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对产于中国的筛蕊属地衣在形态与化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订正了文献中一些错误鉴定及分布方面的错误记载。研究结果表明,筛蕊属地衣在中国只有一种,即聚筛蕊:Cladia aggregata (Sw.) Nyl.。其主要特征为拟果柄不肿胀,分枝多,筛孔少而排列不整齐以及只含有巴巴酸等。至于云南的变种straminea实际上为一生态型,无分类学意义。浙江的Cetraria aculeata Fr.为聚筛蕊的错误鉴定。根据现有知识,本种分布区的北界在朝鲜为北纬38°,在日本为北纬37°,在中国为北纬31°,而非北纬44°(黑龙江虎林)。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中国地衣志》的编写中.作者从采自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新湖附近的地衣标本中发现了北极小腊肠衣[Brodoa oroarctica (Krog) Goward](茶渍目,子囊菌门).小腊肠衣属(Brodoa Goward)是中国新记录属.因而。也是中国地衣区系中已知的第234个属.车文对于该属,种在形态学,结构学、化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讨论.对于它和邻近属的区别也做了简要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作者在参加南极长城站地区科学考察中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和阿德雷岛采集了大量地衣标本。从形态与化学相结合研究了该地区大型地衣中种类最多的石蕊属,共计12个分类单位,多于国际上有关学者在该地区报道的石蕊属地衣种类。其中,Cl. Deformts,Cl. Carneola,Cl. Weymouthii等3个种是南设特兰群岛的新记录;Cl. Chlorophaea 是乔治王岛和阿德雷岛的新记录;Cl. Cornuta.Cl. PyxidataCl. Squamosa 等3个种是阿德雷岛的新记录。其余5个分类单位即 Cl. Boreaali,Cl. Fimbrtata,Cl. Gracilis subsp.Elongata Cl. Novochlorophaea Cl. Sarrnentosa是该地区过去的已知种。记叙和讨论了每个种与邻近种之间的异同,地衣化学和在南极地区的分布。在本研究地区没有发现石蕊科地衣中的其它属。  相似文献   

4.
鹿蕊属地衣(又称驯鹿地衣)广布于北极以及低纬度高寒地带;在我国多见于北方林带以及高山苔原带。在大兴安岭林区本属地衣往往是一定林型的伴生成员,又为大兴安岭驯鹿群的理想天然牧场,还是地衣抗菌素的重要资源之一。本属地衣在国内外文献记载中我国约有8种以及若干种下单位,其中(Cla-dina portentosa)一种我们尚未见到。本文记载了9种,其中黄雀鹿蕊(Cladinaaberrans)与亚林鹿蕊(Cladina imshaugii)两种我国新记录。此外,对于前人已发表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位于新科盾叶科 Rhizoplacopsidaceae(Umbilicariales,Lecanoromycetes,Ascomycota)中的新属盾叶属 Rhizoplacopsis 和新种蔚青盾叶 Rhizoplacopsis weichingii。蔚青盾叶取名于著名中国真菌学家王云章教授之字“蔚青”,作为庆祝教授百岁生日之纪念。该新种在外形上与 Rhizoplaca 属地衣极为相似,但位于地衣体上的子囊盘却为网衣型。此外,它的子囊顶器结构非常接近于 Umbilicaria-type。基于分子数据,对 Rhizoplacopsis weichingii 及其它相关地衣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成立新属盾叶属 vRhizoplacopsis 和新科盾叶科 Rhizoplacopsidaceae。  相似文献   

6.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I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7.
郭守玉 《菌物学报》2000,19(2):193-199
将中国92种石蕊属地衣划分为8个地理成分:广布成分19种,占总种数的21%,环北极成分32种(35%),泛热带成分8种(9%),欧亚成分5种(5%),东亚-北美成分7种(8%),东亚成分13种(14%),中国喜马拉雅成分1种(1%),中国特有成分7种(7%)。对中国石蕊属地衣所属的主要地理成分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东亚特有种云南石蕊(Cladoniayunnana)和北美特有种拟胀石蕊(C.transcendens)为一对地理替代种;比蒙氏石蕊(C.Beaumontii),圆筒石蕊(C.cylindrica),丛杯石蕊(C.mateocyatha)和大翅石蕊(C.macroptera)等4种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指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戴氏石蕊(C.delavayi)及欧亚成分中的细枝石蕊(C.corymbescens)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是秦岭山脉。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后蕊苣苔属(Opithandra)文采后蕊苣苔(O. wentsaii)、龙南后蕊苣苔(O. burttii)和裂檐苣苔(O. pumila)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三者花粉形状与外壁纹饰差异显著。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花粉形状及外壁纹饰特征,将后蕊苣苔属花粉分为四大类群:第一大类群包括O. burttiiO. sinohenryiO. primuloidesO. fargesii,该类群花粉近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宽,宽度不均匀; 第二大类群包括 O. acaulisO. pumila,该类群花粉近球形,网状纹饰不明显,刺密且显著; 第三大类群包括O. dalzieliiO. cinereaO. dinghushanensis,该类群花粉近球形或扁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窄,宽度均匀; 第四大类群包括O. wentsaiiO. obtusidentata,该类群花粉长椭圆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窄,宽度均匀。结果与王文采对该属的分类系统不完全一致,对该属分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拟扁枝衣属Pseudevernia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目Lecanorales,梅衣科Parmeliaceae。迄今已知6种,即粉芽拟扁枝衣P.soralifera、细拟扁枝衣P.cladonia、粗拟扁枝衣P.intensa、茶渍拟扁枝衣P.consocians、橄榄陶拟扁枝衣P.olivetorina及拟扁枝衣P.furfuracea。后三种地衣之界定是在形态特征相似但仍有区别的前提下,以其各自所含次生代谢产物之不同与地理分布区之差异为根据的。茶渍拟扁枝衣含有茶渍酸;裂芽发育良好而密度中等;裂片狭窄,为北美所特有。橄榄陶拟扁枝衣含橄榄陶酸;裂芽较稀少;裂片狭长;分布区以北欧为主,延伸至北非及西亚,如巴基斯坦。而拟扁枝衣则含袋衣酸;形态多变;分布区以南欧洲为主,遍布于整个欧洲,向南延伸至北非,向东延伸至亚洲,如蒙古等。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属地衣在中国的分布。文中除了对拟扁枝衣进行形态、化学及分布类型的描述外,还配有该种的照片以及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所筛的41株属于根霉属的菌株,均具有从葡萄糖产生延胡索酸的能力。其中,R25产延胡索酸能力最高,同时产生部分L-苹果酸。该菌株被鉴定为无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普通变形杆菌(Protcus vulgaris) Pl具有强的延胡索酸酶活性:可将延胡索酸转化为L一苹果酸。  相似文献   

