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和追求。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维护人民健康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实施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配套文件,合理膳食行动是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这个板块中的一个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2.
反动家伙孔老二,胡说什么“上智下愚”,好象只有他们这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才有本事,而我们劳动人民天生就是愚蠢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也是这个腔调,吹嘘他的脑袋“长得好”、“特别灵”,好象历史就是他们这伙“英雄”创造的。真是这样吗?不,铁的事实最能揭穿他们的谎言!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妇女植棉专业队吧!这个专业队刚成立的时候,阶级敌人就放冷风,胡说什么“靠这些丫头种棉花,瞎胡闹”。可是,就是我们这些被孔老二、林彪瞧不起的劳动妇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维·斯大林同志三月五日晚逝世的噩耗传出以后,不但全苏联的人民浸沉在悲痛里,我们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都表示无限沉痛的哀悼。斯大林同志继承了列宁的不朽事业,用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的智慧和坚而不摧的布尔什维克的勇敢,对敌人和叛徒进行了无情的斗争。斯大林同志的学说引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他的学说和他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英勇奋战的一生中,一直怀着巨大的革命热情,从事、关心和鼓动科学普及工作,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遗产:包括科普作品、指导思想及其创作经验。早在1903年,当他还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就发表了《说鈤》、《中国地质略论》等文章。前者详尽地介绍了居里夫人和她发现镭的经过,后者介绍了中国地质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1907年发表了《人之历史》,以进化论的辩证观点,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著者在不久以前曾以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团员的身分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两个月的访问,苏联科学家们详细地瞭解了北京、上海、广东、汉口、瀋阳以及中国其他各大城市的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教学机关的工作。作为一个微生物学生,米苏斯金通讯院士对于人民中国在微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很感兴趣。在本文中他将把他自己的印象和感想介绍给“自然”杂志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世界》2008,(1):85-86
穆拉德先生多年以来,热情帮助和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1999年以来,他访问中国30余次,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曾受到朱锫基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实验室培养了许多中国留学人员,他们回国后成为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马世骏教授在应邀参加“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后,于1991年5月30日下午返京途中,在河北省丰润县境内因交通事故当场罹难殉职了。这一恶耗犹如晴天霹雳,顿然使我失去了相处四十载的良师益友。 5月27日上午10时,我向马老转达了《中国地震报》和《人民中国》杂志社两位记者要求采访写他的传记;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编导希望会见马老,面谈撰写以他和邱式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为主角、以“根除蝗害”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同时,还转达了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管致和教授两次来函拟推荐马老为美国泰勒奖(Tyler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基因水平改良农作物的性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有效方法之一。在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部门应该对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放宽政策,让科技真正为人类带来实惠,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我最最希望在五六年内,积极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家。”这是王世真教授的愿望。他的心始终赤诚地关注着祖国的兴衰、民族的解放与科学的攻坚。老一辈科学家以淋漓尽致的笔墨,生动而形象地勾划出一种朴索而殷切的愿望。读罢全文,油然感触其鞭辟入里、意味隽永、内蕴丰富、发人深省,令晚辈学者深受启迪与鼓舞,并得到激励与鞭策。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度,共有416位专家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审稿,他们的辛勤劳动保证了学报的学术质量,他们提出的中肯意见帮助作者提高了科研水平和论文写作质量。在此,编辑部谨向所有的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审稿专家名单请见PDF文件,其中审稿认真、审稿3篇以上的专家被评为优秀审稿专家。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各位专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2022年1月  相似文献   

13.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战后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为中日友好人士,有吉曾先后五次访问中国,她与中国有着很深的缘分,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凝聚在了笔触上,本论文笔者试以有吉与中国的渊源为出发点,以小说《墨》为中心,探寻其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4.
<正>100多年前,梁启超在他的著作《新中国未来记》中,描述了中国未来美好的愿景,发出了"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的豪迈感慨。此后我们无数的先人为之奋斗,孱弱不堪的旧中国终于摆脱漫漫长夜的挣扎,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取得了举足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开拓者的愿望杨东岳教授是我国显微外科开拓者之一,早在1966年他就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开创了组织移植的历史;1973年他又是成功地进行世界上最早的游离皮瓣移植者之一,使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2年他又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带血管神经的同种异体全膝关节移  相似文献   

16.
徐钦琦 《化石》2002,(4):34-35
爱因斯坦虽然赋予时间认识以巨大贡献 ,但是他把时间当作空间的第四维 ,反对将物体看作是三维空间存在加上时间上的演化 ,实际上否定了时间的物质意义。他说 :“对我们这些坚信物理学的人来说 ,过去 ,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 ,尽管老缠着我们 ,不过是一个幻觉而已。”(引自[英]彼得、柯文尼等著《时间之箭》中译本 ,第9页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6)。爱因斯坦之所以以看不到时间的巨大作用 ,因为他只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 ,他对于古生物学的认识是太少了!每一位古生物学家都会明白 :时间对于生物进化具有伟大的作用 ,它表现在生物的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李伟华同志最近在编《中国农业害虫名录》索引时,发现“褐蛛甲”与“硕蝽”二者的属名均为“Eurostus”!经过查对,确实在命名上存在一个需要加以订正的异物同名。 鞘翅目(Colcoptera)蛛甲科(Ptinidae)中的褐蛛甲Eurostus hilleri(Reott.)1877年Reitter原放在Niptus属中④,Brown 1940年建立Eurostus属时是以alienus为模式种的①,Hinton 1941年证明alienus Brown 为hilleri Reitt.的同物异名③,但承认了他的Eurostus属。所以这种原产于日本,广布于英国、加拿大和我国的仓库  相似文献   

18.
汤飞凡教授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今天我们集会纪念汤教授诞辰90周年,作为他多年的学生和同事,最近我复习了汤教授在20~30年代研究病毒的文章,深深地感触到一个先行者的远见卓识。虽然从30年代后期起,汤教授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已转向范畴更加广阔、也更加迫切为中国人民所需要的生物制品事业,但是他的早期病毒研究工作,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19.
离开伊凡·谢琴诺夫的逝世,已经有半个世纪了,但是,他的名字还生活在科学界,他的论点成了今天许多生理学者工作的基石。苏维埃人民深切地纪念着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的诞生地和以诞生地为中心的那个地方,现在都已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的著作被大量地出版,并已广泛地为人传诵。谢琴诺夫早年曾在圣·彼得堡的军事工程学校受过有关军事的训练。但是他随即舍弃了他的军事生活,进入密切地关系着他的整个的  相似文献   

20.
我們在哭泣,為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人民最敬愛的朋友和導師斯大林的逝世而哭泣! 在這最悲痛的日子裏,我們懷着無限感激的心情,默念着斯大林的名字。我們不能不想到:由於他獻出自己整個的生命來無私地服務於共產主義事業。由於他的英明的領導,繼承列寧的事業指引着我們從奴役下解放出來,獲得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引導蘇聯人民和全世界勞動人民走向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