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背景]细菌在环境中以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形式存在,细菌间的竞争是细菌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其在水源、食物或是宿主肠道等环境中均需与其他细菌进行相互作用以获得生存优势.[目的]通过转座子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从中筛选鼠伤寒沙门氏菌与细菌竞争能力相...  相似文献   

4.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多种食源性疾病。ybiH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未确定。【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ybiH基因的缺失株和回补株,研究ybiH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 ybiH基因缺失株STΔybiH,同时构建该基因缺失株的回补株STΔybi H/pybiH,并对缺失株STΔybiH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化特性和毒力情况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标准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STΔybiH生长速率略快,而其运动性、生化特性、耐药性均无明显差别。但是,ybiH基因的缺失明显提高了鼠伤寒沙门菌对IEC-6细胞和RAW264.7细胞的黏附力和侵袭力,qRT-PCR实验结果显示,缺失株中Inv H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表明ybiH基因的缺失使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侵袭力也有所提高。此外,在胞内存活实验中,标准株与缺失株在胞内的增长率变化不明显,表明ybiH基因的缺失对沙门氏菌在RAW 264.7细胞中存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反复检查1980~1993年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收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菌株,发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phase variation)。在4774或4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变异,有的变为4000(第1相),有的变为0776或0774(第2相)。这种4000和0776(0774)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4774(或4776);有时,4000噬菌体型(第1相)可以变为0776(第2相),而0774噬菌体型(第2相)也可以变为4000(第1相)。在7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变为7000(第1相)或0776(第2相)。7000(或7002)和0776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7776(或7774)。从完全型培养物变为第1相或第2相的变异率为156%,从第1相或第2相培养物变为完全型的变异率为532%。这一现象的阐明,将有助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鼠伤寒沙门氏茵标准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sd基因并克隆入质粒pUCl9,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与献报道一致。同时将质粒pYA248上的链球菌asd基因进行了置换,观察了分别含有链球菌asd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asd基因的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072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sd基因的高拷贝质粒pUCl9的菌株生长情况更好。为完善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构建减毒鼠伤寒沙门氏活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VBNC状态形成及复苏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硕  丁林贤  苏晓梅 《微生物学报》2018,58(8):1331-1339
99%以上的微生物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无法分离培养。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s,Rpfs)是培养获取VBNC菌的最重要突破。结合课题组近十余年从环境功能视角利用Rpf复苏培养VBNC菌的研究,本文在阐述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进展的基础上,从VBNC菌形成及复苏过程出发,探究"探索因子"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系。并总结了课题组利用Rpf所复苏培养的具有潜在环境功能的VBNC菌种。本论文将为揭示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认识和重新评价Rpf法复苏培养VBNC菌在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鼠伤寒沙门氏菌I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根据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异序列,分别设计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方法。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对目标片段进行PCR扩增,然后制备单链模板,并利用测序引物进行焦磷酸测序。测序结果表明,6株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可以扩增出碱基序列为TACAACCGGA GTGCACATTA ATCCCGCAGC的基因片段,而30株阴性对照菌株均未得到扩增。进行BLAST比对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碱基序列100%匹配。焦磷酸测序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用于食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全长hpaA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构建表达HpaA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并探讨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构建H .pylori疫苗株的意义 ,应用PCR法从H .pylori基因组DNA中扩增 783bp的hpaA基因 ,经酶切 连接反应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的NcoⅠ SalⅠ位点 ,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 2 6 1 ,提取重组菌质粒 ,PCR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克隆。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HpaA表达分析和鉴定 ,用薄层扫描分析HpaA含量。重组菌C5 7BL 6小鼠喂灌 ,分批两d和 1 0d后处死小鼠 ,取脾和末段回肠进行细菌培养 ,挑菌落提质粒鉴定。结果表明 ,经PCR和酶切证实 ,构建了含 783bphpaA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 ,并将后者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重组菌能表达约3 0kDHpaA蛋白 ,重组HpaA量约占全菌体蛋白量的 3 8 9% ,Westernblot证实其有免疫反应性。小鼠重组菌喂灌两d或 1 0d后 ,脾和末段回肠均发现携目的基因的菌落。这些结果提示 ,构建了表达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16bp PUR box中8个完全保守的碱基中的2个碱基在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作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G突变为G,A。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保守碱基突变的PUR box均不能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证明这2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 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 box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以提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8705染色体DNA为材料,经EcoR Ⅰ消化,过SepharcylS-400柱,得到大于400bp的酶切片段;然后随机克隆到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LC2a(hag~-,recA~-);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共得到6013个转化子,从中筛选出1个有动力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DNA,经酶切电泳鉴定,该克隆的外源片段大小为15.3kb,将其命名为pGI4015。动力、动力抑制试验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证明pGI4015中载有鼠伤寒沙门氏菌Ⅰ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利用其BamH Ⅰ和Sal Ⅰ位点删除与鞭毛蛋白表达无关的序列,构建亚克隆质粒pGI4015BS,使得fliC~I定位于更小的区域——3.8kb的BamH Ⅰ/Sal Ⅰ插入片段上。  相似文献   

