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粪菌移植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入患者消化道内,旨在重建患者肠道菌群从而达到对肠道内外疾病治疗的目的。肠道微生物稳态及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病(IBD)。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FMT在IBD中的治疗作用,现主要阐述粪菌移植在儿童IBD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目前被认为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关节炎等多种肠内外疾病密切相关,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将有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达到治疗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目的。目前报道FMT已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FMT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粪菌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从健康供体获得的粪便悬液转移至患者消化道,从而恢复肠道正常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FMT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种方法已经成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成熟替代疗法。此外,FMT还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和胃肠疾病以外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关于FMT仍有许多未解的问题,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研究。本文就IBS的发病机制、FMT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IBD),其病因尚不清楚,以慢性、反复复发、迁延不愈为特征,临床治疗效果欠佳。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环境、遗传、微生物和免疫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肠上皮细胞通透性,最终导致过度的免疫反应。粪菌移植(FMT)作为一种重塑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可帮助肠道菌群失调的UC患者重建肠道新的肠道微生态。本文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出发,阐述FMT、肠道微生态和UC之间的联系,探讨目前FMT治疗UC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对儿童难治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4例临床确诊为难治性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粪菌移植治疗,观察和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收集供体和粪菌移植治疗前后患儿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rRNA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例患儿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排便状况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增加、粪便硬度变软、腹部胀痛明显缓解。粪菌移植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患儿与供体的肠道菌群差异先增大后逐渐缩小。菌群分析显示患儿肠道有害菌受到抑制、有益菌增加。结论粪菌移植可有效改善儿童难治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具有疗程短、治疗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即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入患者的消化道内,改善其肠道微生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微生态学组于2016年组织制定了《儿童粪菌移植技术规范的共识》。本文就该共识涉及的儿童粪菌移植适应证、必备条件、方法学(包括捐赠者筛查、排除及剔除的标准、粪菌液制备、粪菌移植途径和剂量的选择、粪菌移植后的观察及处理以及粪菌移植后的随访)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院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中毒性巨结肠、伪膜性肠炎等。近年来,CDI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费用均明显增加,但其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局限性,尤其是抗生素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已面临许多棘手问题。目前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和CDI感染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后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并释放毒素,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粪菌移植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不良反应极少。本文就国内外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粪菌移植(FMT)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我院32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分为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5), 两组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 治疗组进一步通过鼻肠管行FMT。分别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并严格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患者FMT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IBS-SSS评分和粪便分型逐渐降低(均P < 0.05), 而对照组患者这3个时间点IBS-SSS评分和粪便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FMT治疗前两组患者IBS-SSS评分和粪便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组患者FMT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IBS-QOL和HAD评分逐渐降低(均P < 0.05), 而对照组患者这3个时间点的IBS-QOL和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FMT治疗前, 两组患者IBS-QOL和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IBS-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IBS-QOL和HA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8.2% vs 53.3%)。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未发现传染性疾病。

