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胶裂解酶包含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和果胶酸酯裂解酶(pectin lyase)二种形式,是一类多糖裂解酶,由细菌、真菌、植物和线虫等生物产生,分布在5个多糖裂解酶家族,果胶酶在食品与饮料、纺织与洗涤、制药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NCBI BLASTX服务器,搜索与番茄P56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且都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Ⅰ的果胶裂解酶蛋白序列共28条,用DNAMAN软件分析其保守区,用CLUSTALX8.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Bi-oEdit软件进行文件转换,进一步用PUA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的MP树(phylogenetic trees)和NJ树(neighbor-joining)显示:来自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细菌的果胶酸裂解酶分别可聚为一个独立的类群;相对于细菌果胶酸裂解酶和真菌果胶酸酯裂解酶而言,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的果胶酸裂解酶A和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果胶酸酯裂解酶和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不同细菌刺激后仿刺参体腔液中免疫相关酶的应答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细菌刺激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液中免疫因子的应答变化,分别用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dysgalactiae)注射刺激仿刺参,然后分别采用对硝基苯基磷酸酯(p NPP)底物法、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溶壁微球菌粉法和多巴络合物生成法对体腔液上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与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YZ)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灿烂弧菌刺激后,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哈维氏弧菌刺激后,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规律;假交替单胞菌刺激后,酸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规律;溶壁微球菌刺激后,酸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溶菌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而后在72 h恢复至对照水平,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规律;停乳链球菌刺激后,除碱性磷酸酶活力在4 h有所下降外,其余免疫相关酶活力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酚氧化酶是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最敏感、高效的免疫因子之一;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之间在诱导仿刺参免疫因子应答变化上无明显规律性差异;溶壁微球菌诱导溶菌酶的应答变化与灿烂弧菌、哈维氏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和停乳链球菌存在明显差异,溶菌酶可能是仿刺参清除入侵溶壁微球菌的主要免疫因子;灿烂弧菌诱导仿刺参免疫因子应答变化显著不同于其他4株细菌,显示出本研究选取的5个免疫指标在预警灿烂弧菌病害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停乳链球菌在仿刺参中具有作为免疫增强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棘尾虫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及诱导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电镜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体内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体内除含有溶酶体性的酸性磷酸酶(ACPase)外,在纤毛内部还存在非溶酶体性的ACPase。另外,本文还利用光镜和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并比较了棘尾虫年轻态和衰老态个体体内ACPase在食物诱导下的表达量随时间发生的动态变化和差异,印证了棘尾虫个体的衰老也是与细胞内的酶的活性和含量的降低相伴随的[动物学报49(2):218—223,2003]。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其表面蜡质化学组分有所不同,但主要组分均为长链烷烃,其它组分包括7-十四碳烯、8-十五烷酮、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长链烷烃(>C17)、7-十四碳烯及8-十五烷酮对两种蚜虫取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乙基柠檬酸、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麦长管蚜取食无刺激作用;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禾谷缢管蚜取食也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配体依赖性Cre重组酶在培养肝细胞中介导条件性基因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合性Cre重组酶与肝组织特异性调控区的结合使其在肝细胞上介导的条件性基因激活成为可能。为此 ,首先构建了在小鼠白蛋白基因调控区调控下的Cre ERt表达载体 (Alb Cre ERt) ,然后将其构件分别转染工程化的BRL(大鼠肝细胞 )和BRK(大鼠肾细胞 )细胞株 ,这些细胞携带的floxed βgeo框架位于启动子与人碱性磷酸酶基因 (hAP)之间 ,因而阻碍hAP表达。用 1μmol/L 4 羟基三苯氧胺 (4 hydroxytamoxifen ,4 OHT)处理后 ,经碱性磷酸酶染色 ,部分BRL细胞显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用PCR方法证实Cre重组酶介导了floxed βgeo框架的切除。然而 ,在未用 4 OHT处理的BRL细胞未观察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 ,在用 4 OHT处理或未处理的BRK细胞同样未观察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这些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肝细胞特异表达Alb Cre ERt载体 ,并在表达Cre融合蛋白的BRL细胞证实 4 OHT能够诱导Cre介导的DNA重组 ,从而激活碱性磷酸酶报告基因的表达。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建立肝细胞特异表达Cre ERt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γ-32P示踪、蛋白激酶和磷酸酶抑制剂药理实验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质膜H -ATP酶水解活力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MeJA可促进H -ATP酶水解活力30%;斑蝥素和岗田酸促进了MeJA对质膜H -ATP酶的刺激作用;星形孢菌素和白屈菜红碱削弱了MeJA对质膜H -ATP酶的刺激作用.H -ATP酶活力变化同时,其上的γ-32P标记量发生变化.Ca2 对H -ATP酶水解活力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对MeJA促进H -ATP酶活力的作用没有进一步的影响.根据这些结果可以得出结论:MeJA刺激质膜H -ATP酶水解活力的变化与H -ATP酶磷酸化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催化这一作用的蛋白激酶可能不依赖于Ca2 ,而蛋白磷酸酶依赖于Ca2 .  相似文献   

7.
