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株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了9株假线酵母和1株克鲁维酵母的25SrDNA片段,测定其5′端部分苷酸序列与报道的Candidaalbicans及Saccharomycescerevisiae25SrDNA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比较,采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法分析并绘制系统树,结果提示CandidakefyrCBS834与Kluyveromyces cicerisporusCBS4857亲缘  相似文献   

2.
酿酒酵母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逢彦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39-142
由于酵母菌的巨大经济价值,国内外对这类微生物从基础到应用各方面的研究一直都非常活跃,而其中最基础的学科,酵母菌分类学,亦经历了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最具有经济重要性的酿酒酵母菌的属种概念及其分类方法,无疑对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这类酵母菌具有重要意义。1酿酒酵母属的建立及其早期分类学研究 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 Meyen ex Reess)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Meyen于1838年首次提出了Saccharomyces这一属名,并将啤酒酵母命名为Saccharomyce…  相似文献   

3.
从酵母基因组测序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酵母基因组测序得到的启示高向东李育阳(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酵母基因组计划孤儿基因基因置换反向遗传学酵母基因组计划从1989年1月开始启动,经历了近七年时间,已于1996年1月测完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  相似文献   

4.
信息库     
1 用法弗克鲁维酵母的杀伤毒素控制葡萄酒细尖酵母酵母杀伤毒素在发酵工业中 ,可用于控制野生酵母的生长。当前 ,在葡萄酒工业中用于酿造和改进葡萄酒质量的杀伤酵母属于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但是K2型酿酒酵母的杀伤毒素对酵母的杀伤谱比较窄 ,只能杀伤敏感的酿酒酵母 ,对其他野生酵母 ,如有孢汉逊酵母 (Hanseniaspora) ,克勒克酵母 (Kloeckera) ,毕赤酵母 (Pichia) ,类酵母 (Saccha romycodes)等属的菌株没有杀伤作用。研究表明 ,在葡萄表面和新鲜葡…  相似文献   

5.
采用赖氨酸缺陷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nisiae)L1原生质与肌醇缺陷型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PM-5原生质体事例选育了葡萄酒发酵性能良好且具有降解苹果酸能力的酵母菌株。对融合子菌落形态、遗传稳定性、降解苹果酸能力和葡萄酒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促融合剂「30%聚乙二醇(MW6000)、0.02mol/L CaCl2和1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银丙  王斌 《菌物系统》2000,19(1):78-80
采用等高锁状均质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电泳核型进行分析,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PH755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菌株AS2.214的染色体DNA大小作为分子量标记,估计黑木耳基因组中至少包含9条DNA分子量在850kb至5800kb之间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李桃生  赵小立 《遗传学报》1995,22(6):487-493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opsiodeus)与单倍体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构建成遗传上稳定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融合杂种象有性杂种一样能诱导产孢;对其完整和非完整四分子的遗传分析,证明了通过遗传标记互补选择法获得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HU-KDF-240在产孢过程中,标记基因发生了分离和交换,出现了亲二型和重组类型;四分子对可溶性淀粉的发酵和不发酵分离比为1∶2,而原养型与营养缺陷型的分离比是1∶1。  相似文献   

8.
清酒酵母与酿酒醇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酒酵母(SaccharomycessakeYabe)是日本清酒的生产菌株.耐酒精能力强;K氏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K)是酒精生产的常用菌株,发酵力强。本文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二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营养缺隐型菌株Q(arg-)和K(lys-,ρ-),其融合率为1.25×10-5。检出的融合子其酒精发酵特性、细胞形态、体积大小都不同于双亲菌株。比较了在28℃培养条件下,出发余株清酒酵母,K氏酿酒酵母和融合子F1、F2的发酵速度曲线、乙醇产量和酒精耐量等,得到一株在28℃培养条件下,乙醇产量为7.4%(V/V),酒精耐量为15%的融合株F1。  相似文献   

