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目的 建立09CS作为质控血清用于13价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13PCV)临床血清样本检测中的检测值范围。方法 用WHO推荐的检测人血清中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的定量ELISA,以国际人肺炎球菌标准血清007sp为标准,将09CS作为待测血清,检测其在13个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型)中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值。连续检测09CS血清100余次,计算99%置信区间的各血清型几何平均抗体浓度、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检测得到09C中13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以及在99%置信区间(CI)下±2.58倍SD的检测值范围;13个血清型检测结果的CV分别为10.86%、12.52%、13.96%、14.98%、28.77%、11.16%、14.96%、9.31%、10.43%、7.28%、10.86%、12.52%、13.96%,除6A型外,各型CV均低于15%,表明试验间精密度良好;检测次数异常率低于10%。结论 09CS可作为质控血清,用于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临床血清中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员工暴露前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对比使用两种不同试剂盒检测抗体阳转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集员工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以及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共计172例,分别使用两种狂犬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试剂盒A、B)进行检测,统计血清中狂犬病毒Ig G抗体的水平,计算阳转率并比较差异。结果使用试剂盒A检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为91.7%,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为51.0%;使用试剂盒B检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为100.0%,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为74.5%。使用试剂盒B检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比试剂盒A高8.3%,使用试剂盒B检测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者血清样本的阳转率比试剂盒A高23.5%。结论两种不同试剂盒上检测的抗体阳转率都反映出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免疫效果好;使用两种不同试剂盒检测抗体阳转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11个肺炎球菌血清型(2、8、9N、10A、11A、12F、15B、17F、20、22F、33F)的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方法用WHO推荐的标准检测人血清中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A方法,以国际标准血清89SF为标准,对此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以暂定的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12份WHO校正血清、16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LIBP)质控血清和89SF,对定值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12份WHO校正血清和16份LIBP质控血清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结果,与以89SF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1.00,P0.05);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89SF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新值与其原定值比较,各血清型的误差均20%。结论实验完成了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准确定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7F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发酵过程中多糖的浓度。方法:包被物为7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竞争物为待测多糖,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最佳多糖包被质量浓度为2.5ug/ml,多糖抗体血清稀释度为1:8×104。在检测范围为2.5~30μg/m L时呈线性相关,7F的最低检测限为1.5μg/m L。回归方程为B/B0=-0.4075 Pn7F+0.7632,R2=0.995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3%-105%。结论:本研究新建的ELISA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能特异性地检测7F型肺炎球菌多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肺炎球菌1型全菌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且利用该抗体建立肺炎1型荚膜多糖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检测发酵和纯化过程中的多糖浓度。方法用灭活的1型肺炎链球菌免疫家兔6周,获得高滴度的抗多糖血清,经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兔抗肺炎1型多糖抗体IgG。以纯化IgG作为包被抗体,加入多糖样品,再以生物素化的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肺炎1型多糖浓度。确定标准曲线的最佳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验证。结果兔免疫血清经过双向免疫扩散检测抗体滴度可达1∶32;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56~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3.13 ng/mL。在标准品中混入其他型别多糖或培养基,回收率分别为102%和108%;该方法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08%和7.01%。结论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其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良好,可以特异地检测肺炎球菌1型多糖浓度。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和PspA-荚膜多糖交联物免疫小鼠,研究PspA及其交联物的免疫特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原的免疫原性,用动物保护试验检验抗原对肺炎球菌6B,5,1,23F,19F型的交叉免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及其多糖交联物表现出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作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合物,经皮下免疫NIH小鼠,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及抗载体蛋白的IgG抗体水平。用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试验检测血清中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实验中制备的多糖衍生物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都具有GAMP抗原特异活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后可诱生比多糖单独免疫更高水平的GAMP血清IgG抗体,并能形成免疫记忆,产生再次应答。结合物免疫小鼠所诱生的血清GAMP抗体较之多糖组具有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结合物可获得优于多糖的、稳定的特异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的特性,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Hib荚膜多糖特异抗体含量的ELISA方法。