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强致癌剂,在肝癌高发地区,粮食常被黄曲霉菌污染。人类要完全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摄人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研究AFB 1摄人后如何加快排泄,降低其对细胞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我们曾报道用检 测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的方法,来观察某些阻断剂在AFB 1致癌致突变中的作用[1]。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此模型,寻找天然食物中的AFB1阻断剂.  相似文献   

2.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时并没有将癌基因引 人恶变的细胞内。因此,这种癌变过程是化学 致癌物与靶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 果(73。黄曲霉毒素B,(AFB,)可能是肝癌的主要 病因之一[u3。动物实验证实AFB,能诱发肝癌, 体外细胞培养中AFB:引起染色体畸变及姐妹 染色单体互换(SC助显著升高,且与浓度成正 相关[230  相似文献   

3.
用碲粉、水合氯化镉和巯基丙酸在水相中合成了发光量子点碲化镉纳米晶标记物,通过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CdTe量子点与羊抗兔IgG相连接,对其进行电泳表征,此复合物即为荧光显示探针。将人工抗原AFB1-BSA包被于96微孔板上,黄曲霉毒素B1(AFB1)为模式分析物,与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发生竞争反应。之后用荧光显示探针与AFB1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免疫,以量子点探针的荧光强度定量测定AFB1。在适宜试验条件下,AFB1浓度在1~1 000 n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AFB1含量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ng/mL。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其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和致畸性,严重危及人类和动物健康。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在真菌生长发育、挖掘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研究包括黄曲霉毒素在内的真菌毒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在研究黄曲霉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黄曲霉与其他曲霉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黄曲霉功能基因组学受到细胞壁难以破除、耐药性高、筛选标记少、缺陷型菌株构建费力耗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概述了黄曲霉的选择标记、遗传转化方法和黄曲霉毒素以及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 CPA)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在提高黄曲霉基因操作效率方面的潜在策略。例如,构建缺乏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的菌株、Cre-loxP重组系统、CRISPR-Cas9等方法,为深入开展黄曲霉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B_1的免疫检测Ⅰ.抗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毒素B1(aflatoxinB1,简称AFB1)抗原的制备是AFB1免疫检测研究的第一步。研究了回流温度和时间对黄曲霉毒素B1肟(aflatoxinB1oxime,简称AFB1O)产生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85℃,回流2hAFB1O的产率最高,为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AFB1O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反应的起始摩尔比对产物摩尔比的影响,随着反应起始摩尔比的增加,产物的摩尔比也稍有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显著,而AFB1O的利用率则随着起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少。选择20∶1为AFB1O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反应起始摩尔比,得到摩尔比为6.3∶1的AFB1O与BSA的连接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AFB1)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污染样品中AFB1的检测。【方法】用碳二亚胺法制备黄曲霉毒素B1的完全抗原AFB1-BSA后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获得抗A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分别测定抗体亚类和效价。经优化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检测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A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3B9细胞株制备抗体,测定抗体亚类为IgG1,效价为1:204 800,与黄曲霉毒素B2、G1、G2和M1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2%、33.9%、1.8%和4.1%,与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以此单抗构建了AFB1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在AFB1浓度为1.04?25.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R2=0.993 1),检测限为1.04 μg/L,半数抑制率(IC50)为6.03 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线性范围内可达85%?120%,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通过饲料样品检测证实,该方法与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7.
陶宇  叶婷  费晴如  付晓杰  周育 《微生物学报》2023,63(8):3096-3109
【目的】研究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phosphopyridoxamine oxidase,pnpox)在维生素B6(VB6)合成中的贡献及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活性。【方法】采用基因插入突变方式,对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进行突变,得到突变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突变株对AFB1的降解活性,以及突变株中吡哆醇和吡哆醛的合成情况,确定基因pnpox在寡养单胞菌体内VB6合成中的贡献和黄曲霉毒素降解代谢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突变子pnpox::pK19mobΩ2HMB,突变子吡哆醛的合成量较野生型菌株显著减少,吡哆醇合成量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突变子与野生型株CW117对AFB1的降解活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在吡哆醛合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会导致VB6的严重缺乏,影响寡养单胞菌正常生长,但该基因对CW117降解黄曲霉毒素无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陶宇  叶婷  费晴如  付晓杰  周育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096-3109
【目的】研究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phosphopyridoxamine oxidase,pnpox)在维生素B6(VB6)合成中的贡献及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活性。【方法】采用基因插入突变方式,对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进行突变,得到突变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突变株对AFB1的降解活性,以及突变株中吡哆醇和吡哆醛的合成情况,确定基因pnpox在寡养单胞菌体内VB6合成中的贡献和黄曲霉毒素降解代谢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突变子pnpox::pK19mobΩ2HMB,突变子吡哆醛的合成量较野生型菌株显著减少,吡哆醇合成量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突变子与野生型株CW117对AFB1的降解活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在吡哆醛合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会导致VB6的严重缺乏,影响寡养单胞菌正常生长,但该基因对CW117降解黄曲霉毒素无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M_1(以下简称AFT M_1)是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本文报道AFT M_1的提取与鉴别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抗黄曲霉毒素B1单链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Tomlinson(I)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化抗黄曲霉毒素B1单链抗体蛋白(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分别采用甘氨酸洗脱、胰蛋白酶洗脱、游离AFB1竞争洗脱和AFB1竞争洗脱加胰蛋白酶处理4种方法对噬菌体抗体进行特异性洗脱。将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转化到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 ) HB2151,IPTG诱导表达scFv。ELISA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比较四种洗脱方法,发现用AFB1竞争加胰蛋白酶洗脱筛选到阳性克隆的的概率最高,把此方法得到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转化大肠杆菌HB2151表达,竞争性ELISA检测得到2个能特异性结合游离的AFB1阳性克隆。