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iley’s方法在生境选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可  宗诚  马建章 《动物学研究》2009,30(2):215-220
使用已经发表的4组生境选择数据计算Bonferroni和Bailey’s置信区间,以比较分析Bailey’s方法在研究“利用-可利用型”生境选择数据时的优势。用Bailey’s方法对4组数据中的两组做出了与Bonferroni方法不同的统计推断,特别是当Bonferroni方法对其中的一组数据无法对动物是否具有生境选择性做出判断时,而Bailey’s方法却发现了差异。如同Cherry(1996)指出的,Bonferroni方法是基于拟合优度卡方检验的,要求大样本的独立数据,当出现小样本时会因为连续性和一致性缺失而做出错误推断。Bailey’s方法因为使用了连续性校正因子克服了这一缺陷,而且使用时无须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生境选择数据分析方法。建议在推荐Bailey’s方法的同时,应适当增大样本量、控制同时分析的生境类型数量,以控制分析时I类和II类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技术,并且已经应用到我国的许多行业之中。而近年来,在野生动物的生境选择研究中,也将该技术引入到了其中,并且为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生境选择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GIS的主要功能和数据管理方式,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生境选择中的应用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动物生境选择研究中的时空尺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明海  李言阔 《兽类学报》2005,25(4):395-401
尺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但是在动物生境选择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的生境选择包括多层次的判别和一系列等级序位,在各个尺度和水平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机制,受到时空尺度的严格限定。繁殖期的时间限制、社群压力、环境变化、动物生理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动物生境选择的时间制约性;而生境资源的斑块化分布、功能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动物生境选择的空间制约性。研究者对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选取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到生境选择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从动物生境选择的时空制约性出发,分析了生境选择研究中时间尺度的重要性,叙述了国内外生境选择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尺度,强调了多尺度研究和长期生态研究的必要性,尺度的选择应该成为生境选择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区紫貂冬季生境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姜兆文  徐利 《兽类学报》1998,18(2):112-119
1991~1993年在大兴安岭的呼中和图强区,采用雪地足迹跟踪法研究了紫貂(Marteszi-belina)冬季对取食和休息生境的选择特点,结果表明紫貂喜好植被演替晚期的林型,具体特点如下:(1)喜好中等到高等树冠盖度的乔木林地(P=0.0001)和混合型林地(P=0.02),回避单一树种优势林地和空地。(2)对灌木盖度无选择性(P=0.09),但喜好混合型灌木林地(P=0.03)。(3)取食时喜好下坡位及岸边,休息时选择上坡位(P=0.009),且倒木、大胸径树和树根较多的生境,不选择坡向(P=0.39)。(4)对大树密度(P=0.0001)、落叶松基区面积(P=0.005)、大树胸径(P=0.0001)、落叶松胸径(P=0.0014)、倒木全长(P=0.0006)、倒木直径(P=0.0014)及倒木覆盖面积(P=0.0001)都有明显的正选择性,且休息对生境的选择强于取食。对小树密度取食时喜好中等密度(1.21~1.82棵/m2)林地,而休息时回避高密度区(1.82~3.03棵/m2)。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在择伐过程中应当保留植被演替晚期的林型和胸径在40cm左右的大树。  相似文献   

5.
高黎贡山羚牛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羚牛指名亚种的生境调查研究,在调查点内对与羚牛生存有关的生境因子(植被型、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人为干扰、距主要公路距离、距农用地距离)进行了调查统计。在研究中,将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分成了3个等级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羚牛在不同生境中出现概率的预测方程,通过分析后发现,影响高黎贡山羚牛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隐蔽条件,其次是距农业用地距离、距主要公路距离和水源,坡度、坡向和植被型对羚牛生境选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野猪(Sus scrofa)在我国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激增、生态影响强烈,是人兽冲突的典型代表,然而对其生境选择规律仍缺乏深入研究。利用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的长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贵州高原几处环境中野猪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得到野猪利用样方201个,非利用样方121个。(1)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野猪喜爱活动于坡度≤20°、乔木郁闭度>0.8和草本盖度为0.2—0.4的生境类型;不喜爱的生境类型为海拔>1600 m,坡度>25°,草本盖度<0.1,距道路距离≤100 m。(2)野猪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3.226-海拔×0.002-坡度×0.161+乔木郁闭度×2.078+灌木平均高×0.401+草本盖度×3.566+距道路距离×0.001+距居民点距离×0.0003,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7.8%,能够较好预测野猪的生境选择。(3)利用Mann-...  相似文献   

7.
