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群分析研究薯蓣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应用群分析研究薯蓣属根状茎组中国分类群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取用了形态学、细胞学、花粉形态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和手段上使用了距离系数、相关系数等各种群分析运算方法,并且以综合系数进行评价。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为该组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参考,同时也为高等植物数量分类研究找到一种最优分类方法—相关系数UPGMA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杜鹃花属高山杜鹃亚组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是一篇关于杜鹃花属高山杜鹃亚组数量分类的文章,记录了一个具有45个OTU's×46个性状的原始数值矩阵。对性状标准化以后,计算相关矩阵和距离矩阵,这些矩阵作为每一对OTU's之间的相似性定量的表示。然后在这些矩阵上计算各种方法的聚类,有单联、全联、UPGMA,WPGMA,重心,中线等等。以综合比较系数(见表 3)作为好的分类判别标准,最后选取相关系数矩阵作为运算结果。(见图)展示出WPGMA的树系图。Ⅰ.树系图所显示的结果有助于揭示类群的分类和演化规律:高山杜鹃亚组应分为两群,即高山群和坚挺群。  相似文献   

3.
古北区草蛾属的数值分类研究(鳞翅目:草蛾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80种古北区草蛾(表1)进行数值分类研究。共选用三方面特征合计70项:其中外部形态24项,雄性外生殖器33项,雌性外生殖器13项。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80种草蛾的距离系数和相关系数。在种类之间的Q分类中采取多种方法对这两种系数进行运算,最后以协表相关系数(表3)作为最佳分类的依据并结合多种方法的聚类运算(表2),确定相关系数UPGMA法为Q分类的最佳结果(图1)。这一结果将80种草蛾划分为15组,与Sattler使用传统分类所得结果相比较(表6),不但在亲缘关系上基本相符,而且使一些孤独一种的组得到了归并,不少组得到更合理的组合与划分,尤其是各组内种与种之间的亲缘远近,可以通过图1而一目了然。这是传统分类所不能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染色体组遗传与进化,阐明该属植物系统亲缘关系和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该文对淫羊藿属植物51个分类群(43种、1亚种、6变种和1个栽培品种)和2种温哥华属(Vancouveria Morren et Decne.)植物的根尖进行了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运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这53个分类群植物的核型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种类的染色体数均为12,二倍体(2n=2x=12),第1对同源染色体均为随体染色体,核型均为Stebbins的2A或1A型。可见,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在遗传进化中确实较为保守,种间核型非常相似。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为淫羊藿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明显的线索。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该属属下两个亚属(Subgen.Rhizophyllum和Subgen.Epimedium)的划分。亚属Epimedium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结果显示,该类群物种间的系统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核型似近系数分析结果还发现,来自东亚地区的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具有明显的变异,显示了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推断了淫羊藿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利用、系统分类和遗传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支序分类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网蝽亚科内16个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在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该亚科的33个特征、88个特征状态,通过内群和外群比较的方法对特征状态进行极化,形成特征状态矩阵,,分别使用计算机编码程序PAUP(version3.1.1)和Hennin86(version1.5)进行运算分析,得到完全一致的最简约树及Nelson合意树(树长L=118步,一致性指数CI=0.454,保留指数RI=0.529)。用以分析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之间分类单元可归为6个群,分别为A-gramman群、Leptoyha群、Dictyla群、Catophatus群、Physatoheila群和Derephysia群,Agramma群在所分析的类群中是为原始的一群,最早由基部分出,与由Leptoypha群、Dictyla群、Catoplatus群、P hysatocheila群和Derephysia群构成的单系形成姐妹群。Leptoypha群也是较早分出的一群,与由Dictyla群、Catoplatus群、Physatochila群和为一单系,是最为进化的一群,与另一较进化的Physatocheila群单系构成1对姐妹群。此两群所构成的单系群又与Catoplatus群构成姐妹群,形成一个单系群,继而与Dictyla群单系构成姐妹群。用AutoDecay(version3.0)对各分支点进行了分支支持分析。这些群在更多的属级单元参加分析之前暂不划为高一级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6.
湖北樟属数量化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湖北樟属植物13号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分析的结果,从 已鉴定出的108个化学成分中,筛选出30个主要成分,综合各种植物的17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数量分类研究。数学分析结果揭示了樟属各种性状变化的规律性,尤其是形态特征 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乙酸龙脑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和芳樟醇等重要香精原料的含 量,与某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罗勒烯可能是樟属分组的特征性成分。本文还在聚类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分类群的划分,并根据精油成分在不同种和同种不同类型中的 分布及含量,参照各分类群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其演化关系作出了推论。湖北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我国西南的黄樟樟脑型,而芳樟和黄樟芳樟醇型则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9,19(4):289-302
采用Braun- Blanquet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对云南元江中上游干热河谷分布的植被进行考察研究, 把各处取得较典型的110 个样地记录按确限度的原则由下而上归类成15 个群丛、5 个群属、2 个群目和1 个群纲, 建立了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群纲—群目—群属—群丛分类系统综合表和15 个群丛表, 以全面深入反映全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各级分类单位中各植物种类组成的多优度、存在度、盖度系数、生活型和生长型等特征及其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和种型类别。在此基础上,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态特征, 确定元江干热河谷植被为萨王纳中“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 主要是“树萨王纳”和“灌萨王纳”, 肉质刺灌丛属于灌萨王纳。  相似文献   