比较并确定包被抗原,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分别用CNBr和CDAP作为活化剂制备PRP-Ty,经Sepharose CL-4B层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并确定适宜PRP-Ty抗原包被浓度的间接ELISA方法,以人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定量标准品作为阳性标准,通过四参数非线性拟合计算人血清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结果 CNBr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NBr)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向小相对分子质量方向偏移,而CDAP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 DAP)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无显著变化;两种PRP-Ty在0.65~2.00μg/mL的包被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包被活性,方法的灵敏度均达到0.02μg/mL IgG抗体检测水平。结论 PRP-TyC DAP作为包被物的ELISA测定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人血清IgG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效果及不同剂量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以确定合适的免疫剂量。方法将150只清洁级NIH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0.625μg结合疫苗组)、B组(1.250μg结合疫苗组)、C组(2.500μg结合疫苗组)、D组(2.500μg多糖组)及阴性组(10mmol/L PBS),每组30只;另领取10只为空白对照(不接种)。A、B、C、D组及阴性组小鼠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剂量0.1 m L/只,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后第7天采血。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同时对不同剂量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效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D组相比,A、B、C三组诱导的抗体水平与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的抗体水平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的抗体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多糖疫苗相比,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能够诱导更高的抗体水平,且具有明显的剂次加强效应。同时证明1.250μg的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可诱导与2.500μg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相同的抗体水平。结论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两种免疫剂量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相同的抗体水平,在选择接种剂量时,可致免疫应答的无统计学意义的低剂量可能是较为经济和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24个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为肺炎球菌疫苗中各型多糖含量准确测定提供可靠保障。方法 (1)制备肺炎球菌各型免疫血清:用肺炎球菌菌株制备免疫原,按免疫程序接种青紫蓝兔,将符合规定的免疫血清合并、除菌、分装后建档;(2)鉴定肺炎球菌各型免疫血清:全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鉴定。首先确定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工作浓度,再通过特异性和线性对免疫血清进行初步筛查(将筛查出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进行吸收),然后用血清交叉试验进行再次筛查,最后通过绘制反应曲线(截取多糖质量浓度1.0~5.0μg/m L的线段)对免疫血清进行线性评定;(3)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的应用:用建成的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中各型免疫血清和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诊断血清,检测5个厂家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各型多糖含量,对比结果。结果建成的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各型免疫血清效价较高;初步筛查出的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经吸收后交叉反应消失且线性良好(R20.98);通过血清交叉试验再次筛查,未见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反应曲线线段(多糖质量浓度1.0~5.0μg/m L)线性良好(R20.98);应用两套血清检测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且各型免疫血清稳定、无交叉反应,可用于肺炎球菌疫苗及其疫苗血清型多糖的各项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蜡样芽孢杆菌CP-1菌株对Cr(Ⅵ)的还原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摇瓶发酵培养,对影响蜡样芽孢杆菌CP-1菌株还原Cr(Ⅵ)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最佳发酵条件下的蜡样芽孢杆菌CP-1对Cr(Ⅵ)的还原效果。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CP-1菌株还原Cr(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1%甘露醇, 3%的大豆蛋白胨, 0.05%KCl, 0.1%CuSO4,在此基础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6%接种量、45℃培养3 d,在此条件下,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对Cr(Ⅵ)的还原率达99.75%。在Cr(Ⅵ)污染的土壤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CP-190d后,土壤中的Cr(Ⅵ)含量降低55.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肿瘤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LncRNA在人类肿瘤研究方面的功能更加显著。基因间LncRNA(LincRNA)-重编码调控因子(ROR)作为一种新型LncRNA,其作用机制在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报道。我们就LincRNA-ROR在肿瘤中的相关调控机制以及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以便对其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索KGF-2的上皮细胞迁移功能。方法:以人乳腺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KGF-2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XJ-40-myc,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转染人肠上皮细胞FHC,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PCR扩增获得627 bp的DNA产物,插入pXJ-40-myc载体,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含有目的序列;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3×103的目的蛋白;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转染Myc-KGF-2的FHC细胞较未转染或转染空载体的细胞迁移能力强。结论:构建了人KG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了其促进细胞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是重要的果蔬害虫,它对不同颜色的光表现出不同的趋性。为了明确其视觉感受的结构基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了桔小实蝇成虫视叶内神经髓结构组成和体积大小,并利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抗体标记了视叶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研究了其在视叶内的分布特征及细胞体数量。