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莽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于2001年5~9月对莽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贝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共采得陆生贝类39种,隶属于2亚纲10科19属,主要有环1:3螺科、烟管螺科、钻头螺科、拟阿勇蛞蝓科、坚齿螺科、巴蜗牛科、野蛞蝓科和嗜粘液蛞蝓科。对它们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区系与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野燕麦(Avena fatua)是小麦田间危害很大的一种杂草,它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从生理角度研究野燕麦籽粒休眠机制,可为防治野燕麦提供线索。许多研究表明,内源GA类物质可能在破除野燕麦籽粒休眠中起重要作用,但二者  相似文献   

3.
野蛞蝓是一种世界广分布种类,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亦是一种农业上的间歇性害虫。笔者自1984年6月至今,对野蛞蝓在大庆温室中的数量变动、食性、繁殖等进行了连续羽察。本文主要报道野蛞蝓在大庆温室中的发生与危害;发生规律(生活史、习性);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4.
藤三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ailey),别名藤子三七、山豆厨菜、野山葵、野落葵、落葵薯、洋葵薯。  相似文献   

5.
【背景】三七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其土传根腐病害密切相关,而针对自然林下根腐三七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比较分析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分析,为三七根腐病害防治与仿野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自然林下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较高。在属分类水平,镰刀菌属(Fusarium)是自然林下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为17.30%,而癣囊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是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为22.55%;Candidatus Ba...  相似文献   

6.
嗜粘液蛞蝓科Philomycidae的种类较少,迄今为止,已记载38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和亚洲,我国分布3种,即双线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1842)、绣花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pictus(Stoliczka,1873)、皱纹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rugosus,Chen et Gao。1982。笔者分别于1963年8月和1983年8月在山东省崂山进行陆生软体动物调查,获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发现嗜粘蛞蝓属Philomycus Rafinesque,1820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是柑桔裂皮类病毒(CEV)的敏感鉴定植物之一,也是CEV能得到大量增殖的寄主植物。本文报告了采用反向双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和分子杂交技术,对CEV感染爪哇三七的若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了CEV的爪哇三七,无论是否表明症状,都比健株要多一条CEV-RNA带;感染了CEV的爪哇三七核酸提取物与CEV-cDNA探针能产生杂交点,而健株的核酸提取物则不能。以感病爪哇三七植株上发病的芽,再进行剪插,其病症的表现与光照有关,但经电泳检测CEV-RNA带的存在与病症表现无关。生物鉴定是对病毒及类病毒进行鉴定的经典方法。人们发现芸香科(Rutaceac)的香橼(Citron)等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敏感。此外,菊科(Compositae)的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是对CEV敏感的草木植物之一。国内从部分地区田间柑桔裂皮病症状的调查和以香橼为指示植物鉴定CEV发生情况等研究都已有报道,但要对CEV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性质作深入研究,搞清楚CEV的致病机理及复制方式,并找到防治CEV的有效对策,首先需要大量高纯度的CEV-RNA,而直接从柑桔叶片中提取CEV则相当困难。爪哇三七不仅是CEV的敏感鉴定植物,可用于柑桔裂皮病的早期生物诊断,同时也是CEV大量增殖的理想寄主。为此,已有学者从CEV影响爪哇三七插条生根,使植株整体变化到CEV引起爪哇三七细胞病变,以及CEV引起爪哇三七蛋白质的变化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和报道。近年来,类病毒的研究方法又有新的进展,除了用简便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甲苯胺兰染色法外,又采用了灵敏的反向双相PAGE银染色法来检测类病毒。我们采用双相PAGE银染色法和分子杂交技术,进一步考察了CEV感染爪哇三七的若干特性,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几种人参属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 1.观察到四种人参属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竹节参(P.japonicus) 2n=24,三七(P.notoginseng)2n=24,人参(P.ginseng)2n=44,西洋参 (P.quinquefolius)2n=48。其中,野生于江西省庐山和井冈山的竹节参的体细 胞染色体数目,不同于日本植物(2n=48);三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则为首次 报道。 2.分布区最广的二倍体物种竹节参,应是本属中较原始的类群,四倍体物 种人参、西洋参等可能是本属中较进化的类群。 这个结论不同于化学分类学所 得到的结果。 3.结合这四个种的地理分布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本属 的现代分布中心,也是本属的最大变异中心,很可能是本属的始生中心。  相似文献   

9.
三七不同部位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研究三七根、叶和花70%甲醇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同时分析经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三七根和三七叶中所含不同皂苷成分的抗凝血活性,以阐明三七不同部位的抗凝血活性.结果显示:(1)在测试浓度为20 mg/mL时,三七根、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的PT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和阳性对照,并且三七叶和花提取物的PT值显著高于根提取物.(2)三七根和叶中分离得到的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PDS)在量效关系实验中,其PT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包括20(S)-原人参三醇型皂苷(PTS)及三七根和叶总皂苷],而且在浓度低于25mg/mL时,差异更加显著.(3)相同浓度时,三七叶中的PDS(L-50,50%乙醇洗脱液)的PT值高于三七根中的PDS(R-50,50%乙醇洗脱液).研究表明,三七叶和花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活性较根强,具有潜在的抗凝血活性.而其中三七叶PDS的作用最强,可能是潜在的抗凝血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仅在伊犁州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珍贵资源,本研究对新疆巩留野核桃树的30cm处地径、树高、树皮光滑程度、树势、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统计了野核桃沟不同沟系野核桃树的分布数量、幼树所占比例、病(虫)害分布状况。用树皮的光滑度分析其年龄结构,并进行野核桃树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生长势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野核桃沟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30cm处地径小于10cm的幼树约占总株数的16%。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林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势。  相似文献   

