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眼虫(Euglena vlrlclis)隶属于原生动物门(Protozoa)、鞭毛纲(Mastigohora)、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眼虫目(Euglenoidina)、眼虫科(Euglenaceae)、眼虫属(Euglena)。绿眼虫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能分泌胶质形成包囊,一旦条件改善又会脱包囊而出。水环境pH值的变化可诱导绿眼虫形成包囊。本实验采取改变水样液的pH值诱导绿眼虫形成包囊。  相似文献   

2.
绿眼虫染色的好方法在进行绿眼虫观察实验时,染色往往造成绿眼虫身体变圆而影响观察。通过多次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而且当绿眼虫密度不太大时仍可进行。取少许绿眼虫培养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数绿眼虫分散在向光侧。染色时先...  相似文献   

3.
纤毛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原生动物纤毛虫的生活史中,经常涉及到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而除此之外,许多纤毛虫生命活动受到阻碍时,又往往发生形成包囊(encystment)的过程。此封,纤毛虫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不动,在细胞团缩并逐渐失去某些结构的同时,分泌物质形成包囊壁(cyst wall),成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的包囊(cyst)。一旦环境适宜,形成包囊的细胞则会脱包囊(xcystment),恢复正常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绿眼虫(Euglena viridis)取材容易,所以在一般动物学教学中,常用作鞭毛虫纲的代表类型。鞭毛和细胞核是绿眼虫的重要细胞器。前者与运动有关,后者在分裂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在眼虫属(Euglena)种的鉴别上、鞭毛明显的程度、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地位等,都是较重要的分类特征。但用眼虫一般的染色显示法,常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笔者曾用下列方法染色制片,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现将制作过程介绍于后。 (1)取1/4指管的眼虫培养液,加过半量的波因氏(Boiun’s)固定剂(波因氏固定剂的配方如下:饱和苦味酸溶液  相似文献   

6.
一、眼虫 1.自然生活情况眼虫最普通的种类是Euglena gracilis,身体略呈纺锤形,颜色鲜绿,体长约45微米(μ,=1/1000毫米),在有水生植物的池沼中,春夏秋三季均有之,初春与晚秋极多,夏季甚少,春季冰消後10日至20日内(在北京为3月中旬),在含有大量氮质排洩品的水沟中(即平常有尿水流入的水沟)近岸的底上,有一层绿泥,或近岸之水成为鲜绿的汁,这种绿泥和绿汁中是纯粹的E.gracilis。天气稍暖後,各种原生动物和轮虫出现,眼虫即被淘汰。晚秋里(在北京约为10月上半)某些池沼近岸的绿水中,亦有大量眼虫,但不是纯的,除了 E.sracilis 还有 E.veridis(较E.gracilis约大一倍,色亦较深),E.spirogyra (体呈带形,运动极慢,为眼虫中最大者),E.acus(体呈针状)等,还参杂有各种矽藻。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给原生动物的采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寻找污水源、观察水质是采集的关键,我在几年的实验材料采集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回采集地原生动物大都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质腐败且不大流动的污水中。不同的水质,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我在采集中发现在城市郊区、平房居民区、下水井外面,常常有几米或十几米的排水沟,有机质丰富,是采集原生动物的理想场所。2水质观察问)如发现污水沟液面上有~层白色膜状复盖物,也可能有绿色的藻类,但水底没有。这样的污水沟革履虫一般比较多。(2)有绿眼虫的污水沟,沟两侧呈绿色…  相似文献   

