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沙棘和胡颓子属根瘤放线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胡颓子属(Elaaenus)黄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根瘤上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Eoc 85、Frankla sp.Foe 811。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cs)根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Hrc 97、Frankia sp·}hc 922。又从多花胡颓子(Blaeagnus multiJlora.Ovata)及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cs)’的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 s p.F~noc 1211和Fran&ia sp.Egc 107,均获得纯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无气生菌丝体,基内茵丝体发育好。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于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Eoc 85、E0c 811、Hrc 97、Emoe 1211、Egc 107回接其宿 主,均感染结瘤。根癌的乙炔还原活力分别为:6.05、2.68、0 63、7.15、3 53μmol C2H4/g·鲜重。  相似文献   

2.
李多川  沈崇尧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6):323-327
根据Nelson,Toussoun&Marasas(1983)的分类系统,选取在PDA和CLA培养基上的50个编码性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平均连锁法,初步建立了30种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为基础的计算机鉴定系统。用这个系统对玉米穗粒腐病上的三个未知菌株(Fusarium sp.1,F.sp.2,F.sp.3)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F.sp.1为F.graminearum,F.sp.2为F.moniliforme,F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 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置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 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m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紧密 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 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的phn操纵子与膦酸酯(Pn)的利用密切相关。实验利用PCR扩增、TA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大肠杆菌phn操纵子中phnE、phnF和phnG基因的亚克隆,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P1噬菌体转导,构建了phnF的TnphoA’-9转座子插入突变体JW19,该突变仅对大肠杆菌的AEPn同化有微弱的影响,而利用phnE和phnG序列与染色体重组构建的phnF全缺失突变株JW67,则几乎不能在.AEPn培养基上生长。通过phnF基因的诱导高表达,用亲和柱层析分离纯化了PhnF。蛋白,达到电泳纯。并且用凝胶延滞的方法观察到,PhnF蛋白与加phn操纵子DNA片段相互作用后,可使凝胶图谱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贝壳状革耳菌和黄孢平革菌固体培养酶系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腐菌黄孢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与贝壳状革耳菌(Panus conchatus)在类似自然状态的固体培养条件下酶的分泌情况有 较大差异。P.conchatus和P.chrysosporium的主要木素降解酶分别是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 ;两种菌均产生较高水平的木聚糖酶;P.conchatus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切葡 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力均比P.chrysosporium相应酶的活力低得多, 尤其是内切葡聚糖酶。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P.conchaus降解木素的主要酶系及选择性降 解木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虫囊菌属(Laboulbenia)2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记录变种各1个:海南虫囊菌(L.Hainanensis Ye et Y.H.Shen sp.nov.)寄生于齿负泥虫[Zema coromandeliana(Fabricius)],福建虫囊菌(L.Fuiianensis Ye sp.nov.)寄生于长唇步甲属(Dollehoctissp.),蠕形虫囊菌(L.Vermiformis Balazue)寄生于锯缘步甲(Peripristus alter Cast.),瘤壳虫囊菌婆罗洲变种(L.Thyreopteri Thaxt.Var.Borneensis Thnxt.)寄生于四斑长唇步甲[Dolichoctis tctraspilotus (Macheay)]。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中国地下真菌2新种和l新记录,它们分别是:南京无索腹菌 Martelliananjingensis Liu et K.Tao sp.nov.,中国乳腹菌 Zelleromyces sinensis Liu, K. Tao etChang sp.nov.和罗杰斯奥腹菌 Octavianina rogersii Siager et Smith。  相似文献   

8.
