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30年代发现衣原体后,在很长时间内,人们认识到的衣原体只有两类:沙眼衣原体(ChlaopdiatTachomarts,CT)和鹦鹉热衣原体(Chlaapdiapsittaci,CP),并对它们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随着对衣原体认识的深人,新发现一种衣原体——肺炎衣原体(Chlaapdiapneumon。ae,Cwn).回生物学特性1.1发现与命名:1956年我国台湾小学生进行沙眼的疫苗检测时,从沙眼患者的结膜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衣原体,分离出的头两株分别命名为TW--183和AR--39,最初认为它是CT的一个株,并将此株统称为TWAR.进一步对衣原体的原体超微结构及DN…  相似文献   

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试验研究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TWAR)和白细胞介素-6 (IL-6)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及血清脂质谱的变化,以期了解我国AMI患者TWAR的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显微免疫荧光法检测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验者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滴度,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同时检测两组血清脂质谱的含量.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率(73.6%)明显高于对照组(14%)(P <0.01),两组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中IL-6 含量超过正常上限值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即对照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 1).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感染阳性者,其危险的血清脂质谱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疾病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呼吸道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沈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31肖纯凌沈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孟宪红衣原体原来只有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二个生物种,近年又发现第三个生物种一肺炎衣原体,TWAR株。肺炎衣原体作为人类重要的呼吸道病原,国外已有大...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Cpn)是衣原体属内的第3个种,主要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其生活周期包括原体和始体(RB)两个发育阶段,本文综述了EB和RB在大小、形态、电子致密度、外膜蛋白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HEP—2培养分离及其抗体的MIF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斌  王明丽 《激光生物学报》1997,6(3):1132-1135,1128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引起肺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的新型病原体。本研究采用HEP-2培养从8例呼吸道感染者新鲜痰液中初步分离出肺炎衣原体。此外,采用微量免疫光试验(MIF)对96例呼吸道感染者与48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学分析表明:83.4%的患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这些患者呼吸道感染中,肺炎衣原体可能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衣原体在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中会引起各种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全球农业生产会产生重大影响。人的2种主要衣原体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沙眼衣原体会引发慢性结膜炎等,是人类最普通的性传播疾病,感染为隐性过程,如果不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炎嗜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炎嗜衣原体属于革兰阴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常导致呼吸道感染,随后可播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因其病理改变在动物模型中可得到重现,故建立Cpn感染的动物模型可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发病机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及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肺炎嗜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嗜衣原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菌,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菌,与动脉硬化等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有关系。在肺炎嗜衣原体感染中,热休克蛋白60(Cp-HSP60)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对树突状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都有影响,能够促进T细胞向Th1型分化。经过基因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Cp-HSP60与其他衣原体HSP60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由于HSP60高度保守,Cp-HSP60与人的HSP60在慢性疾病病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仍存在争议。疫苗是控制传染的有效措施,应用重组Cp-HSP60和表达Cp-HSP60的DNA疫苗在小鼠实验中对肺炎嗜衣原体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肺部能产生免疫记忆。  相似文献   

9.
肺炎嗜衣原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嗜衣原体(Cpn)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它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因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Cpn感染的诊断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Cpn感染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由十分困难的分离培养法到血清学检测方法发展成为今天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毫无疑问,诊断方法的进展在便利Cpn感染诊治的同时,也将为人们更好的了解Cpn奠定基础。本文就Cpn感染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开发一种分离并增殖肺炎衣原体(Cpn)的简易方法极具意义。该方法先分离血液标本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PEG使Cpn-Ag阳性的PBMC裂解释放出Cpn,然后与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一起离心,继续培养Hep-2细胞,再将Hep-2细胞冻融破碎后,放入到新的Hep-2细胞中进行离心,以完成Cpn的1次传代,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4次传代。分别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及PCR法检测Hep-2细胞中的Cpn-Ag和CpnDNA,并用FITC标记的属特异性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检测实验分离以及进口菌株传代后的包涵体形成单位数量。结果显示MIF法检测Cpn感染后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强阳性;MIF法检测1次传代及2次传代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亦均强阳性,3次传代为阳性,而4次传代为阴性;PCR法检测2次传代后CpnDNA阳性。该简化方法可以实现PBMC中Cpn的分离,分离菌株传代4次后出现退化(优于进口菌株),但该方法仍可实现进一步的培养及传代。  相似文献   

