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似鳡属(Luciocyprinus Vaillant)是鲤科鱼类中属于鲃系(陈湘粦等,1984)的一个属,下咽齿3行,臀鳍无硬刺,具分枝鳍条5根。过去只记载一个种,外形很像鳡鱼,是由于摄食习性相同而导致的趋同现象(林人端,1981),故称似鳡,在广西俗称墨线鳡,云南俗称杆条鱼。分布于西江水系,包括云南中南部的湖泊,与鳡鱼分布于同一水系,但各占一定的水域,互不重叠。 关于似鳡的拉丁名称,惯用Fustis vivus Lin,是林书颜1932年定的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2.
对侧盘菌属在英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研究侧重于Otidea apophysata和O.platyspora两个具有大型子囊孢子的种。同时,对4个错误地用于大型孢子种的名称进行了订正:O. abietina(Pseudotis属的模式种)是含糊名称(nomen ambiguum);O.cochleata也为含糊名称;O. felina是O.alutacea的同物异名,并为后者指定了选模式;将O.umbrina处理为O.bufonia的同物异名。此外,确定了Otidea violacea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3.
乌苏里江流域的伞菌及其它大型担子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乌苏里江流域伞菌及其它大型担子菌种类。基于作者2003年和2004年在中国黑龙江抚远、饶河、虎林和密山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所采得的1200余号标本。记载了132属328种,其中有27种为中国新记录(用星号标注)。此名录包括种的名称及其文献出处、采集地和引证的标本号,不列举同物异名。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及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与土壤研究所植物标本馆菌物部(VLA-M)。  相似文献   

4.
长径蚜茧蜂属Lipolexis于1862年由Forster创立,描述甚简略。后来,Ashmead(1888)在Lipolexis属下描述了北美洲3个种(L.salicaphis;L.fuscicornis;L.chenopodiaphidis)。而后Smith(1944)认为Forster的Lipolexis属是Diaeretus属的同物异名。Stary(1958)查对了存于柏林的Hubold-univesitat动物博物馆中的属模,即Lipolexis gracilis Forster一系列模式标本后,认为Lipolexis Forster仍系有效属,它与Diaeretus属不同,他对属模重新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且认为Ashmead的3  相似文献   

5.
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鱼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孔鱼属(Gyrinocheilus)是Vaillant(1902)根据婆罗州双孔鱼(G.pustulosus)而创立的,共有三个种,主要分布于南亚。只有双孔鱼G.aymonieri(Tirant)一种产于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关于双孔鱼科的分类位置以及在鲤亚目中系统发育上的关系,各学者尚有不同的意见。如Vaillant认为是平鳍鳅科的一个属.而Regan(1911)认为应归鲤科而且应放在墨头鱼属(Garra)及缨唇鱼属(Crossocheilus)之后。也有人将该属放在鲤科内另立一亚科——双孔鱼亚科(Gyrinocheilinae)(Weber and de Beaufort 1906)。以后Hora(1923)又将它提升为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并认为与鲤科近缘,这个观点为以后多数学者所采用,一般认为它比鲤科更为特化(Berg 1947;Greenwood et al.1966;Rass and Lindberg 1971)。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黄足猎蝽属一新种——黑胸黄足猎蝽Sirthenea melanota sp.nov.,并与两个已知种——黄足猎蝽S.flavipes(Stal)及半黄足猎蝽S.dimidiata Horvath——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除黄足猎蝽外,其发音沟及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均为首次记载。此外,指出S.clavata Miller可能是黄足猎蝽apicalis变型的同物异名。新种的鉴别特征是:黑色,光亮;头背面全为红黄褐色,前胸背板全为黑色;近似S.leonina Horvath,但其前翅色斑区别明显;体躯量度见表2;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王锦蛇在我国分布广达16省(区),占疆土之大半。虽然如此,它仍属东洋界物种,亚热带类型之一代表。 一、种的研究简史及亚种分化问题的提出 甘塞(Guenther,A.1858)依据浙江宁波的标本,首次将其定名为Elaphis sanr—omates;其后1864年在他的“不列颠印度的爬行动物”一书中,不仅沿用了原来的名称,而且将其他学者所定之名称归属于同物异名之中,但就在该书的295页上,他又依据仅一条来自中国的,但无具体地点的标本,却定为他属一新种Phyllophis carinata前者腹鳞数为204—214,尾下鳞64—82;后者分别为223和97枚。他以腹鳞数在200枚以上作为两个属的重要分属特征,而忽略了两属究竟有何本质差别,因而导致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跳蛛科翘蛛属(Iura)和金希蛛属(Kinhia)进行了修订,认为后者为前者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南兰科植物的增补与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海南植物志(1977)记载,海南有兰科植物58属143种及2变种,其后多篇文章论及一些种属,标本亦有较多的增加。本文根据现有标本和文献资料对海南兰科植物作一增补与修订,共涉及36属超过57种,包括19个新记录种、2个新种、1个新各称、5个新异名和许多种的名称变动。总计海南岛共有兰科植物68属、178种3变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尾动物分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徐剑 《四川动物》2001,20(4):177-180
本文对有尾两栖类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巴鲵属、小鲵属分类研究中的同物异名,以及属称的订正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我国山溪鲵属应为5种,无唇褶山溪鲵B.cochranae应为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同物异名。巴鲵属是一个有效属称,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应为中国小鲵H.chinensis的同物异名,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 flavonaculatus可以暂定为秦巴北鲵Ranodon tsinoaensis的同物异名。黑抓异鲵Xenobius melanonychus是否有效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同蝽科板同蝽属3新种:戟板同蝽Lindbergicoris hastatus sp.nov.、黑线板同蝽Lindbergicoris nigrolineatus sp.nov.和散刻板同蝽Lindbergicolis sparsus sp.nov.。指出萧彩瑜等(1977)报道的Platacantha forfex(Dallas)属错误鉴定。研究材料及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在台湾地区分布较广(Fang et al.,1997),其模式标本产于台湾台中市南投县。其后,Ellerman和Morrison-Scott (1951)等认为其是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Ellerma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二个新属、新种。其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悉同作者前文(柯小麟1976)。虫种的模式及切片标本均存放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研究室内。 异类茎属 Allomicrophalloides,新属  相似文献   

