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北京郊区果园的苹果和葡萄根际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发现苹果和葡萄的根际不同位置的捕食线虫真菌数量不同,内根际(包括根表)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大于外根际,而外根际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又大于游离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在苹果根际发现的捕食线虫真菌共有9种:Arthrobotrysdactyloides,A.Cligospora,A.Musiformis,A.Cladodes,A.Brochopaga,Arthrobotryssp.,Monacrosporiumeudermatum,M.Sph  相似文献   

2.
葡萄根际线虫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4个栽培葡萄品种及12个中国野生葡萄株系的根际线虫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寄生类线虫占线虫总量的10.5%,腐生类占88.4%,捕食类占0.3%,矛线类占0.8%。寄生线虫共鉴定出10个属。其中螺旋线虫属的数量及分布寄主最多,短体线虫次之。不同种和品种的根际寄生线虫种类及虫口密度差异较大。大多数栽培品种根际的寄生线虫种类及数量明显高于野生种,野生种受线虫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2个苹果园和2个葡萄园根际捕食线虫真菌2年的季节性变化调查,共分离到199个捕食线虫真菌菌株,隶属3个属16个种,Arthrobotrysdactyloides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A.oligospora,A.conoides和Stylopagesp.。捕食线虫真菌的数量在晚春夏初最丰富,秋季次之,冬夏最少。通过统计分析,捕食线虫真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线性相关,而与线虫总数S形相关,与土壤湿度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果树根围的植物线虫种群结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莆田市九华农场同一地段的龙眼、橄榄、楷杷、葡萄等四种果树根部的植物线虫种类和群体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树类别对植物线虫种类、群体组成有一定影响。从以上四种果树的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Aphelenchoides、Aphelenchus、Criconemoides、Helicotylenchus、Hemicriconemoides、Paratylenchus、Pratylenchus、Rot  相似文献   

5.
捕食线虫真菌在北京地区果园中的季节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2个苹果园和2个葡萄园根际捕食线虫真菌2年的季节性变化调查,共分离到199个捕食线虫真菌菌株,隶属3个属16个种,Arthrobotrys dactyloides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A.oligospora,A.conoides和Stylopage sp.。捕食线虫真菌的数量在晚春夏初最丰富,秋季次之,冬夏最少。通过统计分析,捕食线虫真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线性相关,而与线虫总数S形相关,与土壤湿度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莆田市九华农场同一地段的龙眼、橄榄、枇杷、葡萄等四种果树根部的植物线虫种类和群体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树类别对植物线虫种类、群体组成有一定影响。从以上四种果树的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Aphelelenchoides、Aphelenchus、Criconemoides、Helicotylenchus、Hemi-criconemoides、Paratylenchus、Pratylenchus、Rotylenchus、Tylenchus、Trichodorus等10个属的植物线虫。龙眼上植物线虫有6属,其群体由2~4个属组成,优势线虫属Trichodorus;橄榄上植物线虫有7属,其群体由1~7个属组成,优势线虫属为Paratylenchus;枇杷上植物线虫有6属,其群体由2~5个属组成,优质线虫属为Paratylenchus;葡萄上植物线虫有5属,其群体由2~5个属组成,Helicotylenchus的分布频率较高,而Pratylenchus的虫口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1999,19(6):914-920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培养期内不添加外在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onas 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指隔孢属(Dactylella)新种:粗壮指隔孢(DactylellacrassaZ.Q.Miao,L.P.Lei&X.Z.Liu)。该新种是在进行云南食线虫真菌调查时发现的,它能产生典型的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将大小分生孢子分别挑单孢培养,仍能同时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粗壮,全壁芽殖式产孢和分枝;捕食器官为螺旋状菌丝分枝组成的三维网。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0.
指隔孢属新种——粗壮指隔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作清  雷丽萍 《菌物系统》1999,18(4):354-356
报道了一指隔孢属(Dactylella)新种:粗壮指隔孢(Dactylella crassa Z.Q.Miao,L.P.Lei&X.Z.Liu)。该种种是在进行云南食线虫真菌调查时发现的,它能产生黄型的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将在发生孢子分别挑单孢培养,仍能同时产生大两种分生孢子,分包子梗粗装,全壁芽殖式产孢和分枝;捕食器官为状菌丝分枝组成的三维网。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11.
