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应用气液色谱法对牙龈卟啉菌脂多糖(Pg-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的单糖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和比较。Pg-LPS主要含有甘露糖、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E-LPS单糖组成与Pg-LPS基本相似,但缺乏鼠李糖。Pg-LPS主要含有羟基十五烷酸和羟基十七烷酸等奇数碳原子脂肪酸,E-LPS则以羟基豆蔻酸、豆蔻酸和月桂酸等偶数碳原子脂肪酸为主。Pg-LPS含有甲基化脂肪酸,E-LPS则缺如。实验结果提示,Pg-LPS和E-LPS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二者的SDS-PAGE图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牙髓紫卟啉杆菌血清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髓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髓紫卟啉杆菌,与牙髓尖周感染和牙源性脓肿有特殊关系。本文用牙髓紫卟啉杆菌ATCC 35406国际标准菌株免疫Balb/c小鼠制得免疫血清,ELISA法检测该抗血清的特异性。发现与中间型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赖氏类杆菌、躯体类杆菌、牙类杆菌、牙龈紫卟啉杆菌、脆弱类杆菌、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衣氏放线菌反应均阴性,而同不解糖紫卟啉杆菌呈现弱阳性反应,说明矛髓紫卟啉杆菌与不解糖紫卟啉杆菌具有某种相同抗原结构,存在血清交叉反应,血清学关系较近。牙髓紫卟啉杆茵多克隆抗体直接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与鉴定,尚存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3.
4.
5.
用圆二色仪和闪光动力学先谱仪分别测量了空气干燥紫膜薄层的圆二色谱及紫膜LB膜的M_(412)的衰减过程.在于燥紫膜的圆二色谱上出现412nm的正峰,它是光循环中间体M_(412)的特征峰.在无水介质中,紫膜LB膜中的BR仍能进行先化学循环而检测到中间体M_(412),但M_(412)的衰减速度减慢,产生M_(412)的堆积,质子化过程受阻.在有水的介质中,只要有足够的H~+存在,紫膜LB膜中的BR的中间体M_(412)的衰减速度明显加快.说明水介质的H~+是完成正常光化学循和质子化过程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构建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牙龈卟菌的基因结构鉴定基础。方法 选择Sau3AI对牙龈卟啉菌47A-1染色体DNA作酶切,获得的DNA片段与BamBI酶解的质粒pUC18作体外连续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IPTG、X-gal和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用蓝、白筛选出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扩增并分析。结果 得到的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分析,证实包含牙龈卟啉菌47A-1的插入片段。结论 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中内毒素、细胞因子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发挥了关键作用.酒精致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引起高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作用于kupffer细胞产生过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TNF-a与肝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诱导肝细胞凋亡,引起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8.
利用仪器本身的测量光束315nm光照对紫膜薄膜中菌紫质的光反应的影响的CD谱研究说明:315nm的近紫外光可以激发薄膜中菌紫质的光反应,315nm与408nm、335nm光激发的光反应变化类型一致,但与568nm光激发的反应变化类型不一致;315nm光激发的光反应与菌紫质的初始样品状态有关,与菌紫质所处的分子状态的分布有关,而不是直接与初始样品状态存在的表现条件有关。结果认为利用包括近UV光在内的不同光照条件来调控BR的光反应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紫膜细菌视紫红质的微观结构,质子泵功能和光循环过程,及其菌紫质分子中发色团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结合位点)的几种光谱研究,最后讨论了菌紫质分子原初事件量子产率的双重性和相应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560%的成年人牙周炎(AP)患者的牙龈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存在牙龈紫质单胞菌内毒素(Pg-LPS),正常的牙龈组织样本无一例阳性。以免疫胶金技术发现Pg-LPS在5min内即能侵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至60min时可在细胞核内检出Pg-LPS。Pg-LPS检测阳性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和AP患者牙龈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可出现相似的内质网扩张、膜旁核糖体颗粒脱落、线粒体的外膜或嵴消失等超微结构病变。实验结果表明,Pg-LPS是AP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产黑色素类杆菌(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是口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由该菌产生的内毒素在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以形成的集落数作为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水平指标,研究了产黑色素类杆菌内毒察的CSF诱生活性。