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原产地浙贝母遗传多样性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原产地浙江宁波鄞州章水、鄞江和龙观的3个浙贝母品系(狭叶型浙贝母、宽叶型浙贝母、多籽型浙贝母)1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1个狭叶型浙贝母、3个宽叶型浙贝母和2个多籽型浙贝母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分别为24.22%、3.81%和0.69%,表明3个浙贝母品系之间,狭叶型遗传分化程度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宽叶型其次,多籽型最低。(2)品系内的亲缘关系较品系间的亲缘关系更近,其中宽叶型与多籽型浙贝母品系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并推测二者可能是由原种狭叶型浙贝母选育而来。(3)16个浙贝母居群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50 1±0.033 5,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53 2±0.009 7,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787 1,基因流(Nm)为0.135 3,表明浙贝母的大部分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间,但各居群间的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
浙贝母鳞茎的定向组培(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筛选培养基,使浙贝母的小切块及愈伤组织向着产生鳞茎器官方向分化。来源于组织培养所诱导的浙贝母小鳞茎,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其生物碱的组成与生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补充UV-B辐射对浙贝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模拟西安地区自然光中U V2B辐射,增大辐射剂量对浙贝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3个增强的U V2B辐射2.54、4.25及5.31k J·m-2处理导致浙贝母株高、叶面积、单株干重、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茎粗增加.在3个U V2B处理中,生物效应以5.31k J·m-2处理为最大,2.54k J·m-2处理影响最小.同时增加的U V2B还使浙贝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下降,作用效果与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分析认为,浙贝母对U V2B辐射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钙、镁和硫元素对浙贝母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的合理、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对钙、镁、硫元素分别设置0 mg/kg、40 mg/kg、80 mg/kg、160 mg/kg浓度水平的处理组,对浙贝母产量品质、植株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CK)相比,多数施加钙、镁、硫元素对处理组浙贝母鳞茎产量有增加效果,平均增加12.20%;浙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和总生物碱含量除Mg(40 mg/kg)组外均有增加,与CK组比较分别平均增加26.01%、41.24%、42.61%和15.27%,Ca(80mg/kg)、Mg(160 mg/kg)和S(40 mg/kg)组的浙贝母产量和品质最佳;S(160 mg/kg)组浙贝母茎粗较CK组有显著增加;Ca(80 mg/kg)处理叶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CK组,Ca(80 mg/kg)、S(80 mg/kg)和S(160 mg/kg)处理叶中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显著高于CK组;不同浓度的钙镁硫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浙贝母根际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钙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引进浙贝母至万州区龙驹镇进行标准化种植,分析浙贝母不同株行距和种茎大小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浙贝母标准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4个不同种源浙贝母引种栽培至万州区龙驹镇,通过测定光合色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株行距和种茎大小对种植浙贝母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6.
连作对浙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在浙贝母种植的头茬、二茬及四茬田里进行植物及土壤取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关键酶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数的增加,浙贝母连作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呈酸化趋势;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呈线性减少,但真菌数量呈线性增长;重茬根区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头茬土,但多酚氧化酶及蔗糖酶活性出现增加现象.在连作障碍下,浙贝母叶内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地上、地下部生物量以及根长、根表面积均显著降低.说明浙贝母连作障碍是由于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根际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氧化胁迫加剧等多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种源浙贝母异地引种后根际土壤中10种营养元素有效量,为浙贝母异地引种栽培的科学施肥、标准化栽培和药材质量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种不同种源浙贝母引种栽培于重庆市万州区,选择不同株行距栽培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浙贝母5个生长期的根际土壤中有效Zn、Fe、Mn、Cu、Mo含量;使用乙酸铵-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8.
新疆贝母属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作者研究了产于我国新疆的6种贝母以及引种的浙贝母的核型。其中5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浙贝母次级代谢途径的关键酶——鲨烯合酶(SQS)的基因,有助于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调控。方法:根据NCBI上公布的8种植物SQS蛋白序列,分析高度保守区并设计简并引物。从浙贝母幼根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出高度保守区基因片段。再利用GSP引物和RACE技术中克隆出3’末端片段。结果:获得浙贝母SQS 1 122bp核苷酸序列,编码374个氨基酸。Protein-Blast比对发现与印度甘松、柴胡、马铃薯、拟南芥、紫杉五种植物的同源性分别达到76%、74%、75%、74%、73%,包含了底物结合位点、Mg2+结合位点、催化活性位点等。该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F551097。结论:通过蛋白质特征区、保守区以及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基因为SQS基因。这是首次从药用植物浙贝母中克隆得到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SQS的基因核心功能片段,为浙贝母次生代谢工程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浙贝母、湖北贝母HPLC-ELSD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分析,比较两种贝母属药材的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三乙胺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1 mL/min,梯度洗脱;柱温为38℃;蒸发光散射检测;建立浙贝母和湖北贝母HPLC-ELSD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和5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比较浙贝母和湖北贝母的差异。结果显示,浙贝母指纹图谱标定7个共有峰,而湖北贝母有8个;指认出其中6个峰,分别为伊贝辛、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异贝母甲素、湖贝甲素,其中湖贝甲素为湖北贝母的专属性成分;HCA和PCA均能很好地区分浙贝母和湖北贝母,OPLS-DA共找到4个差异性标志物,含测结果显示,浙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明显高于湖北贝母,而贝母辛、贝母素乙和异贝母甲素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湖北贝母。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别浙贝母和湖北贝母质量的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鲨烯是甾醇和其他三萜类化合物的关键代谢中间体,其生物合成由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催化,该酶将2分子法呢基焦磷酸转化为鲨烯。浙贝母异甾体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与三萜类化合物类似。在本研究中,基于cDNA末端的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浙贝母鲨烯合酶 (FtSQS)基因的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KF551097.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tSQS进行详细表征,包括保守区检测、序列同源分析、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FtSQS氨基酸序列与印度甘松、截形苜蓿、紫衫、马铃薯、柴胡、金铁锁和拟南芥的SQS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73.84%、73.23%、72.24%、70.66%、70.66%、69.44%和68.14%。启动子分析表明,FtSQS的5′上游区域具有与生理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各种潜在因素。为了获得可溶性FtSQS表达,从羧基末端截断24个疏水氨基酸,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2T-FtSQSΔTM,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SDS-PAGE检测到约66 kD的重组FtSQSΔTM蛋白。体外酶促反应证明,FtSQS可以催化FPP转化成鲨烯。qRT-PCR分析FtSQS mRNA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茎、根次之,而在鳞茎中表达水平最低。这提示,叶子是浙贝母碱生物合成的主要活性器官。FtSQS的鉴定及功能研究为浙贝母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贝母鳞茎衰退过程的解剖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1994,14(1):65-69+103
采用徒手制片、石蜡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Baker)鳞茎衰退过程中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看到了大分子物质进行运输时采用集装囊泡形式的可能性。进一步论证了胞间连丝作为细胞间原生质通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报道的浙贝母花叶病毒(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TFMV)、浙贝母Y病毒(Fritillary virus Y,FVY)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CP基因。将CP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E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 E菌株,IPTG诱导表达。经12% 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两次纯化CP,分别免疫小鼠获得抗CP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之间的血亲学关系;采用ELISA分析确定抗体是否能与天然病毒粒子结合。采用Western blot、间接ELISA法和Dot-ELISA 法检测侵染浙贝母的3种病毒。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对CP有高度特异性,相互之间无交叉反应,且能与天然病毒离子结合。制备的抗血清可以用于检测3种病毒,其中间接ELISA法和Dot-ELISA法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阐明浙贝母花—枇杷花药对的止咳化痰作用机制.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筛选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GenCLiP 3和Drugbank数据库进行疾病靶点分析.以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互作图,并进行GO、K...  相似文献   

