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最小调查面积;通过2×2联列表,用点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公式对蝗虫种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法将调查蝗虫划分为4个类群;以6项聚集指标和新提出的混合度指数,对9种蝗虫种群及群落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排序归类。最后依据种群数量、混合度指数、分布型相似性提出群落格局的“主导分布型”新概念,认为宁夏束颈蝗种群分布型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分布型”  相似文献   

2.
宁夏盐池荒漠草原步甲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奇  王新谱  杨贵军 《生态学报》2011,31(4):923-932
采用巴氏罐诱法于2009年3月到10月对盐池四墩子3种不同类型荒漠草原的步甲物种组成、数量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获得步甲标本1318号,分属于9属15种,其中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蒙古伪葬步甲Pseudotaphoxnus mongolicus、径婪步甲Harpalus salinus和短翅伪葬步甲Pseudotaphoxnus brevipennis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个体总数的33.08%、19.73%、15.94%和8.04%。多样性分析表明适度干扰荒漠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低干扰和强干扰荒漠草地。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猪毛蒿和甘草混交带与围栏放牧带及柠条带有较高的相似性,蒙古冰草带和苜蓿与柠条混种带相似性较高。从时间动态上看,步甲群落的个体数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4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分别是直角通缘步甲盛发期为8月,径婪步甲发生的高峰期为8、9月,短翅伪葬步甲在5月和8月,蒙古伪葬步甲7-10月个体数量均多;不同物种在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出现的高峰期是不一致的。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步甲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植物生物量和植被密度次之;土壤含水量与步甲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均匀度显著负相关,与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物种组成,采用TWINSPAN、DCA、DCCA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96个物种分属25科66属,物种丰富度在20.1种/m2.菊科(13种)、禾本科(11种)、豆科(10种)、百合科(8种)、蔷薇科(8种)等科所含物种数最多,分别占到13.4%、11.3%、10.3%、8.2%、8.2%.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占绝大多数.TWINSPAN将96个样方划分为13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确定为13个群丛,并对群落学特征给予说明.96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坡位、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pH值.优势种的DCA排序图与样方的DCA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相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较为复杂,尚存在较大争议。在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分别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及未灌丛化样地,利用植被群落调查和经典生态位理论,研究了自然入侵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对宁夏东部荒漠草原植被群落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丛化过程中,草本植被群落的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上升,而密度显著下降,群落向着密度稀疏,而生物量增大的方向演替。(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轻度灌丛化>重度灌丛化>中度灌丛化>未灌丛化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灌丛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上升。(3)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等物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作为荒漠草原优势物种。中度灌丛化区域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的拟合度高,置信带区间较窄,相关性强,进一步说明中度灌丛化更适宜于这些优势物种的生存和繁殖。(4)灌丛化模式驱动下,除了部分优势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荒漠草原植被群落整体生态位重叠度普遍较低,物种生态位分化明显,种间竞争小。综上所述,柠条锦鸡儿入侵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了灌下草本植物的生长,且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样方法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功能群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生产力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群落生产力除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外,也受物种本身特征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在荒漠草原中功能群盖度与群落初级生产力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功能群内物种多样性、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上呈现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荒漠草原东段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米景川  王成国 《兽类学报》1990,10(2):145-150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围栏封育(NG,no grazing)、中度放牧(MG,moderate grazing)、重度放牧(HG,heavy grazing),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路径分析对草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不同放牧条件下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期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NG处理下草地植被生物量较MG和HG处理分别提高10.78%和74.85%,植被高度与盖度显著提高31.21%~131.27%和26.03%~93.29%。