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生态技术是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底座、模拟生态演化过程并建立其在统一时空基准下全局知识分析体系的新技术,是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向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研究、发展和应用虚拟生态技术,对生态学学科发展、生态系统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虚拟生态技术的研究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仍缺乏完备和边界清晰的定义、体系,难以支撑系统性迭代发展和科学性分析。本文从现代生态学主要理论和目的出发,总结了虚拟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技术需求,重点提出了结合虚拟地理环境和数字孪生体技术的虚拟生态关键技术体系,并从应用场景角度分析了虚拟生态技术在大气污染、能源分析中的应用能力,最后,从局部计算点突破和全局技术点融合两方面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虚拟生态技术在生态环境全局数字化建设、智能化计算、真实化表达等不同层次递进的发展潜力,丰富和发展支撑我国生态空间资源转型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微波在食品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微波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杀菌技术,特别是和其他杀菌技术联合应用的综述目前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食品微波杀菌技术,包括单微波杀菌技术、微波-巴氏杀菌技术、微波-超声联合杀菌技术、微波-红外杀菌技术、微波-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特点,总结微波及其联合杀菌技术对不同类型食品的杀菌条件和效果,旨在为微波在各类食品杀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饮用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酒精滥用诊断、疾病研究和药物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旨在系统地探讨乙醇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包括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以及这些方法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文章重点阐述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乙醇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了乙醇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局限性、数据整合和个体差异等,并指出了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来看,乙醇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在医学与科研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迎接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王秉瑞(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一)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是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体,并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之中,形...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态修复等领域,对此,文章围绕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体修复方面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展望,期望能够为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检测,将免疫分析方法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分析的性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发光寿命长和狭窄及可调整的发射带等优秀的光学性质,与免疫分析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提高分析灵敏度。本文简要介绍了UCNPs的发光机制,对UCNPs的合成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论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磁分离技术、上转化连接免疫吸附技术和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五种基于UCNPs的免疫检测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UCNPs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的ARDRA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RDRA(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检测技术,可在原位下获取其有关生物性状。本文阐述了ARDRA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并对ARDRA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备受关注。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和总产值迅速提高,但仍存在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不均衡问题。在产业链下游推移的过程中,菌种选育技术落后、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加工技术落后等一些关键节点技术短板,影响着产品品质和附加值,阻碍产业链高效运转。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查询等方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明确阻碍食用菌产业链下游推移关键节点,解析关键节点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技术短板的方法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酵母基因中断技术是研究酵母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自8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PCR介导的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大大简化了操作,实现了酵母基因的精确缺失;酵母基因的多重中断技术,可在酵母内实现多个基因的中断;可进行大规模基因中断和功能分析的酵母基因中断技术,适应了在酵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要求.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对人类基因功能研究也有很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瓜果蔬菜;而市场商家要想延长果蔬产品的保鲜期,避免其出现变质、腐烂等情况,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微生物技术的作用。微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果蔬保鲜技术,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其无毒无害,能够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文章将进一步对微生物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新型果蔬保鲜技术的科学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锛状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一类特殊的打制石器类型,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延续并有技术改进。十多年来,在裕民文化多个考古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锛状器,是该文化代表性的石器。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与特征测量、加工痕迹与制作技术分析、操作链重建与复制实验等手段,对裕民文化出土的锛状器进行技术观察和实验分析,还原了裕民文化锛状器的生产工艺,并结合文化背景阐释了这类石器工具在裕民文化中的技术适应意义。锛状器可分为以平直刃为特征的单面加工类型和以弧凸刃为特征的两面加工类型,这种类型划分同时具有形态和技术上的意义。结合裕民文化的石器组合来看,锛状器在形态上具有一定规范性,操作链上具有高度灵活性,与其他工具一起反映了裕民文化人群对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地带风险环境的弹性技术适应。  相似文献   

12.
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前沿性科学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用到组织器官发育、疾病发病机制、药物开发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之中。干细胞及组织器官发育分化调控的研究成果为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体外借助细胞外基质成分及细胞因子等构建出适宜于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三维微环境是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的核心。在适宜的微环境中,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多种类型细胞可通过自组织形成与体内相应组织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类器官。当前,多种类型的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技术体系仍具有操作的复杂性、产量的不确定性及获得的类器官结构和功能与体内组织存在较大差异性等难题。生物制造领域先进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类器官技术的发展。本文将综述基质成分与细胞因子构建的三维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生物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在类器官构建与培养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微孔限定的培养技术可以控制类器官的生长发育,能用于制备大小均一及生物学特性相似的类器官;图案化技术使细胞按图案特征响应性地增殖与分化,可以精准控制类器官的生成;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可以精确组装各类细胞,有助于构建具有复杂结构和区域特异性的类器官。类器官构建...  相似文献   

13.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是分析、生化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的国际性博览会,专门面向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继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AnalyticaChina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AnalyticaChina国际研讨会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其聚焦整个行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行业技术相互传递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农药残留(简称农残)是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品中农药残留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超标严重,涉及范围广,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农残分析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多样化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现代新型生物技术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等优势,在食品的农残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分析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及检测技术现状,综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免疫法和生物条形码免疫法等分析技术,及电化学、光学、压电传感器等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农残的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一种全球性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都是对症治疗,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近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越来越成熟完善,在β-地贫治疗中的应用也变得广泛。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为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Cas9技术以及单碱基编辑技术。本综述将总结上述4种基因编辑技术在β-地贫治疗中的原理、研究、优缺点以及局限性,旨在优化β-地贫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诞生至今已有6年多历史了,许多人认为这是生命科学和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很多人预言这项技术迟早会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但是,对这项技术诞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能够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为此,我们将此项技术发明人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最近发表的评述(YamanakaS.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Past,present,andfuture.CellStemCell2012;10(6):678—84)翻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为其提供高效的繁殖途径,批量生产出优质可控的种苗,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总结出姜黄属组织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现状,通过不同培养方法探讨了目前姜黄属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希望为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尤其是城市生活用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用水安全。在众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微生物技术凭借处理效率高、使用能耗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故文章针对微生物技术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快速、准确鉴定出病原体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础。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手段的时效性、灵敏度等的局限,为病原体检测和研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本综述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过程为基础,回顾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在病毒性传染病检测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它能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开展以来,器官捐赠已经成为器官来源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规范了器官捐赠行为,使器官捐赠者的自主权得到有效合法保护,捐赠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得到全面履行,从而提高捐赠者参与社会捐赠的积极性,以便解决器官需求紧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