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淡水鱼类假叶绦虫的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假叶绦虫对鱼类养殖有很大的危害性,如寄生在海鸥Larus tridactylus等鸟类的舌形绦虫(Ligula intestinalis)其后充尾蚴寄生在鱼类腹腔内,成长后虫体的体积和重量几与宿主相等,此舌形绦虫病(ligulosis)蔓延在内陆的淡水湖或水库造成巨大损失。其他如三枝钩绦虫Trianophorus nodulosus是狗鱼常见的寄生虫,其后充尾蚴寄生在河鲈等鱼类,无论幼虫或成虫均是淡水养殖及资源保护的敌害。广东省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研究》1989,10(2):143-153
本文对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太湖鸟类绦虫区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绦虫区系分布与宿主区系分布密切相关,亲缘关系相近的宿主有许多相同的或亲缘相近的绦虫,这种现象为研究宿主与寄生虫的演化提供了可靠途径;发现鸟的越冬地绦虫种类比迁徙地种类丰富,分析其原因,除温、湿度、中间宿主等生态条件之外,与鸟的迁徙有一定关系。太湖地区的绦虫具有北方型和随遇型,亦有世界性种类和东半球广布种,提出了两地区家禽和野生鸟类所寄生的共同种类的绦虫。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中国鲤蠢目纽带科绦虫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即梭形纽带属Atractolytocestus Anthony,1958及该属矢梭形纽带绦虫A.sagittaus(Kulakovskaya et Akhmerov,1965).梭形纽带绦虫与该科中国已记录的纽带属和许氏属绦虫的区别分别在于其卵巢后有卵黄腺存在;卵黄腺在子宫和卵巢侧面连续大量分布,睾丸向后延伸到子宫两侧,头节球状或圆锥状.细颈许氏绦虫Khawia tenuicollis Li,1964的分类学地位在该报道中被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4.
绦虫(Cestode)是营寄生生活的一种雌雄同体的寄生蠕虫。绦虫病是人兽共患的一种较严重的寄生虫病。 绦虫染色体的研究,作为绦虫的系统发生,分类,生殖方式和亲缘关系,以及遗传防治都有实际意义。绦虫的分类,至今仍比较混乱,仅依靠虫体的形态学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手段,从细胞水平——染色体来鉴定绦虫种类,这就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绦虫种类之本质,以细胞遗传学的特征,作为绦虫分类的主要手段,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报道了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在我国感染的鱼类宿主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鱊头槽绦虫是一种世界性广布鱼类寄生绦虫;它起源于亚洲地区并伴随着宿主鱼类向外引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在我国鱊头槽绦虫广泛分布于从北至南的自然水域或养殖水体中(辽河、海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等流域);感染宿主鱼类达31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26种、鳢科(Channidae)1种、塘鳢科(Eleotridae)1种、慈鲷科(Cichlidae)1种、胎鳉科(Poeciliidae)2种。在调查的各水系野生鱼类中,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各大流域池塘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几乎都有头槽绦虫的寄生。作者根据头槽绦虫的流行特征认为马口鱼和赤眼鳟可能为该绦虫在自然水体中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我曾见过一只大猫吐出一条绦虫,约有0.4厘米宽,15厘米长,头上有钩,这种绦虫是否寄生在猫的胃里?叫什么名称? (陕西安康中学张天忠) 答:从读者来信所述虫子的长短宽窄和头上有钩来看,它是宽头绦虫,而不是在人体寄生的有钩(猪肉)绦虫。这种绦虫的囊虫害生在鼠肝里,猫经常吃老鼠,所以猫也有这种绦虫寄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福建厦门地区寄生于鸭鹅类的膜壳科绦虫计5属9种。实验阐明了5种绦虫的生活史,其中有三种生活史为我国首次报告。厦门地区有5种嵌水甲壳类可作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片形皱缘绦虫的审间宿主,不等异介虫(Heterocypris anomala)为新发现的棘盘双睾绦虫的中间宿主,介虫(Cyprinotus sp.)为新发现的美丽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8.