酶放大镧系元素发光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应用酶放大镧系元素发光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方法.应用5-氟水杨酸磷酸酯作为酶底物,并对方法学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最佳比.用甲基硅油(I)改进了信/噪比的稳定性.方法的灵敏度为4 U/L.精密度为10%.精密度为10%的浓度范围是2.00~3.00×102 U/L.测量值的相对误差<10%.测定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浓度,回收率为93%~9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消化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腺苷三磷酸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过氧化物酶(POX)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6种酶的分布。方法在消化道的8个部位取材,采用冰冻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酶的组织化学方法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主要分布于胃贲门中贲门腺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酶反应呈弱阳性。ALP主要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至回肠的粘膜上皮,十二指肠酶活性最高。ATPase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胃中胃腺部和回肠粘膜上皮酶活性显著较高(P0.05)。NSE和POX在整个消化道粘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均有分布,胃各部位酶活性显著较低(P0.05)。SDH除在食管和直肠酶活性显著较低外,其它部位均有大量分布,十二指肠和回肠酶活性显著较高(P0.05)。结论中华蟾蜍消化道粘膜6种酶的分布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6种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与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染料亲和层析(Cibacorn Blue柱)和离子交换层析(Macrosphere WCX柱)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唾液腺的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进行纯化,经SDS-PAGE证实其分子量为66 kD。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可以水解ATP和ADP,但对AMP无水解作用,水解ATP和ADP的Km值均为0.2 μmol/L,Vmax值分别为12.5和15.6 μmol/(min·mg)。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水解ATP的中间产物是ADP,最终产物是AMP和正磷酸。表明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水解ATP的位点是5'-核苷酸的γ-磷酸键,水解ADP的位点是5'-核苷酸的β-磷酸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叶片抗性及对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对菜豆植株分别喷施1、0.1、0.01和0.001 mmol·L-1 4个浓度的茉莉酸,以健康植株为对照,分别于处理后1、5和10 d测定菜豆叶片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另在同样处理叶片上分别接西花蓟马2龄若虫,分析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1 d后,菜豆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健康植株没有明显差异,但在5和10 d时显著低于健康植株;菜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茉莉酸处理1 d后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之后逐渐降低;茉莉酸处理下菜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并随着茉莉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后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叶片单宁、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不同浓度茉莉酸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蓟马取食导致菜豆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外源茉莉酸诱导的相似.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的菜豆植株24 h后,体内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解毒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植株,但茉莉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取食虫害菜豆叶片后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与取食外源茉莉酸诱导的叶片相似.说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的抗性,西花蓟马取食处理后的菜豆叶片可产生明显的反防御来适应寄主植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眉锦蛇消化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等酶的分布。