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云南甘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蔷薇科是云南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5大科,有41属456种,其属种分别占我国蔷薇科的74.5%和52.2%。云南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物征:1)云南蔷薇科属种十分丰富,分别占国产属的3/4和种的一半以上;而且该科植物中原始的、中间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在云南均有分布。2)区系地理成份相当复杂,以包括北温带和东亚等分布类型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优势。3)蔷薇科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为5个区。该科植物在滇西、滇西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65.7%,其次是中部高原区、滇东南区及滇南和滇西南区较少,滇东北区最少。云南是蔷薇科植物的一个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云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钟补求系统,该属植物在云南有151种分属于13个群72个系.马先蒿属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体现了下列特点:(1)种类十分丰富,占整个属总种数的25%,占中国的42.6%.(2)包括了该属全部花冠类型,即无齿、有齿的原始类型各为24种、短管具喙的中间过渡类型87种,较进化的长管类型16种.(3)马先蒿属植物分布在云南的11个地理分布区域中,但该属植物在康藏高原区最为丰富,有108个种在本区有分布,占云南种数的71.5%;横断山植物区和东喜马拉雅植物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4)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其中8个系、52个种为云南特有,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的特有种最为丰富,也是本属的特有中心.(5)云南马先蒿植物与邻近的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区系上联系密切,与缅甸和不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马先蒿属植物的生物地理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云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钟补求系统,该属植物在云南有151种分属于13个群72个系。马先蒿属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体现了下列特点:(1)种类十分丰富,占整个属总种数的25%,占中国的42.6%。(2)包括了该属全部花冠类型,即无齿、有齿的原始类型各为24种、短管具喙的中间过渡类型87种,较进化的长管类型16种。(3)马先蒿属植物分布在云南的11个地理分布区域中,但该属植物在康藏高原区最为丰富,有108个种在本区有分布,占云南种数的71.5%;横断山植物区和东喜马拉雅植物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4)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其中8个系、52个种为云南特有,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的特有种量为丰富,也是本属的特有中心。(5)民先蒿植物与邻近的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区系上联系密切,与缅甸和不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云南石林县长湖湖泊湿地范围内湿地植物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特点,为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有湿地植物20科47属56种,种类多样性较突出;(2)植物区系统计,广布的科、属、种分别占95%、40.4%、19.6%,湿地植物的广布性突出;(3)科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5%,属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8.2%、温带分布占21.4%,种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2.2%、温带分布占42.8%,属级和种级区系显示亚热带区系的区域性;(4)种级区系中特有分布占5.4%,且为当地特有变种,显示出较高特有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磐安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朝运  刘鹏  吕思田 《广西植物》2004,24(6):497-502
磐安约有野生种子植物 1 44科 ,62 7属 ,1 2 98种 (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 )。其中世界成分的属 67个 ,占总属数的 1 0 .69% ,热带属 2 2 7个 ,占 36.2 0 % ,温带属 32 1个 ,占 5 1 .2 0 % ,中国特有属 1 2个 ,占 1 .91 %。磐安气候温暖湿润 ,植物种类丰富 ,古老、孑遗、珍稀植物多 ,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有较大比重 ;优势科、优势属明显 ,优势科 34个 ,共含有 393属 ,776种 ,分别占总属数总种属的 62 .7% ,70 .3% ,优势属 1 0个 ,共含有 1 44种 ,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 1 .6% ,1 1 .1 % ,其中樟科、壳斗科等是该区系的表征科 ;植物分布类型多样 ,地理成分复杂 ,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占优势 ,是亚热带分布的北缘 ,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路与标准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组成、主要类群和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对比.崀山丹霞地貌区有维管植物185科689属1 464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49属84种,裸子植物5科8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632属1 372种.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绝大多数为种类数在10种以下的小科;被子植物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12个,种类数在50种以上的科为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被子植物中含6种及6种以上的属有52属,种类数最多的是薹草属(Carex L.)(15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热带、温带分布交会的特点,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广布型属)的47.62%、47.79%和4.59%,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属、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北温带分布型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属、东亚分布型属以及中国特有分布型属具有重要地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残遗性和丰富的特有成分,分布有新宁毛莨(Ranunculus xinningensis W. T. Wang)和崀山唇柱苣苔(Chirita langshanica W. T. Wang)2个特有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具有种类相对丰富、热带和温带成分所占比例相近等共同特点,但各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以及中国特有成分的组成及数量有一定差异,且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属和种的丰富度低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792属2 232种).研究结果显示,崀山丹霞地貌区的生境狭窄,特有现象明显;丹霞地貌对种类分化、新物种形成、植物分布区类型比例和物种丰富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锡文 《植物研究》1989,9(2):103-122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相当丰富,有46属240种,在国内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但明显多于其它省区。