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冰冻切片技术在植物显微结构和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冰冻切片法研究植物显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的一般程序。结果表明,冰冻切片过程简单有效且图版清晰,在1d内可获得高质量图片,解决了利用普通石蜡切片观察植物样品需要进行脱水、浸透、包埋操作且耗时长的问题,在植物显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骨组织脱钙法在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JYBL-Ⅱ组织脱钙液,加入电镜专用戊二醛固定液,并对渗透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与传统脱钙法处理电镜样品后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快速骨组织脱钙法使脱钙时间由传统的2~4周缩短至24 h,电镜观察骨组织超微结构完整性更好,结构更清晰。结论 改良快速骨组织脱钙法在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植物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植物细胞壁组织坚硬,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难度大的问题,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逐步改进了常规技术:其中通过延长锇酸固定时间,提高了植物微细结构保存效果;利用减少树脂渗透浓度的方法,改善了树脂包埋头的切割性能.避免了透射电镜观察时,微细结构不清晰和切片破损现象,提高了样品分辨率和观察范围.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节约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成本、缩短样品制备周期和提高样品制备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样品割断法已成为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新技术之一.早在1968年Kachler已利用冰冻蚀刻复型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细胞内部结构.1970年Arenberg等对样品制备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良,使扫描电镜也能观察细胞内部结构.1972年日本田中敬一设计了一种冷冻割断装置,观察组织块割断面上暴露出的各种管腔内面,以及割断面上细胞内的微细结构.目前冷冻割断技术已发展成树脂割断法、有机溶剂割断法、水溶性包埋剂割断法等多  相似文献   

5.
用作电镜观察的植物样品的制备,一般只能将植物样品平放在胶囊底部包埋。如果需要观察植物组织一定部位的细微结构,例如观察叶片或根的横断面的组织超微结构等,则一般包埋方法就不适用,即或在粘稠的环氧树脂中植物样品也是不易直立的,这只有采用定向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核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致密结构到网状结构的变化。对核仁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核仁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特定阶段的功能。但由于核仁结构微小,数目较少,并且在胚胎中只处于卵裂球细胞核的内部,难以定位,因而给核仁的超微结构观察带来很大的困难。本实验探索了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植入前胚胎核仁的方法:先用琼脂对小鼠胚胎进行预包埋,在经过常规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流程后,将整个胚胎先切成半薄切片;经过甲苯胺蓝染色后,选取含核仁结构的切片进行重包埋;最后再对回收来的半薄切片进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染色后上电镜观察;最终成功获得小鼠胚胎植入前发育不同时期核仁清晰的透射电镜图像。  相似文献   

7.
该文探讨了对少量贴壁培养细胞较易操作且能保存较好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样品包埋的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三组:(1)不使用环氧丙烷,将树脂胶囊直接倒扣包埋于塑料培养皿;(2)不使用环氧丙烷,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3)使用环氧丙烷并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将三组带有细胞的树脂胶囊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后发现,第一种方法包埋简便,超薄切片上无细胞缺失孔洞,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神经元单层细胞电镜原位包埋方法,该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单层细胞为材料,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结果表明,常规悬浮离心包埋法容易对细胞造成机械损伤,且无法保持原位性;培养在玻璃盖玻片上的细胞,虽能保持较好的原位性,但其超薄切片表层易破碎,遇水溶解,且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整体衬度弱和超微结构不完整;而培养在Thermanox塑料薄膜盖玻片上的细胞,可容易观察到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清晰,衬度较前组样品好,三维重构之后可很好地显示神经元细胞之间的毗邻关系。因此,相比前两种细胞制样方式,Thermanox塑料薄膜上单层细胞处理过程简便,成功率高。该结果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研究进一步提供技术新思路,并有望推动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观察中三维重构技术和光镜/电镜联用技术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9.
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组织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和普及,超微病理诊断为临床病理工作者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因而电镜技术越来越引起病理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预先知道哪些标本需作透射电镜观察,而常规病理标本又多已经福尔马林固定或石蜡包埋。我室自1993年以来,探索将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及石蜡包埋的组织再制作成透射电镜样品,进行超微病理诊断,获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取自本室活检常规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及本室常规石蜡包埋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时间为1h-1w。经观察定位,准确地将有意…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 sp.,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可侵染棉铃虫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神经等组织;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的微绒毛脱落,线粒体内脊排列方向发生变化,线粒体整体发生变形并最终瓦解;内质网发生断裂;细胞核体积变小并变形,但该微孢子虫并不入侵细胞核;马氏管膨大,边缘向外突出隆起;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变成长条形,细胞界线模糊;在神经细胞内也发现了微孢子虫孢子,证明该微孢子虫也入侵寄主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