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得三个abietane类二萜成分:红根草酮内酯(prioketolactone,1)、新红根草酮(neoprionitone,2)和二氢异丹参酮1(dihydroisotanshinone1,3)。经波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中,1,2为新化合物,1是鼠尾草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具有七元环内酯结构的二萜醌类化合物,3为首次从红根草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红根草为唇形科鼠尾带根全草植物,是著名的广西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对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抗癌作用,主治菌莉、腹泻、肠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症。为快速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中药红根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该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红根草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及载荷因子等方法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在1800~600 cm-1范围内,不同产地红根草根系在1727、1635、1551、1513、1442、1373、1255、1154、1036、795、776、690 cm-1等处均有较强的振动吸收,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主要化学组分构成比较相似。(2)红外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与地理位置有明显对应性,产地相近的地区红根草化学成分的较似,产地较远的区域红根草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有自己的特征。(3)通过PCA载荷因子分析,可以得出比原始图谱更多的化学成分信息,对主成分聚类贡献较大的吸收峰主要表现在1670、1630、1616、1579、1473、1411、1159、1129、1082、1042、1000、972、946、913、891、806 cm-1附近,进一步揭示出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差异主要是红根草内酯和甾醇类成分,以及主要有效成分红根草邻醌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红根草的引种栽培及良种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草药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离鉴定了红根草邻醌(I),丹参酮II-A(II),丹参酮I(Ⅲ),隐丹参酮(IV)等4个三萜醌和β-谷甾醇,红根草邻醌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天然产物,它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从草药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离鉴定了红根草邻醌(I),丹参酮II-A(II),丹参酮I(Ⅲ),隐丹参酮(IV)等4个三萜醌和β-谷甾醇,红根草邻醌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天然产物,它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红根草是广西道地药材,丹参酮ⅡA是红根草的主要活性作用成分之一,因此,筛选出丹参酮ⅡA含量高的优良种质,对解决红根草资源紧缺问题及提高其药材质量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红外吸收特征峰进行了测定,利用HPLC技术不同产地红根草中丹参酮ⅡA含量,同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样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丹参酮ⅡA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相似,但化学成分的含量却有较大差异。多元对数相关分析技术显示,1 734 cm~(-1)、1 632 cm~(-1)、1 548 cm~(-1)、1 515 cm~(-1)、830 cm~(-1)及789 cm~(-1)等处附近的吸收强度与实际测定不同产地红根草丹参酮ⅡA含量均有密切关系。两种方法均一致显示,丹参酮ⅡA含量以江西南丰类型最高,其次是广西钟山类型,其中以江西奉新类型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黄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黄鞘蕊花(Coleus xanthanthus C. Y. Wuet Y. C. Huang)中分得8种成分。其中1个是新的醌式二萜,命名为黄鞘蕊花甲素,其结构为17-methyl(15→16)abieo-16-methoxy-2α-acetoxy-coleon U.7个已知化合物。coleon U(2),sugiol(3),β—谷甾醇,胡萝卜甙,三十三烷醇,三十三烷和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7.
贵州冬凌草素的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贵州省遵义地区产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叶中分得一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贵州冬凌草素(guidongnin),其结构经各项光谱和化学证据确定为对映-6,7-螺断-6,19-γ-内酯环-7,20-δ-内酯环-16-贝壳杉烯-11β,15α-二醇(1)。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聚丙酰胺凝胶柱电泳,分析了唇形科18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表明含二萜醌类成分的种,它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在中部偏正极处明显。二萜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表现常一致。含挥发油成分的种在上述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几乎不出现谱带。  相似文献   

9.
叉子圆柏中的抗肿瘤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树皮中分得12种成分,根据其理化性质、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其中11种成分鉴定为反式璎珞柏酸(Ⅰ),顺式璎珞柏酸(Ⅱ),山达海松酸(Ⅲ),异柏油酸(Ⅳ)、柳杉酚(Ⅴ)、12-羟基-6,7-断松香烷8,11,13三烯6,7二醛(Ⅵ),β-足叶草素 A 早醚(Ⅶ),佛手内酯(Ⅷ),β-谷甾醇(Ⅹ),二十四烷酸(Ⅺ)和蜡酸(Ⅻ),另一种是新的3,4苯并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圆柏内酯(sabilactone,Ⅸ),Ⅳ-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试验表明Ⅰ、Ⅱ、Ⅲ、Ⅳ、Ⅵ和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MCI树脂、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红根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表-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齐墩果酸(3)、3β,6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高根二醇(5)、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9)、山奈酚-3-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7、8、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