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99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阎隆飞先生的推荐下,我报考了生物物理所邹承鲁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此后在邹先生的实验室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宝贵时光。在这期间发生了较多趣事值得回忆,其中有一件事是在我参加博士生面试的时候,当时我来到邹先生办公室,心情特别紧张且激动,我第一句话刚出口,  相似文献   

2.
在邹先生八十寿辰来临之际 ,作为先生的学生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二十几年前我有幸从师于邹承鲁教授 ,专攻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毕业后回清华大学工作。先生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邹先生 1 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清华大学是先生的母校 ,他对清华感情深厚 ,十分关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建立与发展 ,并长期担任我系的顾问与兼职教授 ,曾多次来清华作学术报告 ,亲自指导相关研究工作 ,为清华生物系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做出了贡献。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迅速成长凝聚着先生的心血与期望。邹…  相似文献   

3.
1978年~ 1 982年期间邹承鲁先生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的一些老师 ,如蒋巧云、黄婉治老师 ,早年都曾经在邹先生实验室进修过 ,邹先生为中国科技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我最早知道邹先生是在 70年代中期 ,在生物物理所进修期间 ,那时我与邹先生的一位研究生住在同一宿舍 ,她对我说“邹先生对学生特别严格 ,每天早上邹先生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 ,到实验室后首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1 998年是科大建校 40周年校庆。邹先生来科大参加校庆活动 ,并对师生作了报告。我记得…  相似文献   

4.
<正>邹承鲁先生是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在细胞色素与呼吸链酶系、人工合成胰岛素、酶活性不可逆抑制动力学、酶活性部位的柔性以及蛋白质折叠和分子伴侣等不同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64年我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后有幸在邹先生实验室工作近20年,在邹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蛋白质折叠以及帮助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和折叠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我能师从邹承鲁先生学习工作完全是偶然的。我1992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国家刚刚开始实行毕业分配双向选择。这虽然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但对我这样出身农村,在学校也不突出的人来说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馆翻阅杂志时偶然看到了刊登在《化学通报》上邹先生的女儿邹宗平的文章《我的父亲邹承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邹先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杨弋 《生命的化学》2023,(3):345-346
<正>第一次见到邹承鲁先生的时候,我心里想:“好一位睿智帅气又亲切和蔼的先生!”当时,我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由于研究需要,我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向邹先生实验室学习线粒体复合物的纯化和测定方法,从而第一次有机会向先生汇报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1964年末 ,我有幸大学毕业的前夕被同意报考研究生。翻阅了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先生指导的生物催化专业最令我感兴趣 ,向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工作的姨妈请教 ,她告诉我邹先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 ,国内著名的酶学专家 ,能够考取邹先生的研究生是最好不过了。尽管别人警告我注意考不取的风险 ,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在研究生报考志愿表上填上了邹先生的名字。考试结束后 ,我翘首等待。等了5个月 ,终于收到了生化所的录取通知书。着实兴奋了一阵。当时中国科学院规定所有的研究生都要集中到北京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大约在1998年的时候,他们到美国来探亲,问我:“听说你在植物科学上做得还不错,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你做的是什么?”我当时愕然。确实这些年我在植物生物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我却无法向二老讲清楚我到底做的是什么。从那以后,我就想,除了现在这些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我是不是还要做一些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1992年10—11月份通过厦门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的主任颜思旭老师的大力推荐,有幸免试录取在邹承鲁先生研究室读研究生。颜老师是知名的酶学研究专家,和邹先生及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他老师有很密切的联系,经常参加也曾经组织举办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申请国家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颜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正是我二哥陆近仁教授逝世十五周年。值此拨乱反正,振兴中华之际,抚今思昔,倍加怀念。 我二哥生于1904年。早年毕业于前苏州东吴大学,并曾在前燕京大学和东吴大学研究院肄业,以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36年回国后历任东吴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和农学院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教务长和校长助理,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兼任昆虫形态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惊悉胡先生不幸去世,我深感悲痛。1964年,胡旭初教授在原上海生理研究所开创高山低氧生理学研究时, 我就追随着胡先生进行研究工作。胡先生留给我不少怀念和回忆。胡先生是我们生理所最老的科研人员之一。生理所的高山低氧生理学研究是由他领导和创建的。在2000年12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 60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 ,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4.
怀念恩师徐丰彦教授杨(同济医科大学,武汉430030)恩师辞人间,瞬眼一周年。音容虽已绝,教诲留心田。坦诚风格高,勤奋治学严。后继有人在,含笑于九泉。徐丰彦教授是1993年元月22日辞世的,从此我国生理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与诲人不倦的老前辈。关于徐...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化学》2014,(3):366-366
<正>2014年5月31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昌增益教授主持。会议首先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候任主任委员;然后讨论了2017年第31届国际蛋白质学会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研究员为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林院士、清华大学施一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罗宗洛先生冥诞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植物生理学工作者将永远怀念先生在创立中国植物生理学,开拓祖国植物科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作为他的学生、后辈,追思52年前认识先生后数十年的往事,犹历历在目。记得是在1946年初,我随中央大学复员回南京不久。由于学校复员搬迁关系,我们1946届提早毕业,所以到达南京后就要找工作。当时正好中央研究院院务会议在宁召开,听说时任中研院植物所所长的罗宗洛先生也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从报端看到此消息后,即商请我们的系主任欧阳富教授出函,将我介绍和推荐给罗先生。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仁教授是我的导师,于1992年不幸病故.先生逝世,我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 先生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十几年来,我受先生的教诲,终生难忘.他不仅教我如何做学问,而且教我如何做人. 1978年,当我报考徐仁教授的研究生时,大有自不量力之嫌,加之我以前与先生从不相识.初试完毕,先生阅卷后很高兴,并约我到他家里谈话.在书房里初次见面,先生十分和蔼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31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昌增益教授主持。会议首先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候任主任委员;然后讨论了2017年第31届国际蛋白质学会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研究员为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林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北京大学昌增益教授为共同主席,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研究员为秘书长的组织委员会,并初步决定会议于2017年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恩师邹承鲁是一位尊重实验数据,善于从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闪光点,并勤于思考闪光点与生命现象本质的内在关联,孕育出创新发展科学实验的科学巨匠。我不是通过考试成为邹先生的学生的,也不是因为我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而被他选中,而是因为我做毕业论文实习的工作引起了他的关注。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复制一套检测大气电子辐射本底计量的设备。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徐丰彦教授1993年元月22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了!享年90岁。当我收到徐丰彦教授治丧委员会讣告时,深为悲痛。因为徐教授是我学习生理学的启蒙老师。他曾于1932~1933年度应南京中央大学生物学系主任蔡堡教授之邀来校任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