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乱菌苗是预防霍乱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目前在研制的霍乱菌苗均有许多不足之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来制备霍乱菌苗可能较为理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新型重组霍乱菌苗的构建、全细胞加重组B亚单位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进行评价,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霍乱尚在许多国家流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作为预防和控制霍乱措施的霍乱菌苗,业已在许多国家志愿者和现场进行试验,积累了大量资料,目前对口服霍乱菌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近年来灭活全细胞霍乱菌苗(WC),全细胞-B亚单位菌苗(WC-BS)和霍乱减毒活菌苗CVD-103HgR等口服霍乱菌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菌苗的安全性,效果,影响因素及今后发展方向等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田阳县中学生中,分6组共697人进行了O139型霍乱菌苗与O1群霍乱菌苗的双盲、有对照的人体反应现场观察。结果表明,不加铝佐剂的O139型霍乱菌苗及O1群霍乱菌苗,不论是低剂量组(两剂全程接种45亿菌体)抑或常剂量组(全程接种90亿)接种人群均可产生10~25%的体温呈轻度升高的弱反应,并且同种菌苗的两剂量组的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第一剂接种的反应率(19~25%)较第二剂接种的(10~15%)高,P<0.05;接种局部反应轻微,只有个别受试者出现直径小于15mm的硬结;加佐剂的O1群吸附霍乱菌苗的反应较其它组强。结果证实,甲醛灭活的O139型霍乱菌苗和O1群霍乱菌苗是安全的,接种人体对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霍乱O139型菌苗的试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孟加拉、泰国、印度、中国四地区O139型霍乱菌株进行了毒力、免疫原性、免疫力与相互交叉保护力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分离的O139型霍乱弧菌其所试特性相互间无差异。用中国(93-3)株试制的菌体菌苗,其抗原性、毒性、免疫力安全性等经检定符合霍乱菌苗规程要求。鉴于O139型霍乱弧菌存在荚膜的特性,而现有的几种荚膜多糖菌苗都显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使用O139型菌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O139型霍乱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霍乱菌苗的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着重从霍乱菌苗的预防效果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对霍乱菌苗的研究,始于Koch发现霍乱弧菌的1883年,隔了一年(1885)首次使用霍乱菌苗进行免疫,已经过了100多年。期间包括用遗传工程手段组建的霍乱活菌苗在内,先后推出几个类型的免疫预防制剂供做人体使用和考察,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菌苗,以预防危害严重、流行猖獗的霍乱。世界范围的第七次大流行仍未终止,因此,霍乱免疫问题,不能不说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现在就霍乱菌苗本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一小结,提出愚见,以供抛砖引玉。 霍乱菌苗先后有单纯菌体菌苗、菌体菌苗加毒素衍生物的二价菌苗;有加佐剂的吸附菌苗和亚单位菌苗,有弱毒株活菌苗和遗传工程菌苗等。但均可以归于霍乱死菌苗和霍乱活菌苗两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O139霍乱菌苗的研究现状,并对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TCP A表达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因重组技术在霍乱菌苗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在霍乱菌苗研制中已获得一定进展,并已研制了霍乱减毒活菌苗,伤寒/霍乱双价菌苗以及表达菌毛的减毒菌苗等,经动物实验与志愿者试用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常规霍乱菌苗保护力低,人们注意力已转向了更能有效刺激肠道免疫的口服菌苗。本文,我们评价了口服B亚单位-全菌体死菌苗(BS-WC),与全菌体死菌苗(WC)的保护效果(PE)。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使用的霍乱菌苗有两大类,一是由全菌体加或不加毒素B亚单位组成的死菌苗,给苗途径可肠道外或口服;二是口服活菌苗,由霍乱弧菌基因工程减毒株或由表达霍乱抗原的异源载体菌(即伤寒Tyzla)组成。前一类费钱效果不理想,后一类有反应原性、变异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最近,我们鉴别出了菌毛定居因子(协同调节的毒素菌毛( toxin coregulated pil-usTCP),它可能是审定菌苗可否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新免疫原。本文介绍TCP菌毛应用于霍乱菌苗研究中的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TCP)的遗传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用以研究霍乱菌苗等方面作了综述,提示对TCP的研究可能提供研制菌苗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霍乱灭活菌体菌苗的流行病学予防效果,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不够理想。甚至有人认为接种菌苗所化费的人力物力与予防效果的收益相比,简直是得不偿失,而且提出应该仃止霍乱菌苗的予防接种。其实,这种意见是不全面的,企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往往是不妥当的。霍乱的予防必须依靠综合性防御措施,而予防接种就是综合性防御措施之一。希望象消灭天花一样,依靠予防接种去消灭霍乱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然而,必须看到霍乱菌苗的效果是肯  相似文献   

13.