方法消化道分8个部位取材,应用冰冻切片、石蜡切片、酶组织化学技术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至回肠的黏膜上皮,十二指肠和空肠酶活性显著较高(P<0.05);ALP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至回肠的黏膜上皮,十二指肠酶活性最高(P<0.05);POX和NSE在整个消化道黏膜上皮和黏膜固有层中均有分布,胃幽门和直肠酶活性较低(P<0.05);ATPase在消化道除直肠未检测到酶活性外,其它部位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酶活性最高(P<0.05);SDH除食管未检测到酶活性外,其它部位均有分布,胃中胃腺部酶活性较高(P<0.05)。结论黑眉锦蛇消化道黏膜酶的分布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不同酶的分布和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鳜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和6种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鳜鱼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和6种酶的分布与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黏液细胞可为分为4种类型,食道黏液细胞多数为Ⅲ型和Ⅳ型,未见Ⅰ型和Ⅱ型;胃贲门和胃幽门黏膜上皮仅有Ⅰ型黏液细胞;胃体黏膜上皮则以Ⅲ型细胞为主;幽门盲囊中主要为Ⅱ型细胞;前肠和中肠中Ⅳ型黏液细胞最多,Ⅰ型最少;后肠黏液细胞则以Ⅳ型和Ⅱ型为主。酸性磷酸酶(ACP)主要分布于幽门盲囊和前肠的黏膜上皮;碱性磷酸酶(ALP)主要分布于食道、幽门盲囊和整个肠道黏膜上皮;非特异性酯酶(NSE)主要分布于胃幽门、中肠和后肠黏膜上皮;过氧化物酶(POX)在胃幽门黏膜上皮中活性较高;琥珀酸脱氢酶(SDH)主要分布于胃腺中;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较多分布。鳜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和酶的分布型与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一定的特异性,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消化吸收机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biotype 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两者竞争替代中所起的作用,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 (pNPP)为底物,采用个体测定和群体测定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粉虱不同虫态中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2种粉虱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整个发育历期均逐渐增加,成虫期达到最大。温室白粉虱2至4龄若虫(伪蛹)期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B型烟粉虱对应龄期酶比活力的2.58、2.68和3.14倍; B型烟粉虱雌雄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温室白粉虱雌雄成虫酶比活力的1.24和1.26倍,且2种粉虱雌虫的酶比活力显著大于其雄虫。2种粉虱2龄若虫到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最适pH均为7.8,最适温度均为47℃;在1龄若虫中均未能检测到该酶活性。测定并比较2种粉虱不同虫态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参数的结果显示,温室白粉虱碱性磷酸酶在3、4龄若虫的亲和力以及在2, 3, 4龄若虫的酶蛋白浓度均显著大于B型烟粉虱的对应值,而在成虫期2种粉虱的亲和力、酶蛋白浓度无差异,B型烟粉虱的活化能显著小于温室白粉虱。据此推测,B型烟粉虱利用碱性磷酸酶在若虫期进行组织骨化和生长发育不如温室白粉虱,但羽化为成虫后利用其进行解毒代谢则可能强于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丙二烯氧化合酶基因(TaAOS)的克隆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二烯氧化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是茉莉酸脂加氧酶合成途径过程中的第一个酶.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cv.Jinghua No.3)克隆到了该酶的一个全长cDNA片段,其开放阅读框长约1 410 bp,编码一约含47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推测其分子量为51.9 kD.Southern分析显示其在基因组中以3个拷贝的形式存在.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表达可被外源的茉莉酸诱导,诱导10 h时达到高峰,进一步的RNA原位杂交表明该基因优先在幼叶中,尤其是在维管束附近的薄壁细胞中表达.同时,原位杂交还显示质膜钙通道的抑制剂La3 并不能抑制外源茉莉酸诱导该区域TaA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DTA、CaCl2、红酵母酸和肠菌素对Botrytis cinere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漆酶(LC)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得到2株具有致病性、能抵抗杀菌剂以及分泌PG和LC的灰葡萄孢菌。观察四种抑制剂对B.Cinerea感染苹果的防治效果。将菌种活化后分别给予四种抑制剂(EDTA、CaCl2、红酵母酸和肠菌素)处理7d后,测定不同组别菌体干重和总蛋白含量。利用酶动力学的方法比较四种抑制剂EDTA、CaCl2、红酵母酸和肠菌素对两株灰葡萄孢菌中PG和LC活性的影响。结果:EDTA和红酵母酸能显著提高健康苹果对B.Cinerea感染的抵抗能力,而氯化钙和肠菌素则对已感染了B.Cinerea的苹果感染面积的扩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肠菌素对两菌株LC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70-80%,氯化钙对PG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45%。结论:EDTA和红酵母酸可预防B.Cinerea的感染,肠菌素和氯化钙对B.Cinerea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其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B.Cinerea中PG和LC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运用CF输导方法确定正在进行库源转换的叶片。