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研究中国近海石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 为探讨中国近海石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6属28个种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 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 计算了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 并结合GenBank上石斑鱼属的同源序列, 以东洋鲈(Niphon spinosus)、真鲷(Pagrus major)等为外群构建NJ, MP, ML和ME系统树.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得出了如下结果: (i) 鳃棘鲈属(Plectropomus)最先分化, 是石斑鱼亚科中原始的类群; (ii) 侧牙鲈属(Variola)与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iii) 九棘鲈属是一个单系群, 并且较石斑鱼属(Epinephelus)原始; (iv) 宽额鲈(Promicrops lanceolatus)和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可以归入石斑鱼属; (v) 石斑鱼属内部存在两个平行进化的姐妹分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似Ju类8属13种和外类群7属10种鱼类的比较研究,选取37个骨骼及外部特征,运用外类群比较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支系统学原理重建了似Ju类的系统发育。特征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似ju类是具有许多共同离征的单系群,朝着流水性氏栖生活和刮食性的主干方向发展;其中以似Ju属最原始的,胡Ju属最特化构成7对姐妹群,蛇Ju属是较早分化出的相对特化的类群,棒花鱼属和小鳔Ju属的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Dan属鱼类共有7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三大流域中。其中半线Dan Daio interrubtus,红蚌Dna D.kakhienensis,缺须Dan D.apogon和珍珠Dan D.albolineatus分布地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龙川江水系,布良Dan D.browni和撞邦Dan.D.shanensis分布于萨尔温江上游的怒江水系,金线Dan D.chrysotaenia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对鳅(鱼它)鱼类的鳔囊、鳔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特征分圻,并以(鱼句)亚科作为外类群。解剖结果表明,鳅(鱼它)鱼类的鳔分四种类型;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鳅(鱼它)鱼类是一个单源群,作为一亚科可分为异鳔鳅(鱼它)属和鳅(鱼它)属,后者又分为原鳅(鱼它)和鳅(鱼它)二个亚属。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省的属鱼类一新种—勐腊Daniomenglaensissp.nov。新种与DaniochrysotaeniatusChu和DanioponticulusSmith近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的鲤科鱼类一新种。新种命名为江西鳅Gobiobotiajiangxiensis,sp.nov,以胸腹部裸露区止于肛门;须短小;胸鳍条不延长,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胸鳍起点距离大于至臀鳍起点距离;肛门位于腹鳍起点和臀鳍起点的中点等特征与本属其它种类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白鱼属(Anabarilius Cockerell)是我国特有的鲤科鱼类,主要分布于云南东部、中部和四川南部。分布范围不大,但种的分化强烈。 Regan(1904,1908, 1918)最先报道四种白鱼,但均置于Barilius属。尔后,Cockerell(1923)以Barilius andersoni Regan为模式种建立白鱼属;Nichols(1927)、张孝威(1944)、易伯鲁、吴清江(1964)、刘振华、何纪昌(1983)先后记述了部分种和亚种。陈银瑞、褚新洛(1980)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澄清了白鱼属属级分类上的混乱,记述了三新种和一新亚种。何纪昌、王重光(1984)用数值分类法探讨了白鱼属的分类,报道了二新种和一新亚种。至此,白鱼属共包括15个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9.
1980年,我们在青衣江采得裂腹鱼属(Schizothorax)鱼类的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 异唇裂腹鱼(新种)Schizothorax heterochilus,sp,nov.(图1) 地方名 假重口 正模标本编号6—0539,体长285毫米,♀,1980年11月5日采自雅安草坝,海拔高度600米左右;配模标本编号6—0414,体长为360毫米,(?),1980年9月13日采自雅安周公河,海拔高度约600米;副模标本6尾,编号:6—0001,6—0188,6—0404,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邛海湖的红鲌属鱼类一新亚种,命名为邛海红鲌,新亚种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qionghaiensis suhsp. nov.。本新亚种与长身红鲌E. mongolicus elongatus He et Liu较接近。其差别在于本新亚种鳃耙多(25—28对22—24);体较高(4.3—4.9对4.5—5.6);尾柄较短(6.6—8.5对6.2—7.4)。另外,本新亚种与它的差异还表现在头后背部隆起程度不同,前者明显隆起而后者不明显隆起。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E. 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相较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澜沧江水系的鲤科(鱼丹)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新属裸(鱼丹)属Gymnodanio gen.nov.在侧线、臀鳍条数目等特征上近似于低线(?)属Barilius,但以其除侧线鳞外体裸露无鳞,具不完全之腹棱等而与其及(鱼丹)亚科现有各属相区别。新种命名为条纹裸(鱼丹)G.strigatus sp.nov.。 相似文献
12.