13.
进境鸡腿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沈阳某公司从美国进口鸡腿肉5200余t,依据GB6869-2000鲜、冻禽产品检验标准及国检动函(2000)4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境内类检验检疫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微生物检测。从送检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强致病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12:Ⅰ:1,2。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种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从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中克隆phoQ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pUC18重组质粒,测定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787014),并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进行高效表达。对重组菌株、野生菌株进行毒力检测对比实验,通过口腔注入45日龄健康无菌KM小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发现:重组菌株与野生菌株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其半致死量分别为3.981×107 cf u/ mL and 5.012×102 cf u/ mL,PhoQ基因重组菌株的毒力远远低于非重组菌株。说明phoQ基因是调节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机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5.
王敖全  载秀玉 《遗传学报》1993,20(5):473-480
已有研究证明,编码阻遏蛋白的调节基因purR能调节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除purB外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迄今还缺乏阻遏蛋白与这些基因的操作基因相结合的直接证据。本文报道以嘌呤结构基因purD和purG的MudJ插入物为出发株,在外加过量腺嘌呤核苷(2mmol/L)的MacConkey平板上通过选择红色菌落分离O^c突变体的结果,从上述两株出发株分别获得了8株和9株独立的消阻遏突变体。共转导分析和顺反  相似文献   

16.
短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梓雯  杨虹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673-2688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利用益生菌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微生态疗法。【目的】研究筛选出的短双歧杆菌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短双歧杆菌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制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并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膜完整性以及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同时检测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粘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HT29的影响。【结果】YH68 CFS (3×109 CFU/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2.27±0.4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L/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机制是通过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其完整性,形成难以修复的孔洞,最终达到抑菌的目的;亚抑制浓度为62.5μL/mL时YH68 CFS并不能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但仍然能通过下调毒力基因表达的方式抑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入侵。【结论】短双歧杆菌YH68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7.
小鼠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肠道和全身性的疾病,这是一种类似于人感染伤寒沙门氏菌的疾病。在感染的早期,天然免疫系统能迅速对入侵的细菌做出反应,吞噬细胞的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增殖,而在感染的后期,对于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细菌,获得性免疫是必要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能诱导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从而引发强烈的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B细胞。特异性T细胞以及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抵御细菌的侵染。总而言之在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了对宿主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16bp PUR box中除第3位的G与第14位的C外,余下6个完全保守碱基的4个在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做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A、A和T突变为G、G、G和C。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指定突变的:PURbox均不能与PruR阻遏蛋白结合。由此证明,这4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 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box功能的夹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昆明小鼠肠道感染模型。方法:先用5 mg/mL链霉素预处理2 d,提高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然后正常饲养1 d,攻毒前禁水禁食4 h,再分别以不同剂量灌胃攻毒2次,间隔24 h。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肠道淋巴细胞增殖状况。结果:攻毒后昆明小鼠会出现昏睡、食欲不振、寒颤,甚至死亡的现象,解剖后发现小鼠肠道充血膨胀。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肠粘膜受损,小肠绒毛肿胀,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显示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嵴和膜发生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肠道感染后,淋巴结肿大,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结论:该模型对探索鼠伤寒沙门氏菌引发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免疫等方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特异性卵黄抗体被动免疫保护效果的后续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因改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弱毒疫苗活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免疫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甚至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诸多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可视化技术为研究提供十分方便的手段。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强毒株ATCC 14028s基因组上插入Lux operon和gfp基因,使其同时具有化学发光和绿色荧光的特征,而这种基因组的改变并未影响其生长和毒力;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在食管癌细胞TE1和乳腺癌细胞MDA-MB-468的分布情况;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该菌株在细胞水平下的绿色荧光信号和在小鼠体内的化学发光信号搜集方便,信号明显,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了良好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