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体恶性肿瘤病灶(原发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因自发性脱落或外部因素释放入血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CTCs是肿瘤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最直接原因。外周血中的CTCs会因血流剪切力作用、失巢凋亡以及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死亡,但仍有小部分的CTCs可以存活下来并发生转移。因此,研究CTCs在外周血中的存活转移机制对肿瘤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TCs在外周血中存活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肺癌患者87例、健康体检者40名以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循环肿瘤细胞试剂盒测定外周血CTC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利用ROC曲线评价CTC在肺癌诊断上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实验发现肺癌患者CTC水平(M=12.67 Unints/3 mL)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患者(M=4.76 Unints/3 mL)和健康者(M=4.48 Unints/3 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肺癌患者的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CTC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CTC水平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 0.820~0.936),临界值为6.34 Unints/3 mL,对应的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989。本研究初步认为,CTC检测对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可能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指的是从实体的肿瘤或转移的病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自发现以来,随着其检验技术日趋成熟,循环肿瘤细胞(CTCs)日渐成为肿瘤学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将通过外周血的检验来实现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情况,相对于肿瘤实体活检,"液体活检"不仅让患者易于接受,更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监测病情变化。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方法并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在女性实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其在早期乳腺癌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在评价治疗效果中的分子学特征。实践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HE-4、CA125的联合应用在评估卵巢癌化疗敏感性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进入患者外周血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CTCs在肿瘤研究和临床诊断上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外周血中CTCs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不但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预后、监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微流控芯片作为一个高通量、小型化的细胞实验平台,已被应用于CTCs的分选当中.本文综述了用于CTCs捕获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各类芯片的捕获原理、芯片结构和捕获效率,最后对微流控芯片技术在CTCs分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易引发多药耐药、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和策略。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被认为是肿瘤、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新药设计的最重要靶点之一。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具有易被主动靶向基团修饰的特点,可实现细胞乃至细胞器的精准靶向给药。本文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诱导细胞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靶向纳米载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杨渊  张茜  王玉  王峰  闫欣欣 《生命的化学》2021,41(11):2482-2489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从原发位肿瘤组织脱落是引起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CTCs的捕获和检测对癌症研究和临床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CTCs是稀有细胞,从复杂的血样中捕获及检测CTCs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纳米材...  相似文献   

8.
黄昕研  刘永军  张娜 《生命的化学》2021,41(10):2105-2110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引起癌症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CTCs对于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监控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癌症患者血液中CTCs数量稀少,CTCs检测困难,研究具有高CTCs捕获效率与捕获纯度的CTCs捕获系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纳米系统因为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一种有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并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并鉴定。采用直径8μm纳米滤膜截留外周血中体积较大的白细胞及肿瘤细胞,利用多重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45、EpCAM、CK8、CK18、CK19、vimentin及twist基因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滤膜截留下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分型。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该方法富集细胞的效率超过90%。15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志愿者检测结果阳性。20例纳入研究的骨肉瘤患者中19例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CTC,CTC计数范围为0-20。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11.33±5.88,肿瘤未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4.36±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间质型CTC比例高于肿瘤未转移患者(P=0.0031)。结论: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判断肿瘤转移情况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数(16.7±2.7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0.94±0.12)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23.77±4.49)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9.76±1.87)的患者,P=0.000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示踪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柱硅片,可捕捉从肿瘤脱落到血液中的癌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s)。