生境等价分析在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Y  Han DX  Wang H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13-2118
生境等价分析是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局在自然资源损害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我国鲜有应用.本文基于生境等价分析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在溢油事故中的评估实践,将该方法改进后,应用于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生境价值的计算.以我国某海域溢油事故的相关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计算修复受损生境的工程规模,并引入生态服务当量因子对各生境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了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生境的价值化.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岸奇  陈斌  冉茂良  杨广民  曾诚 《遗传》2020,(2):145-152
基因组选择是指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通过基因组中大量的标记信息估计出个体全基因组范围的育种值,可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目前在猪纯繁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研究表明,现有的基因组选择方法在猪杂交育种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跨群体条件下预测准确性极低。杂交作为养猪业中最为广泛的育种手段之一,通过结合基因组选择理论进一步提升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择的发展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猪杂交育种的方式,分析了目前基因组选择方法在猪杂交育种应用方面的不足,旨在为未来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雷倩  李金亚  王强  马克明 《生态学报》2020,40(9):2944-2952
鸟类的生境选择与气候、栖息地及人为干扰有关,而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因其自身需求及环境资源的变化也将出现差异。为明晰该一过程和规律,基于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在三江平原的卫星跟踪数据,按照时间序列通过核密度分析法(95%水平)得到繁殖季节(7—10月)跟踪个体的活动范围变化,据此将该时期细分为在巢期与离巢游荡期两个阶段,在巢期活动范围窄且高度聚集于单一区域,而离巢游荡期活动范围分散于三江平原东部和北部的多个地点。后采用Maxent模型对两个阶段的适宜生境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因子进行评估发现,在巢期和离巢期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在巢期贡献率/离巢期贡献率):土地覆被类型(11.8%/30.6%)、水体(23.8%/31.2%)、相对湿度(8.1%/15.5%)、草本沼泽(28.6%/3.2%)及相对风速(13.2%/2.1%);离巢期的较适宜生境(0.4—1)比在巢期扩大近两倍,且对人为活动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可用于东方白鹳及其他迁徙鸟类繁殖相关的动态保护与有效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谢富赋  刘红玉  李玉凤  王娟  刘伶 《生态学报》2018,38(15):5584-5594
丹顶鹤作为湿地环境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引起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鸟类生境选择具有多尺度特征的观点逐渐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大陆西线种群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选择该区域进行多尺度越冬生境选择研究对于丹顶鹤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和丹顶鹤越冬分布的调查,本文用极坐标的方法在GIS软件中对丹顶鹤分布定位进行制图。借助Arc 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从点缓冲、景观和区域3个尺度系统分析丹顶鹤越冬生境多尺度利用特征。在点缓冲尺度上,通过缓冲分析和叠置分析描述丹顶鹤生境利用的强度,发现丹顶鹤连续利用生境和经常利用生境的植被类型是碱蓬,偶尔在芦苇中活动,偏好生境区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下,植被高度在60 cm以下。在景观尺度上,丹顶鹤偏好程度较高的前三类生境为芦苇沼泽、碱蓬沼泽、明水,对互花米草沼泽具有负向选择。在区域尺度上,受道路和土地利用干扰影响,丹顶鹤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核心区的低干扰区域;除了干扰之外还与生境面积、生境破碎程度密切相关。综合三个尺度,研究得出丹顶鹤生境选择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利用特征,丹顶鹤保护需要考虑多尺度生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景观遗传学原理及其在生境片断化遗传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泽昊  吉成均 《生态学报》2010,30(18):5066-5076
景观遗传学是近年来在景观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之间形成的一个交叉领域,强调景观的组成、空间构型和环境梯度对基因流、种群遗传空间结构和局域种群适应的影响。景观遗传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分子遗传学、种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现代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遥感和GIS支持下的景观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景观遗传学主要研究途径。系统介绍了景观遗传学的基础概念,关键科学问题,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与相邻研究领域的关系,综述了景观遗传学最为关注的现实课题——景观碎裂化的种群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不同属性的物种响应、以及生境片断化过程的选择作用等方面。通过采取一种跨尺度的视角,景观遗传学研究显著深化了关于景观碎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近二十年来,离子选择电极已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电化学测试工具之一。和绝大多数仪器分析方法比较,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容易实现连续测定与自动监测。同时微型化的离子选择电极(微电极),对实现微量分析开辟了新前景,特别是在生物体内分析与细胞内测定,使用微电极就容易实现。尤其是近年来生物电极的较快发展,使离子选  相似文献   

15.