11.
海链藻(Thalassiosira)与圆筛藻(Coscinodiscus)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 《植物研究》2009,29(3):282-288
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繁多,是硅藻门中的大属和代表属。两者的形态学特征具有较多相似之处,易混淆鉴定。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比较研究了海链藻和圆筛藻种类的形态学特征。海链藻种类除了具有1~2个唇形突之外,还具有数量较多的支持突,少数种类具有闭合突;筛膜位于壳面内侧;中孔在壳面外侧。而圆筛藻种类只具有数量众多的唇形突,且其中两个较大;筛膜位于壳面外侧;中孔在壳面内侧。由于两属形态学特征的区别只有在电镜下才能清晰观察到,因此尚有较多的分类修订工作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已获得的产乳酸氧化酶的5株菌进行复筛,对产酶量大的一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属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群I(Edwardsiella tarda Biogroup I)。这与曾报道的产乳酸氧化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和片球菌(Pediococcus)是不同的菌。分别研究了培养基中的培养初始pH、核黄素、乳酸钠以及硫酸铵对发酵产乳酸氧化酶的影响。这一酶源在酶法生产丙酮酸及医疗诊断和酶电极应用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西运城盐湖放线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山西运城盐湖分离到中、高温嗜碱或耐碱放线菌120株,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形态和分类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分别归入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诺卡氏菌科(Nocediaceae)、小多孢菌属(Micromono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将链霉菌归入了11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地衣芽孢杆菌产生碱性蛋白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自动控制发酵设备,首先进行分批发酵试验摸索了地衣芽孢杆菌2709生长与代谢的基本规律。然后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方法限制生长基质浓度,测定了一系列(SI,μI)、(μj,qpj)数据,获得KSμmax、α、β等参数的值,并且推导出了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公式,从而证明了用Monod方程描述地衣芽孢杆菌2709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关系的合理性和合成碱性蛋白酶的发酵属于生长部分关联型。  相似文献   

15.
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蔚文  张灼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46-150
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2株能降解LAS的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属于青霉属(Pr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帚霉属(Scopulariopsis)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研究了Aspergillus f-11降解LAS酶活诱导生成的条件及降解LAS的特点。还利用液相色谱对真菌和细菌降解LAS的产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保定槐茂甜面酱中分离到一株酵母。经鉴定,这株酵母菌属于固囊酵母属(Citeromyces),并为该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保定团囊酵母(Citeromyces baodingensis zhangsp.Nov.)。保定团囊酵母与固囊酵母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区别,保定固囊酵母(Citeromycesbaodingensis)不发酵蔗糖、棉子糖,同化半乳糖和纤维二糖,不同化海藻糖和棉子糖,G+C含量为48.5mol%。  相似文献   

17.
报道单格孢属的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长圆孢单格孢Monodictys oblongispora和脑形单格孢Monodictys cerebriformis,中国新记录种为光滑单格孢Monodictys levis, 黑素单格孢Monodictys melanopa, 多变单格孢Monodictys fluctuata。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新疆天山南部的蓝藻型地衣异极衣科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以及2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采用形态解剖、化学及生态等传统分类方法,利用显色反应法(CT)、薄层层析法(TLC)等生物化学方法,鉴定采样区异极衣科地衣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半被果衣属(Lempholemma Krb)以及2个中国新记录种——叶状枝半被果衣[Lempholemma cladodes (Tuck.) Zahlbr.]和幼芽状盘衣属(Lichinella Nyl.)的黑色幼芽状盘衣[Lichinella nigritella (Lettau) P.Moreno & Egea]。半被果衣属的主要特点是子囊果为半被果或密果,共生藻为念珠藻;黑色幼芽状盘衣的鉴别特征为地衣体多叶状,顶端常具小裂片,上表面具小、球状裂芽。本研究对半被果衣属以及叶状枝半被果衣和黑色幼芽状盘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为新疆地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中国异极衣科地衣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盐碱放线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分离自云南省盐碱土壤的39株嗜碱或耐碱放线菌进行了鉴定。根据形态学和化学分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甲基萘醌组分和磷酸类脂组分)。将它们分别归入拟诺卡氏苗属(NoCARDIOPSI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再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定为12个种2个亚种.为云南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组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将经典的形态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细胞壁与醌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对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2株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小多孢菌属(Micropoly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6个属,13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