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生物毒素的药物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做了简要的综述,并对海洋生物毒素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及展望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检定点激酶ATM蛋白属于磷酸肌醇3激酶(PI-3K)家族成员,也是哺乳动物细胞BASC高分子蛋白复合物的组成之一。ATM调整由于DNA损伤引发的DNA修复和凋亡通路,该通路主要表现为DNA损伤激活ATM激酶,ATM激酶磷酸化其下游的相应蛋白,使细胞在细胞周期关卡处停滞分裂,主要是G1-S期和G2-M期的阻滞,使损伤的DNA得以修复,当修复失败时,细胞进入凋亡进程。ATM磷酸化的蛋白质很多,如p53,cdc25A,cdc25C等,这些蛋白质对细胞周期关卡调控都非常重要,因此也就证明了ATM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PCR反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们在现代科学研究、生产和生活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快速发展.就PCR技术在芋螺毒素、海蛇毒素、海葵毒素及水母毒素等海洋生物多肽毒素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结合PCR技术在海洋生物多肽毒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进行PCR技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王梧霖  史小军  米锡阳  侯天德 《生物磁学》2009,(15):2989-2991,2988
蜘蛛毒素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除毒性作用外这些物质对机体产生多重影响并具有多种活性。近年来,大量新的毒性组分不断被分离纯化,其结构和功能性作用被广泛深入研究,蜘蛛毒素成为了生物毒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蜘蛛毒素在离子通道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探讨了蜘蛛毒素在医学实践中新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蓝藻水华引起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是世界性关注话题之一,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强特异性肝毒性,但其引起肝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探讨MC-LR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原代肝细胞,加入梯度剂量的MC-LR(2.5~10 nmol/L)作用48 h...  相似文献   

7.
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 CDT)属于AB2毒素,由多种革兰氏阴性菌产生。CDT是第一种被描述的细菌基因毒素,编码3种多肽:CDTA、CDTB和CDTC。CdtB是活性部分,有损伤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CDT具有一种新的分子作用模式,会干扰真核细胞周期的进展,从而导致G2/M停滞和细胞凋亡,该作用机制针对细胞,而且现阶段对于CDT的研究更多也是细胞层面,但是CDT作为毒力因子最终作用是损伤宿主造成疾病。但目前对CDT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了解尚不清晰。本文对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作为毒力因子从损伤上皮屏障、适应性免疫以及促进炎症反应三方面来综合阐述其对宿主防御机制途径的损伤,以期了解其致病机制以及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O-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韩禹宏 《生命科学》2005,17(5):404-410
O-超家族芋螺毒素是芋螺毒素中较复杂的超家族之一,它包括δ、μO-、ω-、κ-等若干成员,通常由24-3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相同的三对二硫键骨架,形成ICK模体,能特异性作用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本文主要对该芋螺毒素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生理学和药理学特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应用研究与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I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细菌的生长、生存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菌、红细胞毒性、促进持留菌形成、抑制细菌生长或导致细菌休眠等。绝大部分I型毒素蛋白以细胞膜作为靶标,目前已知的一种作用机制是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结构,造成膜电位的下降或细胞膜的破坏,从而抑制ATP的合成或导致细菌死亡;另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毒素蛋白作用在细胞膜上,改变细胞的形状,导致细胞进入休眠状态。I型毒素蛋白-细胞膜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远超预期。因此,解析I型毒素蛋白在不同细胞膜中的组装机制及其所形成结构特征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揭示其结构-功能关系的关键。本文通过综述已报道的I型TA系统的结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结合对其跨膜结构域的预测,探讨了其可能在细胞膜中形成的不同结构及其对功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既给耐药细菌的治疗带来机遇,又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带来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生物中存在许多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如增强免疫调节、可降血糖、血脂,具有整肠作用,作为药物载体等,随着对多糖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海洋生物多糖可能为人类克服疑难病提供重要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2.