李东来  魏宏伟  孙兴海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15,35(15):5009-5017
大规模的芦苇收割会对在该生境中繁殖的鸟类产生严重影响。为降低芦苇收割对鸟类繁殖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的湿地管理者逐渐采用了镶嵌型的芦苇收割方式。但是,这种新的芦苇管理方式对鸟类繁殖期生境选择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震旦鸦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完全依赖芦苇生境而生存的珍稀鸟类,已被IUCN定为全球性近危物种。大规模的芦苇收割导致其适宜生境丧失,被认为是该物种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选择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采用AIC信息准则法,从巢址微生境、巢域斑块和全模型3个水平上对可能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进行了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并重点探讨芦苇镶嵌收割对其巢址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的相互效应。结果发现,震旦鸦雀的巢址选择受巢址微生境和巢域斑块尺度双重水平的影响,但巢址微生境因子的影响要大于巢域斑块因子。在巢址微生境水平上,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和巢的可见度;在巢域斑块水平上,影响因素包括芦苇生境类型、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和植被盖度;在综合模型中,影响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巢的可见度和植被盖度。综上,震旦鸦雀倾向于在植被盖度较高、具有一定比例(18.3%)旧芦苇面积、1.5—2.5 m旧芦苇密度较高、可见度较低的生境斑块中筑巢。研究中,78.7%(n=141)的震旦鸦雀将巢筑在新旧芦苇混合的微生境中,其中36.9%的巢址附近旧芦苇的比例在一半以上;53.2%(n=111)的巢筑于新、旧两种芦苇茎秆之上,22.3%的巢的支撑芦苇中旧芦苇所占比例在一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旧芦苇在震旦鸦雀巢址选择和筑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大范围的芦苇收割在微生境水平上可降低1.5—2.5 m旧芦苇的密度,在巢域斑块尺度上可降低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因此建议,在震旦鸦雀的繁殖地,未来的芦苇收割应采用镶嵌收割的形式,并至少应保留面积在20%以上的结构较好的旧芦苇斑块,以供震旦鸦雀选择巢址和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气候正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地区遇到严重干旱,另一些地区则发生前所未有的洪涝;一些地区出现低温;另一些地区却出现高温,分析评价这种异常的气候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对于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SRM)技术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或理论信息靶向进行质谱信号采集的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重复性、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用于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分析.本文对SRM技术的特点、发展过程、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504s、p63和HMWCK在前列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不同的前列腺病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P504s、p63和HMWCK的表达.结果:P504s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正常前列腺组织基本不表达,在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及不典型增生(AAH)组织中可散在弱表达;p63和HMWCK正常前列腺组织表达,而在前列腺癌则没有或少量表达.结论:采用三种组合式抗体在同一张切片中直接观察各种病变,有助于前列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复杂、难以预测。进化过程包括基因突变、疾病、自然选择、空间扩散等自然因子,也包括驯化、栖息地破碎化、人工选择等人为干扰因子。计算机模拟能够揭示该复杂过程的历史特征,同时也能预测环境变化造成的遗传影响,正成为种群遗传学领域关注的研究方向。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各种模拟软件层出不穷,功能全面且易操作,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拟软件被应用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对计算机模拟应用于野生动物保护进行综述,总结了simu POP、ms、CDPOP、Sim Coal、Bayes SSC、DIYABC等近20种计算机模拟软件的功能,包括统计预测功能、统计推理功能和统计验证功能,并筛选了约20个典型的野生动物研究案例,展示了多达30个具体功能;同时,梳理了它们在推测生活史特征、推测进化历史特征、预测种群管理、预测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验证取样和验证统计方法等六大方面的适用性;从计算机模拟面临的挑战(准确率的监测)和机遇(多学科合作),对计算机模拟应用于未来野生动物保护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