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鲤科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嗅觉器官(olfactory organ)是鱼类重要的化学刺激感受器。不少学者研究过鱼类嗅觉器官的功能。在形态方面,国外也有许多研究报道(如Harder,W.1975;Pfeiffer,W.1963),国内对中国软骨鱼类(如孟庆闻等1981a,b)及纯形目Tetrodontiformes(苏锦祥等,1982)鱼类嗅觉器官也作过比较研究。有关中国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嗅  相似文献   

2.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解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作者于2004–2007年间在长江河口湿地设置了33个采样站点, 采用多种调查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23种, 隶属1纲18目46科。结合文献记录, 本地区共有鱼类208种, 隶属2纲22目67科。海鲢(Elops saurus)和印度小公鱼(Sardinella sindensis)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 生态型以淡水鱼类最多。长江南支、北支和口门区水域的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南支常见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 而北支和口门区以鲈形目鱼类为主。与1990年以前的调查资料相比,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 其中软骨鱼类和鲀科鱼类下降相对较多。一些重要经济种逐渐变为偶见种, 甚至成为濒危物种, 如鲥(Tenualosa reevesii)、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等。导致河口湿地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3.
广西河池地区鱼类资源调查及两支流的鱼类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至2008年间,对广西河池地区的柳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依据实际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记载,这两水系中分布的鱼类共有185种,分别隶属于9目21科107属。较以前调查,新增种类21种,包括1新属19新种。柳江水系分布的鱼类共有134种,分别隶属于8目19科8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鲈形目鱼类次之,鲇形目鱼类第三,其他目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仅1—3种。红水河水系分布的鱼类共有157种,分别隶属于8目20科101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鲇形目鱼类次之,鲈形目鱼类第三,其他目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红水河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较柳江水系丰富,其主要原因为红水河流经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河流众多而且流域面积广,水量充沛。  相似文献   

4.
革鲀科的鳞片构造不同于一般真骨鱼类的骨鳞,由特化的基板和鳞棘两部分组成。中国有革鲀科鱼类12属19种,本文研究了其中10属14种的鳞片构造,运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根据基板表面棱突的特征,可将革鲀科基板构造分为3个式型、2个亚型;根据鳞棘数目、形状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4个式型。革鲀科各种间的鳞片具有不同的性状,而且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鱼类嗅觉器官的形态与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鱼类嗅觉器官的发生、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嗅觉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依据鱼类嗅觉器官开展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嗅觉分子生理机制而开展的有关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可能是未来鱼类嗅觉器官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长江的鲀形目鱼类资源主要有两种,暗纹东方(Fugu obscurus Abe)和弓斑东方Fugu ocellatus(Linnaeus.研究结果表明 :与野生的弓斑东方鲀相比较,野生的暗纹东方鲀的毒性比较低。现在已有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那么它们的毒性是否也像红鳍东方鲀一样,经过人工养殖后毒性有所下降,甚至变为无毒,因此食用更加安全了呢 ?为此,作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鲟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危鱼类 ,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包括中国特有鲟形目鱼类在内的 1 2种鲟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 ( 70 3bp)的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 1 )鳇属可以归并到鲟属 ;( 2 )达氏鲟与中华鲟的亲缘关系最近 ,很有可能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型 ;( 3)环太平洋地区的鲟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 4)ND4L和ND4基因是进行鲟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8.