A-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芋螺毒素是生物毒素中迅速发展的新领域,是很有价值的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A-超家族芋螺毒素是研究最早、了解较为全面的芋螺毒素家族之一,由于其高丰度、化学多样性、强专一性作用等突出特点成为创新药物发展的宝库。A-超家族芋螺毒素因能选择性阻断nAChRs的某种亚型,使它们可作为鉴定nAChRs及其亚基的有效工具。此外,在药理学方面,A-超家族芋螺毒素除了作为镇痛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外,也有望开发成用于治疗焦虑症、帕金森氏病、肌肉紧张和高血压等病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概况陈来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引言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的生命的摇蓝。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尚未被利用的海洋与海岸的有效面积比陆地大5-10倍。海水含有生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丰富无机物。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达16万种)。它们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生物(据估计,已被开发利用仅占1%)。  相似文献   

14.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广泛存在细菌基因组上的由两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分别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不稳定的抗毒素,其中毒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持留菌是指能够耐受高浓度抗生素或不利环境的一类细菌,它们同样具有TA系统。现就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持留菌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在致病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及其与CagA磷酸化的相关性,分别用野生型cagA质粒和磷酸化位点突变型cagA质粒转染人胃腺癌上皮AGS细胞,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结果表明,在可捕获的400多个蛋白质中,野生型CagA可使AGS细胞质荷比为4229、4714、4728、5129、6546、6657、8162、9084、13803、14021的1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质荷比为2013、4286、8563、9952、11085、11645的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突变型CagA只能使质荷比为4714、4728、6546和6657的蛋白质表达上调。这些结果提示,这1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参与了CagA的致病过程,其中质荷比为4714、4728、6546和6657蛋白质表达的改变与CagA的磷酸化作用无关,而其余12个蛋白质表达的改变则都依赖于CagAEPIYA重复序列酪氨酸位点的磷酸化。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讨CagA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血管病变时,血流停止以及之后血液再灌注过程都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器官I/RI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损线粒体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钙超载等结果,从而激活细胞死亡程序。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融合、分裂维持自身稳态,并且,线粒体已被研究证明可在细胞间转移。目前,线粒体提取技术较为成熟,可以从组织中提取出完整的、有活性的线粒体。在以上背景下,出现了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MT)技术,通过移植活性线粒体至受损组织内,帮助细胞恢复功能。然而,MT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MT的规范移植程序、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等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就近10年MT改善I/RI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线粒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对于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Aβ)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异常和功能损伤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β引发线粒体损伤的机制主要为诱导线粒体能量代谢中几种关键酶的活性下降、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的破坏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开放.综述了Aβ引发线粒体损伤的以上几方面机制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作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饮用水;B组,添加5g门L微囊藻毒素.LR的饮用水;C组,添加30gm微囊藻毒素-LR的饮用水。分组喂养3个月,分离小鼠肝脏、提取线粒体,采用线粒体荧光探针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和Lc3α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微囊藻毒素-LR处理组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自噬相关基因Lc3α的转录水平上升,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异常、内部结构被破坏。结论: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并引发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究微囊藻毒素-LR 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小鼠作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 组:A 组, 空白对照组,正常饮用水;B 组,添加5 g/L微囊藻毒素-LR 的饮用水;C 组,添加30 g/L 微囊藻毒素-LR 的饮用水。分组喂养3 个月,分离小鼠肝脏、提取线粒体,采用线粒体荧光探针JC-1 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和 Lc3琢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微囊藻毒素-LR 处理组的小 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自噬相关基因Lc3琢的转录水平上升,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 异常、内部结构被破坏。结论:微囊藻毒素-LR 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并引发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20.
李慧  向常清 《生命的化学》2021,41(11):2369-2375
脓毒症心肌损伤是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导致的急性器官损伤,以左(右)心室收缩、舒张泵功能受损为特征.尽管经过积极的抗感染、代谢复苏和多器官功能维护,有一部分脓毒症患者在心脏前负荷恢复后,其血流动力学仍然表现为低排高阻(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心排血量降低),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心肌线粒体损伤还未恢复.微循环和线粒体的双重作用现在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