8.
果蝇Drosophila nasuta亚群由14个处于不同物种分化阶段的种、亚种和分类元组成。这个亚群的物种有许多进化上的独特之处,使得它在物种分化研究方面倍受关注。然而,在形态学、生殖隔离、染色体和同工酶多态、线粒体DNA RFLP、求偶歌特征以及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未能清楚地阐明这一亚群的系统进化关系。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这一亚群的进化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用聚类方法探讨中国雪雀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聚类方法对雪雀属、种及部分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初步探索,选取一定的数量性状,取平均值组成原始数据矩阵。原始数据矩阵再进一步标准化,然后应用距离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了数量性状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特征分类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了雪雀属种级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应用形态一地理学方法、综合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未做过居群研究的复合群进行合理划分的一个成功尝试。康定梾木群(山茱萸科、梾本属)共包含9个名称,分布从横断山区到湖北西部。该合复群内形态变异复杂,特别是交叉变异很多,虽有九个名称,却没有一个性状能将它们间断分开,使标本鉴定极为困难。为弄清其性状的变异规律以进行合理划分,作者将分布区划为四个小区随机取样,选择6个常用作分类特征的数量性状做统计分析,并对有关分类特征作形象化散点图分析,与地理分布综合考虑,得出该合群为两个亚种组成的一个种之结论。  相似文献   

11.
曲花紫堇组(Sect.Rapiferae)是1936年由Fedde建立的,当时大约有20种。我们在做中国植物志的过程中,对大量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本组已是包括有41种的大组。模式种:曲花紫Corydalis curviflora Maxim.  相似文献   

12.
瓜叶乌头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瓜叶乌头(AconitumhemsleyanumPritz.)的块根分离到4个二萜生物碱,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8-acetyl-14-benzoyl-ezochasmanine(1)、chasmanine(2)、indaconitine(3)和talatisamine(4)。其中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瓜叶乌宁(hemsleyanine)。瓜叶乌宁(1)为白色块状结晶,mp115—116℃,[α]20D+19.02°。由FAB-MS和EI-MS得知,分子量为613,13C-NMR中32…  相似文献   

13.
从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急尖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var.acuta Yu)的根部分离得到6个二萜生物碱,经光谱分析,其中5个来spiramines A(1),B(2),P(3)和U(4)及spiradine F(5),另一微量成分被鉴定为一新的二萜生物碱,命名为spiramine W(6)。  相似文献   

14.
重楼属是延龄草科一个特征鲜明的属,共约17—18种,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以中国为分布中心。在区别重楼属下各级类群时,最为有效的指标为:1.花基数(3-)4—10,花辫或萼片数与心皮数目相同;2.雄蕊2—6轮,其数目为心应数目(或萼片数,或花瓣数)的2—6倍;3.子房1室具(3-)4—10个侧膜胎座或数室而具中轴胎座,果为开裂的蒴果或不开裂的浆果;4.种子具多汁的假种皮、具不完全的假种皮或无假种皮;5.根状茎粗壮或细长匍匐.根据属内系统发育的趋势,可以确认: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evl.具粗厚根状茎、雄蕊4—6轮、子房1室具侧膜胎座、蒴果开裂、种于具完全的假种皮,是本属最原始的1个种。根据上述指标,本属划分为2个亚属7个组,其系统顺序如下.  相似文献   

15.
From the roots of Delphinium gyalanum Marq. et Shaw native to China, a pair of new regioisomeric diterpenoid alkaloids as a mixture, named gyalanine A and B, was isolated whose structures were shown to be 4 and 5,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The known diterpenoid alkaloids, delsemine A(1) and B(2), methyllycaconitine (3) and lycoctonine, were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Macrocalyxin E, a new diterpenoid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Rabdosia macrocalyx (Dunn) Har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data.  相似文献   

17.
Cassane diterpenoid from Caesalpinia maj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cassane diterpenoid, 14-deoxy-epsilon-caesalp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ed kernels of Caesalpinia major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相似文献   

18.
从滇姜花根茎中分离到1个新二萜成分,命名为滇姜花戊素(1),其结构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13β-furanolabda-8(17),11-dien-6β,7α-diol。  相似文献   

19.
从工布乌头 (Aconitumkongboense)根中分出 17个去甲二萜生物碱 ,其中一种为大渡乌碱型C19 二萜生物碱新生物碱工布乌碱 (kongboendine) 1。由光谱法 (1H 和13 C NMR、2D NMR和MS)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大理翠雀Delphynium taliense Franch根中分得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已有报告,分别鉴定为methyllycaconitine,delsemine、大理翠雀碱乙(talitine B)、大理翠雀碱丙(talitine C)。本文主要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其碳谱对大理翠雀碱甲的化学结构所进行的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