9.
带有PreS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有PreS区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望成为新一代更高效的乙肝疫苗。利用毕赤属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表达了带有PreS区免疫决定簇的理组乙肝表面抗原S1S、SS1和S2S。对表达产物的性质鉴定表明,产物可以形成2具有相应的S、PreS1或PreS2抗原性的颗粒,表达水平高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脉冲电泳(pulsed-field gel elctrophoresis,PFGE)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子量标记有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eslae)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染色体完整DNA。其中,啤酒酵母(如菌株YNN295)有16条染色体,分子量变化范围为0.25Mb~2.2Mb(McCluskeyelal,1990),适于作为小于2.2Mb的染色体DNA的分子量标记;粟酒裂殖酵母(如菌株972h-)有3条染色体,分子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酵母属(Saccharomyces Meyen ex Reess)分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 Meyen ex Hansen)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在表型性状,包括形态、对6种糖类化合物的发酵反应、对18种碳源和3种氮源化合物的同化反应、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中和在35℃及37℃下的生长情况、对放线菌素酮的抗性等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Saccharomycescerevisiaeisanindustrialstrainwidelyusedintheproductionofethanol,breweryandsinglecellprotein(SCP).Butitisunabletofermentstarchduetothelackofamylolyticenzymes.Thestarchmustfirstbecooked,liquifiedandconvertedintoglucoseandthenutilizedincommer…  相似文献   

13.
电穿孔法转化完整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志山  蒋承俊 《生物技术》1995,5(4):9-12,26
本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材料,探讨了电穿孔转化完整酵母的几个条件。其中电场强度及脉冲时间是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在2kv/cm,9ms时获得10^4转化子/ugDNA的转化率。转化率还与所采用的菌株与质粒等条件有关。此技术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14.
脉冲电泳核型分析在酿酒酵母菌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酵母属( Saccharomyces Meyen ex Reess) 分类学研究最新进展,核实并更新了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该属菌株的种类归属。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包括对6 种糖的发酵能力、对18 种碳源和3 种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中和37 ℃下的生长情况、对放线菌素酮的抗性等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疑难菌株进行了脉冲电泳核型比较分析。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贝酵母( S.Bayanus) 和巴氏酵母( S.Pastorianus) 三者与少孢酵母( S.Exiguus) 在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三者染色体DNA 分子的大小范围均为225 ~2200 kb ,而S.Exiguus 缺少小于365 kb 的染色体DNA 分子。S.Cerevisiae 的模式和权威菌株具有12 ~14 条染色体DNA 带;S.BayanusS.Pastorianus 的模式菌株均有17 条带,但在带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原归于S.Cerevisiae 的株菌AS2-100 具有16 条带,与S.Cerevisiae 区别明显而与S.…  相似文献   

15.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 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常有的效的分子生物方法。近几年业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高锁状均质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电泳核型进行分析,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ivisiae)菌株YPH755和祭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菌株AS2.214的染色体DNA大小作为分子量标记,估计黑木耳基因组中至少包含9条DNA分子量在850kb至5800kb之间的染色体,多数染色体DNA分子量在1000kb至3400kb之间,基因组大小在22Mb以上。  相似文献   

17.
耐温酵母与酿酒酵母的属间融合及融合株的高温乙醇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耐温的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Y034)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A001) 的属间融合,获得属间隔合子AY068。该融合株在45℃下进行高温乙酵发酵,结果表明融合株表达了双亲耐温和产酒率高的特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表明蛋东用量对菌体热抗性差异显著。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体生物量、糖利用率、pH因素与酒精产率的  相似文献   

18.
酵母双杂合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haromyces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三杂合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RNA,以及多种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袁生  尹丽红 《菌物系统》2000,19(3):354-359
外源钙调素(CaM)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源CaM能明显抑制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方式是延长了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生长的延滞期,抗粟酒裂殖酵母CaM抗体,TFP及Phenyl-SepharoseCL-4B能降低CaM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Ca^2+及Ca^2+螯合剂EGTA对CaM的抑制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外  相似文献   

20.
首先在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ae)中发现的Sir基因家族 (Sir1、Sir2、Sir3、Sir4)是调节染色质沉默的重要基因。在酵母的衰老过程中 ,染色质的沉默可能是衰老的机制之一 ,处于沉默状态的染色质中的许多基因无转录活性 ,可能由此影响酵母生长。Sir基因的突变能影响酵母的寿命[1] 。1 .Sir2基因酵母共有 1 7条染色体 ,Sir2位于第 4条染色体的左臂上 ,全长 464 9bp。编码一个 5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编码区的前端有一段前导序列 (SL)。其cDNA序列包括一个 1 689全碱基开放阅读框架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