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CSF水平随内毒索剂量增加而上升,但当内毒索剂量大于50μg时。CSF水平不再继续上升。产黑色素类杆菌内毒素的集落形成单位数(CFU-C)为66.6±8.5。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牙龈卟啉单胞菌特异的纤毛亚单位蛋白结构基因,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扩增了131bp特异片段,实验证明,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不仅特异、敏感、而且快速,从而显示了较好的优越性。用该引物,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儿童龈炎中的分布。经PCR检测46例龈下菌斑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表明:24例标本PCR为阳性;对照组46例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仅有5例为阳性,儿童龈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明显高出正常组(p>0005)。提示用PCR检测儿童龈炎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合益生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素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NC) ,建立 30 % °烫伤肠源性感染模型 ,伤后 1、3、5 d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率。结果 :伤后 3d BBR组和 BC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和 33% ;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1) ,而 BBR组与 NC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BR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 BC组 (P<0 .0 1)。结论 :30 % °烫伤大鼠口服 BBR后明显降低了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表明其对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烟草(+)天仙子杂交种愈伤组织、苜蓿和小麦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EC.1.11.7 POD)活性,首次报道了用分离原生质体的脱壁酶液能够诱导植物细胞产生POD 抑制因子,所试材料经脱壁酶液处理后均测不出POD 活性,并且对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此类POD 抑制因子是小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一些迹象表明它们不是酚类物质。POD 抑制因子可能是通过影响POD 催化合成的初始反应产物的稳定性,来达到其抑制效能。不同种属来源植物细胞产生的POD 抑制因子在抑制作用上无明显差异。至于POD 抑制因子的稳定性,在原生质体培养难易程度不同的植物材料间有差异。文中讨论了POD 抑制因子的产生和清除对培养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修复及对培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从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性片段,制备成特异性克隆探针,方法 将牙龈卟啉菌47A-1基因文库中的重组质粒大量扩增和纯化,采用地高辛标记法制备成探针,与口腔中14种常见细菌DNA进行杂交鉴定,检测其特异性,从中筛选出对牙龈叶卟啉菌具有特异性的克隆探针。结果 重组质粒pZJ1与牙龈卟啉菌47A-1杂交,而与其它细菌DNA均不杂交,包括牙龈卟啉菌ATCC33277和W83。结论 重组质粒pZJI可制备成高特异笥克隆探针。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致家兔氧提取障碍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分次注射复制了家兔病理性氧供依赖性(POSD)模型。采用再呼吸法造成渐进性低氧以降低总氧运输量(To_2),从而考察氧耗量(Vo_2)随To_2降低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渐进性低氧过程,动、静脉血氧含量(Cao_2,Cvo_2)的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P<0.01,ANOVA),但内毒素组Cvo_2下降较为缓慢,故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_2-Cvo_2)越来越小,对照组则相反。在To_2-Vo_2的关系中,对照组可清楚地分为“非依赖”与“依赖”两部分,其总氧运输量临界值和临界氧提取率分别为10.18±1.69ml·min~(-1)·kg~(-1)和0.85±0.10;内毒素组从未出现坪区,表明从呼吸空气开始Vo_2对To_2即呈依赖关系。对照组依赖段的斜率,即氧提取率为0.730,内毒素组斜率为0.473,两者差别达显著水平(P<0.05)。本实验成功地复制出兔POSD模型及有效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诱导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3A3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2):77-78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GNB)的内毒素对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3A3的杀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利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共育后的肿瘤细胞凋亡。结果:革兰阳性球菌产生凋亡不明显,革兰阴性杆菌、标准细菌的内毒素分别共育后的肿瘤细胞在G0/G1峰前,均产生一个典型的凋亡峰-AP峰。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是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