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1例抗真菌治疗有效的重症鼻、眼、耳、脑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男,37岁,因右眼眶肿物11a,右眼视力下降8a,失明伴头痛、头晕进行性加重1a就诊。11a前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临床表现为右眼球突出眼眶,角膜混浊,球结膜充血,眼球内可见白色絮状团块,并有大量透亮稀薄液态分泌物流出。右眼球不能自主活动,完全无光感。右眼眶下方、右上颌窦骨质缺损,塌陷。右侧外耳道骨壁、乳突均受累及。右侧鼻道及外耳道亦见较多透亮稀薄液态分泌物。右眼、右鼻腔、右耳分泌物真菌涂片均见菌丝及孢子,培养结果均为同一黄曲霉。经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联合抗真菌治疗6周后,予口服伊曲康唑维持治疗近18个月,目前病变区显著缩小,头痛、头晕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24岁男性患者,头痛、流涕3天,腹痛1天入院。期间症状急性加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右眼盲等症状。经查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明确诊断为急性爆发性鼻-眼-脑曲霉感染。经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后择期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发病后1年随访,患者偏瘫卧床,右眼视力有光感,整体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眼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角膜、眼内容物、眼眶或者眼的其他组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和器官移植、烧伤抢救和其他医学技术的广泛使用,眼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眼真菌感染因其高发病率和致盲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某些眼真菌病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生命。在眼真菌感染中,角膜最常见,眼眶、眼睑、泪器、结膜、巩膜和眼内组织也可累及。本文分析了近5aPubmed提供的免费全文病例报告,概括总结了眼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鼻-眶-脑真菌病(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组累及面部、鼻、眼眶及脑的真菌感染。该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80%,并常致失明、眼球坏死、面瘫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早期认识及正确处理该病,是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ROCM多由接合菌感染所致,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单侧视力减退、眼睑下垂、外展受限等症状,疾病的后期,常出现单侧视力丧失、疼痛性眼肌麻痹及面瘫;影像学表现为鼻窦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血管的阻塞;组织病理以炎细胞浸润、肉芽肿、血管炎及真菌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戬  刘锋  郑宏良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2):117-119,128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被认为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该文就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对眼-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母婴传播,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诸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rhinofacial and 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暴发性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毛霉目、虫霉目、蛙粪霉目真菌引起。曲霉属真菌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如果侵入邻近的鼻、面、眼眶组织,真菌可能会延伸到颅底和/或神经系统,从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类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可能较高;此外,对曲霉的有效抗真菌治疗与其他真菌的抗真菌治疗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PubMed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全面总结了引起ROCM的相关曲霉菌种类、分布、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脑脊液中(1,3)-β-D-葡聚糖(BDG)含量测定对颅内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以及动态监测对病情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已确诊的真菌性脑膜炎10例作为观察组,平行设立非真菌感染对照组,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脑脊液BDG含量测定,并动态监测BDG变化与临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结果颅内真菌感染患者脑脊液BDG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改善,脑脊液BDG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脑脊液中BDG定量测定是颅内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敏感性指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BDG水平与疗效疗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鼻甲切除术后发生鼻脑毛霉病的诊治——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继发于鼻甲切除术后的鼻脑毛霉病.临床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2年前因鼻甲肥厚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3d鼻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结节、溃疡.本次就诊的9个月前在门诊取分泌物镜下发现真菌菌丝,考虑为皮肤毛霉病而间断内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近半月病情迅速恶化,皮损坏死、发黑并伴剧烈头痛以鼻脑毛霉病收入院治疗.结果 取鼻腔分泌物培养2 d后长出棕褐色絮状菌落.镜下见无囊托的孢子囊,囊梗直立无分支,鉴定为毛霉属真菌.静脉两性霉素B治疗后头痛及皮损改善,但因低钾、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被迫停药.患者住院第7 d放弃治疗,后失访.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rhino-sinusitis,FRS)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但近年来在健康体检中也有发现FRS,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引起致病的病原真菌种类不同,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类型、诊断、治疗及临床疗效果等均有各自的特点,以下针对病因、临床类型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 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于感染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用药第0、3、7、10天做真菌镜检、培养并测量皮损直径.结果 A、B、C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D组(P<0.01),2%硝酸咪康唑软膏及复方水煎剂均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治疗作用;B、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1);B组治疗效果好于C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结论 黄连一姜黄复方水煎剂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治疗作用,无刺激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具备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且已有重症病例出现继发或合并真菌感染报告。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积极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及时发现合并或继发真菌感染,开展针对性抗真菌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侃  慕春龙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9,59(9):1737-1746
肠道微生物群能够调节宿主肠道稳态,同时参与调节宿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宿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微生物在肠?脑轴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手段。近年来,有关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神经系统间的互作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未明晰。因此,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神经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互作在调节神经功能、行为的潜力等研究进展,为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相关,也可能与体检工作的普遍展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率提高有关。这种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1病因关于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真菌侵犯鼻腔组织是诱发因素之一,真菌性鼻-鼻窦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曲霉,占70%以上[1],其他有白念珠菌、镰刀菌属、弯孢属、毛霉属和申克孢子丝菌等。  相似文献   

17.
烟曲霉是最为常见的重要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侵袭性曲霉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曲霉肿以及严重过敏性哮喘等多种疾病,病死率高。β-1,3-葡聚糖是烟曲霉细胞壁的主要骨架成份,也是重要免疫原性因子,由β-1,3-葡聚糖合成酶催化生成,该酶主要由催化亚基Fks蛋白和调节亚基Rho1蛋白组成,Rho1可利用自身活性状态转化和修饰调控β-1,3-葡聚糖的合成,也可能通过控制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影响Fks胞内转位和功能。该文对β-1,3-葡聚糖的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与烟曲霉及其他病原真菌感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节律性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上凯 《生命科学》2008,20(5):722-724
脑-机接口系统是一个不依靠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等而实现大脑和外界装置之间直接的交流和控制的通道。它为那些运动障碍的残疾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作为一种非侵入型的技术引起了该领域很多人的关注。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采用了很多种类型的脑电信号。其中,振荡性的脑电图由于有较高的幅值和对噪声不敏感等特性而体现出极大的优势。也是由于这些原因,振荡性的脑电图变成了脑-机接口的应用中非常成功的设计之一。本文要介绍主要的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中的两种,分别是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和基于运动本体感觉节律的脑-机接口。作者将详细的叙述该研究的生理背景、脑-机接口的参数,以及该系统的构造及信号处理的方法,并且会演示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大量的肽类物质,它们在脑的不同部位产生广泛的作用,例如对进食活动、消化、代谢、体温、痛觉、学习记忆等生理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将肽类直接注入脑室或脑内,使其产生某种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是可行的;但若应用于人体,这种手段显然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研究由外周注射的肽类是否可能被有效地转运到脑,以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缓解-复发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据.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 SD 大鼠双足垫和尾部,1周后半剂量注射进行一次加强,诱导大鼠发生 EAE;观察发病情况,HE 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监牢兰染色观察脱髓鞘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 染色小脑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90%以上,HE 染色可见小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发现有大片髓鞘脱落.结论:用 SD 大鼠脊髓髓鞘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可诱导同种 SD 大鼠发生缓解-复发型 E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