结论

FMT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患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了PD的疾病过程。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有效的重建患者整体肠道菌群的方法,显示出了对PD的潜在治疗作用。文中着重围绕FMT治疗P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粪菌移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东晋时期。大量研究证实粪菌移植有可能成为许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上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粪菌移植可以通过增加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盐的产量来减少肠道通透性,从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这有助于维持上皮屏障的完整性。粪菌移植还可以通过抑制Th1分化、T细胞活性、白细胞粘附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来恢复免疫生态失调。目前对粪菌移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但其他领域对粪菌移植研究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等。本文对最新的粪菌移植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一种创新的方法,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疾病患者体内,达到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为治疗疾病提供帮助。粪菌移植技术在复发性艰难拟梭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rCDI)的治疗中效果很好,并且其治疗潜力不仅局限于胃肠道疾病,而且在其他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中被不断挖掘。探索FMT成功治疗疾病的影响因素,除了肠道细菌的恢复,还涉及肠道噬菌体的调节。肠道噬菌体是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菌的复杂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转移可能与FMT的疗效有关。本综述回顾了肠道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总结了FMT中肠道噬菌体作用的临床研究,探讨了FMT中肠道噬菌体群落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讨论了肠道噬菌体与FMT疗效的关系及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既能提高对FMT中肠道噬菌体作用的理解,也能推动FMT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粪菌移植是一种直接改变受体肠道微生物群以使其正常化,从而获得治疗效益的方法。自2013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粪菌移植用于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以来,粪菌移植成为研究热点。从此,粪菌移植应用的范围迅速扩大,不仅用于胃肠道疾病,而且用于胃肠外疾病。虽然目前的证据认为粪菌移植是一种普遍安全、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但其扩大适应症及安全性问题尚未形成共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粪菌移植与胃肠内外疾病的关系及临床安全性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好地开展粪菌移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形成肠道微生态稳态,而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多种肠内、肠外疾病相关。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在宿主健康及疾病中作用的深入认识,粪菌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被给予厚望,其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已成功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等疾病的治疗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随着近几年FMT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FMT对各系统疾病皆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在1990年之前,菌群移植都是经灌肠实施,近几年随着粪菌移植研究的深入,粪菌移植途径也呈多样化发展。本文对粪菌移植途径、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分析粪菌移植对慢性肠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移植粪菌均来自于健康志愿者。移植方法为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间隔2 h,再次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对照组患者共移植粪便50 g,观察组患者共移植粪便100 g。对比两组患者腹泻频率、观察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第1个月两组患者腹泻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腹泻频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度评分、患者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均提升,家属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 α与IL 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粪菌移植能有效改善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粪菌移植通过微生物-肠-脑轴改善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早在19世纪50年代的西方医学中便有临床应用.FMT已被证明可以很好地缓解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胃肠道疾病,在调节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明确中药金汁的菌群结构和数量,阐明金汁和粪菌移植液的菌群差异。方法 课题组在福建省泉州市花桥慈济宫采集了金汁样本9份,在宁夏标准粪菌移植库制备粪菌移植液9份。采用宏基因组学16S rRNA技术对9份金汁和9份粪菌移植液样本的菌群进行检测。结果 金汁和粪菌移植液在门、纲、目、科、属和种等不同生物学等级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丰富度差异较大的10个菌属,金汁中的变形菌从门、纲、目、属和种等不同层级的丰富度均高于粪菌移植液(t=2.647 1,P=0.003 2)。金汁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富度明显低于粪菌移植液(t=2.824 9、2.782 1、3.684 5、2.735 4,均P<0.01,)。结论 中医金汁的菌群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现代的粪菌移植液。  相似文献   

17.
聚集在人体肠道的菌群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导致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供者肠道内的功能菌群转移到患病个体的肠道内,重建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发现,粪菌移植在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治愈率,同时对炎症性肠病有积极的疗效。益生菌是一类能发挥健康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当机体摄入足够数量的益生菌,益生菌能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可以恢复并维持宿主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菌可作为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辅助治疗,同时在缓解炎症性肠病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10只,予正常饮食;高脂模型组(model group,M组)10只、粪菌移植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组)10只,M组和T组均予高脂饮食。T组予粪菌液灌胃2 mL/次,隔日1次,粪菌液灌胃的前一天晚上及当天早上均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灌胃;C组及M组同时予奥美拉唑及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2周后实验结束,测定血中TG、ALT、AST水平;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取回肠末端肠组织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变化。结果与M组大鼠相比,T组血清TG、ALT、AS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大鼠肝脏苏丹黑B染色可见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程度较M组减轻。T组大鼠肠组织HE染色肠绒毛轻度水肿,排列较整齐、紧密。扫描电镜中可见T组大鼠肠绒毛形态较饱满,排列比较紧密,微绒毛之间的间隙变小。结论粪菌移植能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粪菌移植在体外循环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兰大一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行粪菌移植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20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肠道菌群失调程度、Hart腹泻计分的变化,统计痊愈率并随访1个月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粪菌移植治疗后所有患者降钙素原明显下降[(2.79±2.93)vs(0.83±0.86)ng/mL],Hart腹泻计分明显减少[(20.40±2.62)vs(4.15±2.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明显改善(P<0.05)。患者痊愈率达95%。治疗期间及随访1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粪菌移植可以明显改善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且无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生活在肠道中,共同组成肠道微生物群。其中,细菌在肠道微生物群中占主导地位。肠道菌群对于维持肠道及全身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态失调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因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方面取得成功而备受关注。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粪菌移植在治疗其他肠道疾病及全身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疗效却因人而异,具体机制不明。研究者们致力于从健康供体肠道菌群中寻找真正具有“益生”作用的新型细菌,这些细菌被称为下一代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