11.
肺炎衣原体为1989年命名的衣原体属内的一个新种。近年来,有关肺炎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特别是它的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热休克蛋白的组成及其抗原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序列分析等研究已逐步深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也为肺炎衣原体实验室诊断开辟了快速而准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新的PCRELISA技术模式,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肺炎衣原体,为肺炎衣原体的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于聚乙烯微孔板,生物素标记的引物扩增目的DNA片段与荧光素标记的探针在微孔板内进行分子杂交,抗荧光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与之结合,再加入底物即可产生颜色反应,通过测定其吸光度来进行结果判断。新建立的PCRELISA方法与其它相关的六种病原体无交叉反应,临床标本检测检出率高,呼吸道感染者标本42份检出率达2195%,肺炎患者标本465份检出率为4215%,比套式PCR方法及其它检测方法的检出率都高。应用新建立的PCRELISA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敏感,结果客观、稳定、可靠,对肺炎衣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研究还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脑膜炎,心内膜炎,结节性红斑等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肺炎衣原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相应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优化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 psittaci,Cps)禽鸟株分离培养技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的小鼠模型。【方法】从禽鸟肝组织中抽提总DNA,PCR法体外扩增Cps ompA基因,初步鉴定Cps阳性标本;同时将阳性标本的肝组织匀浆液接种到HeLa和Vero细胞中培养,Gi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衣原体包涵体。将临床株扩大培养后,用2×104 、2×105 、2×106 IFU三个剂量鼻内接种小鼠,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显微镜观察受染小鼠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采用PCR扩增Cps ompA基因,从100只禽鸟标本中检测到阳性Cps标本6例(6%),并成功地在HeLa及Vero细胞中培养出3例,且Vero细胞内的衣原体包涵体体积大,结构致密,对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溶解耐受性较HeLa细胞强,更适合用于Cp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研究。成功建立Cps的鼠呼吸道感染模型,105IFU 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宜菌量。【结论】优化了Cps临床株的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为Cps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衣原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肺炎衣原体与诸多慢性临床疾病相关,是否像沙眼衣原体那样存在不同的亚型导致不同的临床疾病,由此引起的肺炎衣原体亚型研究从未间断。已有学者发现世界各地分离的肺炎衣原体菌株抗原性并不一致,而新近的全基因组测序提示在不同菌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差别。在AR-39基因组中首次发现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研究初步证明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的肺炎衣原体与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肺炎衣原体的实验模型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在灵长在动物中所致的轻度炎症及病原体的持续存在衣原体的慢性感染研究了有重要意义,小鼠是肺炎衣原体最敏感的动物,是研究肺炎原体性肺炎,支气管炎及持续性感染的良好模型动物,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模型还可用于肺炎衣原体免疫致病作用的探索。利用构建兔劝脉粥样硬化模型证明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肺炎嗜衣原体是世界公认的对培养生长条件较苛刻的微生物之一,难以从原始标本中成功分离培养,传代也比较困难。致力于改善Cpn分离培养条件及传代方法的研究无论对临床诊断还是实验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衣原体属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唯一两阶段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细菌。本属衣原体含有四个种;最常引起人感染的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性病衣原体,还有偶然由感染鸟类传染给人往往引起严重肺炎的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内所有种的共同点是两阶段发育周期和种特异的脂多糖(LPS)。在两阶段发育周期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Hela229细胞培养与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对940例咽拭子及224例纤支镜取材标本进行肺炎衣原体分离鉴定。结果正常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下呼吸道感染组、肺部肿瘤组的咽拭子标本分离率分别为0%(0/248),2.13%(10/468),2.1%(3/146),1.28%(1/78)。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的分离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肺部肿瘤组。前二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肿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组、肺部肿瘤组的纤支镜取材分离率分别为10.96%(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6年10月~2008年2月因ALRTI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呼吸道标本中MP和CT的DNA,并分析2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312份深部鼻咽分泌物标本中,MP和CT检出率分别为7.85%(103/1312)和2.97%(39/1312)。MP在5岁以上患儿中的检出率为33.33%(30/90),而CT在3个月以内患儿中的检出率为6.28%(31/494)。MP感染后易出现40℃以上高热,较少发生发绀与重症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无明显升高,但C反应蛋白升高较多见。CT感染后40℃以上高热和重症呼吸道感染少见,C反应蛋白升高也较少见。结果提示,在5岁以上儿童的社区获得性ALRTI中,MP是重要的病原体;而在3个月以内儿童中,CT为常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