通过对其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其地理分布表现如下一些特征;1)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说,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主要是温带性质,温带分布区类型的属数占总属数(世界分布的不计算在内,下同)85.3%,其中东亚分布类型为数最多,占总属数34.1%,其次是旧世界分布类型和北温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属数29.2%和12.2%,而东亚分布类型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2)从种的分布类型来说,我国特有分布的种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75%,而温带分布类型和热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种数20%和5%。在我国特有分布的种中横断山区特有的占72.8%。在横断山区特有分布的种中滇西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32.1%,川西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9.9%,滇西北和川西南两地共同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25.2%,要是把滇西北川西南看成一整体无疑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中心,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67.2%。3)滇西北川西南特有种分布中心,从其特有种组成分析,其成因有历史的也有生态的,但生态成因多于历史成因,因此该中心的植物区系较为年青,这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垂直气候带变化明显,冰川多次进退,导致气候上下位移频繁以横断山脉的纵向深切,促进植物在发展过程中强烈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马茜  冯建孟 《生态科学》2017,36(4):81-88
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及其形成机制。云南地区的唇形科植物资源在我国占较大比重, 因此, 研究云南唇形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尺度的唇形科植物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探讨云南地区唇形科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区系地理成分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拥有唇形科植物67 属430 种。比较重要的属主要包括香茶菜属(Rabdosia)、鼠尾草属(Salvia)和黄芩属(Scutellaria)等。在种水平, 77%的物种分布范围少于20 个县域, 其中181种唇形科植物只分布于滇西北地区。在属水平, 唇形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具有鲜明的温带性, 热带性区系成分也有一定比例。云南地区从南到北, 唇形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纬度呈单调递增分布趋势(P < 0.01), 在滇西北地区达到最大值。云南地区唇形科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 可能与区系地理起源有关, 滇西北地区物种丰富可能与生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于2012~2013年,以样带法、样方法和无样地法相结合,分4次对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食源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研究发现:(1)蟒河保护区猕猴栖息地内有维管植物659种,隶属102科374属,其中54科126属261种为猕猴的食源植物,占猕猴栖息地植物科、属、种总数的52.94%、33.69%和39.61%;蔷薇科是食源植物中包含种类最多的科,有16属39种,其次为豆科,含11属23种。(2)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特征为:食源植物所在科有6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所在属有13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在属的分布类型中,温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占优势,有75个,占总属数的66.96%,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属46个,占总属数的41.07%;热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有24个,地中海区、中亚、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成分的属共有13个,分别占总属数的21.43%和11.61%,说明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为暖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蕨类植物标本室(PYU)和国内主要标本馆保存的莲座蕨科植物标本,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研究资料,建立该科植物在云南的产地GIS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分析云南莲座蕨科植物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和特有性,及其在云贵高原及横断山区的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如下:① 云南莲座蕨科植物种类丰富,分布海拔范围为100~2400m;② 滇东南是莲座蕨科植物分布的多样性和特有性中心,其多样性由滇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③ 云南有莲座蕨科2个属分布,即莲座蕨属(Angiopteris)和原始莲座蕨属(Archangiopteris),其中原始莲座蕨属的物种多样性较低而特有性较高。初步分析了该科植物中5个广布种和1个高山峡谷种分布格局的成因,以及5个特有种的发生史,推断广布种的分布格局形成于第四纪冰期之前,高山峡谷种的分布格局形成于第三纪之后,而特有种的主要成因可能是自然杂交和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易门翠柏和黄彬的群落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翠柏(Calocedrus macroleqis Kurz)和黄杉(Pseudotsugaa sinensis Dode),仅在云南易门有较大面积的纯林分布,是很有保护价值的2个树种和相应的2个森林群落,现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翠柏和黄杉自然保护区。本文从群落特征、区系和种群分布格局的角度,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翠柏和黄杉极需保护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翠柏幼苗的耐阴性及黄杉幼苗的喜光性都是其分布范围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化石资料得出翠柏可能起源于滇中南;从分析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得出翠柏的分布地生境比黄杉更趋于热带性。这些研究为翠柏及黄杉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杉属植物在云南的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杉属(PseudotsugaCarr.)是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的重要类群,在我国分布有5种,它们都是受国家二级保护的中国特有种类。对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Dode)和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Craib)在云南分布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其种群现状、自然更新能力、当地居民的利用及导致树种濒危的可能因素,指出实现云南黄杉属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所面对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翠柏属(柏科)植物小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订正了广西翠柏属(柏科)植物,确定了广西分布有2种,即翠柏和岩生翠柏,其中分布于广西石灰岩山顶的翠柏属植物为岩生翠柏,该种与翠柏不同在于鳞叶先端钝状或宽钝状,球果宽卵形,具极短的柄,种鳞4,可育种鳞先端弯曲、圆形,表面粗糙,无尖头.最后根据IUCN的评估标准对广西翠柏属植物进行了濒危等级的评估,并提供了两种植物的地理分...  相似文献   

14.