陶甲芬 《蛇志》1996,8(2):50-51
南瓜子与槟榔治疗带绦虫病56例报告陶甲芬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南宁530021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早有人报道。无论对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均有显著的疗效[1,2]。作者曾在1988~1995年在广西宾阳、三江两县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病56例。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野禽绦虫的调查,过去进行得极少。解放前,仅有曾省(Tseng,1932,1933)对雁形目、鴴形目鸟类绦虫做过报导,共记载绦虫49种,隶于5科21属。徐锡藩(Hsu,1935,1936)对我国各类动物绦虫发表过综合报告,其中记述了野禽绦虫4科17属53种。日本学者杉木正笃(Sugimoto,1939)在我国台湾省进行了经济动物寄生虫调查,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18S rRNA、COⅠ和COB基因部分序列, 并进行分子鉴定, 分析了3种基因的同源性, 利用这3种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分子鉴定, “面条样”绦虫为肠舌状绦虫, 克隆的18S rRNA、COⅠ和COB基因序列分别与AF254121(中国)、AF153910(中国)和JQ279109(阿尔及利亚)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0%、99.49%和93.32%。同时, 利用GenBank中其他种属绦虫的18S rRNA、COⅠ和CO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均与已鉴定的肠舌状绦虫聚在同一支上, 且与肠舌状绦虫中国广州分离株种属亲缘关系较近, 与其他绦虫所属分支相距较远。初步阐明了鉴定的肠舌状绦虫分离株与其他种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台湾海峡部分鱼类绦虫的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分析。使用PAUP4·0b10软件构建的进化树显示,目前关于绦虫二叶目、锥吻目、假叶目、盘头目和四叶目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绦虫进化基本遵循了头节形态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报道了国内首次发现的双叶目绦虫,进化树结果初步支持了巨槽属和棘头属的划分。此外,结果也支持了前孔属绦虫的分类地位。但是,对耳槽属绦虫与阶室属绦虫的形态学划分与分子系统学相矛盾,利用16S rRNA基因对盘头目各种的进化树分析与形态学差异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研究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膜壳科膜壳属绦虫二新种,即卷尾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hibiae sp.nov.和三宝鸟膜壳绦虫H.abundus sp.nov.卷尾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黑发冠卷属Chibia Hottentotta Brevirostris;三宝鸟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三宝鸟Euryst9omus orientalis abundus均为肠道寄生虫。  相似文献   

13.
自Gresson 1962在Nature上报道了绦虫的精子发生及结构以来,至今已报道了近70种绦虫的精子结构。法国Justine(1991,1995,1998)对寄生动物的精子结构有较深人的研究,并对寄生扁虫的精子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有相关综述,对绦虫精子的系统学特征研究中,概述了11个目、43属、56种真绦虫精子结构的相关信息,不仅从精子的结构,而且从精子的发生过程来研究其系统意义,归结出真绦虫的一些共源性状如:绦虫的成熟精子中缺乏线粒体并且存在冠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地域鲤鱼和草鱼寄生头槽绦虫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亮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0,46(4):385-39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片段DNA技术(RAPD)对黑龙江、新疆、贵州、四川、甘肃和云南寄生于鲤鱼的头槽绦虫以及广东、广西、福建和贵州寄生于草鱼的头槽绦虫进行了多成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寄生于鲤鱼、草鱼的头槽涤虫种群内部变异程度较高,大致分为两个类群,即寄生于草鱼的头槽绦虫和寄生于鲤鱼的头槽绦虫,其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区域性,主要分布于不同的南北水系中。草鱼头槽绦虫又可分为2个亚类:珠江水系头槽绦虫和贵州  相似文献   

15.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2,48(2):154-166
本项目研究池塘养殖的鲩 (草 )鱼体内寄生的头槽绦虫 (B .acheilognathi)的种群动态。于 1 986、1 9 87和 1 998三年内分别观察 0、Ⅰ龄幼鲩及Ⅱ龄商品鲩感染的情况。 0龄及Ⅰ龄越冬鲩的绦虫种群由初染至收敛周期为 1年 ,Ⅱ龄鲩不感染 ,冬季高感染率导致早春水温在 2 0 4℃的感染高峰 ,感染强度持续数月 ,6月达到 2 4 3虫 /鱼。未感染的 0及Ⅰ龄幼鲩在 2、 3月分别引进放养感染了的越冬Ⅰ龄鲩的池塘。1个月后 ,感染率达到 93 1 %~ 96 9% ,8至 9月感染率迅速下降 ,1 0月又稍升高。 1 986和 1 987年的 4~8月 ,绦虫的分布 (S2 / X) >1 ,为聚集分布 ,体长 <1cm的幼虫在种群结构中占优势 ,为 97 2 %~98 2 % ,1 1月幼虫数目下降 ,大孕节绦虫随之出现 ,1 2月大孕节绦虫仅少数存留或全部消失。试验结果为消灭鲩鱼绦虫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阐明黄鼠栉帮绦虫和梳状莫斯绦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这二种绦虫的中间宿主同是曲愎翼甲螨和小型肋甲螨。二者绦虫的成虫、拟囊尾蚴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与比较。此外,作者简要地讨论了spassky(1951)的锡带属、栉带属和莫斯属等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大型多钩槽绦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5.9078,长度在5cm以上的绦虫对宿主的正常生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链带科(Catenotaeniidae Spassky,1950)绦虫,是啮齿动物的一类专性寄生虫,主要发现于鼠体内。迄今世界从约25种鼠体内发现链带科绦虫约15种,隶属于链带属(Catenotaenia Janichi,1904)和斯带属(Skrjabinotaenia Akumyan,1946)。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北部剖检属16种的145只鼠,发现6种鼠的小肠寄生有链带科绦虫。本文报道发现于社鼠(Rattus niviventer Hodgson)、小毛脚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min)和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aeus)的四种链带属绦虫,是本科绦虫在国内的首次纪录〔注〕。根据我们的标本记述于后:一、细链带绦虫C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