引起霍乱病世界大流行的病源菌、近几十年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以此分类,前后发生了3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别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和0139型霍乱弧菌引发。3个霍乱弧菌之间都有明显不同点,尤其O139型霍乱弧菌,它超脱01抗原范畴,预示着一次新的大流行开始。进一步的分析证明:O139型已远离古典生物型,而更相似於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表明三者之间的抗原漂移关系。本文就当今霍乱菌苗研究的几个途径,分别阐述了进展情况,并引用了大量的霍乱人体试验材料证明:01霍乱弧菌有很强的免疫力,提示霍乱菌苗研究的可行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4.
<正>以往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人用炭疽菌苗,已经证明无论化学菌苗或活菌苗必须含有一种或几种毒素成份方可保护活芽胞攻击。我们近期的研究致力于∶畜苗炭疽杆菌Sterne株Aro_突变株,产保护性抗原(PA)的重组活菌苗,和含PA,PA片段和新佐剂配方的非活菌苗。 炭疽杆菌Aro—1和Aro—2 用四环素抗性转座子Tn916致突变,使炭疽杆菌链霉素抗体、产毒素、无荚膜株UM23—1产生两个独立的Aro~-突变株,此二株Aro~-突变株的生长需要几种芳香族复合物,命名为Aro—1、Aro~-—2,它们对小鼠和豚鼠比UM23—1株毒力弱,但用其免疫小鼠和豚鼠,对强毒炭疽杆菌芽胞致死量非肠道攻击提供明显保护。当体外无四环素培养时,两种Aro~-突变株回变到亲本表型。  相似文献   

15.
炭疽菌苗免疫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人用和兽用炭疽活菌苗的有荚膜和无荚膜两种疫苗株的选育原理、方法及疫苗性质,活菌苗与PA疫苗的免疫机理、效果比较,同时提出了现用疫苗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正在研究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十年来,已研究开发了若干种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并有望取代当今使用中的全细胞菌苗。百日咳菌苗有多种抗原,如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菌毛混合物(Fim2+3)及69KDa外膜蛋白是无细胞菌苗之所需组分。最近在美国开展了旨在比较全细胞和13种无细胞菌苗免疫原性和反应原生力2期临床试验。这些无细胞菌苗或只含有PT,或由PT与上述的1种或1种以上的抗原组合而成,并已通过化学处理或对其菌体作遗传学修饰消除了毒注。进入2期临床试验的无细胞菌苗,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无细胞菌苗质量控制的检定项目,并就两国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特别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测定和毒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对国内如何加强对无细胞菌苗的质量控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制定出中国国内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由英国“应用微生物学及研究中心”研制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含有凝集原2及3,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188名婴儿进入一项随机的双盲试验,以联合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无细胞或全细胞菌苗按3、5及8~10个月的间隔进行接种。两组的局部反应相以,但在接种无细胞菌苗后,具有全身反应的婴儿显著地少于全细胞菌苗。对无细胞菌苗凝集原和毒素组分的抗体平均对致滴度高于全细胞菌苗。接种第三剂菌苗后一年,无细胞组抗体的持久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20.
<正>全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通过小鼠保护试验(AMPT)来判定。此法是用不同稀释度的百日咳国际参考苗(ZSPV)和待检菌苗免疫小鼠,14天后脑腔攻击Bordetella百日咳菌18323(100-1000LD50)。 从1951年到1959年,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进行的现场研究表明,能使小鼠抵抗脑腔攻击的百日咳菌苗也可保护儿童。尽管在AMPT的结果和接种的个体产生的保护力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此试验仍有许多操作上的困难:(i)需要大量可对百日咳菌苗的免疫产生应答的小鼠。这些动物须在适宜的环境中喂养一个月,费用很高;(ii)脑腔注射需要毒株;(iii)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结果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