核糖体转录间隔子2应用于鱼类种属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万安 《遗传》2010,32(4):369-374
为了防止珍稀鱼类的非法捕捞和销售, 鱼类种属的鉴别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特别是形态学方法无法区分的样品(如鱼苗、鱼鳞、鱼卵、鱼肉及其加工产品等)。为了帮助珍稀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核糖体基因的转录间隔子2鉴别鱼类种属的分子遗传学方法: (1) 利用同一目鱼类5.8S rRNA和28S rRNA基因的保守性, 设计出扩增鲤形目鱼类这两个基因间转录间隔子2 DNA片段, 测序获得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 (2) 再根据不同鱼类转录间隔子2序列的差异, 设计出每种鱼的种属特异引物、种属鉴别标准物, 构建鱼类分子分类图谱, 利用PCR复合扩增技术鉴别鱼类种属。通过对国内不同地方采集的5种鲤形目鱼类的210个单一品种样本和40个混合样本的鉴别检验, 该方法能够准确、灵敏和快速鉴别这5种鱼, 可用于鱼类资源保护和评估、管理和开发, 特别是在渔业管理人员渔业执法、海关打击珍稀鱼类走私、防止商业欺诈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10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卵透明带蛋白(ZP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初步探讨了这些鱼类ZP2基因的重复结构域变异与产卵习性的相关性。序列分析表明,10种鲤形目鱼类ZP2基因cDNA序列长度差异较大(1 254~1 734 bp),其编码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集中在N端信号肽序列、三叶草结构域和ZP结构域,变异集中在N端重复结构域中,不同物种的重复单元和重复次数不同,其中产漂流性卵和产沉性卵鱼类的重复结构域不含重复单元或重复单元重复次数较少(2~5次),而产粘性卵鱼类的重复结构域中通常含有多次重复单元(7~19次)。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鲤形目鱼类中,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与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的相似性最高(99.7%),斑马鱼Danio rer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相似性最低(71.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鲤形目鱼类的ZP2氨基酸序列聚为一个单系,其中斑马鱼单独聚为一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位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形成姐妹群。10种鲤形目鱼类ZP2蛋白的二级结构成分和三维结构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进化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ZP2基因在鲤形目鱼类中受到正向选择,可能对其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方法从美国红鱼肝脏中扩增出美国红鱼生长激素基因。该基因序列长为1 497 bp,与5个已报道的鲈亚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结构比较发现,他们的外显子和内含子之比均为6∶5,而且相对应的6个外显子大小一致。用Clustal X软件对美国红鱼和其他13种鲈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551 bp的编码区序列构建NJ和MP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由其构建的MP和NJ树与根据形态特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特别是在鲈形目鱼类科间及科以上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方面比较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序列能够较真实反映近缘鱼类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鲈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分析的较好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1.
鲱科鱼类消化系统和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鲱科5亚科、9属9种鱼类的消化系统和鳔作了比较研究。鲱科鱼类主食浮游生物、硅藻和有机碎屑。口小。齿小或退化。鳃耙发达,细长数多,具滤食作用。有些种类具咽上器官。胃呈Y型和U型。斑(鱼祭)的幽门胃壁肌肉屡增厚,它们主食浮游植物,肠长而盘曲多。所有鲱科鱼类均具幽门盲囊,鳔分支向前经耳囟延伸至内耳区,有些有后鳔管孔通外界。鳔有3式型和2亚型。  相似文献   

1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锡沐  张常路  李秉滔   《广西植物》1994,14(4):321-33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含161科645属1345种(包括种下等级),并有相当数量的古老种类和14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以及杜英科Elaeocarp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全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是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构成了其各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科地理成分的广泛性和属地理成分的多样性,而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的优势,热带及温带区系成分均有相当的影响,各类成分交错渗透,叠置分布。本文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归属,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的关系等争议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类型,为华南植物亚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极可能具有同一起源(华夏植物区系),宜划入同一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软骨鱼类螺旋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隶于2亚纲13目31科(除姥鲨科外)45属的68种软骨鱼类瓣肠内螺旋瓣进行了比较观察,认为可分为3式型,绝大多数种类属螺旋型,并可再依瓣的数目分为4个亚型,少数种类为薄片型或画卷型。亲缘关系近的种类其式型和数目亦近似。螺旋瓣数目颇多的种类可分为凶猛性和食浮游生物温和性两类。有的种类瓣肠内壁及螺旋瓣上具褶襞,以增加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用于表示某一类群在一特定区域起源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15.
