繁殖力有关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繁殖研究中心扬子鳄产卵量明显减少;亲代受精率为(83.80±2.37)%、孵化率为(89.53±0.86)%;发现F1受精率为(79.38±2.74)%、孵化率为(83.78±1.95)%;F2代个体受精率为(68.7±1.84)%、孵化率为(88.16±1.68)%;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受精率)=4.33(P<0.05)、F(孵化率)=4.56(P<0.05)差异显著。分析影响扬子鳄繁殖的因素发现:产卵量明显减少可能与亲代鳄逐渐退出繁殖期、F1代鳄整体产卵能力有下降趋势、F2代鳄没有大规模进入繁殖期有关;分析历史资料发现扬子鳄产卵窝数与4月份的温度相关性高(R=0.979,P<0.01);作者认为F1、F2代个体与亲代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差异,近交衰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有密切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理想状态下饲养扬子鳄种群数量估计模型,预测10年内扬子鳄饲养将可能达到19000尾;根据该种群增长模式及种群年龄结构特点,应扩大饲养规模,特别是育成鳄饲养池及幼鳄饲养池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唯一特产鳄种,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是将扬子鳄列为全球23种鳄鱼中最濒危的鳄类。扬子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曾与恐龙共同生活过一亿多年并延续至今便是最好的明证。但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逐渐加剧,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地域呈急速锐减的态势。扬子鳄.这一珍贵的孑遗物种徘徊在了灭绝的边缘。1980年,在精心饲养条件下,扬子鳄产下了中国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1982年安徽省扬子鳄  相似文献   

8.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86-199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1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30头左右,每4年平均递减率约38%,分布于6个镇,7个行政村中,75%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80%的扬子鳄,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影响扬子鳄产蛋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2006年对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扬子鳄亲本、F1代和F2代繁殖鳄群体在冬眠环境条件、采食量、年龄等方面进行观察,对各代繁殖鳄的年产蛋数量进行统计。用SPSS11.0软件中的one-way ANOVA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饲养鳄各代群体之间及人工饲养鳄与野生鳄群体之间年产蛋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区域内扬子鳄所建造的洞穴数量和其所建造洞穴的质量决定着圈养鳄的冬眠质量,鳄的冬眠质量影响到鳄体内的性腺系统正常发育,最终影响扬子鳄次年能否参加产蛋;年采食量影响鳄的产蛋数量。通过第1、2、5年间产蛋量F值检验(F值=4.866,P=0.009<0.05),得出圈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产蛋数量是随着产龄的增加而呈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属爬行纲、鳄目、鼍科,为我国特产,与大熊猫同列一类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些省份,主产于安徽南部。过去完全靠野外自然繁殖,加上人为的破坏,数量已大为减少。1979年国家在皖南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繁殖研究中心。科学家们用室内恒温孵化法,人工孵化扬子鳄成功。三年多的时间内,共孵化出幼鳄387条,成活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左图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圈养的扬子鳄营巢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同胜  蒋宣清 《四川动物》2005,24(3):373-377
在2002~2004年的6-7月,每天观察扬子鳄的营巢行为,记录天气状况,得出扬子鳄的营巢时间受天气的影响,巢材湿度会影响鳄的产卵时间;在6月下旬末大雨天后,连续2~3天气温能保持在26~35℃时,鳄就会产卵;在整个产卵期巢受到严重破坏时,鳄不会产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复壮扬子鳄野生种群数量,实施养殖扬子鳄放归自然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人工养殖扬子鳄进行野外放归的试验研究,以探明其在野外环境下活动情况和适应能力.2007年6~11月,采用无线电遥测跟踪、望远镜观察和夜间辅助灯光望远镜观察等方法,对健康的4条5.5年龄和3条2.5年龄的人工养殖扬子鳄在自然环境下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在2008和2009年的5月,将这些鳄重捕后测量它们的大小并察看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扬子鳄的释放初期经历了过渡期和争夺领域期2个阶段,20天后处于不同的区域内,具领域特征和营建洞穴行为,能够安全越冬;逐渐恢复野生习性,自我保护的警惕性提高,逃避威胁的能力加强;小龄鳄生长明显,大龄鳄没有明显生长,这与它们所处环境的食物种类有关;鳄性成熟后,能够成功繁殖.总之,人工养殖扬子鳄能够适应相应的自然环境,能够正常生活、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3.