NG处理的土壤机械稳性团聚体以粒径>0.25 mm的大团聚体为主,HG处理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放牧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 mm的大团聚体占比、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NG>MG>HG;NG处理下的土壤供肥潜力、土壤供肥强度和土壤综合质量显著高于HG。综上所述,围栏封育下的草场植被、土壤结构和肥力恢复效果更好,对土壤的综合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适合的草地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草原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步甲科、金龟科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优势类群,埋葬甲科、芫菁科、拟步甲科和花金龟科为常见类群。(2)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维持更多的捕食性甲虫;对照和轻度放牧样地可维持更多的腐食性甲虫。(3)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群落优势度为对照、中度、重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各甲虫类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出现时间、高峰期均不同。(4)对照、轻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中度放牧样地存在相似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稀有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对照样地存在相似性。(5)甲虫群落个体数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盖度、植物平均高度、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零模型的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多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植物优势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有助于认识种群生态适应对策与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群蒙古冰草、短花针茅、牛枝子和牛心朴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分析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通过异质泊松零模型与泊松聚块零模型探讨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等因子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下,4个物种在<4 m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2)在排除生境异质性的异质泊松零模型下,蒙古冰草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牛枝子、短花针茅和牛心朴子种群仅分别在0—0.2、0.1—0.4 m与0—0.2 m尺度范围内发生偏离,表现为均匀分布与聚集分布,其他尺度均为随机分布。(3)在排除扩散限制的泊松聚块零模型下,所研究种群均表现为随机分布。综上,荒漠草原优势种群在小尺度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生境异质性与扩散限制均是驱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而言,小尺度空间范围内扩散限制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景川  尹君 《兽类学报》1998,18(4):314-316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区地处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是草原生态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类型。该区不但植被类型独特,啮齿动物分布也有特殊性。因此,本文就荒漠草原中段的调查结果,对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赤颊黄鼠(Spermophil...  相似文献   

11.
杨贵军  贺海明  王新谱 《昆虫知识》2012,49(6):1610-1617
从2009年3月到10月采用巴氏罐诱导法调查了宁夏盐池四墩子6个不同生境中的拟步甲的群落组成以及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拟步甲昆虫5431只,计10属20种,个体数最多的是弯齿琵甲Blapsfemoralis femoralis Fischer-Waldheim和克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kraatzi Reitter,分别占总数的47.30%和40.66%,不同季节的优势种类不同。从时间动态上看,拟步甲物种数和个体数成显著正相关(r=0.887,P=0.003),表现为5月和7—8月2个发生高峰期,且5月最高。从整个景观来看,优势种克小鳖甲的盛发期在5月和7月,弯齿琵甲的盛发期在5月和8月,不同景观样地略有差异。物种-时间对应分析表明,拟步甲成虫发生可以分为春季发生型、春夏发生型、夏季发生型、夏秋发生型和全年发生型5类。5月拟步甲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不同月的拟步甲群落相似性可以聚为3类,由于植被类型和干扰程度的差异,月间拟步甲群落相似性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潘少兵  任晓冬 《生物学杂志》2010,27(5):60-63,76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水分条件,第一轴反映了各个群落类型所在的水分条件梯度。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Zhang DZ  He D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871-1877
以宁夏中东部荒漠区为景观背景,选择人工固沙次生林地、流动风积沙地和沙壤土质丘陵地3种生境类型共18块天然或人工种植的柠条林斑块,研究了柠条豆象、豆荚螟和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植物斑块质量、斑块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反应.结果显示:3种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为害率与斑块质量、斑块格局和昆虫自身迁移能力有关.对斑块质量的反应受到斑块尺度大小的影响,在不同的生境类型间,种实害虫的为害率差异显著(P<0.05),以人工固沙次生林地的为害率最高,其次为沙壤土质丘陵地,流动风积沙地相对较低.在小斑块格局中,柠条种实害虫数量的发生与寄主植物斑块的面积、破碎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斑块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能够降低移动能力较强的豆荚螟(r=0.365)的为害率,而对移动能力较弱的柠条豆象(r=0.160)、柠条种子小蜂(r=0.193)则没有明显影响.斑块边缘效应强度和景观斑块周边资源互补对种群密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10月,采用野外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荒漠草原马粪中的粪金龟子群落组成和对马粪分解的影响.共捕获粪金龟子13528头,隶属于3科4属26种,优势种为符号蜉金龟(Aphodius comma),占总捕获量的88.5%,不同季节粪金龟子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在鲜马粪中活动的粪金龟子以粪居型蜉金龟为主,在鲜马粪堆置3d时种数和个体数达到最高,6d后全部离开;马粪经过136 d分解,残留率为52.5%,残留粪样中氮和磷释放较慢,钾释放较快;结合室内分解实验的结果,认为粪金龟子主要通过在马粪中活动对其分解产生影响,并与风蚀作用成为荒漠草原马粪块破碎的重要动因,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6.