Females of all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Drosophilidae have two kinds of sperm-storage organs: paired spherical spermathecae and a single elongate tubular seminal receptacle. We examined 113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Drosophila and closely allied genera and describe variation in female sperm-storage organ use and morphology. The macroevolutionary pattern of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phological divergence suggests that ancestrally both kinds of organs stored sperm. Loss of use of the spermathecae has evolved at least 13 times; evolutionary regain of spermathecal function has rarely if ever occurred. Loss of use of the seminal receptacle has likely occurred only once; in this case, all descendant species possess unusually elaborate spermathecae. Data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seminal receptacle is the primary sperm-storage organ in Drosophila. This organ exhibits a pattern of strong correlated evolution with the length of sperm. The evolution of multiple kinds of female sperm-storage organs and the rapidly divergent and correlated evolution of sperm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morpholog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Tetraodontiform fishes (e.g., triggerfishes, boxfishes, pufferfishes, and giant ocean sunfishe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monophyletic group. Morphological analyses have resulted in conflicting hypotheses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etraodontiform families. Molecular data from the single-copy nuclear gene RAG1 and from two mitochondrial ribosomal genes, 12S and 16S, were used to test these morphology-based hypotheses. Total evidence (RAG1+12S+16S), RAG1-only, and mitochondrial-onl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both maximum parsimony and Bayesian criteria. Total evidence and RAG1-only analyses recover a monophyletic Tetraodontiform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recovered within the order differ, and none completely conform to previous hypotheses.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ata alone fails to recover a monophyletic Tetraodontiformes and therefore does not support any of the morphology-based topologies. The RAG1 data appear to give the best estimate of tetraodontiform phylogeny, resulting in many strongly supported nodes and showing a high degree of congruence between both parsimony and Bayesian analyses. All analyses recover every tetraodontiform family for which more than one representative is included as a strongly supported monophyletic group. Balistidae and Monacanthidae are recovered as sister groups with robust support in every analysis, and all analyses except the Bayesian analyses of the mitochondrial data alone recover a strongly supported sister-group relationship between Tetraodontidae and Diodontidae. Many of the intrafamilial relationships recovered from the molecular data presented here corroborate previous morphological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乐昌县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华谷  张桂才  邹滨   《广西植物》1992,12(4):372-380
本文通过对乐昌县维管束植物科属的分析研究,试图探讨本区系的基本组成、特征与分布,为研究广东植物区系,乃至中国植物区系提供基本资料。 乐昌县地处广东的最北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4°57′—25°31′,东经112°51′—113°34′之间,面积达239100 ha。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0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分隶205科,781属。其中蕨类植物37科,75属,147种;裸子植物8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60科,692属,1438种。 从科的分析表明,本区系的表征科由猕猴桃科、安息香科、山矾科、茶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水龙骨科等组成。 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与世界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以泛热带、北温带、东亚、热带亚州的成分最多,而地中海、温带亚洲、旧世界则很少联系。 与邻近地区比较,与湘南联系最高,其次是广西大瑶山,黑石顶低一些。  相似文献   

18.
用RAPD技术对特化等级裂腹鱼类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确定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遗传分化关系 ,对 7种 2 2个裂腹鱼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从所使用的 40个随机引物中 ,选择了 37个扩增带谱清晰的引物进行分析。根据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划分为 3个属级分类单元较为合适 ,这与采用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在 2 2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 ,最大的遗传距离指数达到了 90 38% ,此外 ,还有较多的遗传距离指数也在 6 0 %~ 90 %之间。通过分析 ,认为用RAPD标记技术来分析属级或属级以上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 ,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一些遗传差异较大的类群 (如裂腹鱼类 ) ,应用属级或属级以上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 ,很可能会出现个体之间遗传距离接近或达到 10 0 %的情况 ,从而无法探讨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条鳅亚科鱼类的鳔和骨质鳔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条鳅亚科鱼类及部分种类幼体的骨质鳔囊和鳔的形态特征的观察,阐明骨质鳔囊的形成与前面四节椎骨的关系;依据骨质鳔囊的形态,分为敞开型和封闭型两个型,后者又可以分为两个亚型:常态亚型和膨大亚型;依据鳔的前、后两室中后室的发达和萎缩程度,也可将鳔分为双室型和单室型;并对上述不同类型的骨质鳔囊和鳔与条鳅鱼类的生态适应、演化规律和系统分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