扬子鳄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仅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亲本的驯养技术及其探索过程。1 第一阶段(1980—1983) 鉴于1979年底建立的圆形饲养池(约500平方米)。在二年内先后投放的近70条鳄均未能繁殖,因此自1982年春建立了一个总面积约13 000平方米的繁殖饲养区。同年6月从170条成年鳄中挑选雄鳄12条、雌鳄88条放入繁殖区。经过当年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从1 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8种鳄类的系统学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得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和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的mt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的2种鳄及文献中4种鳄的12SrRNA基因相应片段,经比对后构建系统树。其结果显示,现存鳄类为单系起源,可划分为3个科,即:鳄科、食鱼鳄科和假食鱼鳄科。食鱼鳄与假食鱼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假食鱼鳄作为食鱼鳄科的一个属,与以形态学为基础的研究结果不同。在钝吻鳄科中,扬子鳄与凯门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密西西比鳄的亲缘关系虽较近,但它们的确存在很多差异。两者12SrRNA基因序列差异达12.12%,碱基的颠换数为9。在基于碱基转换和颠换的NJ系统树及仅基于碱基颠换的NJ系统树中,前者支持扬子鳄与密河鳄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后者支持扬子鳄与凯门鳄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说明扬子鳄与密河鳄间亲缘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本文仅根据12SrRNA基因部分序列来进行分析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饲料的质与量对初生扬子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饵料组成以小鱼、小虾、螺、兔肉、猪肝和乌鳢肉进行有规律的混合搭配饲喂,幼鳄生长最好,并初步探讨了越冬前及越冬后每鳄每天较合适的喂食量。  相似文献   

16.
陈媛媛  赵娟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6,51(6):977-984
成年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声信号已经有过深入的研究,然而其声音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幼鳄出壳前后鸣声的时空特征至今还不为人所知。为了解扬子鳄声音的发育过程,记录和分析了21只扬子鳄幼鳄的260个叫声,结果表明,幼鳄出壳前后的鸣声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开始向上的频率调节和较长的向下的频率调节。出壳前和出壳后的两组叫声均包括持续叠加的多组谐波,并且绝大多数的鸣声都是在第3谐波显示了最强的能量。分析了出壳前后鸣声的9个参数,即总时长、向上调频的时长、向下调频的时长、基频的起始频率、最高频率、结束频率、向上调频的倾斜度、向下调频的倾斜度、主频。除了向上调频的时长,出壳前后鸣声的其他时长参数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的是,出壳前后鸣声的频谱参数,特别是基频的最高频率和主频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出壳前鸣声基频的最高频率为(573±103)Hz,出壳后的声音最高频率(460±52)Hz,出壳前比出壳后高113 Hz;出壳前的声音主频(1 359±229)Hz,出壳后的声音主频(1 123±216)Hz,前者比后者高236 Hz。幼鳄发出主频较高的鸣叫有利于吸引附近母鳄的注意同时避免天敌的捕食。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06、2007年的800枚扬子鳄卵和2007年的188条幼鳄的相关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卵的体积、重量的回归方程(V=0.537LB2 1.151,R2=0.960;W=0.593LB2-0.541,R2=0.975)和估算公式(V=0.553LB2,F=0.267,P=0.606>0.05;W=0.585LB2,F=0.003,P=0.960>0.05).公式V=0.553LB2 估算出的卵的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误差小于3%;公式W=0.585LB2估算的卵的重量与实际鲜重相比,误差小于2%.基于卵的体积和重量推导公式,还探讨卵的体积、重量与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扬子鳄卵的体积、重量对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卵孵化出幼鳄的几率及成活率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几种鳄分子系统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伟铨  王义权  吴孝兵  周开亚 《遗传》2001,23(5):435-438
百年来关于扬子鳄的分类学位置存在着很多争议,本测得扬子鳄、暹罗鳄和湾鳄的mtDNA ND4和Cytb基因,并从GenBank中获得密西西比鳄和海龟的DN4基因和Cytb基因相应片段。用Clustal X1.8进行对位排列,以海龟为外群构建分子进化系统树。结果显示,在鳄类动物中,扬子鳄与密西西比鳄的亲缘关系最近,两ND4基因序列碱基差异的20.68%,而Cytb基因序列碱基差异为14.43%,但扬子鳄与密西西相比与鳄的分类问题仍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是一种人工饲养繁殖成功的濒危野生动物。1992年获CITES成员大会批准,允许子二代鳄的商业性开发利用。作者分析了我国扬鳄保护、养殖现状和扬子鳄群体的跗特征,认为一方面扬子鳄野生资源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饲养各群数量的增加,养殖费用不断增长,扬子鳄在潜在经济价值也示能实现。鉴于此,提出加强动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扬鳄保护遗传学和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关于扬子鳄的分类学位置存在着很多争议,本文测得扬子鳄、暹罗鳄和湾鳄的mtDNAND4和Cytb基因,并从GenBank中获得密西西比鳄和海龟的ND4基因和Cytb基因相应片段.用ClustalX1.8进行对位排列,以海龟为外群构建分子进化系统树.结果显示:在鳄类动物中,扬子鳄与密西西比鳄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ND4基因序列碱基差异为20.68%,而Cytb基因序列碱基差异为14.43%;但扬子鳄与密西西比与鳄的分类问题仍将有待进一步探讨。 Abstract:A portion of mitochondrial ND4 and cytochrome b gene of 3 species of erocodilian was sequenced.Additional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Alligator mississippinisis from GenBank were aligned together and compared with Cheloniamydas.The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the neighbor-joining (NJ) algorithm.Alligator sinensis ismore related to Alligator mississippinesis than others though the diversity of their mitochondrial ND4 gene reached 20.68% while Cyt b gene 14.43%.It needs further study to determin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Alligatorsinensis and Alligator mississi ppin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