这一装置可帮助医生快速有效地进行癌症的检测和诊断,进行预后判断,并提高治疗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将红细胞膜和4T1乳腺癌细胞膜形成的杂合细胞膜包覆在mPEG-PLGA搭载Verteporfin形成壳结构表面,合成新型的仿生纳米递送载体RT@VNPs。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波谱仪、荧光波谱仪等检测仿生纳米载体的基础性能。在此基础上,以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对象,评估体外RT@VNPs的细胞摄取、ROS生成和杀伤能力;此外,通过测定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相关指标HMGB1和ATP,进一步分析RT@VNPs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的恶性进展过程,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逃逸,侵入脉管系统并在其中存活,随循环系统到达远处靶器官并穿出脉管系统播散定植,最终克隆性生长形成转移瘤。转移过程的每一阶段与肿瘤细胞本身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微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综合调控密切相关。本综述概要介绍了恶性肿瘤转移多步骤过程中所涉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肿瘤转移靶向干预新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未来肿瘤转移研究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向作一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肿瘤转移是一个庞杂的过程,转移前微环境(PMN)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实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疾病进程、开发新型药物及疗法和临床试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行为学相关研究,其中肿瘤的肺转移微环境模型具有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实验效果良好等优点.基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这一概念,本文围绕肿瘤...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产生的无核细胞碎片,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血小板还参与并促进了肿瘤转移。当肿瘤细胞从原位肿瘤组织脱落进入血管后,血小板是其第一个接触到的宿主细胞。作为肿瘤转移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方面,肿瘤细胞能通过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调节血小板功能;另一方面,血小板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促进肿瘤转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促进肿瘤转移:1)降低血液流体剪切力对肿瘤细胞造成的机械损伤;2)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3)促进肿瘤细胞在血管内的迁移和停滞;4)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5)促进肿瘤细胞外渗;6)构建适合肿瘤细胞生存的转移生态位。因此,靶向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综述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评估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12例,术前留取血液标本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选取病理分期为Ⅲ期的36位患者进行术后6周期Xelox化疗,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值和肿瘤分期、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2)为39.29%(44/112),并且和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术后行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和化疗敏感性明显相关,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值动态增高的患者比降低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的化疗预后。  相似文献   

17.
癌症治疗的靶向分子药物的设计与构建,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之一。靶向药物载体的构建,是通过药物直接加载靶向生物分子或者利用载体自身特性,使化疗药物可以到达并富集在特定组织,所以也被称为"分子火车"。纳米药物的研究已经从单靶向发展到多靶向,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应用。单纯的被动释放药物的载体颗粒在复杂的细胞微环境中缺乏精确治疗。因此通过构建带有可控释放特性的纳米药物载体,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药物在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加强药效,而且还能降低对非靶向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常用的控制纳米药物释放的方式包括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磁响应等。本文主要介绍构建可控药物释放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素循环是将机体代谢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尿素的过程,对于维持体内氨基酸水平及氨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尿素循环几乎只在肝脏中进行,因此癌症中的尿素循环通常处于失调状态,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尿素循环酶的表达来适应环境和调控生物合成,同时尿素循环失调会暴露出癌症的短板,了解尿素循环在癌症中的演变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介绍尿素循环酶在不同肿瘤中的差异性调控,了解尿素循环在肿瘤细胞中的重编程,总结了尿素循环和肿瘤微环境、肿瘤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判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作为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志物的意义,探讨在肾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 的表达 情况和临床价值,并观察汉族与维吾尔族肾癌患者之间循环肿瘤细胞的差异。方法:50 例肾癌病人设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5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人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K19 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肾癌病人外周血CK19 的表达与肾 癌病理分类、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20 例汉族肾细胞癌患者及20 例维吾尔族肾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的差异 表达情况。结果:组间比较,50例对照组中无阳性,50 例肾癌患者组中24 例阳性;组内比较,不同肾癌病理分类之间CK19 表达差 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癌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之间CK19 表达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 两个不同民族肾癌之间的血清循环肿瘤细胞存在着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 可以初步判断循环 肿瘤细胞的水平,对早期肾癌的诊断、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维吾尔族肾癌与汉族肾癌患者之间循环肿瘤 细胞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随血液循环一起转运的实体肿瘤细胞,与实体肿瘤的发展、转移、复发和预后等关系密切。然而,CTC数量的稀少使有效检测CTC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C关联性miRNA的研究为CTC的检测和肿瘤的诊治开创了新思路。该文介绍了CTC的临床意义和主要分析方法,在CTC关联性miRNA与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总结了这类新型肿瘤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