14.
刺玛蠊属Margattina Bey-Bienko,1958是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新的同物异名。记述了产于中国的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的3新种并提出1新组合:华丽玛蠊M.speciosa sp.nov.,分布于湖南、江西;岔突玛蠊M.furcata sp.nov.,分布于贵州;无斑玛蠊M.immaculata sp.nov.,分布于浙江;三刺玛蠊M.trispinosa (Bey-Bienko,1958)comb.nov.,且附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张广学  乔格侠 《昆虫学报》2002,45(5):641-643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蚜科Aphididae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dinae戏蚜Sportaphis sporta Zhang和扁蓄蓼蚜Polygonaphis aciculansucta Zhang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戏蚜为静细长蚜Tenuilongiaphis stata Zhang and Zhong的同物异名,扁蓄蓼蚜为扁蓄童盾蚜Aspidaphis adjuvas (Walker)的同物异名; 戏蚜属Sportaphis Zhang为细长蚜属Tenuilongiaphis Zhang的同物异名,蓼蚜属Polygonaphis Zhang为盾蚜属Aspidaphis Gillette的同物异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INHS)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HMF)。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结实卵腺吸虫(新属新种)及腺顶突吸虫二个虫种。这些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同作者前文(动物分类学报,4卷1期,18—22页)。有关标本全部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记载的丝盖伞属Inocybe(Fr.)Fr.共有98个分类单位,包括90种5变种3变型。根据CABI数据库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订正了文献中的部分拉丁学名,将曾经报道的、但应作为属内异名的名称列在其正名之后,错误拼写和错误引用均在相应名称后有所说明;已组合到其他属和不合格发表的名称补充于名录之后。在以往报道的名称中有16个为属内异名,1个已被组合到其他属,5个拉丁学名存在错误拼写,1个为错误引用,4个为不合格发表名称。订正后的名录含丝盖伞属88个名称,包括78种7变种3变型,并记载了各分类群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8.
柬埔寨的吸血蠓类,以往报道不多,到目前为止,仅记录2属11种,即库蠓属10种(Chastel et al,1966;Wirth,1973)和细蠓属1种(Clastrier,1967)。作者整理采自柬埔寨的金边、磅逊、苏翁等地吸血蠓标本一批,发现2属16种,其中包括2新种及10种新记录。本文以现有标本为基础,综合文献报道,提出初步校订的柬埔寨吸血蠓名录共2属22种,其中包括一种新同物异名,对其中2新种作了描述,对各蠓种的扰人吸血习性和鉴别作了简述,并制订了已知蠓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树蝽科新种及一新纪录属(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蝽属,Isometopus Fieber和侎树蝽属Myiomma Puton是树蝽科中的两个大属,世界巳知4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区。中国仅发现了树蝽属的三种:天津树蝽Isometopus tianjinus Hsiao褐斑树蝽Isometopus fasciatus Hsiao及海南树蝽Isometopus hainanus hsiao(肖采瑜1964年)。在近年来采集的标本中,发现4新种,其中侎树蝽属为中国的首次纪录。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文内量度单位均为mm。  相似文献   

20.
中国块菌属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国报道的块菌属(Tuber)有35个名称,其中21个具有标本引证的支持、有3个缺乏明确的标本引证、3个与国际上已有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1、个鉴定时使用的是暂定名而有待进一步查证、还有2个名称已被证明为异名、5个名称为不合格发表而不应再继续使用。作者对我国的块菌属研究概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有关种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分布进行了介绍,同时也整理和修订了这些种的汉语学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