11.
连作对三七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三七的连作效应,以不同种植年限及不同空间分布的土壤为栽培基质,研究了连作对三七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使三七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变化不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快速发芽期则呈明显降低或变短的趋势;与根区外土相比,根区土和根区下土使三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对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也有降低的作用;种植1年三七的土壤(1年土)对后茬三七种苗的生长并无明显障碍效应,2年土比3年土具有更强的抑制三七种苗生长的作用。连作对三七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均会产生明显的障碍效应,自毒作用可能只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七对血液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七,为五加科(Araliacae)植物人参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P.Pseudoginseng Wall;P.SanchiHoo)的干燥根,别名田七.是我国名贵中草药之一,主要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味甘微苦 ,性温。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三七皂甙 (简称PNG)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其含量8%~12 %。PNG中包括三七皂甙A (R -A) ,三七皂甙B (R -B) ,三七皂甙C(R -C) ,三七皂甙D (R -D1) (R -D2) ,三七皂甙E (R -E) ,三七皂甙F(R -F)。经理化常…  相似文献   

13.
爪哇三七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爪哇三七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爪哇三七的叶片,叶柄或茎段外植体分别接种于6种分化培养基上,均难以直接分化。在附加1mgL~(12),4-D和0.1mgL~(-1)KT的B_5培养基上的叶片形成无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转接于MS附加1mgL~(-1)BAP和0.1mg L~(-1)NAA培养基上,5天后开始形成绿色球胚状结构,继而形成不定芽或丛生芽。这些不定芽或丛生芽在锈根培养基中迅速长成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此外,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及不同组合的激素对爪哇三七外植体的脱分化、再分化的影响。并讨论了此项工作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简称CEV)的复制及致病机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和耐盐碱能力,是挖掘抗逆基因的优良种质资源。但目前尚未见野大麦遗传转化体系的报道。该研究以蒙农1号杂交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野大麦高效组培快繁体系,分化率达70%,快繁系数为35。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菌株侵染筛选获得的高质量愈伤系YZ101,通过优化侵染条件使侵染率接近30%。该体系的建立为野大麦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绢粉蝶和朱蛱蝶在新疆危害林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婷  黄人鑫 《昆虫知识》2004,41(3):F002-F003
报道了绢粉蝶Aporiacrataegi(L .)和朱蛱蝶NymphalisxanthomelasDenisetSchiffer在新疆危害林木的情况。绢粉蝶在阿尔泰山 1年 1代 ,以 2~ 3龄幼虫在叶巢内越冬 ,主要危害疣枝桦 (Betulapendula)和欧洲山杨 (Populustremula) ;朱蛱蝶在天山南麓 1年 2代 ,以成虫越冬 ,主要危害榆树 (Ulmuslaev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谷氨酸复制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Hoechst33342/PI双重染色法分别研究高、低剂量三七素对谷氨酸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谷氨酸刺激后,PC1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凋亡显著增强(P<0.05)。给予高剂量三七素可加重谷氨酸引起的PC12增殖力降低、凋亡增强。但低剂量三七素干预后,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凋亡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三七素可加重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损伤,但低剂量三七素可显著减轻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损伤,但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但由于三七连作障碍使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三七根际土壤(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健康三七以及感病三七)微生物群落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态组成与健康三七生长的相关性。基于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率的差异,在Biolog ECO生态培养板上培养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分别培养4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来检测其代谢水平的变化;同时还针对不同年限和健康状况的三七根际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三七根际土与感病三七根际土的各项指标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健康三七根际土中的氮、磷、钾、镁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均高于感病根际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和微生物结构组成简单。研究结果为三七种植克服其连作障碍提供了一定的土壤生态学信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三七细胞中共超表达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asphate synthase,FPS)基因、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对三七细胞皂苷合成的影响.利用农杆菌EHA105将pCAMBIA1300S-FPS超表达载体转入已超表达SS的三七细胞内,双抗生素培养及基因组PC...  相似文献   

19.
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种,在我国见于长江流域以及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区。喜欢生活在住宅附近以及地下室、菜园和花园等较暗湿的环境。一般昼栖夜出,危害蔬菜、瓜果、花生的叶和幼苗,为一种农业害虫。也常爬进厨房取食饭菜或食屑,污染食物、器皿、用具等,为人们所厌恶。它也是家畜、家禽等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我们于  相似文献   

20.
杨凯  李磊  龙光强  孟珍贵  李龙根  陈军文 《广西植物》2016,36(12):1519-1525
该研究以3年生三七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对三七种子种胚切片观察、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从生理、形态及转录组3个层面了解顽拗性三七种子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三七种子后熟0~40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升高.后熟40 d时SOD、POD、CAT、APX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FPKM值分别为28、13、356、105,皆处于较高水平,此时观察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种胚完成形态成熟,丙二醛(MDA)含量达到了最高值,说明三七种子内部抗氧化系统抵御氧化伤害最激烈,对水分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最为敏感.伴随后熟时间的延长,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造成细胞膜的降解,导致细胞功能丧失和畸形死亡,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不能有效抵御氧化伤害可能是导致顽拗性三七种子脱水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