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对草地封育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Liu RT  Li XB  Xin M  Ma L  Liu K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53-2159
以宁夏盐池国家级草原资源生态监测站为依托,选择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类型的封育与未封育样地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植被及土壤特征,同时根据动物食性对节肢动物功能群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可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4种营养功能群.其中,植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植食性和腐食性节肢动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区系以植食性动物分布为其主要特征.围栏封育增加了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增加了捕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的生物量,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这与植被恢复和土壤环境改善密切相关,说明荒漠草原围栏封育增加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围栏封育后,腐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减少,生物量降低,反映了腐食性节肢动物对放牧草地生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宁夏荒漠草原景观柠条种实害虫的空间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治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841-2847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而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和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 neoaraganae)是危害其种实的主要害虫.本文选择宁夏荒漠草原景观人工固沙次生林地、流动风积沙地和沙壤土质丘陵地3种生境类型的柠条林,对不同斑块面积下的柠条种实害虫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空间生态位及其与斑块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沙壤土质丘陵生境中,种实害虫垂直分布比例依次为林冠层(38.9%)>中层(33.9%)>下层(27.2%),水平分布比例依次为西侧(31.0%)>北侧(29.3%)>南侧(21.7%)>东侧(18.1%),其中柠条豆象、柠条种子小蜂主要分布在林冠层,豆荚螟主要分布在中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3种种实害虫是以单一种占蛀一豆荚;柠条豆象的垂直生态位宽度值(0.773)和水平生态位宽度值(0.690)最小,其次为柠条种子小蜂(分别为0.959和0.829),豆荚螟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为0.977和0.917);在不同生境中,3种种实害虫生态位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斑块面积与生态位宽度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劲松林场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长白山白河林业局劲松林场的54块样地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成6个植被类群,再用PC-VTAB程序中经过改进的Braun-Blanquet学派的植被排表分析法进行综合,产生了鉴别概要表,为各个等级的植被类群筛选出诊断种。此外,还用鉴别种地样地记录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诊断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PC-VTAB中的植被排表分析法是筛选鉴别种的有效方法,而鉴别种以显著地提高植被分析和排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Han Y  Hou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913-922
荒漠草原是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和敏感地区.荒漠草原的牧户主要依赖天然草原维持生计,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在获取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感知和适应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分析了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感知和适应的现状与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稀少、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荒漠草原,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发生频率最高的极端气候事件;牧户不仅对干旱的敏感度远高于其他极端气候事件,而且对大风、沙尘暴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深刻感知伴随着对干旱的感知而产生;相对于长期气候变化的感知,牧户对短期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更深刻、准确,并主要依据近10年气候变化的感知结果来判断较长期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牧户认为,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牲畜健康和草场产量,但牧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相对单一,且多为自发性被动适应,缺乏行之有效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69块样地进行了排序与分类,共划分9个群落类型。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异性高。毛柄小勾儿茶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青冈栎(Quercus glauca)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青榨槭(Acer davidii) 大果山胡椒(Lindera praecox)林中生长较好。这4个群落林下层优势种具有相似性:草本层的优势种中均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常有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灌木层优势种常有大果山胡椒。毛柄小勾儿茶分布于海拔500~900 m的低山区,多分布于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边,生境坡向多为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