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相似文献   

2.
山茶属古茶组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相似文献   

3.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3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样品包括了《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该类群的15种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处理上存在分歧的种。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ACG/M—CTG,E—AGG/M—CTG,E—AGG/M—CAT用于选择性扩增,其中EcoRI引物的5′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这4个引物组合共得到298条扩增带,其中278条带是多态性的。计算了样品间的Nei和Li(1979)相似性系数,基于这一相似性系数应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2)支持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大样弄岗金花茶归并到淡黄金花茶的观点;(3)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绍清  施苏华  钟杨  王燕 《广西植物》2004,24(6):488-492,487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淡黄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大样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 2 )小瓣金花茶、小花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关系较近。ITS区序列分析结果与AFLP分析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25个分类群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25个分类群的叶上表皮形态结构相似,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的细胞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形状在一些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布于不同地貌类型的金花茶种类的气孔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布在石灰岩山地的种类的气孔密度在整体上明显高于分布在非石灰岩山地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山茶属的花粉形态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相似文献   

7.
金花茶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全面了解金花茶的种质资源和进一步开展有关研究,向有关部门开发利用与保护金花茶提供依据,本文试图论述金花茶的分类和地理分布,讨论了正式发表的金花茶13种、1交种,作了分种检索表,并对金花茶的分布范围,分布中心及分布集中、重叠的原因等,提出我们的浅见,以供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叶创兴   《广西植物》1993,13(4):306-310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山茶属金花茶组的模式和古茶组的模式不是同一分类单位,因而取消金花茶组是不恰当的。金花茶组是一个自然的集合体。作者详细地分析了山茶属内演化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苞被不分化、大型、宿存、子房5室、心皮部分分离;第二阶段演化出苞被宿存和苞被脱落两个类群,前者较为原始的代表是离蕊茶织和短蕊茶组,较为进化的代表是管蕊茶组;后者较为原始的代表是半宿萼茶组、瘤果茶组、糙果茶组,较为进化的代表是油茶组、短柱茶组、红山茶组;第三阶段是苞被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金花茶组和长柄茶组是较为原始而茶组、超长柄茶组则是较为进化的代表;第四阶段的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苞萼小型化且宿存,的代表,雌、雄蕊均高度连合,子房室不完全发育 它们只能由第三阶段具有多数小苞片的原始类群发展出来,认为把山茶属划分为四个亚属的系统是合理的。 作者还认为,花的颜色以及其他相似性状的集合是划分山茶属次级分类单位的重要依据;分类系统的自然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是分类学家始终应该追随的目标,混淆不同差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后,作者认为山茶属没有真正的顶生花。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山茶属茶亚属 (Camellia subgenThea) 中长柄山茶组 (sectLongipedicellata)、金花茶组 (sectChrysantha)和超长柄茶组 (sectLongissima) 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属4个亚属11组28个种及2个外类群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叶绿体4个DNA片段 (rpl16、psbA trnH、trnL F和rpl32 trnL) 进行了测序,运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最大简约法 (maximum parsimony) 和贝叶斯推断 (Bayesian inference)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 金花茶组包括3个平行的支系,并且长柄山茶组的模式种长柄山茶 (Camellia longipedicellata) 嵌于其中一个支系,因而金花茶组可能是一个并系或多系类群;2) 长柄山茶与越南分布的金花茶组种类在分子系统树上构成一个单系支,暗示了长柄山茶组和金花茶组之间可能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3) 超长柄茶组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该组的河口超长柄茶 (C. hekouensis) 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山茶属其余种构成姐妹群。由于缺乏更广泛取样的分析,超长柄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仍然不明确,超长柄茶组与长柄山茶组的亲缘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山茶属茶亚属(Camellia subgen.Thea)中长柄山茶组(sect.Longipedicellata)、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和超长柄茶组(sect.Longissima)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属4个亚属11组28个种及2个外类群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叶绿体4个DNA片段(rp/16、psbA-trnH、trnL-F和rp/32-trnL)进行了测序,运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和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金花茶组包括3个平行的支系,并且长柄山茶组的模式种长柄山茶(Camellia longipedicellata)嵌于其中一个支系,因而金花茶组可能是一个并系或多系类群;2)长柄山茶与越南分布的金花茶组种类在分子系统树上构成一个单系支,暗示了长柄山茶组和金花茶组之间可能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3)超长柄茶组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该组的河口超长柄茶(C.hekouensis)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山茶属其余种构成姐妹群.由于缺乏更广泛取样的分析,超长柄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仍然不明确,超长柄茶组与长柄山茶组的亲缘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报道表达不可翻译PVY~N CP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抗病性是由RNA介导的,其抗病性类似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本研究以这类不同抗性的Tn代转基因烟草植株为材料,对自交后的T1代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部分T_1代抗病株系自交留种。对T_2代RNA介导抗病性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分析和一系列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含1-2个转基因拷贝的T_0代感病植株,在T_1代中的Km抗性分离符合单位点插入的3∶1的遗传规律;含3个或3个以上转基因拷贝的T_0代中抗或高抗植株,在T_1代中的Km抗性分离符合多位点插入的15∶1或63∶1的遗传规律。大多数T_1、T_2代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与转基因拷贝数成正相关,转基因在T_1、T_2代植株中能够转录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之间转基因mRNA在细胞质中的积累水平与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成负相关。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能够在T_1、T_2代中遗传,且T_2代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具有以下特征:1)既抗病毒粒体又抗病毒RNA的侵染,且这种抗病性不受接种物剂量的影响;2)抗病谱较窄,只对PVY的某些株系具有高度抗病性;3)与传毒方式无关,既抗摩擦接种又抗带毒蚜虫接种;4)与植株的发育阶段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T-DNA区携有嵌合的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的土壤农杆菌株pACK403和pACK404与烟草品种SRl和斯佩特G-28单倍体无菌菌叶碟片进行共培养转化。转化后的叶碟片在含有头孢噻肟钠500毫克/升和卡那霉索3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芽,在含有头孢噻肟钠500毫克/升和卡那霉素1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Nopaline测定,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检测、转化烟株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抗性的检测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能可靠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并能在转化烟株中表达。再生得到的转化烟株在烟草花叶病毒强感染情况下能延迟病症表现4—25天。  相似文献   