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年6月在贵州盘县一溶洞的水体中采到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角金线鲃,新种Sinocyclocheilus angularis sp. nov.。本新种形状怪异,头背缘末端具一朝前的角状突,其内有顶骨突;眼正常;侧线鳞明显;鳔后室发达等特征而易与金线鲃属其他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两个新的水稻缺叶绿素b突变体光合作用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个新的缺叶绿素b的水稻突变体VG28-1, VG30-5及其野生型品种中花11号的叶片用28℃, 36℃, 40℃, 44℃和48℃等温度于暗处理30 min或以0.5℃/min的速率从30℃逐步升温至80℃. 光合机构的热稳定性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和H2O2累积的组织定位等的变化给予估测. 缺叶绿素b的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的Fo-温度响应曲线的格式有差别, 且突变体Fo快速升高的温度折点(48℃)比野生型(51℃)低3℃. 温度升至45℃时, 突变体的叶绿体肿胀, 基粒类囊体开始模糊并失去光合放氧能力, 但野生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仍无明显的变化. 55℃处理后两个突变体的类囊体结构紊乱, 叶片中的H2O2明显累积, 野生型中H2O2量少, 膨大的类囊体仍保持一定的垛叠结构. 与野生型相比, 高温处理过程中突变体的qP, NPQ和Fv/Fm的较大变化与其Pn下降速率相近. 这些结果表明缺叶绿素b的突变体对高温敏感, LHCⅡ中缺叶绿素b可能导致较低的PSⅡ结构与功能的热稳定性, 光合机构的热损伤可能部分归因于在重度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于怒江二级支流镇康县境内的大叉河中采获一批墨头鱼属(Gar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 Chen and Yang, sp. nov.)。该新种主要鉴别特征:围尾柄鳞12~14;侧线鳞48~50;在小个体中有一对微小的吻须;背鳍分支鳍条 8~9;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3~4;体高小于头长;臀鳍起点处的小于眼后至吻端的距离;腹鳍前长为体长的50.0%~53.7%;肛门前长为体长的58.9%~63.9%;体宽为体长的 16.7%~19.6%;体高为体长的19.2%~22.6%。本研究证实,在缺须的墨头鱼属的一些物种中,如高体墨头鱼(G. alticorpora)和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其幼体中往往具有一对很小的吻须。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测定了懒猴属(Nycticebus)D环的部分序列和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1140bp),分析了该属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在DNA水平上,序列分析结果一致地提供了新的分类学证据:支持Rataiszczak和Groves的观点,即N.intermedus只是N.pygmaeus的成体(Ratajszczak,1998;Groves,1971)。对两种序列的数据做了联合及个别分析,获得相似的系统树,支持懒猴属由两个单系群组成:第一群由N.pygmaeus聚成,第二群由N.coucang聚成。该结果也提供了新的分子遗传证据,支持懒猴属由N.coucang和N.pygmaeus两物种组成。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尧兰村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命名为尧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yaolanensis Zhou, Li et Hou, sp. nov.新种的胸鳍、腹鳍和臀鳍等性状以及体形大致与东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donglanensis和高肩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tishoulderus相似.但是,新种的侧线鳞与二者都具有一定差距,新种的侧线鳞为52(20-21)/(10-11)54;东兰金线鲃为44(14-17)/(9-11)52;高肩金线鲃为54(14-17)/(9-11)58. 相似文献
19.
20.
作者于1999年4月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大镇采集到3尾鲤科亚科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小鳔属一新种,似长体小鳔 M.pseudoefongatus sp.nov..新种与嘉积小鳔 M.kacheken-sis和长体小鳔 M.elongatus较相近,但身体较后两者更为细长,背鳍更近于身体的前端,头长等于或小于尾柄长,体侧有1条连续的黑色纵带而不是黑斑,背部无大横斑,这些特点与长体小鳔明显不同.上唇中部有1排4~6个排列整齐的发达乳突;中央1对呈门齿状,其大小约为相邻乳突的2倍,甚为特化,该特征与属内其它已知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