间接性ELISA测定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4 μg/mL和0.7 μg/mL 。测序证实scFv属于人类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高特异性抗黄曲霉毒素B1的人源化单链抗体,本实验方法可以为其它抗半抗原重组抗体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南大西洋深海海水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菌株R104,该菌株的发酵无细胞上清液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抑制率高达96.2%,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这是首次报道深海来源的微杆菌具有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玉米贮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曲霉既有抑制作用又能降解其毒素的拮抗细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玉米中的黄曲霉污染防治研究。【方法】试验通过平板筛选法结合玉米活体筛选法对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拮抗细菌进行初筛,以AFB1的降解率和抑制率为指标进行复筛。【结果】分离到的菌株对黄曲霉菌的抑制率为79.20%,对1μg/mL的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为68.39%。贮藏期玉米含水量在15%–30%时,该菌株对黄曲霉污染的抑制率与玉米含水量成反比,即玉米含水量在15%时其抑制率达92.46%,玉米含水量在30%时其抑制率为19.41%。玉米含水量在28%时,菌株对黄曲霉污染玉米的防治效果达到36.39%。【结论】筛选出的拮抗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不仅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减少AFB1对玉米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七种食用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毒效果。方法 首先通过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Da/Dm)筛选出具有脱毒作用的株菌;然后通过AFB1残留量筛选出脱毒能力最强的菌株;最后将该菌株接种于含AFB1的玉米粉和大米中,考查其对粮食中AFB1的脱毒效果。结果 初筛发现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对AFB1有较强脱毒作用,其Da/Dm分别为1.6±0.02、1.5±0.01、1.4±0.02;复筛发现黑木耳的脱毒能力最强,与AFB1共培养10 d后能清除88.16%的AFB1;进一步发现黑木耳对玉米粉和大米中AFB1有一定去除作用,清除率分别为62.4%和15.73%。结论 黑木耳对受AFB1污染的粮食作物有较好的脱毒作用,可用其控制食品与饲料中的AFB1。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菌主要真菌毒素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腐生型好氧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种强致癌性剧毒物质。黄曲霉菌侵染农作物导致相关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危及食品安全及人和动物的健康。黄曲霉菌有8条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约37 Mb,含有13 000多个功能基因,55个次级代谢基因簇,其中只明确了AFT、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和黄曲霉震颤素(Aflatrem)3个次级代谢基因簇的特征。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表达受不同环境条件、次级代谢调控因子、酶活性、复杂的脂氧合物转导信号及群体密度效应的调控。LaeA和VeA是抑制AFT、CPA和黄曲霉震颤素等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调控因子,抑制加氧酶类(Ppo和Lox)的表达则能促进真菌毒素的合成,而其氧化产物(脂氧合物)则是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信号分子。群体密度和水解酶类也影响黄曲霉菌的次级代谢,群体密度高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量而增加分生孢子的形成;α-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等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影响黄曲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本文系统评述了黄曲霉主要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此外,对黄曲霉次级代谢物的研究也做了进一步的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拮抗物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1747-1747
黄曲霉是引起粮食霉变的主要真菌之一,粮食和饲料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其污染[1]。黄曲霉最大的危害是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引起人类及各种动物的急慢性中毒,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等农产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真菌对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曲霉属菌株所分泌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最强,而且其在农作物的栽培、收获、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污染严重,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各国研究人员一直都在寻求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来控制食品和饲料中AFB1的污染。近年来真菌在AFB1的生物防治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并有部分菌株已应用于生产中。本研究就真菌对AFB1的防治机制及其前景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已知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在我国的酱油产品中普遍存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严重,其安全性受到消费者的密切关注。为了解我国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安全现状,建立我国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应急对策,本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国203个酱油样品中的AFB1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就现有的污染状况,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方面对酱油中的AFB1进行了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探讨5种云南锡矿粉及4种金属化合物的潜在诱变性以及与职业性肺癌高发率之间的关系。大鼠经气管灌注这些矿粉和金属化合物后,于不同时间进行细胞学制片,观察其对大鼠骨髓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的微核率和核碎解率的影响。发现5种云锡矿粉和2种金属化合物(SnO[2]和Fe[2]O[3])均能诱发大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核碎解的增加,处理后1天和10天时核碎解率高于微核率,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20天和30天时微核率高于核碎解率,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差异。5种矿粉和4种金属化合物均能诱发大鼠肺巨噬细胞微核率和核碎解率的变化,处理后10天和20天时核碎解率高于微核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毒、致癌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本文旨在筛选出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方法】以AFB1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惟一碳源进行AFB1降解菌株初筛,得到的活性菌株的培养液分别与AFB1标准品(2.5μg/mL)共同作用,以AFB1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对降解活性最好的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并对细胞浓度、pH、温度、金属离子等对菌株降解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初筛获得了10株在香豆素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细菌,复筛发现这些菌均具有良好的AFB1降解活性,其中从金毛羚牛粪便中筛选出的菌株F4降解活性最好,去除AFB1能力达到90.03%。根据F4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初步确定菌株F4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F4的降解活性与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当pH 7.0,35℃,菌细胞作用72 h后毒素降解率达到82.91%。Mg2+可增强F4的降解活性,降解率提高7.68%,而Cu2+可抑制其降解活性,降解率降低51.1%。【结论】筛选到能高效降解AFB1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F4,F4降解毒素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体细胞,其作用受到温度、pH等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胞内酶。  相似文献   

20.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时并没有将癌基因引入恶变的细胞内。因此,这种癌变过程是化学致癌物与靶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曲霉毒素B,(AFB_1)可能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动物实验证实AFB。能诱发肝癌,体外细胞培养中AFB_1引起染色体畸变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显著升高,且与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