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布于日本和中国的鹅观草及其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分布于日本的Agropyron tsukushiense (Honda) Ohwi var. transiense (Hack.) Ohwi (2n=6x=42)和分布于中国的Roegneria kamoji Ohwi (2n=6x=42)及其杂种F_1(2n=6x=42)进行了形态学及细胞学的研究,并同时探讨了亲本种的亲缘关系。总体来看,亲本材料之间在形态上虽有差异但并不十分显著。杂种F_1的形态特征介于其父、母本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亲本种和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均十分正常。但在检查了大量的成熟花粉和穗状花序之后,发现杂种F_1有部份不育现象。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 tsukushiense var. transiens的三个染色体组与R. kamoji的三个染色体组同源。结合形态学和育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作者认为上述两个材料仍应属于同一分类等级。但必须指出,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他们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形态变异和生殖障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上述两个材料应组合为:Roegneria tsukushiensis (Honda) B. R. Lu, Yen et J. L. Yang及其变种var. transiens (Hack.) B. R. Lu, Yen et J. L. Yang comb. nov.  相似文献   

2.
大鹅观草与阿拉善鹅观草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海琴  周永红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广西植物》2002,22(4):352-356,T004
为探讨阿拉善鹅观草 ( R.alashanica( Keng) S.L.Chen)的染色体组组成 ,进行了大鹅观草 ( R.grandisKeng( 2 n=2 4 ,St St YY) )和阿拉善鹅观草种间杂交 ,对这两个种及其杂种 F1的形态学、繁育学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杂种 F1的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 ,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平均构型为 :2 0 .4 0 +3.6 9 +0 .0 9 +0 .0 4 。表明阿拉善鹅观草含有一个修饰的 St基因组 ,即 Sta。  相似文献   

3.
鹅观草与大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新全  杨俊良  颜济  郑有良  伍碧华   《广西植物》1999,19(4):355-358+398
大鹅观草( Roegneria grandis Keng) 是分布于我国陕西的一种多年生四倍体植物。为了探索大鹅观草与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Ohwi) 间的物种生物学关系, 通过对其进行远缘杂交,幼胚离体培养, 合成了远缘杂种; 并对亲本及杂种F1 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及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平均构型为: R- kamoji ×R-grandis10-26 Ⅰ+ 12-37 Ⅱ(c- 值= 0-74) , 大鹅观草与鹅观草所含的SY 染色体组间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分化; 杂种穗部特征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4.
纤毛鹅观草与本田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根楼  刘芳  颜济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2,12(3):222-228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属的两个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awa)和纤毛鹅观草(R.ciliaris(Trin)Nevski)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同工酶电泳酶谱的分析,研究了这两个种间的亲缘关系,杂种F_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数很高,F_1自然条件下具有低的结实率。R.ciliaris根部和幼叶的酯酶、过氧化物酯同工酶谱与R.hondai的酶谱间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R.ciliaris和R.hondai亲缘关系很近,享有两个共同的基本染色体组,可拟定R.hondai的染色体组为S~hy~h。R.ciliaris同R.hondai间的亲缘关系较R.ciliaris同R.pendulina和R.pendulina同R.hondai间更近。  相似文献   

5.
鹅观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及日本和朝鲜等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种内变异类型丰富,一些居群间存在明显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人工杂交、形态学、繁育学及染色体组分析方法对来自四川雅安、四川宜宾新文、四川宜宾翠屏山、青海、新疆、浙江及山东的7个鹅观草居群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居群在株高、穗长、外稃长等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各居群间杂种F1表型性状普遍优于两亲本居群,但是颖宽个别性状劣于亲本。(2)各居群间杂种F1染色体配对水平总体较高,但也存在差异;二价体数目变异范围为19.77~20.91,单价体数目变异范围为0.18~2.46,还有低频率的三价体、四价体出现。(3)杂种F1的育性为78.9%~89.67%,自然结实率43.05%~77.98%,其中浙江与四川宜宾翠屏山居群的杂种F1的自然结实率最低(43.05%)。以上结果表明,7个鹅观草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且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四川宜宾与浙江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鹅观草作母本,黑麦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F_1杂种。杂种穗形呈双亲的中间类型,完全雄性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在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01Ⅰ+0.47Ⅱ+0.02Ⅲ,后期Ⅰ形成大量的落后染色体以及发生不均等的两极分裂和多极分裂,进而形成多分体。花粉粒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同数目的微核。  相似文献   