13.
来源于细菌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以及来源于昆虫的荧光素酶基因等都是用于研究根癌农杆菌转化植物的良好标记。我们利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嵌合基因和来源于Ti质粒T-区DNA的tmr基因,构建了中间载体pBZ 6102,并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载体pGV 3850,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嵌合基因和tmr基因引入了植物细胞,并测到了表达,在抗氯霉素植物中测到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中间裁体pBZ 6102上还有Pst Ⅰ,Xba Ⅰ等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外源基因极易插入。转化植物F_1代的种子抗性分析表明,80%左右的种子都能在含氯霉素的培养基上正常萌发,它们的幼苗中都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证明CAT基因通过了减数分裂稳定地保留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内。  相似文献   

14.
15.
周雪平  刘勇 《病毒学报》1997,13(3):240-246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U1株系序列,人工合成引物,用RT法合成了cDNA后,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的外壳蛋白的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80个碱基,编码158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全长204个碱基,与TMV-U1株系的同源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一组病理相关蛋白基因在烟草 ( N icotiana tabacum cv. Wisconsin 38)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包括 :碱性几丁质酶、β- 1 ,3-葡萄糖苷酶、渗透蛋白及伸展蛋白。RNA杂交实验表明在正常烟草植株中上述 4个基因具有发育和器官专一性的表达。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基因烟草丛生芽中 ,这 4个基因的表达受过量合成的内源细胞分裂素和载体效应的共同调节 ,细胞分裂素降低这些基因的表达 ,而载体效应则促进它们的表达。热激处理也明显降低这 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这些病理相关蛋白基因具有复杂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Agmatine-G-3H and N-carbamylputrescine-l,4-14C were effectivelyincorporated into the nicotine of tobacco plants. This resultmay indicate a route that the pyrrolidine ring of nicotine isformed from putrescine by the following pathway: arginineagmatineN-carbamylputrescineputrescinepyrrolidinering. (Received February 7, 1966; )  相似文献   

19.
克隆得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ZP3基因全长cDNA,在体外表达出银鲫的Z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多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研究了银鲫ZP3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和在早期发育胚胎中的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鲫ZP3的转录发生在卵黄发生以前,而ZP3蛋白的翻译起始于卵黄形成阶段,且随着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ZP3蛋白的存在状态在受精后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受精后5-30min期间,抽提液中原始的ZP3蛋白带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子量大约为90KD以及更高分子量的蛋白带;而在受精后80min和8-16胞期的胚胎抽提液中,二聚体和多聚体复合体蛋白带也相继消失。这种状态变化意味着ZP3蛋白在卵子受精后有可能与自身或其他蛋白共价结合转变成了二聚体和多聚体。接着,用获得的ZP3抗体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卵壳蛋白的凝胶分离,从卵壳中分离纯化出银鲫ZP3蛋白。    相似文献   

20.
Swiss 3T3 cells exhibit contact-regulated cell growth and have a lower ability to transport 2-deoxyglucose than polyoma (Py)-transformed 3T3 cells. Py3T3 cells treated with dibutyryl cyclic adenosine 3'5' monophosphate (dBcAMP) and theophylline have reduced cell growth and transport 2-deoxyglucose at the same rate as normal 3T3 cells. Evidence that the cess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reduced transport abilities in Py3T3 cells does not represent a return to contact-regulated growth comes from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First, treating high density Py3T3 cells with dBcAMP allows more than two doublings of cell number, even though ability to transport 2-deoxyglucose is returned to levels equal to those of normal 3T3 cells. Second, dBcAMP prevents serum-stimulated increases in 2-deoxyglucose transport in Py3T3 but not in 3T3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