采用铅沉淀法对蚕豆(Vicia faba)幼嫩叶片、库源转换叶的库区和源区的小叶脉组织细胞进行了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 在蚕豆幼嫩叶片的小叶脉中, 传递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上存在大量的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标记产物。在库源转换叶库区传递细胞和筛分子质膜上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标记较弱。在库源转换叶的源区传递细胞和筛分子质膜存在较强的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反应产物。在小叶脉分化中的木质部分子存在较强的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标记, 在分化成熟的木质部分子酶的标记显著减弱。实验结果表明, 依据不同的发育阶段, ATP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在蚕豆小叶脉的不同细胞中呈动态变化。据此, 对ATP酶和酸性磷酸酶在蚕豆小叶脉细胞分化和质外体装载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RACE方法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高产株系001中克隆了一个过氧化物酶.将此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细胞中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重组蛋白(APOD1),表达的蛋白分别以抗坏血酸、愈创木酚为底物进行过氧化反应,结果显示,APOD1催化愈创木酚的活力是抗坏血酸的1.8倍左右,由此表明,克隆的APOD1类属于植物经典过氧化物酶(第三大类过氧化物酶).经与其他植物过氧化物酶同源性比较分析,推测APOD1的氨基酸序列与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辣根菜(Armoracia rustican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蕃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一致性分别为42.0%、36.2%、38.9%、33.6%和32.8%.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此基因在青蒿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加入APOD1至青蒿细胞提取液有利于青蒿酸向青蒿素的生物转化,但APOD1并不能直接以青蒿酸作为氧化底物.  相似文献   

18.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由落体将其从离地面40 cm和70 cm高处跌至大理石地面上,测定损伤后48 h内在室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内源茉莉酸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碰撞损伤对果实内源茉莉酸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0 cm和70 cm高处摔伤两种处理的苹果果实的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升高,乙烯释放速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迅速增加,相应的保护酶(SOD、CAT、POD和PAL)活性也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碰撞损伤后可以诱导富士苹果果实内源茉莉酸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迅速增加,以及主要保护酶活性提高,使活性氧代谢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苹果果实膜脂过氧化,进一步加重果实伤害.  相似文献   

19.
铅对鲫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举  赵欣平  詹付凤  程凯 《四川动物》2008,27(2):201-204
在实验条件下,将鲫鱼置于1、10、40 mg/L的Pb2 溶液中静态染毒,分别在24 h、48 h、96 h、144 h测定鳃、肝、胰、肾、脑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 表明,鲫鱼鳃、肝、胰、肾、脑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肾脏和脑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制一种可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变化的聚电解质胶囊,(PAH/PSS-β-甘油磷酸酯)胶囊,在分析胶囊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其阿霉素药物包封和体外控释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囊壁含有酸性磷酸酶底物β-甘油磷酸酯的空壳胶囊和囊壁不含酸性磷酸酶底物的对照空壳胶囊;用电镜测定胶囊的大小和形态:用MTT方法分析胶囊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药物浓度梯度法进行胶囊的阿霉素药物包封并测定其包封率.将酸性磷酸酶标准品、分泌酸性磷酸酶的HepG2细胞株分别与载药阿霉素胶囊和载药阿霉素对照胶囊作用,观察阿霉素胶囊的药物控释情况和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空壳(PAH/PSS-β-甘油磷酸酯)胶囊粒径多在200-300 nm之间,胶囊浓度≤250μtg/mL时生物相容性良好,对阿霉素的包封率迭68.12%;载药胶囊组和对照组分别与酸性磷酸酶标准品作用,至48 h时分别释放出载药量的38%和1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胶囊组较载药对照组对HepG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加,24 h HepG2细胞凋亡相差7.59%(13.73 Vs 6.14),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含有酸性磷酸酶底物的载药聚电解质胶囊,可在体外响应酸性磷酸酶浓度变化,具有药物控释性状,为临床上有酸性磷酸酶升高的良、恶性疾病的药物控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