Calocedrus rupestris Aver., H.T. Nguyen & L.K. Phan was described in 2008 based on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at were not sufficiently significant to discriminate it as a species distinct from C. macrolepis Kurz. We applied a new approach to resolve these conflicting views by using sequence data from DNA (ITS) to elucidat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Analyses of a partial ITS1 sequence in 5 individuals of 2 subpopulations of C. macrolepis and 18 individuals of 8 subpopulations of C. rupestris collected in Vietnam were don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wo species showed its low divergence with the lack of autapomorphic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he ITS1 partial sequences of some C. rupestris individuals were identical with C. macrolepis. Due to the less distinctive morphology between C. rupestris and C. macrolepis,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m does not exceed the interspecific levels, and therefore, C. rupestris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C. macrolepis but only as one of its varieties, C. macrolepis var. rupestris (Aver., H.T. Nguyen & L.K. Phan) L.K. Phan, Long K. Phan & Aver.  相似文献   

15.
? Premise of the Study: Calocedrus is among the genera with a typical eastern Asian-western North American disjunct distribution today. The origin of its modern distribution pattern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examining its fossil record. ? Methods: The present article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a new fossil species of this genus based on compressed material from the Oligocene Ningming Formation of Guangxi, South China, in its present major distribution area in eastern Asia. ? Key Results: Calocedrus huashanensis sp. nov. is most similar to the two extant eastern Asian species, C. macrolepis and C. formosana, in gross morphology of foliage shoots and bears a close resemblance to the latter in cuticle structure. It shows a general similarity to the North American fossi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genus in alternately branched foliage shoots but is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e European Paleogene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oppositely branched leafy shoots. ? Conclusions: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loristic exchange of this genus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before the Oligocene (most likely in the Eocene), presumably via the Bering land bridge. The flattened leafy shoots and dimorphic leaves with thin cuticle, open stomatal pits, and shallowly sunken guard cells of the present fossils suggest a rather humid climate during the Oligocene in the Ningming area,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6.
木论喀斯特林区翠柏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木论喀斯特林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南缘。据600m2翠柏群落样方调查结果:有维管束植物76种,隶51科69属,其中单种的属占89.9%。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占总属数(不含世界分布)的71.0%,温带分布占25.8%,但群落的种类组成是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按Rar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高位芽植物占82.9%,地面芽植物占15.8%,一年生植物占1.3%,缺少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从生理角度分析,叶级以小型叶(包括微型和鳞型叶)为主,占59.2%;叶型以单叶占的比例最大,为86.8%,群落结构可分为乔、灌、草三层,其中乔木层又可分出二个亚层。对该群落各乔木种群的大小结构分析,显示出翠柏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相似文献   

17.
湖南八大公山黄杉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样方法对湖南八大公山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黄杉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于48科89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黄杉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另有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等主要伴生种,檵木为灌木层优势种,两色鳞毛蕨(Dryopteris setosa(Thunb.)Akasawa)为草本层优势种。群落区系组成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和衰退型2个类型,样方中幼苗和幼树极度缺失,中龄和老龄个体居多。黄杉、钩栲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黄杉纯林,其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冠层郁闭度高造成的幼苗缺失可能是影响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人为干扰创造林窗、加快繁殖技术研究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 ,花小卷蛾族 )的一个新种 ,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pseudotsugaicolaLiuetWu ,sp .nov .。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Dode的球果 ,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 80 %~ 90 %。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 ,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 ,抱器端的腹角尖 ,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 .cristata很相似 ,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 ,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 ,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 ,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 ,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 1代 ,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 3月下旬开始羽化。 4月上旬至 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 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危害黄杉球果的实小卷蛾属一新种(鳞翅目:卷蛾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友樵  武春生 《昆虫学报》2001,44(3):345-347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新种,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udotsugaicola Liu et Wu, sp. nov.。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的球果,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80%~90%。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抱器端的腹角尖,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cristata很相似,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湖南阳明山黄杉林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区系分析和样地调查,研究了自然保护区黄杉林的群落学特征,主要结果是:1)阳明山黄杉林可划分为两个群落类型,即黄杉与马尾松混交林、黄杉与甜楮混交林;2)阳明山黄杉林群落具有残遗性和古老性,其与阳明山所属的亚热带自然条件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