7.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种植物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了禾本科小麦族鹅观草属的3个种: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 Neuski 2n=4x=28),纤毛鹅观草(R. ciliaris (Trin.) Nevski 2n=4x=28)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2n=6x=42)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和染色体配对行为。各杂种F_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数较高,但杂种高度不育。在杂种减数分裂中还观察到一定频率的多价体形成。以上结果充分表明该3种植物享有两个共同的基本染色体组,在S和Y染色体组之间发生过染色体相互易位,缘毛鹅观草的染色体组可拟定为S~PY~P。  相似文献   

8.
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鹅观草属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分析与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属的三个种: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纤毛鹅观草(R. ciliaris (Trin.) Nevski)和竖立鹅观草(R. japonensis (Honda)Keng)的染色体组分析和二种同工酶电泳酶谱的分析,研究了这三个种的系统关系。两个种均含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R. kamoji和R. ciliari、R. japonensis的杂种F_1减数分裂均不正常,不能结实;而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的正反交杂种F_1减数分裂规则,结实正常,两个种之间无生殖隔离。R. kamoji的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谱与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有明显区别,而后二种的上述酶谱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均一致地支持了将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合并为一种的观点,将R. japonensis处理为R. ciliaris的变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个物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形态学特征比较、种间杂交、染色体组配对和繁育学资料,探讨鹅观草属拟披碱草组纤毛草系中的三个物种毛叶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毛叶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竖立鹅观草存在一定的生殖障碍,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不存在生殖障碍。建议将毛叶鹅观草作为纤毛鹅观草的亚种,而竖立鹅观草作为纤毛鹅观草的变种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徐天禄  陈谦海 《植物研究》1994,14(4):349-352
本文报道了卫矛科一新种及二新变种,即茶色卫矛Euonymus theacolus,带叶大果卫矛E.myrianthus var.tenuis,狭叶霜叶南蛇藤Celastrus glaumphyllus var.angustus.  相似文献   

12.
泽兰属植物中的倍半萜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倍半萜化合物是菊科泽兰属植物中的一类主要化学成分,迄今从该属46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近200余个倍半萜化学成分。本文介绍了这些化合物的名称,存在的植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天名精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天名精全草中分得天名精内酯酮,特勒内酯,11(13)-二氢特勒内酯和异埃瓦内酯。其中11(13)-二氢特勒内酯和异埃瓦内酯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南蛇藤种油中的倍半萜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南蛇藤种油中分离了六个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通^1HNMR,^13和单晶X-线射线衍射鉴定,它们的结构是:1α,6β-二乙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α,6β-二乙酰氧基-9β-肉桂酰基-β-二氢沉香呋喃(2),1α-乙酰氧基-6β,9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1α,2α-二乙酰氧基-9β-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和时呋喃(4),1α-羟基-2α-乙酰氧基-9β-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5)和1α-乙酰氧基-2α羟基-9β-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6)。化合物2,5和6是首次从南蛇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卫矛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丁炳扬  方云亿   《广西植物》1988,(4):318-318
<正> 无腺野海棠(野牡丹科) Bredia amoena Diels var.eglandulata B.Y.Ding,var.nov.(Melastomaceae) A var.amoena recedit inflorescentis,pedicellis et calycibus hirsutis brunneo-ferrugineis 3-6 mm longis dense tectis;calyce majore 6-7 mm longo,saepe3-lobis. Zhejiang:Taishun Xian(泰顺县),Wuyanling(乌岩岭),22 Oct,1972,H.S.Guo(郭汉身)Te401(Typus,ZJMU;模式标本存浙江医科大学植物标本室);TaishunXian,Huangquiao(黄桥)L.H.Lou et al.(楼炉焕等)460(ZJFC)。  相似文献   

17.
印楝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及其中四降三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仆四降三萜化合物,能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nimbin(1),deacetylnimbin(2),salannolide(3),azadirachtin(4),vepaol(5),isovepaol(6),3-tigloyl-azadirachtol(7),1-tigloyl-3-acetyl-azadirachtinin(8),3-tigloy-azadirachtinin(9),1-tigloy1-3-acetyl-11-hydrox-ymeliacarpinin(10)。此外,还得到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甙和硬脂酸。含印楝素(azadirachtion)为0.5%的印楝提取物在稀释150-800倍时对小菜蛾和菜粉蝶的人较强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汤庚国 《植物研究》1988,8(3):157-160
本文发表了1新种, 即, 利川香槐(Cladrastis lichuanensis Q.W.Yao etG.G.Tang).并对4个种的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与变更。  相似文献   

20.
方云亿 《植物研究》1987,7(1):89-93
本文发表了浙江产的两种新植物,即具鞘皿果草Omphalotrigonotis vaginata Y.Y.Fang及建德獐牙菜Swertic jiendcensis Y.Y.F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