AM真菌对青枯菌的抑制和对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为供试病原菌 ,研究接种AM真菌Glomusversiforme后根系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病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接种R solonacearum前4周接种G versiforme可以抑制病原菌 ,降低根际、根面和木质部中病原菌的数量 ,降幅分别达到 26.7%、 79.3%和 81.7%。G versiforme降低R solonacearum数量与根系酚类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腐霉属的生态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霉属PytMum真菌全世界已报道约100种。本文记载我国的腐霉45种,以及它们的生态及地理分布。腐霉喜栖息于富含有机质的潮湿土壤里,以菜园土中为最多,其次是大田土、水畔土和陵园土,干旱的沙质土、森林土和含盐碱的沼泽土一般均较少,最贫乏的是草丘土,如草原、牧场、山坡、荒丘及道旁等土壤。在我国的土壤中,以绚丽腐霉P.Pulchrum和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最为常见,其次是刺腐霉Spinosum、中国腐霉P.Sinense和卡地腐霉P. carolinianum,而顶生腐霉P.Acrogenum、色孢腐霉P.Coloratum、壁台腐霉P connatura等10个种却较罕见,仅出现过一次。腐霉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以5—10㈨深处为最多。腐霉在土壤中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在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中,北京发现的腐霉最多,已报道22种;河北、广东、云南省次之,各有13种;台湾省已记录12个种;山西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仅发现一个种;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迄今尚未见有腐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土钻内径7.0 cm), 在距树干20、50和100 cm处设取样点, 每个样点处分3层(0~10、11~20和21~30 cm)钻取土芯, 取样时间为5、7、9和10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2 mm)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224.89 g•m–2, 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100 cm处细根生物量最大(244.20 g•m–2), 其次为20 cm处(221.03 g•m–2), 50 cm处最少(209.45 g•m–2)。在0~30 cm土层, 总细根(包括活跟和死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在169.67~263.09 g•m–2之间, 9月细根生物量最大, 5月细根生物量最少。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 11~20和21~30 cm差异不显著(p>0.05)。距树干100和20 cm处(0~10 cm土层), 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p<0.05), 9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大(172.82和185.68 g•m–2), 5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少(69.28和73.47 g•m–2); 50 cm处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细根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不仅受土壤垂直格局影响同时也与距树干不同水平距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的幼虫取食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影响作物的品质,为了明确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5种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内人工饲养测定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繁殖力和存活率的影响,并统计了其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卵到蛹的发育历期依次为甘蓝、白菜、韭菜、生菜、蚕豆;5种植物对雌雄虫寿命影响不显著,对雌虫产卵量以及蛹重均有影响,其中在韭菜上的产卵量最大,甘蓝最少,在韭菜上蛹最重,生菜上蛹最轻;异迟眼蕈蚊的存活率随着生长发育降低,总体在韭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在生菜上的存活率均最低。统计分析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在韭菜上最大而在甘蓝上最小;平均世代周期在蚕豆上最短,甘蓝上最长;种群加倍时间在韭菜上最短,而在甘蓝上最长。【结论】由此可知,异迟眼蕈蚊均可以在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上完成生长发育及繁殖,其对5种植物的适应性依次为:韭菜、蚕豆、白菜、甘蓝和生菜。  相似文献   

12.
贵州赫章县野生韭菜资源调查与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野生葱类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区,特别是赫章县野生韭菜的分布面积较广。为了详细了解和研究野生韭菜的分布,对赫章县野生韭菜地理分布、生境及气候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赫章县主要分布有3种野生韭菜,它们分别为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Hand.-Mazz.暂定名)和近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暂定名);对17种水解氨基酸检测表明,除脯氨酸外,野生韭菜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较栽培韭(Alla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的含量高;而野生韭的含糖量却明显低于普通的栽培韭;在9种微量元素中,卵叶韭的锰、锌、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野生韭菜;对4种重金属检测表明,镉的含量在3种野生韭中均超标,特别是卵叶韭中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2种野生韭,卵叶韭的砷、汞、铅的含量也较高,超出了国家限量标准;原生境的多星韭的叶片和薹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栽培韭菜。本次调查中的野生韭菜资源生物学特征有明显特异性,营养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对这些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将对丰富我国韭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韭菜营养品质改良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平韭2号’为试材,以白光(W)处理为对照(CK),研究白+红(WR)、白+蓝(WB)、白+绿(WG)、白+紫(WP)4种不同光质处理对韭菜碳氮代谢、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WR处理韭菜的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CK,而WB、WG和WP与CK无显著差异,但RuBP羧化酶(RuBPC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各处理相比,总糖含量以WR最高,WP其次,WB和WG最低.WR下韭菜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高于CK,其余三者均显著低于CK,其中以WB最低,但蔗糖合成酶(S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以WB最高,WR最低,WG和WP的SS活性与CK无差异,但AMS活性显著低于CK.可见,增加红、紫光比例可促进韭菜碳的同化和转化,加速糖的积累.总氮、蛋白氮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以WB最高,显著高于CK,但WB下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最低,显著低于CK;WR的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NR和GS活性最低,显著低于CK,GOGAT和GDH活性显著高于CK,且GDH在所有处理中最高;WG的全氮、非蛋白氮含量及GDH活性均显著低于CK,但蛋白氮含量、NR和GOGAT活性显著高于CK,WP的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呈现出与WG相同的趋势,且GS活性亦同样高于CK.说明增加蓝光、紫光和绿光可使韭菜氮代谢增强,而增加红光对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光和紫光下韭菜生长较好,而蓝光则抑制其加粗生长,叶片较薄,单株生长量较低.