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成虫的视叶由视神经节层、视髓、副视髓、视小叶和视小叶板5个神经髓结构组成,其中雌成虫的视髓相对体积极显著的大于雄虫的视髓相对体积。桔小实蝇每个视叶中包含12个5-HT能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视髓的腹内侧,副视髓的前方。视叶5个神经髓区均含5-HT能神经纤维,但它们的神经纤维来自不同的神经元。对视叶神经髓结构及5-HT能神经元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为未来构建桔小实蝇视觉神经通路和阐明5-HT对视觉感受的调控机制奠定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在HEK-293T细胞中研究TRAF6与NLRP3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在THP-1细胞中研究TRAF6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TRAF6通过与NLRP3的相互作用增加NLRP3的稳定性,进而促进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介导的LDH的释放。结论:TRAF6通过增加NLRP3的稳定性正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基因cxcr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并进行鉴定。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1,SCA-1)、CD44、CD43、CD45、IA/IE表达率,并诱导成骨分化。以含有小鼠cxcr2的质粒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cxcr2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命名为p Lenti-cxcr2-GZ;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后,通过离心法感染BMSC,经过1μg/mL zeocin压力选择建立了稳定表达CXCR2的小鼠BMSC(CXCR2-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其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90%以上的第3代BMSC表达CD44、SCA-1,几乎不表达IA/IE、CD34、CD45,且成功诱导成骨分化。菌液PCR、质粒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得到特异、大小正确的条带及测序鉴定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 Lenti-cxcr2-GZ表达质粒。流式细胞术和RT-PCR结果显示,CXCR2-BMSC的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CXCR2-BMSC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XCR2的BM-SC,cxcr2基因修饰BMSC后可明显增加BMSC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CV-A6、CV-A16、EV-A71)所致手足口病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IL-10、TNF-α、IFN-γ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5月在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FMD患儿,其中EV-A71组90例,CV-A6组77例,CV-A16组65例,选择同期高热惊厥患儿20例作为对照(高热惊厥组)。患儿入院后1~2 d行腰椎穿刺术,收集脑脊液2 mL,用流式细胞检测术分别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水平。结果 EV-A71组、CV-A6组、CV-A16组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高热惊厥组(t分别为6.224、7.579、6.667,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1,P<0.05)。EV-A71组、CV-A6组、CV-A16组IL-10水平均高于高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387、3.227、3.084,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0,P<0.05)。EV-A71组、CV-A6组、CV-A16组TNF-α水平与高热惊厥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1、1.498、0.40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9,P<0.05)。EV-A71组、CV-A6组、CV-A16组IFN-γ水平均高于高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18、7.303、8.919,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66,P<0.05)。结论 EV-A71、CV-A6、CV-A16所致重症HFMD患儿脑脊液中IL-6、IL-10、IFN-γ均升高,表明在这3种不同病原体所致HFMD患儿脑炎中,IL-6、IL-10、IFN-γ均起到重要作用。其中,IL-6、IFN-γ明显升高,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转基因细胞法测定抗CD5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①以Ramo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以Jurkat-hFcγRⅢa/FcεRIγ-NFAT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right-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②对靶细胞、量效范围、效靶比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验证;③研究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对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 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抗CD52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经优化后确定抗体量效范围为起始质量浓度360μg/mL,4倍系列稀释9个稀释度;效靶比为3∶1,诱导时间为6.0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5.58±4.67)%、(71.61±9.45)%、(122.92±7.92)%和(149.94±14.58)%;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1.16±9.34)%、(95.49±12.60)%、(98.34±6.34)%和(99.96±9.72)%,上述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均小于15%;且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效应评价。结论 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了抗CD52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的特点和尿LN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探讨周脂素(perilipin,Plin)在D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6只,模型组8只,饲养4周后模型组按照30mg/kg剂量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检测血糖≥16.7mmol/L,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继续喂养6周,检测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模型制作成功。考马斯亮蓝检测24h尿蛋白、ELISA测尿层粘连蛋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erilipi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鼠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和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肾重/体重比明显增高(P<0.05),尿量、尿层粘连蛋白于5周出现升高、24h尿蛋白于6周时出现升高,且三项指标均随着时间不断增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肥大,基膜增生,微小血管瘤形成,肾小管管腔变形,上皮脱落、空泡样变,大量单核、淋巴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尿层粘连蛋白比24h尿蛋白升高得早,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警示指标。Plin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病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