8.
双色豆瓣绿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名称:双色豆辦绿(Peperomia obtusifoliavariegeta)。材料类别:叶片及叶柄。培养条件:MS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DA(0.1mg/L~2mg/L)及不同浓度IAA(0.1mg/L~1mg/L)诱导芽的分化;MS培养基加入1mg/LIAA诱导生根。试管苗移栽于20℃人工气候室内。组织培养温度24~26℃,每天光照10小时。生长与分化情况:盆栽黄、绿相间的叶片及紫色叶柄为试验材料。表面常规消毒后,切成0.7cm见方的小块于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约经2~3个月可见外植体上出现绿色小点,继之形成芽。从不同浓度BA及IAA配比看出,每升培养基中BA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组织学生从诱导温度、恢复常温培养、制片过程中的细节等方面,利用多种实验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探究。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洋葱是较好的实验材料,解离时间依据实验材料和温度不同有所差异。材料在2℃、4℃诱导下均可观察到染色体数量变化,且洋葱根尖在4℃条件下诱导36 h效果更好。观察中发现双核细胞并运用于染色体数目变化细胞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绿眼虫 (Euglena viridis Ehrenberg1830 )为 1种习见鞭毛虫 ,植物学中裸藻门裸藻属的叶绿体特征为“细胞内有许多颗粒状叶绿体 ,分布于原生质近表面 ,称边缘位叶绿体 ,少数种类为中轴位的星状叶绿体 ,数目很少 ,只有 1~ 2个”。国内许多版本 (195 0~ 1992 )《动物学》、《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大学动物学》等对绿眼虫的叶绿本形态描述多为 :“大量圆形叶绿体”、“多个叶绿体”、“有甚多含叶绿素的色素体”,“很多色素体 ,含多量叶绿素”等。陈义《动物学》(195 0 )中明确提出“绿眼虫的色素体 1个 ,在体之中央 ,胞核之…  相似文献   

11.
低温预处理对籼稻花粉植株诱导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籼稻花粉绿苗诱导率,我们于1974年开始在籼稻花药培养中进行低温预处理试验。先后对177个籼稻杂交组合花药低温预处理1—2天,除个别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在各种培养基上绿苗诱导率均有所提高。1978—1980年对接种材料低温预处理2—33天进行系统观察。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些观察实验,也是不应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中学生物实验取材广,简便易做,但往往培养期长,需要连贯性的观察,这使家庭实验成为必要与可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的给学生拟定实验的题目和方法。例如: (一)种子的萌发目的要求:证明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胚是形成幼苗的内在依据。实验材料: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 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14.
周雄韬  程庆莲 《遗传》1982,4(6):16-18
为了提高釉稻花粉绿苗诱导率,我们于 1974年开始在釉稻花药培养中进行低温预处 理试验。先后对177个釉稻杂交组合花药低温 预处理1-2天,除个别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 在各种培养基上绿苗诱导率均有所提高。1978 一1980年对接种材料低温预处理2-33天进行 系统观察。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胎盘来源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stem cells,hPDSCs),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检测,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将hPDSCs和制备的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后观察其形成软骨组织的能力,为以hPDSCs作为种子细胞进行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hPD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性状和良好的增殖能力,能连续培养30代以上保持未分化状态;将hPDSCs培养于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可以分化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软骨细胞.将hPDSCs与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在诱导培养基中复合,7天后可以观察到有软骨样结构形成,Ⅱ型胶原表达阳性;裸鼠体内移植实验证实,hPDSCs与胶原海绵复合后可以在体内形成软骨组织,组织学观察软骨陷窝形成,并且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hPDSCs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与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复合后可以构建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软骨组织,为临床工作中软骨缺损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黑腹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其科研价值一直备受瞩目。目前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少有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果蝇培养、果蝇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在中学教材中未提供成熟的、适宜在中学实验室中操作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出了在中学实验室中进行果蝇饲养的条件,以及适合中学生的果蝇成虫麻醉方法,使果蝇成为"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实验中较为理想的昆虫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原生动物中的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是常 培养,就成为实验手段中重要的一环。现将我见的实验材料,应用广泛。因此,标本的采集与 们在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资料和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19.
杨振云  顾福康  倪兵  季玲妹 《动物学研究》2001,22(1):85-87,T00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尽管不同类群的纤毛虫形成包囊过程中 ,细胞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形成不同类型的包囊 ,但是其休眠包囊生命活动中对细胞内物质的消化、能量利用和代谢等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顾福康等 ,1995 ,1999;李恭楚等 ,1999;陈灵等 ,2 0 0 0 )。这一现象提示 ,纤毛虫在休眠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可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由于在高等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中间纤维-核纤层 -核骨架体系对细胞生命活动起到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且尽管目前仅对极少数原生动物观察到该结构体系 ,但它却预示了在这一原始的单细胞类群中以中间纤维为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抗性棉皖棉小黄花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ayer-Dür)取食、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和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后棉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过氧化氢酶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并以健康植株为对照。结果表明:绿盲蝽取食诱导与外源信号物质诱导相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PAL、POD和CAT活力变化与本文中选取的pal、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本研究说明,绿盲蝽取食既激活了水杨酸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途径,也激活了茉莉酸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PAL、POD和CAT 3种酶活力不完全由本文中选取的pal、pod和cat 3个基因所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