根据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建立了脱落酸(ABA)产生菌的筛选模型。从不同的植物寄主上分离到36株真菌,其中有十余株菌株能产生天然的脱落酸,这些真菌分别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青霉属(Penicilium)、根霉属(Rhizopus)和镰孢属(Fusarium)。其中一株ABA的产量达到46g/g培养基,经鉴定为灰葡萄孢(B.cinerea)。在此基础上,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根际效应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峰  毛之夏  徐济责  常亮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6,36(16):5256-5262
根际作为重要的环境界面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关于根际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土壤生态学的新兴热点领域,然而有关大豆根际效应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在三江平原选择连续耕作15a的大豆田,对大豆根际区与非根际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区土壤线虫总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om)显著高于非根际区,根际区的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SR)显著低于非根际区。说明大豆根际效应增加土壤线虫的丰度,但降低了线虫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大豆根际区植物寄生线虫(PP)、食真菌线虫(FF)和食细菌线虫(BF)数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区,而PP类群的比例在根际区却显著低于非根际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食微线虫(FF和BF)类群在大豆根际区的比例增加更显著。食真菌与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值(F/B)指示大豆根际区细菌生物量相对高于真菌生物量。研究结果丰富了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并为我国东北大豆田线虫病害的防治及定制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盐碱土壤中AM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我国盐碱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 菌的种属构成、生态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AM 菌种属构成不同,其种属组成、分布与土壤类型、碱化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盐渍化砂土、壤土和粘土中,Glomus 属的真菌数量最多,Acaulospora 属次之,而Glomus 属中的G.mosseae 则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菌种.随土壤碱化度的增加,Glomus mosseae 出现频率随之相对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中AM 菌种和属的种类就越多.AM 菌的种属组成因不同寄主植物而异,其中豆科植物根围中AM 菌分布的种属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灵长类动物体内寄生线虫感染情况严重。我国特有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肠道也受到寄生线虫感染,其健康极受影响。滇金丝猴数量稀少,极需保护。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天敌,具较高的生防动物寄生线虫的潜力。为提供应用捕食线虫真菌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分离捕食线虫真菌,量化测定及比较不同捕食器官类型和来自不同生境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从中筛选有较高捕食率的菌株。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及其他不同生境共筛选到3株捕食率较高的捕食线虫真菌菌株:Dactylellina gephyropaga(331-1),Dac.drechsleri(84-1),Drechslerella dactyloides(342-2),其捕食率分别为:81.10%,76.17%,81.33%,其中331-1分离自滇金丝猴粪便,该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潜力;来自不同生境或同一生境同种不同株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差异较大;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其捕食率普遍低于产收缩环、黏性分枝和黏性球的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与捕食器官生成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俊华  郑国琦 《生态学杂志》2016,27(5):1647-1656
宁夏枸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在宁夏大面积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条件下宁夏枸杞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对防止枸杞园土壤退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枸杞之乡——中宁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季节、树龄和土层对枸杞根际土壤线虫数量和生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夏季宁夏枸杞根际土壤线虫数量最多,小杆属和拟丽突属为优势属;春季线虫数量最少,小杆属、针属和盘旋属为优势属;从春季到秋季,线虫稀有属种类和个体密度逐渐减少.随着树龄的增加,夏季根际土壤线虫总数逐渐减少;春季和秋季枸杞根际线虫总数先增加后减少,其中9年树龄根际土壤线虫总数最多.各树龄根际均为食细菌线虫所占比例最大,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比例很小,树龄<3年和>9年时植物寄生线虫比例相对较大.夏季枸杞根际20~40 cm比0~20 cm土壤线虫数量增加49.4%.随着树龄的增加,枸杞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土壤pH值与土壤线虫优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与植物寄生线虫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土壤碱解氮与线虫总数呈显著正相关;速效钾与线虫多个生态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整体上,随着树龄的增加,春季和秋季土壤线虫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夏季土壤线虫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线虫多样性下降,土壤逐渐退化.此外,在幼林和树龄>9年后需要抑制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的繁殖,以减少后期因线虫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6.
捕食线虫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线虫真菌是一类通过捕食器官捕食线虫的生物,在自然界是影响线虫数量的主要因子。对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器官、捕食机制、捕食线虫真菌的形态及其在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对广州市郊种植的小白菜(Brasicachinensis)根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不同地点采集的48个土样中,分离鉴定出77种(包括19株未定名种),共29属,其中鞭毛菌1属1种,接合菌5属6种,子囊菌5属7种,半知菌18属63种.所得结果表明了小白菜根际真菌区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热带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六种VA菌根真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之伟  杜刚 《菌物系统》1997,16(3):208-211
从热带地区野生或从野外移栽于温室中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六种VA菌根真菌: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 Rothwell et Trappe,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 Trappe,瘤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 Janos & Trappe,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 Gerd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南沿海VA菌根真菌II,球囊霉属四个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美庆  王幼珊 《真菌学报》1996,15(4):241-246
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VA真菌球囊霉属的四个种:聚丛球囊霉GlomusaggregatumSchenck&Smithemend.Koske,微丝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Koske,Gemma&Olexia,小果球囊霉G.micrcarpumTul&Tul,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Wu&Chen。其中微丛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的根分泌物中含有Met等多种氨基酸,其中Met、GABA、Gly、Ala、Asp、Ser、Val和Leu(10-7~10-2mol·L-1)均对凤眼莲的根际肠杆菌属F2(Enterobactersp.F2)细菌有强烈的正趋化作用;Glu、Thr和His(10-7~10-3mol·L-1)也对该菌有一定的正趋化作用;而Lys、Cys、Arg、Tyr、Pro、Asn、Gln、Ile、Phe和Typ则对该菌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化作用.对细菌的正趋化作用存在一个趋化物的最适浓度范围.具有正趋化作用的氨基酸在凤眼莲根际的浓度都较高,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浓度则较低,这正是凤眼莲与该根际细菌结合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