15.
浙贝母鳞片细胞在寒冷条件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1998,18(2):177-179
利用电镜手段观察了浙贝母鳞片细胞在寒冷条件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细胞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了大量脂滴和淀粉粒壳的结构由清晰到模糊。一些高尔基体结构不清晰,内质网泡化。细胞中壁旁体较多,细胞核、细胞壁和胞间连丝正常。有时可见线粒体溢裂现象。以上现象表明为适应寒冷条件,细胞进行了内在代谢机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浙贝母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曾报道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中分离到3种新生物碱——浙贝宁、浙贝丙素和浙贝酮,以及已知的浙贝甲素、浙贝乙素和 eduardine。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又分离到两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浙贝宁甙(zhebeininoside,Ⅰ)和苦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otoxin,Ⅱ)。化合物Ⅰ为新的生物碱甙,化合物Ⅱ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十分悠久的药用历史。百合科Liliaceae中的贝母属Fritillaria是中药贝母的主要来源,此属全世界约有130种,我国由于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新种和新变种,使国产贝母属的种名达到80个,变种名称52个,变型名称6个。大量新分类名称的出现对中药贝母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方面造成一定困难。通过对中药贝母的历史沿革、植物分类、地理分布、化学成分、现今生产及应用等的综合研究整理,将中药贝母划分为6个类型: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安徽贝母。这样的划分除安徽贝母尚未收载于药典外,其他均与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所收载的内容一致。通过此项研究,作者建议,凡是主要经济植物的新名称的出现必须更加慎重,而且从实际应用的观点出发,分类群的划分不宜过细。  相似文献   

18.
安徽南部贝母属植物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安徽南部贝母属的5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祁门贝母Fritillaria qimenensis D C.Zhang et J.Z.Shao:2n=24+4Bs=3m+lsm+8st(2sc)+12t(2sc)+4Bs。铜陵黄花贝母F.monantha Miq.var.tonglingensis S.C.Chen et S.F.Yin本文报道2个细胞型,细胞型I:2n=24+5Bs=4m+8st (2sc)+12t(2sc)+5Bs;细胞型II:2n=24=2m+2sm+8st(2sc)+12t(2sc)。窄叶小贝母F.xiaobeimu Y.K. Yang,J.Z.Shao et M.M.Fang:2n=24=2m+2sm+10st(4sc)+lot。宁国贝母F.ningguoensis S.C. Chen et S.F.Yin:2n=24=2m+2sm+8st(2sc)+12t。浙贝母F.thunbergii Mig.:2n=24=2m+2sm+8st(2sc)+12t(2sc)。除浙贝母外,其余均是近年发表的新种或新变种,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浙贝母鳞片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镜和电镜手段观察了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鳞片的衰退过程.开始时,近轴面表皮附近的几层薄壁细胞首先瓦解,形成一条清晰的破碎细胞带.细胞内含物的降解过程是主动有序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产生许多囊泡,囊泡在细胞内含物的降解和降解产物的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间丰富的胞间连丝是胞间物质运输的良好通道  相似文献   

20.
Nectria sp.JZ6是从浙贝母新鲜鳞茎中首次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为建立该真菌稳定分泌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体系,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改良查氏培养基(8%葡萄糖,0.5%蛋白胨,0.05%KCl,0.1%K2HPO4,0.15%MgSO4,pH6.5)中,28℃、150r/min振荡培养6d后获得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26%。该发酵液经100℃水浴30min不失活,在pH1-5时抑菌活性相对稳定,其后逐渐减弱,并在pH9.0及以上时丧失。Nectriasp.JZ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25、0.625、1.25、1.25和1.25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