紫光下韭菜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营养品质最优,因此,紫光对韭菜的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韭菜养根期干旱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浇水调控土壤含水量,调查15, 20, 25和30 d干旱胁迫下砂土和壤土栽培的韭菜中韭菜迟眼蕈蚊F1代成虫的发生量,并通过两性生命表方法分析干旱胁迫30 d对韭菜迟眼蕈蚊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砂土还是壤土,干旱胁迫均抑制了韭菜迟眼蕈蚊F1代成虫的发生: 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数量显著下降;其中干旱胁迫30 d时,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发生量最低,壤土或砂土中的F1代成虫羽化量仅为1头,与其他干旱胁迫时间(15, 20和25 d)相比发生量差异显著。经历30 d干旱胁迫的韭菜迟眼蕈蚊F1代1, 2, 3和4龄幼虫发育历期、未成熟期、雌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分别延长0.82, 253, 2.82, 0.68, 6.32, 1.36和8.69 d,而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2.38%, 37.50%和5.13%。【结论】在韭菜养根期进行干旱处理可有效抑制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危害西瓜幼苗的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朱芬  周兴苗  黎娜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7,44(6):834-836,F0004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et Zhang危害西瓜早春红玉幼苗的现象尚未见报道。观察记录韭菜迟眼蕈蚊以瓜类植物饲养的发育历期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瓜类植物饲养条件下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发育历期与已报道的以韭菜饲养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基本一致,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较好,保苗率达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通过嗅觉趋性试验测定了3龄幼虫和雌虫对多种味源植物的寄主选择性及行为反应,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的生态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幼虫对健康韭菜、灰霉菌侵染韭菜、平菇、大葱和小白菜等几种寄主植物的嗅觉趋性反应,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虫对健康韭菜、机械损伤韭菜、腐殖质和浸泡大豆4种味源材料的行为反应。【结果】"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健康韭菜、平菇和大葱对3龄幼虫的引诱作用较强;四臂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趋性。【结论】应用嗅觉仪观测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雌虫对不同味源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选择行为,此项工作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2013—2016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采集韭菜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检测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毒死蜱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韭菜样品用乙腈提取,石墨碳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超高效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的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浓度为0.01~5.0 mg/kg时,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结果】甲胺磷的最高检出浓度由70.51 mg/kg降低到0.03 mg/kg,超标率由38.10%降到2.03%;甲拌磷的最高检出浓度由6.45 mg/kg降低到0.04 mg/kg,超标率由23.81%降到1.35%;甲基对硫磷的最高检出浓度由6.62 mg/kg降低到0.13 mg/kg,超标率由25.40%降到2.70%;毒死蜱的最高检出浓度由3.95 mg/kg降低到0.47 mg/kg,超标率由15.87%降到4.73%;对硫磷的最高检出浓度由22.69mg/kg降低到0.03 mg/kg,超标率由15.08%降到1.35%。【结论】上述农药的最高残留检出浓度和超标率大幅降低,但是韭菜中仍能检出少量残留。应加强安全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和指导,保障韭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指导田间正确使用防虫网控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本文明确了防虫网对成虫的隔离作用和对韭菜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不同目数防虫网制成的笼内48 h的逃出率,并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明确防虫网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田间单墩韭菜笼罩和小区试验验证不同目数防虫网对韭菜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大,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逃出率的逐渐降低,20目网袋内雌雄成虫的逃出率接近100%,40~80目网袋内的逃出率在5%~60%之间,100目和120目网袋内逃出率接近0。田间试验证明80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阻隔效果最好(P<0.05),60目阻隔效果效果优于40目,但差异不显著(P>0.05)。田间单墩韭菜笼罩试验发现防虫网目数大于70目不利于韭菜生长,40目、50目、60目防虫网在干燥季节促进韭菜生长,小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80目对韭菜生长不利,40目和60目对韭菜生长无影响或促进韭菜生长。【结论】40~60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根蛆类害虫严重危害葱蒜类蔬菜作物,特别在韭菜上问题突出的现状,项目开展了根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规律、单项防治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明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韭菜上的根蛆主要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甘肃和辽宁地区的优势种为异迟眼蕈蚊B.difformis Frey。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结合挖根查幼虫的方法,明确了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根蛆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根蛆不耐高温耐低温,春、秋和冬季发生严重,在夏季有转主危害的趋势,冬季以老熟幼虫在0~5 cm土层中越冬。蕈蚊成虫对黑色和棕色趋性最强,研发出特异性的黑色粘虫板。覆盖50~60目防虫网对根蛆的防效最佳,且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建立了蕈蚊成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的饲养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筛选出了对蕈蚊幼虫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和Bt菌株,田间防效达60%以上。研发出保护地灌溉臭氧水、减量施药和喷淋施药等轻简化的根蛆防治技术10项。根据不同地区韭菜的种植习惯和根蛆的发生特点,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区域性的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进行技术培训5 000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 ,韭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韭蛆的发生范围进一步增大 ,且危害逐年加重。该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